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上學離婚,幾百萬的學區房白買了!”

UC大數據曾發佈《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報告顯示,上海的媽媽焦慮指數全國第一,而北京和深圳緊隨其後。

“為了孩子上學離婚,幾百萬的學區房白買了!”

上海媽媽們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可以說,上海媽媽是最手足無措的一群人!

在養育孩子,尤其是接受“教育”這條路上,上海媽媽們更是忍受著各式各樣的無助、恐慌和焦慮,卻還不得不披荊斬棘!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一聽幼兒園、小學、初中各個階段的幾位上海媽媽傾述:

“為了孩子上學離婚,幾百萬的學區房白買了!”

1

“離了婚,幾百萬的學區房白買了。”

@叮噹媽媽5歲大班 上海靜安

我們今年入學,2014年底買的靜安某一梯隊小學的學區房,2015年遷的戶口,只有我和我兒子。我老公戶口不跟我們一起,他也是上海人,但戶口不在我們區。

今年靜安的入學政策是要求我們三個必須在一個戶口裡,不然就要被統籌。有人給我出主意讓我跟我老公假離婚,在入學前成為單親家庭,還有點機會。

我們都不想離婚,但又不想被統籌,只好妥協。去年7月還是協議離婚了,沒有辦法的辦法。現在就是擔心,怕離了婚也輪到我們。

好焦慮,感覺幾百萬的學區房白買了!

我們家是賣了之前的房子買的這套,每個月還要還貸款,就為了他能上學。現在這情況也不知道怎麼辦了,聽天由命吧。

2

“忍不住吼娃!他開始排斥和恐懼了,我要怎麼辦?”

@丸子媽媽7歲一年級 上海浦東

我總是忍不住吼他,以前吼他他都愛答不理,還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完全不聽我的,老是我一個人在那裡氣得全身發抖!

上個星期,第一次把他吼哭了,崩潰式的哭,我也鼻子一酸。上小學之前,他真的好可愛,完全捨不得吼他,現在都要到動手的地步了。

一直以為他學習不用我操心、自律性也強、做事情也很快,上了小學全部瓦解。一寫作業就喊頭昏頭痛,要喝水,要拉屎……每天晚上寫作業我都在暴怒中度過。

其實我也不想吼,不想發脾氣,可是吃個早飯慢慢吞吞,上個衛生間也磨蹭,一點點作業要整幾個小時,真的著急呀!

今天吼他,他開始捂住耳朵表示反抗了。我是個暴脾氣,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惡人終須惡人磨,他現在開始排斥和恐懼了,我要怎麼辦?

3

“全是雞血,快樂童年快堅持不住了。”

@涵寶媽媽 三個半月 上海閔行

寶寶才出生就開始焦慮了,我們單位氛圍不好,各種給我洗腦現在的教育情況,他們每年在外面補課都是10萬以上。

感覺在孩子培養上像無頭蒼蠅。現在就在考慮哪裡上託班,哪裡上幼兒園,什麼時候開始親子閱讀,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什麼時候報什麼補習班……

我同事跟我說,她們幼兒園的家長每天很早就把寶寶接走去補課,每個班就剩幾個人,她就覺得她的快樂童年快堅持不住了……然後準備開始雞血,我們單位全是雞血。

我們小時候多快樂啊,上幼兒園就是唱唱跳跳做遊戲,不像現在做遊戲都是為了學習。

4

“一個人孤軍奮戰,爸爸不管不支持!”

@子逸媽媽 7歲二年級 上海普陀

我兒子讀的對口公辦小學,班上一半以上的人都在上補習班,我也報了兩個,一門數學一門英語。

我自己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自己的事業得過且過,所以我希望他能超過我,過得要比我好。

我平時工作很忙,但孩子上下學、去補習班幾乎都是我在接送。他現在的程度不是很好,還調皮,習慣也不好,寫作業愛拖時間,東一下西一下。天天作業都要寫幾個小時,忍不住罵他,發完脾氣又後悔糾結,感覺快崩潰了!

辛苦倒還是次要的,在我們家教孩子感覺像是我一個人的事情,他們所有人都不支持也不理解。

他不想學的時候,爸爸就埋怨我把孩子管太緊,給他壓力太大,要給他自由。今天自由了,明天考試就完蛋了!兒子理解不了,一看他爸爸的態度,就更不願意學了。

一個人孤軍奮戰,真的很累。

5

“外地戶口,就這麼一個孩子,想把她留在身邊。”

@朵朵媽 1歲3個月 上海徐匯

我和我老公都是外地人,在上海工作多年,有居住證,積分也滿了,目前在考慮學區房。

寶寶1歲3個月,我們應該是要去考民辦學校,但萬一考不上呢?所以要買個房保底。

上海民辦學校競爭太激烈,好的公辦學校我們又進不去。只能買不那麼熱門的,準備買在徐匯,也考慮過浦東,但離我們上班的地方太遠了。

像我們這種只有居住證,沒有戶口的,不知道哪些學校願意收?

現在就在看房子,之前在一個關於學區房的論壇發帖諮詢,被噴慘了,他們一看是外地人就開罵,可難聽了。我們確實佔用了教育資源,但就這麼一個孩子,就是想把她留在身邊。

6

“朋友圈家家孩子個個都沒閒著”

@樂樂媽媽 5歲中班 上海虹口

要說養育孩子這事兒,真是誰養誰知道!特別是如果孩子到了上學年齡,那麼各方面的壓力劈頭蓋臉砸過來!

我家這小個吧,四歲前基本放養,想著中班了,該學點東西了。先從掰手指頭開始,5以內的加減,掰了一週“5-3=?”也沒掰清楚,我和她爸輪番攻擊,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我開始睡不著覺了,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去給妞妞改變這種現狀。廣發朋友圈尋求幫助,很多熱心的媽媽們一邊驚訝我的後知後覺,一邊對我指點迷津:數學你買誰誰編寫的啟蒙冊,那個刷兩套就差不多了;語文快讀趕緊讀起來了;什麼英語你還沒去學啊?興趣愛好是什麼呢?有上興趣班嗎?弱弱的回答,愛看動畫片算嗎?

至此開始才發現,朋友圈家家孩子都沒閒著,無論是平時還是週末,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著各種興趣班,就算不為擇校也在為做“雞頭”準備著!

壓力山大,大到一夜可以白好多頭——發!

7

“準備太晚,只能上郊區學校來回奔波,

她才這麼小,感覺有點對不起她。”

@Dora媽媽 5歲大班 上海徐匯

我是從一開始就打算好要給孩子上雙語學校,肯定是要出國的。所以很早就在家裡自學英語,但我也只給她學了英語。

明年上小學,最近才開始關注學校,發現就是雙語學校也不是說會點英語單詞、口語就行了。沒想到競爭這麼激烈,一些好點的雙語學校肯定是擠不進去了,問身邊的媽媽們,都說我準備晚了。

開始焦慮了,每天都在逛論壇、每週都在聽講座、還要關注學校招生信息,很多學校都是第一次聽說,搞得手忙腳亂,天天失眠掉頭髮。

我們住在市區,現在卻只能考慮郊區遠一點的學校,說是錄取率要高些,不知道能不能考上,考上了不想讓她寄宿,也只能郊區—市區來回奔波了,她才這麼小,感覺有點對不起她。

8

“培訓班陪讀的日子,我就混在星巴克、麥當勞。”

@lxq 大學 上海浦東

2014年上半年的寒假和雙休日,我一直混在中信泰富地下一層,不是麥當勞,就是星巴克、中午是早早去新鎮江點好菜,孩子一下課過來就能吃,吃完接著上下午的課。

再以前初三混XES時,爸爸頭腦活絡去辦了一張影院的卡,我沒心思看電影,坐在後面上化學課的。

即將出國留學,希望他一切順利。

9

“上海遍地牛蛙,我想值不值得把孩子送回去。”

@妍妍 11歲五年級 上海郊區

我寶寶今年在江蘇上五年級,下學期轉到上海,我們的戶口所在地是上海一郊區。

我們在老家讀的是當地最好的小學,升初中也是比較好的初中。孩子成績60人的班級一直保持前5名。我很擔心到了上海的公辦初中會學得不好,考不上高中。

因為聽說上海的公辦初中不怎麼好,對口學校的升學率又不行、校風不好、怕耽誤了孩子,非常焦慮。

也考慮過民辦,好的民辦根本不給機會,只有一個也不怎麼好的民辦願意讓我們去讀,但聽說學校不行,不敢去。

實不相瞞,原本以為上海讀書壓力會小一點,沒想到上海遍地牛蛙,家長也很雞血,全都趕在學校進度前面到外面補課,根本不談超不超綱。

一點沒有選擇的餘地,所以有時候我想值不值得把孩子送回去,代價太大了。

“為了孩子上學離婚,幾百萬的學區房白買了!”

“為了孩子上學離婚,幾百萬的學區房白買了!”

聽完家長的故事,我也糾結,教育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學校究竟是什麼?很多時候,家長老師,甚至社會都忘了!

教育的英文單詞Education是蘇格拉底發明的,是三個詞根的拼寫,前面那個“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導,“tion”是名詞,本意是引導出來。

所謂的教育,就是把一個人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他成長成自己真正的樣子,而不是家長、父母的“影子”。

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家長的自我修行!

一個好的家長,應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來,對於有所覺悟的家長,自我教育才是真的。當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會變好。

這個過程中,成為一個完全無懼的家長,要絕對相信孩子的智慧和能力。而不要在無意識中扮演“上帝”角色,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人格,我們以為知道什麼對他好、不好,但從一生的長遠角度來看,真的知道什麼對他最好嗎?

另外,所謂要求、期望或所謂的負責,僅僅是家長恐懼的另一種化身。因為我們自己有恐懼,當我們對另一個個體要求、期望或負責時,能使我們有“安全感”。家長心存恐懼,會讓孩子變成家庭中的“人質”,反而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了。

中國籍日本“教育媽媽”陳美齡,把三個兒子陸續送進高等學府斯坦福。她在其書中說到:

“教育,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孩子們身上擁有美好的未來,但有一個前提——好好接受教育。”

這也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