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2017江苏省网络交易大数据,我为什么说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通过2017江苏省网络交易大数据,我为什么说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山川网:江苏这个省是很有趣的,所以除去家乡省份外,江苏是截至目前小川居住时间最久的一个省份。江苏吸引我的地方很多,我可以简单分享几点给大家:

首先是经济水平出色,这种出色既体现在全省总量高(常年居全国第二位),还体现在下辖13个地级市发展均衡性好(末位宿迁全国地级市前百),更体现在江苏的各地级市市政建设水平出色,基础设施情况全国领先。

其次是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江苏几乎全省都是平原地形,十分适宜居住和经济活动。加之又位于黄金航道长江的下游,且毗邻上海港,所以物流运输成本优势明显。气候上四季分明,冬夏极端温度相对也较少。

再有就是小川尤为看重的人文历史底蕴,一城一地的魅力,一半来自经济,一半来自文化。作为江南文治之地,江苏全境文化底蕴深厚。以颇具参考价值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来说,江苏上榜城市数量全国第一(南京/苏州/扬州/徐州/镇江/淮安/无锡/南通/泰州/常州/常熟/宜兴/高邮),几乎全省处处都是历史遗迹。

通过2017江苏省网络交易大数据,我为什么说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所以我之前也一直都有一个观点,对于很多出身普通,能力普通,理想也只是离开正在衰落的家乡,想要寻找一个综合情况不错,生活压力也适中的地方过日子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全国范围内我首推江苏。

而且江苏还高度符合我的另外一个择城理论,就是区域城市阶梯发展状况优秀。简而言之,就是在江苏,一二三四线城市分布均匀丰富,且彼此距离非常近,作为职场人完全可以较低成本在圈内城市切换。这就是相较于广大的中西部一城独大型城市,城市群业态的最吸引人之处。

但凡事有利必然有弊,江苏虽然是目前放眼全国,综合来看性价比颇高的一个省份,但不代表它本身完美无缺,没有任何瑕疵。江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没有真正的龙头城市,苏州也好,南京也罢,影响辐射范围都相对有限,没办法对全国形成人才吸引(这也是过去这些年江苏总体新增人口不突出的根源所在)。城市营销又做的不够突出,导致大量人才被区域内的上海和杭州抢走。如此一来,在企业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上,竞争力都显得有些不足。有时候,一家像阿里巴这样的企业,就能够深刻改变一座城市的发展走向。

其次是产业结构转型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样有所欠缺,以苏州园区为代表的苏锡常经济模式,是典型的制造加工型经济模式。曾经中国劳动成本低廉时期,大量的外企进驻苏南地区工业园区,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这些企业正在迅速撤离。江苏本地的工业自主科研技术水平又暂时还没能达到全国领先的水平,必然就面临一个漫长的转型期限。

通过2017江苏省网络交易大数据,我为什么说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一般来说,省会独大型的省份内,虽然大家也偶有怨言,但是老大地位根深蒂固,其他城市完全没有任何逆袭可能的情况下,各类资金和人才都会非常主动地流向省会城市,从而更容易形成单点突破的局面。

而像江苏这样的均衡性发展的省份,则很容易出现各自为阵,谁也不服谁,散兵作战的局面。大内斗省的名号,是网友对江苏公认的标签。苏北苏中苏南之间,天然存在鄙视链。即使同在苏南,苏锡常也时常对省会南京各种调侃吐槽。江苏本省人,也是站队苏州的人数明显多过南京。

但是事实上,除去GDP总量这一点,南京几乎在其他各个方面都不逊色于苏州,甚至很多方面优势非常明显。比如教育、医疗、交通、科研等领域,南京不仅是江苏的绝对中心,很多维度上都是和上海互补作为华东区域中心存在的。

至于GDP总量上,一方面其实取决于两市的经济结构。苏州是典型的工业型城市,二产对GDP的贡献很大。而南京的城镇化率大幅领先苏州,产业结构也一直在走三产驱动的模式。再加之苏州面积上比南京多上近两千平方公里,人口上比南京两百余万,所以GDP总量领先南京是很正常的事情。

以2017年二城GDP来说,苏州17319.51亿,南京11715.10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苏州的综合经济实力就是南京的近1.5倍。相反,在很多指数上,两城是非常接近的。

通过2017江苏省网络交易大数据,我为什么说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2018年5月24日,江苏省工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发布《江苏省网络交易发展和监管情况报告(2017年度)》,这是江苏省工商局连续第六年对外发布省网络交易年度报告,展示了

江苏省及13个设区市网络交易行业发展和网络市场监管的总体情况。

此份报告是由江苏工商局、阿里巴巴、复旦大学联合制作发布的,所以可参考性很高,也非常具有可读性。

以下五份数据报告中,含金量最高的是江苏各市网络销售和消费总量和增速信息。因为相比GDP数据,消费数据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人口活力和富裕水平。建议大家在下面重点关注一下。

江苏省设区市网店分布情况

通过2017江苏省网络交易大数据,我为什么说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网络经营主体情况看,截止2017年底,江苏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开办的经营性网站147767家,各类网店共有2239823家,网店所在平台涉及淘宝网、天猫、慧聪网、京东、苏宁易购、一号店等国内主要第三方平台。其中淘宝网、天猫平台网店数量较多的地区是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分别为391396、230295、150347、147270户。

大家可以看到,作为制造业强市,苏州开设网店进行电子商务的数量最多。苏州的网店平台不仅仅是C2C和B2C数量众多,B2B平台体量也很巨大,是阿里巴巴平台重要的利润产生区。另外,由于毗邻上海,大量贸易类公司注册办公地在上海,生产制造和仓储物流地都会优先选择苏州,这也为苏州的电商交易增色不少。

江苏省内各设区市天猫、淘宝网的销售额情况

通过2017江苏省网络交易大数据,我为什么说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网络销售情况看,2017年,江苏淘宝网、天猫平台上网络销售总额为4696亿元,同比增长32.77%,网络销售额居广东、浙江之后,位列全国第三。

注意了,上面的网店数据中,苏州的总量几乎是南京的一倍。但是无论社消总额、网销总额,南京都与苏州基本持平,而且还要略高一些。

这可以说明,南京的电商网店销量总额上要高于苏州。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南京的一家企业,苏宁易购。虽然体量上还远不能和天猫、京东相比。但是就省内城市比较时,苏宁易购每年创造的线上销售额,较大地拉动了南京的网络销售总额。

2017年江苏省各设区市网络消费额及增幅

通过2017江苏省网络交易大数据,我为什么说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网络消费情况看,2017年,江苏在淘宝网、天猫的网络消费者人数为3503万,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比重为43.81%; 全省淘宝网、天猫平台上网络消费额为3942亿元,同比增长23.8%。

作为包邮区人民,其实江苏各市的网络消费者占比总人数的比值是相近的。这样一来,人口更多的城市,在网络消费额上就会表现更突出一些。

但是有两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其一是苏州总人口超出南京近两百万,但是网络消费总额只高了五十多亿;其二是和南京GDP总量非常接近的无锡,在消费额上与南京的距离比较悬殊。

综上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就是,南京地区的居民消费能力,全省最强。

江苏省各设区市天猫淘宝网交易订单情况

通过2017江苏省网络交易大数据,我为什么说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网络交易的市场服务体系看,2017年,淘宝网、天猫平台上江苏省网络交易(含网络销售与网络消费订单)总数为64.6亿件,同比增长17.27%。

同在,在这项指数上,南京和苏州依旧明显大幅领先省内其他城市。而且值得欣慰的是,苏中的南通和苏北的徐州,在这项指数上都在不断接近苏南的无锡,增长势头良好。

2017年江苏省各设区市网络市场执法情况

通过2017江苏省网络交易大数据,我为什么说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网络市场监管情况看,结合江苏各市的电商交易总量,南京无论在网络违法案件数,还是在违法案件数增量上,都保持了不错的势头。当地企业的守法和品质意识值得称赞。

而值得注意的是,是苏州、南通和常州、宿迁。其中前两者无论在网络违法案件数量还是增量上,双双都位于较高位水平,未来整改和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

而常州和宿迁虽然违法案件数量上明显低于苏州南通,但是在违法案件增量上却大幅增长,侧面反应出了过去一年当地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2017江苏省网络交易大数据,我为什么说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今天小川用了相对较多的篇幅,和大家重点聊了聊江苏的基本情况,和江苏最具代表性的两座城市南京和苏州。

其中苏州作为全国一直以来顶着“普通地级最强市”抬头的知名城市,本文没有再过多进行锦上添花的褒奖。反而是更多向大家介绍了,相比苏州低调很多,但是实力却丝毫不弱的南京。

当然,以上并不作为鼓励大家选择南京定居的建议。因为目前南京的房价水平,已经连同杭州一起,上涨到了和广州持平的位置,属于二线城市中最高一阶。相比之下,苏州的房价还算是比较亲民。

从综合实力来看,长三角除上海之外,首推的是南京和杭州。而从宜居情况来看,苏州和宁波才是更好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