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本文轉自於:拇指閱讀

沒有關係,沒有背景,仍可以拼命努力,咱們一起幹了這碗雞湯唄。--X

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人們眼中的黃軒

……

觀眾和演員的關係,往往很微妙。

離他的作品很近,離他的生活很遠

想了解他的時候,也就只能從他的履歷和作品中窺得一二了。偶爾,看一些媒體的報道,或他人的採訪,都不算是我們自己的理解。

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想聊聊黃軒。

看過很多人業內人對他的評價:合作《羋月傳》的鄭曉龍導演說黃軒戲好,金馬獎評委聞天祥說黃軒沒入圍是遺珠,合作《紅高粱》的周迅說黃軒是是每個女孩的初戀......

他們眼中的黃軒,戲好人溫潤。

而觀眾認識黃軒,則更加後知後覺。

在他出名之前,沒人知道他拍過《藍色骨頭》,沒人認出新《紅樓夢》裡薛蝌就是他,直到真人秀《奇妙的世界》讓人一下子記住了這個溫柔、和動物有相處之道的飼養員黃軒。

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之後兩年,成了黃軒的爆發年

相繼出演了一系列“國民初戀”的電視劇,和周迅、孫儷、劉詩詩搭戲,徹底讓觀眾記住了這個謙謙君子黃軒。

這是最廣為人知的黃軒:影視劇中純情、深情、永遠守護著女主的男二號。可拇指君更想聊聊那個更適合大屏幕,走文藝風的黃軒,因為這才是他的初衷。

他在採訪中曾說過:

他想接拍一些能火起來的電視劇,這能讓他在挑電影的時候有更多的話語權,能拍到好的電影,不要再尷尬地被換掉。

說起來,都是心酸。

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黃軒剛入行的時候,一心想著拍電影,剛開始接拍的電影都不大出名。

後來有幸參與拍攝了婁燁導演的《春風沉醉的夜晚》,本來有40分鐘的戲,最後考慮到電影的整體表達,黃軒的戲剪得只剩一個背影

當時黃軒並不知情,為了跟電影一起去戛納還特意找劇組請了一週的假,結果遲遲沒有迴音。一問才知道,電影裡沒有他了。

後來婁燁單獨刻了一張盤給他,裡面有他未剪掉的戲。

他被臨時換掉的事情還不止這一次

包括張藝謀執導的那部《滿城盡帶黃金甲》,原本定的是黃軒出演小王子。後來因為周杰倫的加入,導致黃軒演的那個小王子只能換成14、15歲的小孩子。

又是因為沒有話語權,被尷尬換掉的經歷。

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2009年他接拍了《日照重慶》,當時已經定了他當男主角之一,結果開機前劇組辦了個party玩後,又被導演叫去,讓他和另外一個男生各自試了一次鏡。

黃軒後來回憶說:他試完鏡後只有導演在鼓掌,那個男生試完鏡後投資方全體鼓掌,他就知道他又被換了

接下來被換角的原因更是奇葩,當時為了爭取《海洋天堂》裡那個有孤獨症的角色,黃軒花了一個夏天的時間,跑去北京郊區的孤獨症患者學校裡體驗生活,同吃同住,訓練游泳。

到最後一輪定角的時候,被告知他長得和李連杰老師不太像,已經安排文章接演這個角色了。

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因為沒有背景,沒有關係,不夠紅,所以難免會遇到換角,拍戲被挑的尷尬局面。

真人秀《奇妙的朋友》火了以後,黃軒好像開竅了,他似乎找到了一條“曲線救國”之道:醉心拍電影很少涉足電視劇的他,開始接拍了一系列話題度高容易混觀眾臉熟和好感的劇。

和周迅合作的《紅高粱》裡,他是那個青澀初戀張俊傑;和孫儷合作的《羋月傳》裡,他是那個不離不棄的子歇;和劉詩詩合作的《女醫明妃傳》裡,他是那個愛到迷失的小初戀朱祁鈺。

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好像之前的蟄伏和忍隱都沒有白費,或許是因為愧疚和欣賞,婁燁導演拍文藝片《推拿》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了他。

錯過了《春風沉醉的夜晚》裡戲,卻讓他重新得到下一部戲男主的機會。

這是一部關於盲人題材的文藝電影,為了拍好小馬這個角色,他又去體驗盲人式的生活,有人告訴他,如果你覺得眼前是一片漆黑,那說明你還能感覺到色彩,真正的盲人是看不到色彩的。

為了拍戲,他又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後天失明的小馬。

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這部群像戲很成功,很快拿下柏林國際的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輾轉國內又拿下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六項大獎。

雖然沒拿到最佳男主,但不妨礙大家注意到黃軒。很多觀眾說,放眼娛樂圈年輕演員,最有書卷氣的男演員就是黃軒。

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隨後他參演的《黃金時代》

再一次強調了他的文藝氣質。

雖然在片中是最後出場的角色,但作為蕭紅人生最後一站,駱賓基這個角色被賦予了家國離別的情緒。

當蕭紅病逝的時候,他走在街頭嚼著口香糖,眼淚從眼角蹦出來,悲痛感無助感躍然屏上。

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黃軒讀遍了蕭紅和駱賓基的書,將自己完全沉浸到這個角色中去,再釋放出來。

都說演員分兩種,一種是生下來就會演戲,一種是後天拼命學

很明顯黃軒這種每次演一個角色就要去鑽研一遍這個角色人生的沉浸式體驗,是後者。他不算天賦異稟,但異常努力,以至於每次都能讓我們感受到不一樣的角色和性情。

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今年是黃軒出道10年,隨著他獲得的熒屏認可越多,他能接到的電影,可選擇的角色空間也更多了。

而這些選擇的權利,無關背景和關係,他只是用自己的努力獲得觀眾的認可,讓觀眾的呼聲把他推到了更寬廣的舞臺。

最近播出的《翻譯官》裡,黃軒終於從國民男二扶正,如他所願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只希望他不忘初衷,在有顏值的歲月裡拍更多憑才華的好作品。

拇指閱讀

生活 | 文藝 | 新知

為什麼大家都在吐槽《翻譯官》而我只想聊聊黃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