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的堯舜禪讓看上去很美好,它背後的血腥與殘酷不亞於封建時代

“禪讓”在我國曆史封建王朝更迭時,似乎成為了取代者名正言順成為帝王的合法理由。只要強者一方拿出“堯舜禪讓”的理據,就相當於明確告訴弱者:天下有德者居之,堯舜那樣的明君尚且都讓給有德之人,更何況你,不禪讓就是違背天下人的意願,自己將要替天行道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權力的更迭總是伴隨著血腥與殘酷,堯舜禪讓真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嗎?

上古的堯舜禪讓看上去很美好,它背後的血腥與殘酷不亞於封建時代

主張和平禪讓的是來自於儒家的《尚書》,儒家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強調傳統的倫常關係,尤注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係等,因此極力推崇所謂的“大同”社會。故記述了一個美好和平上古社會,給信仰儒家的人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

法家的觀點截然相反,《韓非子·說疑》中記載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法家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

上古的堯舜禪讓看上去很美好,它背後的血腥與殘酷不亞於封建時代

在公元281年的西晉時期,在汲郡有人盜取戰國魏國古墓,發現了一本對後世學術史有極大影響的“汲郡書”,西晉政府的學者們將它整理研究後編著了《竹書紀年》。它是唯一一本未遭焚書坑儒和儒家篡改的編年體通史。

經過《史記》、《春秋》等史書相互印證,再加上甲骨文的大量發現,證明《史記》中有很多錯誤之處。相反,甲骨文的記錄與《竹書紀年》的內容驚人一致。

上古的堯舜禪讓看上去很美好,它背後的血腥與殘酷不亞於封建時代

《竹書紀年》記載:堯之末年,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丹朱,使不與父相見。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

簡單翻譯就是舜發動政變,拿下了堯和堯的兒子丹朱,兩父子從此不能相見,舜把堯囚禁平陽後,取得了帝位。取得帝位舜也對堯的政治勢力進行一系列的清洗,共工流放於幽州,殺鯀於羽山等。

所以說和平的禪讓只是被美化和神話的謊言,成為了當權者的遮羞布,此舉在權力更迭時反覆使用,似乎又成為了一道官方程序,權威而又不可置疑。

上古的堯舜禪讓看上去很美好,它背後的血腥與殘酷不亞於封建時代

對於禪讓的本質登基後的曹丕說了一句實話:“關於堯舜的禪讓,我今天終於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