剛大學本科畢業生,在一線城市只拿4000工資你會幹嗎?

阿亮帶你看影視

本科分級別,985,211,普通一本。本科還分專業,不同專業不同的待遇。本人是紡織的,大四。我們這個行業去一線就是找死。我們已經是211了,專業全國第三(或者第二),在這種情況下,今年來校招的,工資都是4000-5000的稅前。包吃住的下調500-1000。而設計學院的學生這可以輕鬆8000+。所以專業決定了很多。我的室友已經有一個去平安賣信用卡了。趕上個垃圾行業,就只能認慫。紡織苦啊,上市公司來招人,2800一個月,好意思說出口嗎?211本科生就是去餐廳兼職也不止2800吧?說什麼會有優異的升職空間。呵呵,一個人在公司為什麼升職?一,上面位置空出,二,公司規模擴大,需要更多的管理崗。而我所處於的紡織業,則是一個縮量的階段。這更進一步限制了升職的空間。加上某些工廠轉移產能,國內的規模進一步壓縮,到時候能不能有2800都不好說。所以,身為一名紡織的,一本211學生,4000包吃住,我幹了。


鹹魚乾的夢想

我是精英醬,座標深圳,去年的本科應屆畢業生,目前拿著稅後4000的工資,不多不少,剛好4000整。

大四實習的時候,是在一家國企背景的企業,實習生每個月可以拿3500左右,事情也比較少。

現在在這家企業,雖然是有五險一金,但每個月實際拿到手只比之前高500,工作都翻倍甚至更多。年終獎也一言難盡,一個月薪資,還要按照當年的工作時長按比例發放。唉,不說了,2000塊也是個錢是吧,總比其他人沒有的好多了。

去年五月份開始找工作的時候,我是給自己定的最低是6000薪資。你知道深圳一個月租房要花掉差不多2000(我是和朋友合租,一人1000),日常吃飯每個月要花1000,朋友聚會大餐,再加上衣服化妝品之類開銷算下來,一個月會花5000左右,所以6000對我來說是個比較理想的狀態。

但應屆生,很少社招的企業可以給得起這個數字,除非校招可能待遇會好一些。我是互聯網運營方向的,之前我去面過好幾家公司,除非是有1年工作經驗,否則都給不到6000以上,大部分應屆生是在5000不到。

當時我來到這家公司面試,談到薪資時,HR問我的理想薪資是多少,我開口談了6000,她又問了一句,那試用期呢?我算了一下,試用期乘以0.8,大概5000左右,而且一般公司試用期就三個月,於是我就自己報了5000,然後HR滿意地點了點頭。

結果等拿到offer,對方才和我說,試用期6個月,試用期和轉正的薪資沒有變化。我也是第一次聽說這種情況,但念在這家公司的名號還算比較大,我最後考慮再三,推掉了一家小公司6000的offer來到了這裡。

前面說到目前我每個月稅後是4000整,月租大概2000,日常吃飯1000,其他方面再買買,再加上之前一直花錢比較大手大腳,每個月花唄賬單總會比4000還高。真的是比月光還月光,薪資一發下來,趕緊就還了花唄,我應該算日光族。

你問我幹嗎?幹。怎麼說第一年,薪資低一些也是正常,學到的積累到的才是真的財富。之前確實是沒有更好的選擇,但我相信我這一年積累的經驗,之後再跳槽薪資肯定會增長的!

應屆生才畢業,職場路還很長,所以4000塊只是我們的起點,不是我們的終點!


無憂精英網

在我看來,這是個關乎心態的問題。

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如何選擇工作,是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這大概是許多大學生第一次接受在社會標準下評價個人價值,也是自我評估價值遭遇現實檢驗。

自大學擴招以來,往昔的“天之驕子”似乎已經失去光環,曾有一段時間大學生還經常慘遭戲謔,‘’天上掉下塊石頭都能砸死幾個大學生‘’之類的說法雲雲。題主的問題很具有代表性,也可以看出很多大學生的猶豫,假如某家公司給出月薪一萬的價格,也許悟空問答裡就不會有“剛大學畢業的本科生,每月一萬工資你會幹嗎”這個問題,無非是企業給出的薪水配不上自己對金錢的預期。

擇業應當考慮工資,工作就是為了拿薪水,不談錢的工作都是耍流氓,但是,對於剛才大學畢業的同學來說,好的發展前景應當是首先考慮的,包括這份工作所在的行業是否有前途,企業的規模或文化,上司或老闆的水平,等等,也許最後才是考慮薪水的問題。

就本人而言,我法學專業本科畢業,因為我本人酷愛法學專業,立志在本行業內發展,畢業後就選擇到律師事務所實習。最初在內褲省份的律所實習,早年間的實習律師是完全沒有工資的,律師事務所不會給實習律師任何薪水,全靠實習律師給指導老師幫忙跑腿辦案,指導老師才會給一點生活費,僅僅能夠吃飽飯,有時還要家裡補貼。這樣的日子持續2到3年,其中的苦不足為外道也,我也是咬牙堅持下來。到如今,工作也將近十年,拿到律師執業證,來到長三角地區發展,對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也算滿意,如果當時只是考慮薪水的話,那是完全堅持不下來的。

總之,剛畢業的大學生擇業時,建議長遠考慮職業的規劃與發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切勿單純與同學比較,也許別人有個厲害的爹,仔細考慮自己的職業規劃與發展再做出決定,第一份工作甚至會決定今後一生的發展,在知名企業或大企業有過工作經歷,會讓你今後的跳槽更有優勢,有個好的上司或老闆帶領你,會給你的職業生涯受益匪淺。


獠夜

會幹,必須幹。

等你到了非一線城市你會發現:物價高的嚇人,工資低,一線城市的消費,三線城市的工資,這就是非一線城市扎心的經濟狀況。還不如去一線城市闖一闖呢!


舉個我身邊的例子來說:

我大學最好的朋友之一,保送碩士,有靈氣,漂亮,獨立,學習好。因為深受傳統觀念影響,以做公務員為人生終極目標,在一線城市入編未果,回到小城市家鄉入編某事業單位做小職員。現在變成了一個胖胖的禿頭大媽,穿著打扮也很隨意,有點邋里邋遢的感覺,以前她是一個特別注重形象的女生啊。她跟我說:好後悔當初沒有去大城市闖一闖,也許我的人生軌跡會全然不同。

錯誤的思維毀一生,記住。


在一線城市雖然現階段工資低了點,但是機會多啊,晉升空間大啊,你才剛畢業,需要多多歷練,敢於嘗試。

因為大學生找工作應該考慮全面的發展。

事實上,很多大學生也是這麼做的,他們中很多人把目標瞄準了一線城市。

比如,上述陝西外語院校大學生介紹,目前班上1/3的人選擇了去北京,她自己則去了上海。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很多學生願意到北上廣深去工作,其實工資並不高。有的本科畢業生月薪四五千元,在一線城市扣除房租和飲食費用基本所剩無幾,但是大學生們仍然樂此不疲。

你覺得現在只看那4000塊錢的工資嗎?不,它只是限制你的一道枷鎖。

專為社會職場人士答疑解惑,關注我,讓你提升職場技能,瞭解職場潛規則。


療心話的套路丹

南萱說:我們太多時候,都會因為表面現象,而進行武斷的選擇。殊不知,這是大錯特錯。表面背後的本質,才是決定我們如何選擇的終極密碼。

設想剛畢業的自己,如果我也問出這個問題,而一位前輩振振有詞地跟我說“年輕人,不要只看重錢,要看重發展”之類的話,我一定衝他白眼,內心暗暗不爽道“站著說話不腰疼,別跟我講大道理,給你拿4000元你試試?”

但是現在,身為過來人,我寧可被晚輩白眼,也要正確的告訴他:剛畢業,作為一張白紙,真的不要只用工資多少來衡量去留問題,你更應該多維度的考慮這個問題,更多的將關注點放在是否從中或者成長,是否為未來帶來勢能。
當然,我也絕不是在否定工資多少的重要性,只是,我們的關注點,應該更加側重在:我對這份工作感興趣嗎?我能從中獲得成長嗎?我能向領導和周圍同事學到更多專業本領嗎?我將來可以獲得更大的溢價空間嗎?等等。
如果你放錯了自己的核心關注點,那就等於拋棄了自己的眼睛,會在一條黑洞般的道路上掙扎、痛苦、徘徊、甚至憤怒。

同為過來人的南萱,我非常能感同身受你現在的處境,那麼,接下來,我為你分享一些建議,供你判斷。

首先,自己衡量下,這4000元,是否能在這座城市生存下去,生存一定是第一要素,否則其他都免談。

說實話,南萱我當初剛畢業的時候,有所謂的前輩聲稱什麼“不給錢也要去幹,給你提供一個機會就不錯了”。對此,我真想問候他全家了。請問,拿我們大學生當免費勞動力嗎?一家連溫飽都無法保障的公司憑什麼給員工畫大餅打雞血呢?

南萱剛畢業的時候,拿到手一個月才3000元,日子過得緊巴巴,每天早上要花將近1.5小時上班,為的就是我們三個小姐妹能合住一件主臥,分攤到我身上一個月房租1200元,平時吃飯真的是扣扣索索控制在1500以內,然後剩下的一點點錢交交話費、沖沖公交卡,就別奢求什麼買包添新衣了。

所以,你先衡量下這4000元是否能生存,哪怕住得比較偏遠、吃得比較節省,都沒關係。能生存,是第一步,但如果連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什麼理想、夢想都免談了,原諒我就是這麼一個俗人,但我覺得這就是現實問題。

其次,問問自己,這份工作,我真的喜歡嗎?

如果喜歡,那就太棒了,一個人如果對一份工作充滿熱情,就會調動起來他全部的積極性,上班認真工作,下班也積極學習思考。南萱剛畢業的時候,一個月到手工資才3000元,在北京真的是苟且生存,那個時候甚至都不敢跟大學同學說,怕他們笑話我去北京拿這點錢幹嘛,而且南萱大學時的實習工資,都比這個高啊!
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呢,實習的那份工作,最終衡量下來,我並不喜歡也不擅長,而這份工資是我經過前輩推薦好不容易進來的,是我特別喜歡的領域。就因為喜歡,我心甘情願做很多工作,同來的新人都覺得我特別傻,但只有我知道,別人拿這份工作就是8小時的工作,而我卻拿它當做我一天的全部,甚至那個時候的我的全部。就因為自己的積極、上進、好學,慢慢的跟公司上下的人都特別融洽,包括現在,我們依舊保持著很好的關係。並且,最誇張的是,就因為這些前輩的指點,我才能在最好的節點,跳槽到更好的公司了。

所以,“喜歡”的重要性就在:因為喜歡,就會全情投入,就會主動去學很多本事,就能快速在最短的時間裡進行自我積累。可能你在這份工作一直拿4000元,但是別擔心,只要你像南萱一樣,下次跳槽,你的工資就可以實現臺階式的跨越性增長。

而如果你不喜歡,那這份工作對你來說,它的意義就是上一天班拿一天錢,別說你了,就連我這麼個工作小馬達,估計也早就放棄了。

最後,看看所處的行業,是朝陽領域嗎?

除了上面聊的是否喜歡,也要看看所處的行業,是不是朝陽領域。
因為朝陽領域所帶給你將來的溢價能力更大,無論是你跳槽還是學習,你的成長空間也是沒有天花板的,但如果所處行業比較傳統,可能你就要考慮一下了,看看自己是否有機會跨到互聯網圈子來。

之所以南萱強調行業的重要性,是因為當初第一份工作我就是在一份傳統領域。說實話,我真的很喜歡啊,但是,我的領導一再提醒我,年輕人還是要到互聯網領域去。但是我喜歡啊!我領導又再加一句“哪怕你將來再回來,你現在也要趁著年輕到互聯網去摸爬滾打,帶給你鍛鍊的機會比咱們這個圈子多多了,你將來如果感興趣,還想做這個領域,那可就是跨界人才了。”

領導一句話點醒了我,是啊!我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就一直窩在一個小圈子吧,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還是個朝氣的年輕人,我就應該到可以讓年輕人充分發展和學習的地方去。

於是,第二年,我離開了公司,成功跳入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核心部門。離開之前,雖然大家都有不捨,但是也都對我表示支持和稱讚,直到今天,我都依舊感激當初的跨界跳槽。

所以,你一定要關注下自己是否在朝陽領域,它會帶給你未來無限的可能,無限的無限,相信我。如果不在,像南萱一樣,好好在崗位多學多做、好好在業餘時間彌補積累。
綜上,希望能給你啟發。南萱也像大多數北漂一樣,不是什麼名校研究生,沒法一下子到很牛的公司上來就月薪過萬,當初剛畢業的時候,也是很拮据的生活,但是,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只要你從不沒放棄對自己的希望和努力,好運就在不遠處向你招手了。

最後,希望你關注【南萱說成長】,我將把自己這麼多年來走過的坎坷和經驗,彙總分享,無論你是大學生,還是職場新人,亦或是工作多年的前輩,come on!一起探討普通人的個人成長之道。未來,讓我們同行。


劉南萱小姐姐

我一看題主就是個眼高手低的孩子。原諒我的直接。

首先你要明白是誰給你發工資,他為什麼要給你發工資!


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明白工資是老闆給你的,老闆的錢是你掙來的,老闆只是給你提供了一個讓你去掙錢的平臺。你給老闆掙了錢,老闆才有錢去給你發工資。

一線城市的4000元工資不高,也有一個月一萬的,兩萬的,甚至一百萬的都有,但是你問問你自己,你能給老闆帶來多少收入?你值那麼多錢嗎?

有人大學生不服了!說他初中畢業的同學在買地磚,一個月老闆都能給他發一萬塊錢工資!我本科畢業為什麼不能?難道我的書白唸了?

不是你的書白唸了,而是你念了書,也不一定比他強,老闆一個月給他發一萬的工資,那麼他肯定一個月能給老闆掙五六萬,甚至更多!

老闆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這也是他辛辛苦苦掙的。

總之,一線城市4000元的底薪,對於一個本科生來說,已經不低了,關鍵就看你能不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名人社會事

據某機構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應屆畢業生平均薪資水平比2016年有所上升,本科為4854元,碩士為6791元,博士為9982元。而在一線城市,本科為5218元,碩士為7612元,博士突破了萬元大關,為10077元。

北上廣深,代表高端、前沿和時尚,代表金錢和榮譽,它們曾經承載了多少年輕人的夢想。

上面這些數據都是平均水平,但現實是,對於大多數本科畢業生在第一份工作拿到4000多元的工資,考慮到在一線城市的消費水平,工資收入基本處於“月光族”,所以一些職場新人會考慮是否需要“逃離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

我從畢業開始就留在深圳這類的大城市工作,不管是工作、機會、人脈還是個人成長等方面都有不一樣的體會,對於剛踏進社會的職場新人來講,一線城市是他們職業發展的最好機會。

相對而言,回到家鄉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水平可能會低些,雖然工資低人,但穩定和慢節奏,像是有了詩和遠方。朋友B是2013年畢業後就留在深圳做文員工作,月薪6000多,不過消費較大,基本都是月光族,在家人的要求下,2017年中回老家惠州找了份穩定的工作,雖工資不高,但從她的朋友圈裡看到過得還不錯。

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講,不必太在於月薪多少,不論是選擇一線城市還是其他城市,第一份工作的行業、公司、職位發展等才是最需要考慮去留的原因,若過於追求薪酬可能會讓你失去一些好機會,這樣會對你的職業生涯造成一定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應屆生轉正、一年後都會調薪升工資的,在職業發展的前三年應該關注自己如何快速成長,比如專業能力的成長、工作經驗的積累和人脈圈子的經營等,當積聚到一定的實力時,升職加薪或跳槽都會滿足你的期待。

所以建議提主如果覺得這份4000元的工作,符合你的職業規劃和個人發展,可選擇留在一線城市發展。有些夢想只能在一線大城市才能完成,有夢想的地方就是詩和遠方。


阿佳說V

很不幸,這是現實!不想幹?但你問過自己:

  1. 不幹可以嗎?你有其它選擇嗎?
  2. 不在一線城市,還能去哪裡?二三線城市嗎?那又能拿多少呢?

作為一個HR,同時也是一個打工仔,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你,大學生工資的相對水平,特別是應屆生起薪,正在逐年下降,而且這是必然的趨勢!原因就是,大學教育的日益普及,大學生的供給不斷增加,市場價格下降只是必然!

必須提示的是:

1、目光要長遠,不要僅僅盯住眼前的一點錢,客觀評估未來的發展機會!

2、一線城市具有先發優勢,訊息快,機會多;當然,競爭與壓力也大!

3、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讓自己更值錢,才可能有高工資!

總之,房價再高,生活成本再高,那是你個人的事!老闆不是你爸,沒有義務養你!


人力資源沉思錄

這個問題如果問我會不會幹,我只能回答看我要留在一線城市的決心大不大了。

4000塊錢的工資在三四線城市算是中高端水平,在二線城市算是中低端水平,而在一線城市真的只能用“赤貧”兩個字來形容。刨除水電房租、吃喝拉撒,每個月都是緊巴巴的狀態,這就是在一線城市能過成的模樣。

更讓我們無奈的是,其實這並不是一個臆想的狀態,其實在北上廣深作為一個常規大學出身的大學生,沒有什麼本事的話,你的確也就只能拿到這麼多工資。

這不僅是由你決定的,更是由市場決定的。越發達的地區,越排斥沒有能力,不動腦子,還不勤奮的人。因為競爭一直存在,從未停止過。

所以我說,幹或者不幹,不在於我滿不滿意(廢話,我當然不滿意),只是這個不滿意能不能在未來彌補我,在這個人才濟濟的一線城市裡。

一份工作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

我們畢業選了什麼工作,其實就決定了我們選擇了什麼樣的未來。

因為一份工作的選擇能體現一個人的性格,而性格決定的是一個人的命運。

一個銷售遠比一個在工廠裡上班的人有前途,這是毋庸置疑的。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銷售在工作過程中能積累大量的財富和人脈,而這些都有可能是他將來邁向成功的基礎;但對於工廠裡上班的人來說,無論是從接觸的人脈上還是社會資源的佔有上,都太劣勢,所以從“機會學”角度講,在兩個人水平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的工作崗位上會誕生出完全不一樣比率的“可能成功人士”。

這是一份工作能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根本原因。

從這個角度上講,如果4000塊,讓我在一線城市做一些重複性勞動,沒有任何升值空間的工作,我是拒絕的。因為很有可能我今年掙4000,過了5年我還掙4000,而這對我們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現在不能值錢,就努力讓自己變得值錢;如果現在掙得少,那就努力讓自己掙得多,這就是我留在大城市最根本的原因,要不然我來這鋼鐵叢林裡吸著霧霾,受著委屈給誰看呢?


上啥班

樓主,請問你是在哪一個一線城市呢?

我是16年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一畢業就來了廣東深圳。第一份工作是外貿業務員,包住,管中午一頓飯,實習工資是3000。包住宿給我省下了一筆錢,但是業務員的壓力真的挺大的(我是女的哈),而且那是一個小公司,整個公司的人加起來就十幾個,包括幾個老闆的親戚。我在那家公司做了三個月,在快結束實習期的時候提出辭職了。真的是壓力大,那段時間睡不好,頭髮也掉的很厲害。我覺得我自己屬於佛系女子,哈哈,太大壓力把我壓的闖不過氣,我自己就放棄了😂

提出離職申請後我就開始找工作,因為當初我是一個人來深圳打拼的,在深圳我沒有任何親戚或者玩的特別好的朋友。如果在離職後還沒有找到新工作,住宿將會是很大的問題。不過我的運氣很好,在離開公司前就找到了工作,而且兩邊是無縫連接的。就是上一家公司幹到星期五,新公司星期一去上班。另外,新找的工作是包吃包住的(包三頓飯的那種😁),不用我去租房子。要知道要深圳租房+吃飯,一個月差不多得花2000-3000,還是比較節儉的。不過那個時候我的實習工資是3500。不過我當時真的算剛畢業出來的學生,有這麼好的待遇還算挺好的了。實習轉正後,就是看個人的能力啊怎麼樣的了,這個沒有辦法給你好的建議。

我的第二份工作性質和我自己希望的差不多,壓力不大,工資還行,同事相處很融洽,所以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一直在這個公司做下去了)。

如果你現在4000的工作是你喜歡的,你覺得你堅持下去可以看到曙光和希望,就不要糾結於這4000塊錢了。剛開始出來工作都是過的緊吧緊吧的,堅持過這段時間就好了。

希望你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