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了《翻譯官》十條街,這才是我想看的職業劇

很多美劇迷們不喜歡韓劇,站在鄙視鏈的高層俯視其他種類劇集。其實萬不要小看韓劇,人家韓劇已經衝出亞洲走向了全世界呢。今天,安利的這部美劇就是由韓劇改編。

甩了《翻譯官》十條街,這才是我想看的職業劇

它就是《良醫》,共6集(單集41分鐘),這是由ABC臺出品的醫療劇,改編自熱門韓劇《好醫生》,這部劇在豆瓣上已經拿到了8.7分,力壓同期的新劇。

甩了《翻譯官》十條街,這才是我想看的職業劇

影片主角的人物設定雖然得自於韓劇,但還是很有意思,患有自閉症同時兼有學者症候群的肖恩·米菲在院長的力排眾議下加入醫院成為了一名外科醫生。

這就比國產醫療劇中看似離經叛道卻很快屈從國內醫療環境的海歸精英的人物設定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畢竟架設戲劇衝突並不非得要靠近乎鬧劇的“保大保小”之類的,從人物本身的設定來下手也是不錯的想法。

甩了《翻譯官》十條街,這才是我想看的職業劇

主角作為一個自閉症,與常人存在交流障礙並且很難和別人達成共情,即便有著高超的醫術,敏銳的洞察力和遠超普通醫生的大膽,不少同事和病人還是對他能否成為一個合格的醫生存疑的。

他人的質疑和肖恩·米菲在實際的行醫過程的成長就構成了一條中規中矩的主線。

甩了《翻譯官》十條街,這才是我想看的職業劇

而主角的自閉症也讓他的童年經歷變得複雜,有家暴傾向的父親完全不能認識到他的天才,因此對他只有厭棄。

在一次家暴事件中,父親將他和弟弟養的兔子摔死,弟弟為了讓他免受欺負帶著他離家出走並充當了他的保護者。

不幸的是弟弟也在意外中身故,這兩起事件也堅定了他當醫生的意願。

甩了《翻譯官》十條街,這才是我想看的職業劇

劇情中穿插的對弟弟的回憶也成了很不錯的補足人物性格的支線。

整個自閉症的表現,行醫過程中生死離別造成的觸動以及在回憶弟弟時自閉症患者似有若無的感動由演員弗萊迪·海默演繹得惟妙惟肖。

甩了《翻譯官》十條街,這才是我想看的職業劇

這位演員大家應當是比較熟悉,童星出身的他在約翰尼·德普的提攜下演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的查理。

而他上一個出演的成功的角色則是《貝茲旅館》中的精神病殺人魔諾曼·貝茲,可以說是相當完美地展現了諾曼·貝茲從一個善良懦弱的少年成為殺人魔的過程。

甩了《翻譯官》十條街,這才是我想看的職業劇

這部劇和很多美劇醫療劇一樣,同樣是以醫療病例作為支線推動主線的發展的。

同時還是有一些《豪斯醫生》的風格在,比如說病例雖然不如《豪斯醫生》裡面那樣神奇,但還是疑難雜症。

甩了《翻譯官》十條街,這才是我想看的職業劇

比如說為了獲取良好的手術視野切除健康的腎臟,最後挽救了病症。或是將為了切除陰部肌瘤後不得不切斷陰部的神經接到大腿內側的神經上,以失去大腿內側的知覺為代價拯救了少女的性生活。

並且主角也和豪斯一樣,表現的側重點並不在於疾病的治療,而是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的提供上。

甩了《翻譯官》十條街,這才是我想看的職業劇

既然很多國產劇都效仿這種支線病例推動主線的美劇模式,就不應當讓主線尤其是感情線過於贅餘,要在支線上多下功夫。

而且冗長的感情戲給了觀眾更多時間咂摸劇中的瑕疵,反不如緊張刺激的施救能讓觀眾爽快,又能轉移觀眾的注意力。

甩了《翻譯官》十條街,這才是我想看的職業劇

我們在美國的醫療劇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病例,並非臆想而成,而是真實病例改編,或專業人士根據其知識予以設定的。

因此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專業人士設置的劇情和病例就顯得無從吐槽了,就容易讓觀眾信服了。

所以編劇工作的展開,應當更加註意跨專業的合作,閉門造車當然是不可行的。

甩了《翻譯官》十條街,這才是我想看的職業劇

但聯想到現在很多編劇掙著微薄的薪資,連進組都談不上,怎麼能要求他們去採風,去實踐獲取真知呢?

這部劇在手術過程的展現和對人性的討論也不應被忽視。劇中迄今展現了開顱、腎臟摘除和腫瘤摘除等一系列手術過程,讓人大感暢快。

其間也出現了主角冒著被投訴的風險為診斷出錯率只有0.3%的病人重新檢測的事件。

股骨壞死的患者父母為了不冒風險希望直接截肢,而妻子瞭解他愛動的天性怕他接受不了願意承擔10%死亡的風險保住他的腿。

甩了《翻譯官》十條街,這才是我想看的職業劇

看完劇本來已經淚流滿面了,最後海默的表情讓我直接潰堤…第一次看到美劇中出現可以用激發人保護欲的可愛來形容的男主。演技在線,劇情緊湊,專業真的看起來好專業,不爛尾的話,五星保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