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2017江蘇省網絡交易大數據,我為什麼說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通過2017江蘇省網絡交易大數據,我為什麼說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山川網:江蘇這個省是很有趣的,所以除去家鄉省份外,江蘇是截至目前小川居住時間最久的一個省份。江蘇吸引我的地方很多,我可以簡單分享幾點給大家:

首先是經濟水平出色,這種出色既體現在全省總量高(常年居全國第二位),還體現在下轄13個地級市發展均衡性好(末位宿遷全國地級市前百),更體現在江蘇的各地級市市政建設水平出色,基礎設施情況全國領先。

其次是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得天獨厚,江蘇幾乎全省都是平原地形,十分適宜居住和經濟活動。加之又位於黃金航道長江的下游,且毗鄰上海港,所以物流運輸成本優勢明顯。氣候上四季分明,冬夏極端溫度相對也較少。

再有就是小川尤為看重的人文歷史底蘊,一城一地的魅力,一半來自經濟,一半來自文化。作為江南文治之地,江蘇全境文化底蘊深厚。以頗具參考價值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來說,江蘇上榜城市數量全國第一(南京/蘇州/揚州/徐州/鎮江/淮安/無錫/南通/泰州/常州/常熟/宜興/高郵),幾乎全省處處都是歷史遺蹟。

通過2017江蘇省網絡交易大數據,我為什麼說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正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所以我之前也一直都有一個觀點,對於很多出身普通,能力普通,理想也只是離開正在衰落的家鄉,想要尋找一個綜合情況不錯,生活壓力也適中的地方過日子的話。那麼毫無疑問,全國範圍內我首推江蘇。

而且江蘇還高度符合我的另外一個擇城理論,就是區域城市階梯發展狀況優秀。簡而言之,就是在江蘇,一二三四線城市分佈均勻豐富,且彼此距離非常近,作為職場人完全可以較低成本在圈內城市切換。這就是相較於廣大的中西部一城獨大型城市,城市群業態的最吸引人之處。

但凡事有利必然有弊,江蘇雖然是目前放眼全國,綜合來看性價比頗高的一個省份,但不代表它本身完美無缺,沒有任何瑕疵。江蘇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一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沒有真正的龍頭城市,蘇州也好,南京也罷,影響輻射範圍都相對有限,沒辦法對全國形成人才吸引(這也是過去這些年江蘇總體新增人口不突出的根源所在)。城市營銷又做的不夠突出,導致大量人才被區域內的上海和杭州搶走。如此一來,在企業質量和企業創新能力上,競爭力都顯得有些不足。有時候,一家像阿里巴這樣的企業,就能夠深刻改變一座城市的發展走向。

其次是產業結構轉型積極性和能動性同樣有所欠缺,以蘇州園區為代表的蘇錫常經濟模式,是典型的製造加工型經濟模式。曾經中國勞動成本低廉時期,大量的外企進駐蘇南地區工業園區,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但是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升,這些企業正在迅速撤離。江蘇本地的工業自主科研技術水平又暫時還沒能達到全國領先的水平,必然就面臨一個漫長的轉型期限。

通過2017江蘇省網絡交易大數據,我為什麼說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一般來說,省會獨大型的省份內,雖然大家也偶有怨言,但是老大地位根深蒂固,其他城市完全沒有任何逆襲可能的情況下,各類資金和人才都會非常主動地流向省會城市,從而更容易形成單點突破的局面。

而像江蘇這樣的均衡性發展的省份,則很容易出現各自為陣,誰也不服誰,散兵作戰的局面。大內鬥省的名號,是網友對江蘇公認的標籤。蘇北蘇中蘇南之間,天然存在鄙視鏈。即使同在蘇南,蘇錫常也時常對省會南京各種調侃吐槽。江蘇本省人,也是站隊蘇州的人數明顯多過南京。

但是事實上,除去GDP總量這一點,南京幾乎在其他各個方面都不遜色於蘇州,甚至很多方面優勢非常明顯。比如教育、醫療、交通、科研等領域,南京不僅是江蘇的絕對中心,很多維度上都是和上海互補作為華東區域中心存在的。

至於GDP總量上,一方面其實取決於兩市的經濟結構。蘇州是典型的工業型城市,二產對GDP的貢獻很大。而南京的城鎮化率大幅領先蘇州,產業結構也一直在走三產驅動的模式。再加之蘇州面積上比南京多上近兩千平方公里,人口上比南京兩百餘萬,所以GDP總量領先南京是很正常的事情。

以2017年二城GDP來說,蘇州17319.51億,南京11715.10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蘇州的綜合經濟實力就是南京的近1.5倍。相反,在很多指數上,兩城是非常接近的。

通過2017江蘇省網絡交易大數據,我為什麼說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2018年5月24日,江蘇省工商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專題發佈《江蘇省網絡交易發展和監管情況報告(2017年度)》,這是江蘇省工商局連續第六年對外發布省網絡交易年度報告,展示了

江蘇省及13個設區市網絡交易行業發展和網絡市場監管的總體情況。

此份報告是由江蘇工商局、阿里巴巴、復旦大學聯合制作發佈的,所以可參考性很高,也非常具有可讀性。

以下五份數據報告中,含金量最高的是江蘇各市網絡銷售和消費總量和增速信息。因為相比GDP數據,消費數據更能體現一座城市的人口活力和富裕水平。建議大家在下面重點關注一下。

江蘇省設區市網店分佈情況

通過2017江蘇省網絡交易大數據,我為什麼說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網絡經營主體情況看,截止2017年底,江蘇省共有各類市場主體開辦的經營性網站147767家,各類網店共有2239823家,網店所在平臺涉及淘寶網、天貓、慧聰網、京東、蘇寧易購、一號店等國內主要第三方平臺。其中淘寶網、天貓平臺網店數量較多的地區是蘇州市、南京市、無錫市、徐州市,分別為391396、230295、150347、147270戶。

大家可以看到,作為製造業強市,蘇州開設網店進行電子商務的數量最多。蘇州的網店平臺不僅僅是C2C和B2C數量眾多,B2B平臺體量也很巨大,是阿里巴巴平臺重要的利潤產生區。另外,由於毗鄰上海,大量貿易類公司註冊辦公地在上海,生產製造和倉儲物流地都會優先選擇蘇州,這也為蘇州的電商交易增色不少。

江蘇省內各設區市天貓、淘寶網的銷售額情況

通過2017江蘇省網絡交易大數據,我為什麼說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網絡銷售情況看,2017年,江蘇淘寶網、天貓平臺上網絡銷售總額為4696億元,同比增長32.77%,網絡銷售額居廣東、浙江之後,位列全國第三。

注意了,上面的網店數據中,蘇州的總量幾乎是南京的一倍。但是無論社消總額、網銷總額,南京都與蘇州基本持平,而且還要略高一些。

這可以說明,南京的電商網店銷量總額上要高於蘇州。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到南京的一家企業,蘇寧易購。雖然體量上還遠不能和天貓、京東相比。但是就省內城市比較時,蘇寧易購每年創造的線上銷售額,較大地拉動了南京的網絡銷售總額。

2017年江蘇省各設區市網絡消費額及增幅

通過2017江蘇省網絡交易大數據,我為什麼說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網絡消費情況看,2017年,江蘇在淘寶網、天貓的網絡消費者人數為3503萬,佔全省常住人口總數比重為43.81%; 全省淘寶網、天貓平臺上網絡消費額為3942億元,同比增長23.8%。

作為包郵區人民,其實江蘇各市的網絡消費者佔比總人數的比值是相近的。這樣一來,人口更多的城市,在網絡消費額上就會表現更突出一些。

但是有兩點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其一是蘇州總人口超出南京近兩百萬,但是網絡消費總額只高了五十多億;其二是和南京GDP總量非常接近的無錫,在消費額上與南京的距離比較懸殊。

綜上我們能夠得出的結論就是,南京地區的居民消費能力,全省最強。

江蘇省各設區市天貓淘寶網交易訂單情況

通過2017江蘇省網絡交易大數據,我為什麼說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網絡交易的市場服務體系看,2017年,淘寶網、天貓平臺上江蘇省網絡交易(含網絡銷售與網絡消費訂單)總數為64.6億件,同比增長17.27%。

同在,在這項指數上,南京和蘇州依舊明顯大幅領先省內其他城市。而且值得欣慰的是,蘇中的南通和蘇北的徐州,在這項指數上都在不斷接近蘇南的無錫,增長勢頭良好。

2017年江蘇省各設區市網絡市場執法情況

通過2017江蘇省網絡交易大數據,我為什麼說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網絡市場監管情況看,結合江蘇各市的電商交易總量,南京無論在網絡違法案件數,還是在違法案件數增量上,都保持了不錯的勢頭。當地企業的守法和品質意識值得稱讚。

而值得注意的是,是蘇州、南通和常州、宿遷。其中前兩者無論在網絡違法案件數量還是增量上,雙雙都位於較高位水平,未來整改和監督有待進一步加強。

而常州和宿遷雖然違法案件數量上明顯低於蘇州南通,但是在違法案件增量上卻大幅增長,側面反應出了過去一年當地經濟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

通過2017江蘇省網絡交易大數據,我為什麼說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今天小川用了相對較多的篇幅,和大家重點聊了聊江蘇的基本情況,和江蘇最具代表性的兩座城市南京和蘇州。

其中蘇州作為全國一直以來頂著“普通地級最強市”抬頭的知名城市,本文沒有再過多進行錦上添花的褒獎。反而是更多向大家介紹了,相比蘇州低調很多,但是實力卻絲毫不弱的南京。

當然,以上並不作為鼓勵大家選擇南京定居的建議。因為目前南京的房價水平,已經連同杭州一起,上漲到了和廣州持平的位置,屬於二線城市中最高一階。相比之下,蘇州的房價還算是比較親民。

從綜合實力來看,長三角除上海之外,首推的是南京和杭州。而從宜居情況來看,蘇州和寧波才是更好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