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上梁山後,為何和武松關係好,和林沖反倒疏遠了?

手機用戶64053014451



俗話說得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魯智深和武松屬於一類人,而林沖則屬於另一類人。和武松屬於兄弟之交,和林沖屬於君子之交。

魯智深性格和武松更為接近

魯智深喜歡見義勇為,其人愛憎分明,慷慨大方,而且脾氣火爆,粗獷直爽。

無論是救金家父女,還是救桃花山下被搶親的家庭,或是救林沖等,無不體現出他的性格。

武松同樣屬於愛憎分明之人,做人正直大氣,任俠仗義。殺西門慶,殺蔣門神,都說明了他的為人。

而林沖一向謹小慎微,瞻前顧後。是典型的體制內人,有一身好武藝,卻還是被官高N級的高俅欺負。

性格的相近,使魯智深和武松更近,和林沖只是成了君子之交。



魯智深和武松都擅長步戰

魯智深善於步戰,而且戰力驚人,因此坐上了梁山步軍頭一把交椅。

武松也是善於步戰,無論是打虎,還是殺西門慶,或是殺蔣門神,都是以徒步戰鬥解決的。所以,武松坐穩了梁山步軍第二把交椅。

而林沖步戰、馬戰都可以,但更擅長於馬戰。

因此魯智深和武松,關於步戰的話題更多。林沖和魯智深也能探討關於武功方面的問題,只是不如魯智深和武松那麼密切。



魯智深和武松在二龍山一起當過匪

魯智深和林沖,最大的交集在於魯智深救了林沖。沒有更多的並肩戰鬥。

武松則是二龍山的頭領,是魯智深小弟。兩人為了二龍山同甘共苦,兩人為了二龍山嘔心瀝血。這樣的感情遠非林沖能比。

就如現在人所說,最深的感情是:一起扛過槍,一起下過鄉,一起同過窗。其實,意思就是共同經歷過一些艱難歲月,這樣的感情很深。

所以,魯智深和武松感情更深。



魯智深的住處被林沖暴露過

魯智深曾經救了林沖,而林沖無意中暴露了魯智深的所在地,致使魯智深流落江湖。

雖說依魯智深的性格,也不會太當回事。可是魯智深的人生裡,從不喜歡過於謹小慎微的人,比如打虎將李忠,魯智深曾經在救金家父女時,向李忠借錢,李忠不情願地借了二兩,氣得魯智深輕蔑地說道:“真不是一個爽利的人。”

魯智深對林沖開始印象不錯,自從魯智深的住處被林沖暴露後,魯智深多少有些不舒服。



還是那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魯智深和武松是相近的一類人,而林沖卻不是。


藍風破曉

其實為什麼魯智深到後期跟林沖疏遠了,主要原因還是林沖出賣了魯智深!

楊角風最近接連推出四期楊角風的視野看《水滸》,反響不錯,今天再接再厲,推出第五篇。

前情回顧:1、武松打不過老虎、2、魯智深拔不動柳樹、3、高衙內得到了善終、4、丫鬟害苦了林沖。(超鏈接見文章尾部)

5、林沖出賣魯智深:

前面講到,林沖被丫鬟錦兒和高太尉等人算計了,最終犯罪被刺配滄州。而魯智深作為林沖的好朋友、好哥們,好兄弟,不可能見死不救,於是一路暗中追隨。但是為什麼水滸後期魯智深卻疏遠了林沖,只因為他好心在野豬林救了林沖的命,而最後林沖卻無意中出賣了他,最終導致他在相國寺的逃亡!

為什麼這麼說?且聽我細細道來!

水滸傳原著中,自從魯智深與林沖在離滄州還有70裡的地方一別後,再次見面就到了“三山聚義打青州”那一章了。

(梁山泊中大擺筵席為)呼延灼、魯智深、楊志、武松等共十二位新上山頭領(慶賀)。坐間,林沖說起相謝魯智深相救一事,魯智深動問道:“灑家自與教頭滄州別後,曾知阿嫂信息否。”

這裡有個疑問,林沖是繼史進、李忠、周通之後,魯智深結實的第四個好漢,並且一見如故,很快就拜了把子兄弟。平常兩人稱呼都是兄弟相乘,而這裡卻直呼教頭!而且按照前面劇情發展的套路和魯智深的性格,好不容易見面,魯智深應該特別熱情的首先打招呼,而不是被動的被林沖先相謝!

所以在這裡可以看出,魯智深心裡面有一條梗,過不去的梗,這條梗是什麼,再往下看!

押送林沖的衙役,董超、薛霸被高俅收買,準備在野豬林結果了林沖性命。這時候魯智深出現,救了林沖的性命!後來又一路護送到滄州附近70裡處。原著中是有對話的,其中董超、薛霸問魯智深:“不敢拜問師父在哪個寺裡住持?”

魯智深道:“你兩個撮鳥問俺住處做什麼?莫不叫高俅做什麼奈何灑家?別人怕他,俺不怕他。灑家若撞著那廝,叫他吃三百禪杖。”

這裡可以看到魯智深雖然口口聲聲說不怕高俅,但是最終也沒有說出自己的來歷,說明他還是有點忌憚高俅的,不敢透露自己的身份,而董超、薛霸也不知道這個野地裡冒出來的大和尚是誰,不然不會問。而且魯智深非常聰明的是現身的地點離東京已經非常遠了。

最後離開時展現了一把武藝,把一棵松樹直接砍斷,並警告他們,如果敢對林沖不敬,你們的腦袋就跟這棵樹一樣。

再看看林沖是怎麼沒腦子說的話:

魯智深走後,董、薛二人尚且餘驚未定。林沖見狀,道:“這個值得什麼?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出來。”

果然,董、薛二人回到東京把上面的事情告訴了高俅,魯智深也因此不得不離開大相國寺,漂泊江湖。就像後來他對楊志說的那樣:“不想那兩個防送公人回來,對高俅那廝說道:‘正要在野豬林裡結果林沖,卻被大相國寺魯智深救了。那和尚直送到滄州,因此害他不得。’這直娘賊恨殺灑家,吩咐寺里長老不許俺掛搭;又差人來捉灑家……(因此)逃走在江湖上。”

從後面的對話中,可以得知,魯智深是非常震驚的,他用了“不想”二字,說明他非常謹慎的隱瞞自己的身份,而最終身份卻還是洩露了,他又不傻,只能想到一個原因,就是:可能是林沖“出賣”了他!

當然林沖絕對不是故意的,他也是好心,想在兩個衙役面前誇讚一下自己的好兄弟魯智深,卻不知不小心洩露了他的行蹤,導致魯智深再也無法在大相國寺停留,而逃路。

所以後面魯智深跟林沖在梁山遇見後,林沖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呢,但仍然向魯智深表示感謝,魯智深雖然心裡面有一條梗,但最終念及兄弟情義,而沒有說破!畢竟自己沒有親耳聽到,只能算懷疑吧!

所以林沖真的好心的無意識的就把屢次救他性命的魯智深“出賣了”!

前情回顧:1、武松打不過老虎、2、魯智深拔不動柳樹、3、高衙內得到了善終、4、丫鬟害苦了林沖。(直通車)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另外只是個人觀點,請大家指正!


楊角風發作

林沖上梁山原因:林沖身為京都八十萬禁軍教頭,是個有身份的人。只因高俅的乾兒子看上了他妻子,便被設計陷害發配滄州。在發配途中本想秘密殺死林沖,卻被魯智深搭救。高俅又不死心,派陸謙等人殺林沖,又點火燒掉大軍草料場,使林沖再無存身之地,無奈上了梁山。林沖是最典型的被逼上梁山。

魯智深上梁山原因:開始因為弱者打報不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只得落髮出家五臺山逃避官府追捕。後因酒醉大鬧僧堂安身不牢,長老只得讓他去東京大相國寺討出身。到了相國寺後在那裡看菜園子而認識了林沖。後因林沖被誣陷,發配滄州,高俅想在途中殺死林沖,被魯智深搭救。高俅便派人抓捕魯智深,魯智深只得逃走。後和楊志、武松等人一起在二龍山落草,三山大聚義後,上了梁山。可以說,魯智深因不見容於惡勢力社會而上了梁山。

林沖是梁山的元老,魯智深很晚才上的梁山。上了梁山,魯智深和林沖這對多年未見的好兄弟,顯得並不是那麼的親熱,甚至有些生分。他們見面之後,魯智深只說了一句話,他說,“灑家自與教頭滄州別後,可知阿嫂信息否?”

這句話太奇怪了。兄弟見面,魯智深不先問林沖好不好,倒只關心兄弟媳婦的境況。這是其一,其二,魯智深之前和林沖明明是稱兄道弟的,可這一次久別重逢,魯智深卻稱呼林沖為“教頭”,明顯生分了許多。

從此,全書林沖和魯智深再沒說過話。施耐庵雖然沒有說,但只要是讀過《水滸》的人,都不免會有這樣的感覺:這二人關係,好像的確沒有之前好了。

為什麼會這樣?有人說是林沖得罪了魯智深。說是林沖說話沒把門,變相向高俅洩了密,使高俅知道魯智深藏身相國寺,害得魯智深在相國寺呆不下去,不得不亡命天涯。魯智深因此對林沖有意見。但魯智深即便知道林沖洩了密,也不會深怪林沖,因為魯智深不是那麼小肚雞腸的人,然而,林沖到底有沒有出賣魯智深呢?


山坪居士

簡單的說下:

道不同不為謀!

魯提轄和林沖對人生目標的認識是不同的!

一大一小!一淺一深!一公一私!

1、林沖是被逼上梁山的!從內心深處他不恨朝庭!恨的人是高衙內!他甚至是不敢恨高俅的!世代混跡朝庭軍隊的基層的林沖只是想安穩的過生活!沒有階級仇恨!在和朝庭派來的圍剿的軍隊作戰時林沖就是出工不出力!在打祝家莊、曾頭市、方臘時倒挺賣力!因為這幫人和朝庭干係不大!這充分說明了林沖的思想認識只是停留在報私仇上!

2、魯提轄本身就是軍隊工作的幹部!感覺應該是個營級幹部或正連級!他放棄朝庭的高官厚祿!始終戰鬥在與朝庭的鬥爭前沿!

他首先在思想意識深處已經放棄了對朝庭會好起來的幻想!他更是積極參與到推翻朝庭的工作中!魯提轄最後混到梁山上,不是因為自身的私仇所致!都是再助人為樂中漸漸的與朝庭決裂的!也正是這些刻骨銘心經歷是他認清了朝庭的腐敗!他誓與那些不曾有私仇的國家公敵為仇!有推翻舊制度的想法!這是大智慧、大理想!

3、綜上所說,林沖和魯智深是不會走到一起的!再有就是魯智深也是瞧不起林沖沒有快意恩仇的品性的!


和魯智深差不多的人是武松!人生經歷基本相似,所以兩人越走越近!加之又都是步下的將官,配合也多!

4、再有就是梁山上也是派系林立、山頭主義很嚴重的!林沖是老梁山派的!(雖然勢力最弱)、魯智深是二龍山派的(勢力第二)武松更是二龍山派的代表人物!


從宋江的角度出發也不會讓這兩個山頭靠在一起,威脅他的霸權地位!


杜陵閒人

大家都被林沖和魯智深騙了!

林、魯二人的生疏,是環境使然,也是宋江樂於看到的。


第一,我們要看到林沖在梁山那尷尬的地位

首先,林沖曾經火併過王倫,在綱常上有逆上的陰影,幹掉自己的老大,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讓人覺得此人不可靠。


其次,林沖火併王倫之後,是把梁山的頭把交椅讓給給晁蓋的。林沖有自知之明,無論是自身勢力、領導能力、管理能力都無法與晁蓋相比,他心甘情願。


但是,在宋江眼裡面,難免會覺得林沖是晁蓋一派的。晁蓋在曾頭市中箭而死,疑點甚多!所以,宋江難免猜忌晁蓋。


再者,林沖個人的武力,在梁山屬於超一流武將。而宋江的嫡系心腹,高手不多,一流高手幾乎沒有,在以武力為尊的亂世,

誰能真正地拿捏得住豹子頭林沖?


所以,林沖在梁山的位置是相當尷尬的。以林沖的武藝,職務、排名太靠後了。


第二,我們得看看二龍山集團的人員構成

二龍山集團,分別是魯智深、楊志、武松以及操刀鬼曹正,包括金眼彪施恩。

曹正是林沖的徒弟。有勇有謀。魯智深是林沖的師兄、救命恩人,武功、名望均是一流。

武松更是能力過人、單挑幾無對手,江湖之上從來沒有吃過大虧。而孟州孫二孃、張青與武松是結拜兄弟。

楊志更是可與林沖匹敵的一流高手。此外,再算上當年林沖的同事、王進的徒弟史進,更別說史進和魯智深還有過一段。


在那個年代,結拜兄弟義重如山,而師兄弟關係更是牢不可破。二龍山集團的武力和人脈,已經異常驚人了。

那麼,如果再加上一個林沖,敢問梁山能與二龍山集團抗衡的還有幾人?

林沖若是成天與二龍山的兄弟們在一起稱兄道弟,

難道那黑廝沒點想法?

難道他不怕二龍山火併了及時雨?

第三,林沖心思之細膩、歷事之豐富,非常人可比

林沖父輩即為軍職,武藝過人,林沖等於是接了父親的班,屬於專業技術人員,但是這並不代表林沖不通世務。

傻子是無法成為絕頂高手的。


林沖遭逢鉅變,歷經了朋友背叛、親人被害、家破人亡,一顆心早已經不動如山、細膩如絲。他早已經看透了宋江的為人,隱忍不發而已。

魯智深,外表粗豪,內心之機變,實不下於林沖。楊志,著名的倒黴蛋,所有倒黴的事都碰上了,早被鍛煉出來了。


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大家心照不宣,早已經達到了默契。

表面上維持著這樣不遠不近的關係,挺好。

既是做給別人看,也讓宋江放心。


拉幫結夥,不僅僅是因為兄弟義氣,更是因為利益相關、身家性命。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下,風波險惡,稍一不慎便是生死相見啊!


我們可以想象的是,在某一次執行任務期間,二龍山集團的核心曾經有過密談,並結下了生死同盟、共同進退、守望相助。


別看他們表面疏遠,真要是有大事發生需要站隊了,你再看看!


脂肪故事

原因看似有很多,比如林沖口誤出賣魯智深,但說到底就一句話,魯智深看出來林沖沒腦子。


看到這可能有些讀者要罵我,咱們先看看金聖嘆是怎麼說的。

金才子評魯智深是“人中絕頂”,評價武松是“天神”,這兩個人都是上上之人。

二狗看,魯智深有佛性,武松有大智慧,而林沖只是小聰明。

舉個例子,火併王倫這件事,看上去是王倫沒有容人之心,但仔細看書就會發現,林沖上山之前就在朱貴的酒館裡留下一首詩,最後兩句是這麼寫的:

“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東”

你一個前來投靠落草的,還沒上山坐穩就要威震泰山東,你讓人家王倫怎麼想,這事就是林沖考慮不周全。


所以之後王倫提防疏遠他,是情理之中。

這一點,吳用第一次看到林沖的時候也發現了,他對晁蓋說“我看這人,倒有顧眄之心,讓我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火併”。

林沖就這樣成為了吳用手中的一把刀。

而且林沖這個人,出身朝廷體制內,骨子裡性格本能的畏懼權勢和官僚。

比方說,兩個人都在柴進府上做過客,林沖遇到的是洪教頭,而武松遇到的是宋江。

林沖被洪教頭處處壓制,卑微如塵,直到最後柴進丟了銀子,才敢把真本領使出來。

而武松,面對比洪教頭更尊貴的宋江,不爽了就劈臉揪著,哪似林沖那般畏首畏尾。


好漢們都有過被押解的經歷,林沖和武松的處理態度也大不相同。

松則是告訴差撥,要錢沒有要拳頭有一雙,就算有錢我也要留著買酒吃,就不給你。

也別問我有沒有患病,我一路上好吃好喝好酒好肉。

你要打我,我要躲閃一棒就不算好漢,而且你出力點打,別打的我不夠快活。

而林沖先是拿了柴進的引薦信,還要被差撥指著頭臭罵,最後送銀子賠笑,只為了用患病的理由免去一百殺威棒。

林沖會因為對方的身份、權利而低頭畏懼,而在武松只聽從本心。

當然啦,雪夜上梁山、夜奔這是水滸中最為精彩的章回之一,這個是無法否認的。

一句話,武松比林沖活的要更純粹更磊落。

這也是為什麼魯智深更親近武松的原因吧,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花和尚一輩子就講究爽利兩個字。



二狗扯讀

《水滸傳》在創作上有個非常明顯的缺點,就是好漢們在上梁山前個性鮮明,細節有聲有色,上梁山後除了宋江、阮小七、李逵、李俊等個別人物,基本都成了九宮八卦陣裡的甲乙丙丁,除了旗號兵器外幾乎沒啥特別之處,如果這個人物在上梁山前就寫得比較蒼白,那麼他即便排名靠前也會毫無特色可言——比如在某副水滸撲克中是Q級、和楊志等人並列在馬軍八驃騎裡的沒遮攔穆弘算是大將了,後期經常擒斬敵將報功,可你們找遍全書能找到他在馬上是用什麼兵器的記載麼?

魯智深在東京只認得林沖一個江湖朋友,兩人往來自然密切,上梁山後彼此都有各自的團隊和許多交流對象,當然不可能只是點對點互動,加上《水滸傳》的前述毛病,自然就會看著冷清。即便如此,《水滸傳》還是吝嗇地添了一筆魯智深上山後林沖感謝他昔日護送之情,和他詢問林沖妻子下落後唏噓不已的情節,算是招呼到了——我們對比一下其他人吧,孫立孫新是兄弟,顧大嫂、樂和和二解是親戚兼死黨,二鄒和石勇、鄧飛、楊林是好朋友,武松和施恩的關係更非同一般,但他們上梁山後有哪怕一筆的互動交代麼?這當然不是說他們彼此疏遠了,而是作者認為沒必要去寫這些。

上梁山後除了燕青、李逵這種渾身是戲的,其他好漢要想“同框”就必須在戰場或其它重要場合互為搭檔,比如徐寧和花榮以前毫無瓜葛,但因為都是八驃騎和金槍、銀槍相得益彰,就幾乎形影不離,同樣,兩位原本搶山仇家呂方、郭盛也因工作需要總是“在一起”。相反,彼此是親戚且感情非常好的徐寧、湯隆,就因為工作崗位相距遙遠,連環馬後再無同框機會。同樣,林沖和魯智深的工作定位也相差很遠,前者是馬軍五虎將第二,後者是步軍頭領第一,兩人互不挨著,當然也就沒辦法同框,因此林沖後期常常和歐鵬、鄧飛等馬軍小彪將們同出入,而魯智深和李逵同框的機會都比和林沖多,遑論和排名步軍前後腳,同屬二龍山系統,扮相又怎麼看都那麼搭配的武松了,這並不能說明魯智深和林沖後來就沒了私交,或他和武松的關係更鐵——怎麼看他和楊志也應該更像“革命戰友”,和史進更志同道合吧?可《水滸傳》裡有他們上山後互動的描寫麼?

順便說,《水滸傳》原書裡魯智深和林沖間的密切互動到滄州為止,後面人們熟悉的情節,則是評書、京劇、電影等“周邊”衍生出來的。


陶短房

首先要看這三個人是哪一個類型的人。

林沖的父親和岳父是老同事,都是京城禁軍教頭。這種家庭出身的背景類似現在的教師家庭,從小過的就是平淡的日子,長大後也沒有大的夢想,依舊是想過安穩日子。京城的官多,教頭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低級官職。和現在一樣,隨便丟一塊磚頭,就能砸死幾個高級官員,而林沖則不過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職。

魯智深在軍中任職提轄一職,何謂提轄?“復置提舉兵馬、提轄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練軍旅,督捕盜賊,以清境內。"也就是說平時訓練士兵,維持地方治安,督捕盜賊。魯智深任職的地方,基本上北宋的邊境,平時做的打打殺殺的活。這種地方,一般正經人是不肯來的,實在不是什麼好地方。大宋明將狄青就是因為犯罪才被流放於此,後因建功立業,才最終成一方大員。從上可以看出魯智深不過是一個粗魯漢子,草莽人物,沒有多少文化。

武松則是另外一個類型,從小家貧,父母雙亡,從小被哥哥帶大,又入少林寺學藝,後因回家時打傷人而流亡江湖。經過景陽崗打虎、殺死西門慶、醉打蔣門神、火燒鴛鴦樓之後加盟二龍山,與魯智深楊志結識。整體經歷和魯智深比較接近,沒有文化,出身草莽,都是武藝高強,沒有什麼心眼的漢子。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林沖和其它二人不是一類人。

林沖從小在京城長大,有文化,又見過世面,從小結交大概都是差不多經歷的文人或武人。從內心深處,他應該是看不上魯智深這種沒文化沒修養的人的。不僅是魯智深,就算在梁山之上,林沖的朋友也基本上沒有。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象林沖這樣的人,不管是梁山,還是其它小地方,是找不到朋友的。出身不一樣,經歷也不同,說話也說不到一起,彼此之間容易出隔閡,最後慢慢關係也就遠了,感情也就淡了。

在林沖心中,最好的地方就是京城的家中,有嬌妻,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還有許多從小一起長大做差不多工作的朋友,平時可以切磋武功,說說詩文。這才是最好的生活,奈何心比天高命比低薄,老天把他送上一群江湖禽獸聚集的梁山。他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又沒有膽量自己幹一番事業。家破人亡後,他就和死了沒有區別了,只有混日子,勉強活一條命而已。

而在梁山之上,能和魯智深聊得來的人就比較多了,反正整體上梁山上都是這樣的人。大家平時用粗話相互聊天罵人,大碗喝酒吃肉,再比比武藝,就是他們最幸福的生活。而林沖的心中卻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其它人不過是眼前的苟且罷了。

林沖和魯智深兩個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於社會認知不同。

就象現在的互聯網運營的人和傳統行業從業者在一起,相互之間是根本 談不來的。都認為自己代表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把對方視為另類,不要說做朋友了,沒有打起來就不借了。

我們在生活交往也是如此,不要和認知能力低的人交往。這裡邊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彼此無法在同一水平上對話。

同樣的一個意思,在林沖心中和魯智深心中想出來的東西就不同,表達方式也不同,話中的深意也是不同的。兩種類型的人強行呆在一起反而不是什麼好事,有可能起更大的衝突。

因此魯智深和武松關係好,和林沖反倒疏遠了,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反而是比較正常的事。


新知傳習閣


問:魯智深上梁山後,為何和武松關係好,和林沖反倒疏遠了?

答: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感覺,主要是過度解讀原著了。

在分析魯智深和武松、林沖友情疏近、濃淡之前,先舉一個奇怪的水滸現象,只要弄明白了這個,其他一切都不是問題了。

《水滸傳》男一號宋江的第一次亮相,書中是這樣介紹他的:“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

顯然,宋江就是一個文武雙全的江湖老大式的人物。

可不?劫取生辰綱事初洩,他表現不俗,“離了茶坊,飛也似跑到下處”,“卻自槽上了馬”,“出得東門,打上兩鞭,那馬撥喇喇的望東溪村攛將去”,騎術精湛,動作幹練,分明是身手不凡的高人。

“殺惜”情節中,一言不合,立刻拔刀殺人,全然是江湖黑道作派。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他還收有徒弟——白虎山下孔家莊的兩大惡霸“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在吊打武松時,宋江適時出現解救,得意洋洋地對武松說:“因他兩個好習槍棒,卻是我佔撥他些個,以此叫我師父。”

還有,路經潯陽鎮,在街頭觀看賣藝的“病大蟲”薛永表演槍棒,宋江和地頭蛇“小遮攔”穆春發生了摩擦。穆春剛要開罵,宋江立時象只被點燃了的炮仗,揮拳向穆春挑戰。

……

單看這些情節,宋江可是個武林高手。

現在,宋江的“家鄉”山東鄆城有許多冠以宋江之名的“宋江武校”,可不就因為這個?

但是,就在宋江準備與穆春“放對”單挑的時候,穆春的哥哥穆弘來了。宋江彷彿象換了個人,趕緊和兩個公差鼠竄逃命。逃上了張橫的賊船,遭到了張橫的勒索,又象條鼻涕蟲,體若篩糠,跪拜哀求。張橫不管,喝令他們跳水。宋江乖乖聽話,和那兩個公著抱做一團,準備跳水。

這種跪地求饒的糗事,以後還出現多次,地點分別是揭陽嶺、清風寨等等地方。

其中最離譜的是,眾好漢在江州劫法場、智取無為軍後,浩浩蕩蕩地返還梁山。路經黃門山,遇上了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這四個小毛賊領三五百嘍羅出來劫道。宋江身後明明有眾多英雄好漢撐腰,但他的膝蓋就是軟,連馬都騎不穩,撲通跪落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淚地申訴說:“小可宋江被人陷害,冤屈無伸,今得四方豪傑救了性命,小可不知在何處觸犯了四位英雄,萬望高抬貴手,饒恕殘生。”

看看,這個鼻涕蟲宋江和前面那個充滿老大氣質的宋江還是同一個人嗎?

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

原因很簡單。

《水滸傳》並不出自同一個作者,而是民間集體智慧的結晶;《水滸傳》原先的格局也不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而是由一個個單個故事或單個人物傳記連綴而成的。

《水滸傳》故事主要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傳說。南宋末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中就說:“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南宋羅燁《醉翁談錄》也記錄有當時流行的《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說書篇目。從記載上看,這些話本尚都是些各自獨立的英雄故事。到了元朝初年出現的《大宋宣和遺事》,才把晁蓋、吳加亮(吳用)等三十六人的故事做了一個串聯,初步具有了《水滸傳》的故事梗概。

現在我們讀《水滸傳》,也還可以明顯分開為魯、林十回,武十回、宋十回的故事段落。

毫無疑問,經過歷代說書人的反覆加工焠火錘鍊,這些故事段落情節精彩、人物形象刻劃是極其成功的。但將這些獨立的故事焊接成一個長篇,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反常現象。

嘮叨了這麼多,我們可以回到上面魯智深和武松、林沖友情疏近、濃淡問題上來了。

魯智深和林沖的故事安排在魯、林十回裡,兩人的關係當然你儂我儂、好得像同性戀。但是,按照民間故事框架,林沖被逼上梁山的橋段是非常悲慘,這,就不能允許魯智深這尊保護神一直都守在林沖身邊,所以,《水滸傳》就出現了一個很大的bug,即魯智深護送林沖到了滄州地界,就極不負責任地離開了。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這個bug,也有人故意解讀成林沖恨魯智深沒有“送佛送到西”,因此向董超、薛霸兩公差出賣了魯智深。

當時,魯智深押著董超、薛霸二人前行。這二人想方設法地打探魯智深的底細,好回去交差,試探著問道:“不敢拜問師父在那個寺裡住持?”魯智深瞪眼怒罵道:“你兩個撮鳥問俺住處做什麼?莫不去教高俅做什麼奈何灑家?別人怕他,俺不怕他。灑家若撞著那廝,教他吃三百禪杖。”董超、薛霸兩個因此不敢再問。臨分別時,魯智深輪禪杖把一棵松樹打折,惡狠狠地警告說:“你兩個撮鳥,但有歹心,教你頭也與這樹一般!”等魯智深轉揹走遠了,林沖對董超、薛霸說:“這個直得什麼!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出來。”魯智深在相國寺倒拔楊垂柳,名揚一時。董超、薛霸回到東京,從而輕易查明魯智深的來歷。魯智深無法再在相國寺安身,落草到了二龍山。

有了這樣的讀解,就可以將之作為魯智深上梁山後故意疏遠林沖的理由了。

至於說魯智深和武松感情有多深,其實並無具體情節來表現,主要是兩人都來自二龍山,都是步軍頭領,“同框”機會多。

一句話,《水滸傳》的著作者,是不會在書中刻意表達“魯智深上梁山後,和武松關係好,和林沖疏遠”這一現象的。

老實說,寫這個,還遠不如寫楊志如何恨晁蓋等七星、秦明如何恨王英和燕順、王英和扈三娘如何恨李逵等等情節吸引眼球。

您想想,楊志如果護送生辰綱順利,可不就飛黃騰達了?但晁蓋等人卻搗碎了他的夢,焉能不恨?

秦明的父母兄弟以及老婆孩子都是王英、燕順設計害死的,雖說花榮賠了個妹子做妻子,但父母兄弟和兒子可是白死了呢,不應該找王英、燕順報仇嗎?

扈三孃的哥哥扈成原本是要降梁山泊的,李逵不許,一斧子將他砍跑,殺入扈家莊,把扈家莊上上下下、男男女女殺得人頭滾滾,一個不留。王英和扈三娘夫妻能和李逵同一個鍋吃飯?

所以,小說畢竟是小說,覺得好看就行,不必過度解讀、走火入魔。


覃仕勇說史

如果你拼著拋棄前程,救了一個兄弟的性命,本來想著這會讓你們結成生死之交,他卻掉頭把你賣了。你什麼感覺,還會跟他推心置腹嗎?

薛霸董超要殺林沖,被魯智深救了,二人怕回去不能交差,所以想套出魯智深的身份:〖不敢拜問師父,在哪個寺裡主持〗?

魯智深笑道:〖你兩個撮鳥,問俺住處做甚麼?莫不去教高俅做甚麼奈何灑家〗?

可以看出魯智深不論出於什麼目的,是不想增加危險也好,是不想丟掉逍遙自在的菜頭的工作也好,他都不想暴露自己。但是林沖在他走了之後,都不等他二人問就說:〖這個直得什麼?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起來〗。

無論林沖是無意的還是有意的,給魯智深造成的傷害,都會讓他心裡寒嗖嗖的。並且結合林沖之後暴露給他報信的李小二,打讓他烤衣服的老莊客,殺收留他的王倫,殺起無辜的路人毫無心理負擔(電視劇裡將林沖美化成了不忍濫殺無辜)看,如此恩將仇報,自私冷血。林沖是故意賣了魯智深,好讓他倆不再找自己麻煩,自己服完刑好回去過小日子的可能性更大。

況且,林沖一直都沒怎麼把魯智深當兄弟。

林沖偶然見到魯智深使兵器喝彩了兩句,魯智深見他是個軍官,又認識他爹,交談甚歡就結為兄弟。坐下才喝了三杯,林沖就去解救林娘子,〖魯智深提著鐵禪杖,引著二三十個破落戶,大踏步搶入廟來〗要來幫他,林沖只是不冷不熱地說了句〖師兄說的是。林沖一時被眾人勸了,權且饒他〗,並沒有多感激。注意,

林沖說的是師兄,而不是兄弟或大哥,他內心裡還是嫌魯智深脾氣爆,怕鬧大了影響自己,跟他保持距離的。

後來為了嚇唬陸謙,林沖在他門口待了三天,〖第四日飯時候〗,還是魯智深找的他。以魯智深的武藝、長相嚇唬人是最好的,林沖卻一直不叫他,說明他內心裡根本就不信任魯智深。

但魯智深耿直啊,仍真心實意地把林沖當弟兄,不辭勞苦地跟蹤兩個差役,救了自己“兄弟”的性命,誰能想到轉頭就換來了出賣。這讓誰不心裡寒磣磣的?

但武松呢,恩怨分明,恩怨必報,別人對他好,他對別人更好。

哥哥含辛茹苦地把他撫養大,他為給哥哥申冤,寧願好好的都頭不作了,鬥殺西門慶。

施恩敬他是條漢子,對他禮遇有加,他對施恩捨生忘死,醉打蔣門神。


以魯智深待人的誠摯,武松投奔入夥之後,他對武松肯定推心置腹,武松也會感激在心,投桃報李;兩人的感情越來越昇華。

人都說感情最深的就是一起同過窗,一起抗過槍,兩人經常一起上陣,更加深了鮮血凝成的友誼。

魯智深霸氣沖天,到哪都當大哥,而武松權欲不強,對以國士待他的人忠肝義膽,二人又不會起什麼矛盾。

魯智深上了梁山之後,跟林沖說完那句〖灑家自與教頭滄州別後,曾知阿嫂信息否〗之後,怎麼會再跟他關係好,反而跟生死兄弟武松疏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