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 你還會用嗎

中國號稱文明古國,世人譽之為禮儀之邦、君子之國,講究語言美。

《禮記·儀禮》道:

言語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

意思就是說,古人對待別人的時候,說話要尊敬、和氣,談吐文雅。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日常是如何講究禮儀的吧~

 日常禮儀用語

初次見面——久仰,很久不見——久違。

認人不清——眼拙,向人表歉——失敬。

請人批評——指教,求人原諒——包涵。

請人幫忙——勞駕,請給方便——借光。

麻煩別人——打擾,不知適宜——冒昧。

求人解答——請問,請人指點——賜教。

贊人見解——高見,自身意見——拙見。

看望別人——拜訪,賓客來到——光臨。

陪伴朋友——奉陪,中途先走——失陪。

等待客人——恭候,迎接表歉——失迎。

這些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 你還會用嗎

問人年齡——貴庚,老人年齡——高壽。

讀人文章——拜讀,請人改文——斧正。

對方字畫——墨寶,招待不周——怠慢。

請人收禮——笑納,辭謝饋贈——心領。

問人姓氏——貴姓,回答詢問——免貴。

表演技能——獻醜,別人讚揚——過獎。

向人祝賀——恭喜,答人道賀——同喜。

請人擔職——屈就,暫時充任——承乏。

  口頭稱謂語

現在我們稱呼對方的代詞只有“你”和“您”。

而古代,雖然有“汝,爾、若、而、乃”等好幾個稱法。

但是他們無論對長輩、平輩說話時,從來不用這些詞,認為如此稱呼不禮貌。

 尊稱

1、用“道德高尚”的說法稱呼對方,如稱人為“子、夫子、先生”等等。

2、從輩份上尊稱對方,如稱人為“父老、父、丈人、母、媼、老伯”等。

3、稱對方的字、號。

這些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 你還會用嗎

4、稱對方的身份時加上“賢、尊、高”等字眼。如“賢侄”、“賢婿”等。

5、用對方的部下來代稱對方,表示由於尊敬的緣故,不敢直接指呼對方。例如,“陛下”代稱帝王;“殿下”代稱皇后、太子;“閣下”、“足下”等代稱一般人。

 自稱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聰明”的說法來稱呼自己。如自稱“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輩份低”的說法來稱自己。例如自稱“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下”的說法來稱呼。例如自稱“臣、僕、在下”等等。

這些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 你還會用嗎

4、稱自己的身份、職務,有時還加上“卑、小、貧”等字眼。例如自稱“弟子、學生、小生、貧僧、卑吏、卑職”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稱“丘”。

 常被應用到的

父母:高堂、椿萱、雙親、家父、家嚴、家慈;

妻子:內人、拙荊、發室、山荊;

兄妹:令兄、令妹;

兄弟:昆仲、棠棣、手足。

夫妻:伉麗、配偶、伴侶。

別人父母:令尊、令堂;

別人兒女:令郎、令媛;

別人庭院:府上,尊府;

自己庭院:寒舍、舍下、草堂。

妻子父親:丈人,雅稱為泰山。

學生:門生、受業。

學堂:寒窗;

同學:同窗。

俗話說的好,禮多人不怪。謹記這些禮儀用語,處處克己律己,不僅能彰顯個人氣質,還能弘揚傳統,不讓我們優秀的中華禮儀淹沒在漫長的歷史風塵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