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留在農村和縣城,找到女朋友的機率將會越來越低

繼續留在農村和縣城,找到女朋友的幾率將會越來越低

山川網:今天是520,小川想了想,還是覺得今天的話題,應該和大家聊聊戀愛與婚姻相關的一些事情。

在準備和打算“逃離”某城時(一般為一二線城市),男性與女性的思維方式,以及扮演的角色,究竟有何不同呢?這是我前段時間在考慮過的一個問題。

近期我重點對身邊一些存在城市遷徙狀況的朋友,進行了溝通和交流。大致得出的結果是:在城市遷徙這件事情上,男性幾乎扮演了絕對意義上的計劃者和推動者。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離開大城市時,男性多半是有計劃,有主動性的,以權衡房價和收入為最主要考量標準,最終做決定要離開的。而女性離開大城市,更多都是出於家庭原因,要麼是家裡各種催促施壓使其返回,要麼是因為戀愛和婚姻行為選擇離開。

而從近幾年的小川來往全國各地的實際體驗來看,一座的城市年輕女性指數(這個名稱是我臨時想起的,你大致可以理解成為一座城市年輕女性的數量情況,增量情況,消費力情況,收入水平情況的綜合體)越高,那麼該城市的當下經濟活躍情況就越好,且還會在接下來長期值得看好。

繼續留在農村和縣城,找到女朋友的幾率將會越來越低

一、中國的男女比例失衡較明顯,其中尤以農村為重

按照目前網絡上能夠找到的關於中國人口男女比例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男性總量比女性總量多出3000~4000萬人,新生兒的男女比例至今也仍舊位於115:100(男:女)的比例附近。

但是這份數據非常初級,有幾個重要點並沒有說清楚。

其一,眾所周知,人類女性的平均壽命是明顯高於男性的,這與男女先天的生理情況息息相關。而在中國,這點同樣不例外。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看看你身邊熟悉的老人,80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的佔比是多少,你心裡就會一目瞭然。在女性壽命明顯高於男性的前提下,中國男性總量還比女性高出這麼多,這意味著男女失衡情況比官方數據更嚴重。

其二,還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中國的重男輕女狀況,雖然在近些年始終在改善,但是狀況較好的主要還是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區域。在廣大經濟偏落後的農村,重男輕女的思維距離肅清起碼還有很遠的距離要走。通過各種手段提前獲知胎兒性別,人為扼殺女性胎兒的情形,在很多地方依舊屢見不鮮。

繼續留在農村和縣城,找到女朋友的幾率將會越來越低

二、中國的農村和小城市,對待女性顯然並不十分友好

這又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經濟情況決定一個人的地位和命運,中國農村女性的地位始終不高的根源,就在於她們無法掌握生產力。

在以農業為主導的農村中,女性在生理上有非常明顯的劣勢。加之普遍二個及以上孩子的養育壓力,農村女性的生存環境一直不容樂觀。

但是到了城市裡,尤其是大城市裡,女性生產力的優勢就會被極大的釋放。因為在大量的第三產業腦力勞動工作中,女性的價值得以很好的彰顯,可以獲得完全不亞於男性的經濟收入。

經濟收入的不斷提升和視野格局的不斷擴大,使得女性不再會出現在農村時因為“婆媳不和”、“家庭暴力”即輕易走上一些偏激道路。女性的心理健康與情緒健康狀況,同時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在“逃離家鄉”這場行動中,女性獲得的幸福感指數其實更強。

繼續留在農村和縣城,找到女朋友的幾率將會越來越低

三、在戀愛匹配中,女性更像是主變量,男性更像是因變量

在本文開篇時,我提到了一個城市女性年輕化指數的概念。它的最淺層應用情景是什麼呢?就是在戀愛與婚姻情景中,男性更多是扮演追求者的角色,女性更多是扮演選擇者的角色。

對應的,就是女性其實是一種主變量,而男性則是因變量。最簡單的,就是關於彩禮這件事。隨著社會的推進,中國各地彩禮的負擔幾乎是在逐年加重的。比如房、車、禮金這些事物的支出,男性其實能夠主動選擇的機會很少。因為當你無力承擔和接受這些支出時,自然有願意和能夠承擔的其他男性取而代之。

進一步延伸這個思路,但越來越多的農村女性憑藉接受高等教育得以留在城市,並且不願重新回到農村的時候,這就是一種非常強勁的社會趨勢。在原本就男女比例高度失衡的中國農村,如果農村女性還在進一步加速外流,那麼農村男性的適婚對象就會更加匱乏。

那離開農村的女性去了哪裡呢?去了大城市,並且在那裡工作就業,擴展了新的社交圈。而如果農村男性想要脫單,客觀現實就在逼迫他們離開農村,加速進行城鎮化。

繼續留在農村和縣城,找到女朋友的幾率將會越來越低

四、對女性而言,大小城市的生活成本是相近的,但男性的層次卻是相差懸殊的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就是上文中我們提到的,男性為什麼會是扮演主動“逃離”某城市的角色。因為在綜合成本上來說,男性堅持留在大城市所要持續付出的成本,要比女性大得多。

最常見的成本,就是所謂的購房成本。目前的中國國情下,婚房幾乎都由男性來提供。而大城市的房價過高,這對於很多適婚男性而言是完全無力承受的。所以繼續留在這裡,很有可能在多年之後,依舊無法完成婚姻。

而女性則不同,因為不用考慮購房這件事,所以女性在大城市的痛感明顯要弱於男性。且在社會輿論上,30+的單身女性在大城市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並不會受到太多的非議。

更重要的是,女性在大城市裡能夠遇到的男性類型更多,可供女性選擇的機會也就相應更多。這對於下面要講到的一點,形成了至關重要的基礎支撐。

繼續留在農村和縣城,找到女朋友的幾率將會越來越低

五、中國的婚姻匹配方式,是女性的升階過程

截至目前,中國的婚姻匹配方式,仍舊沒能改變女性升階式的本質。

舉例說明,如果我們把適婚男女按照家庭條件,學歷背景,工作情況,收入情況等等要素綜合起來,然後給出個一到十層的劃分。

那麼在中國實際的婚配情況中,一般會是怎樣的結合方式呢?絕大多數情況,四層的女性,一般會和五到六層的男性結合;六層的女性,一般會和七到八層的男性結合;少數情況,是同階男女結合;極少數情況,是女性跨越多層向上結合或女性向下降層結合。

這樣一來你會發現一件什麼事情呢?就是身處最低層一二層的女性,同樣是進階和三四層的男性結合的。而身處最低層一二層的男性,則成為這一生態鏈系統的最下層結構,即等待被淘汰的部分。他們如果不提升自己的層級,那麼註定就是沒有人會選擇的狀態。

那麼這些人,目前主要集中在農村和縣城,年齡普遍在30歲+,他們是無從匹配婚姻對象的那3000多萬男性的構成者。

而依照目前中國人口的發展趨勢,未來農村和鄉鎮的年輕女性還將進一步加速流向大中城市。而對於當地的適婚男性而言,這無疑是必須要面對的事情。

想要表白,你得先弄明白,你的表白對象人都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