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各旅遊景點簡介

鄠邑區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原稱鄠(hù)縣、戶縣,位於西安市西南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三個副中心城區之一,距西安主城區18千米,處於西安“半小時經濟圈”。

鄠邑區截至2016年轄1個街道、13個建制鎮、518個行政村、21個社區,總面積1282平方千米,總人口60.66萬人,2016年,鄠邑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2.81億元,比2015年增長 8.5%。

鄠邑區是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鼓舞之鄉、中國圍棋之鄉、全國文明城區、國家衛生城區、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工作示範城市。

風景名勝

摺疊太平國家森林公園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各旅遊景點簡介

太平國家森林公園太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西安市西南戶縣太平峪以內。距西安44公里、咸陽60公里,總面積6085公頃。公園有石門子、月宮潭、石船子、黃羊壩、樺林灣五大景區近百個景點。

太平森林公園所處地貌為秦嶺中山地。整個區域高差懸殊、峭壁林立、峰巒疊嶂、溝谷連綿、多瀑布、急流和險灘,形成了豐富奇妙的山水自然景觀。園內有石門、黃羊壩、月宮潭、樺林灣、秦嶺梁五大景區。公園於2004年12月晉升為國家森林公園,2009年8月晉升為世界地質公園,2010年7月經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0年12月西安市政府認定為“西安服務業名牌”。

太平峪由隋朝皇帝建太平宮得名,峪中山水景觀奇特,是唐王朝觀花避暑的山水樂園。園內有蒼勁古老的落葉松原始森林、頂風傲雪的紅樺純林、特別是天然分佈的萬畝紫荊,春季爭奇鬥豔,漫山遍野一片花的海洋,2004年經中央電視臺《秦嶺探訪》欄目報道後,太平萬畝紫荊花海在全國引起轟動。據中國林科院植物專家考證,太平國家森林公園內的紫荊是我國紫荊最早的發源地。因此有“天下紫荊,源系太平”之說。炎夏群山披綠、古木參天、萬木崢嶸,好一派生機盎然。景區自然山水獨特,截止目前僅黃羊壩景區共發現大小瀑布十二處,瀑布最大落差百餘米,主要分佈於園內2.5公里範圍內,形成瀑布群,是我國北方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瀑下皆有潭,飛瀑入潭,激起千層霧,形成萬道虹,置身園中如入仙境,最具特色的有:彩虹瀑布、仙鶴橋瀑布、煙霞瀑布、龍口飛瀑等。漫步園中,處處是詩情畫意,令人流連忘返。公園旅遊服務完備,賓館、飯店、旅遊商店等配套設施齊全。

摺疊朱雀國家森林公園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各旅遊景點簡介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朱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鄠邑區南部,秦嶺北麓,東澇河上游,面積3000公頃,有朱雀崖、秦嶺梁、蘆花河、奇秀峰、龍潭子、冰河翠六個景區被列入國家級森林公園。還有直插雲霄的天柱峰,青蓮峰,佛掌峰,渡仙峰,龍脊嶺,有奇姿美態的蓮臺觀音、聚仙山、醉仙台、玉筍佛雲等。

摺疊草堂寺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各旅遊景點簡介

關中八景之一——草堂煙霧草堂寺創建於東晉,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原為後秦皇帝姚興在漢長安城西南所建的逍遙園,弘始三年(401年),姚興迎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居於此,苫草為堂翻譯佛經,由此得草堂寺名。

草堂寺是中國“佛教八宗”之一“三論宗”的祖庭,第一座國立翻譯佛經譯場,也是佛教三大譯場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譯場[3-5],是佛教中國化的起點[6],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圭峰山北麓。佛教中著名的“中觀三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都是由鳩摩羅什在草堂寺譯出,為三論宗的創立提供了經典,所以他被尊為該宗開祖,草堂寺也因此被奉為三論宗祖庭。鳩摩羅什應請譯出《成實論》,大力弘揚成實派宗風,所以草堂寺又被視為“成實宗”的祖庭。還由於華嚴宗五祖定慧禪師即宗密,曾在草堂寺著書講學多年,所以又被視為華嚴宗祖庭。日蓮專依鳩摩羅什譯的《法華經》建立日蓮宗,日蓮宗信徒將草堂寺視為其在中國的祖庭,並尊鳩摩羅什為初祖。草堂寺被中國佛教三論宗、華嚴宗和日本佛教日蓮宗尊奉為祖庭,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1956年08月06日,草堂寺被公佈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立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01年06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摺疊祖庵重陽宮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各旅遊景點簡介

祖庵重陽宮重陽宮位於鄠邑區祖庵鎮,距城區10千米。是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北京白雲觀,山西永樂宮,陝西重陽宮)之一。是道教全真派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遺蛻之所,享有“天下祖庭”、“全真聖地”之盛名。

金庸名著《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故事就發生於此。重陽宮在元代曾盛極一時,宮域東至澇峪河,西至甘峪河,南抵終南山,北臨渭水,殿堂樓閣多達5000餘間,住道士近萬名,宮觀規模之大為國內道觀之首。元世祖時重陽宮奉敕更名為“敕賜大重陽萬壽宮”。明清以後屢遭破壞,宮院逐步縮小,原有碑石散棄露天。1962年鄠邑區人民政府將這些碑石集中至玉皇殿舊址,形成祖庵碑林。1973年建碑廳11間,使碑石得到妥善保護。現保存的40餘通有關道教全真派歷史的碑石,其中著名的有王重陽祖師及七真畫像碑、《無夢令》詩碑、號稱“三絕碑”的《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全真開教秘語之碑》、元代皇帝聖旨碑(蒙漢文對照碑)和堪稱國寶的吳道子《鍾馗戲鬼圖》畫碑等。尤其是元代皇帝聖旨碑是研究我國現已失傳的蒙古最古老的巴思巴文僅存的實物資料。象重陽宮碑林這樣大量集中保護元代金石文獻在國內實屬罕見。對研究我國古代社會學、人體科學、語言文字與書法藝術等,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因此,“祖庵碑林”被人們譽為西安乃至陝西的小“碑林”,2001年6月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五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由香港青松觀侯寶垣大師等捐資上千萬元修復的重陽寶殿和鐘鼓二樓,為重陽宮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和旅遊內涵。目前,宮域總面積已達53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