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股市中懂技術的專家炒股也賺不到錢甚至虧損?

楓可人立


懂技術?懂什麼技術啊?

懂均線理論嗎?看指標? 懂什麼KDJ,MACD,懂得金叉? 懂得什麼是死叉? 懂黃金分割理論? 懂波浪理論?是這些技術嗎?

其實啊,這些專家要打引號。他們並不是什麼專家?說的不好聽一點,很多所謂的專家,他們連股票是什麼都沒搞清楚,連股票運行的根本都沒有搞清楚。

很多人都知道,股票的運行它是由資金的推動而產生的。所以股票運行的本質就是資金的推動。而在中國市場,掌握著大量資金的,可以左右一個股票運行的,是主力。中國的市場說穿了,就是主力與散戶之間的博弈。


這些專家用這些錯誤的理論去教大家,去炒股,這能炒得好嗎?自己當然也賺不了錢。俗話說,高手在民間,而那些遊資高手,在股市中叱吒風雲,他們會用這些金叉死叉做股票嗎? 會用這些均線炒股票嗎?相信很多人都說不會。所以用這些理論無疑是狠狠的打了那些專家的臉。

而這些專家為什麼還在教呢?他們無非就是教這些東西,賺一點學費。出個書賺一點稿費罷了,你們見過幾個專家是靠交易賺錢的。

最後祝大家學好主力的運行技術。做一個高手。交易的高手。不要做專家。


菩提祖師6

懂技術的專家也虧錢,呵呵,那得看是什麼技術!

說難聽點,走進書店看一眼,做股票的書,十本有九本都是騙。說的天花爛墜,什麼一陽穿三線,三隻烏鴉之類,實際上都是截取成功的圖形,失敗的從沒有人提起。我們用計算機進行全市場驗證的結果是,大部分的指標和所謂的k線形態,6成以上的概率是失敗的。

曾經看很多人問,學股票要看什麼書,有人就說了,蠟燭圖。這就是日本人記錄稻米價格的工具,居然變成了預測價格方向變動的工具,你見過一把尺子告訴你下一步往哪裡走嗎?事實上,蠟燭圖裡說的那些東西,成功率不足4成。

前兩天回答一個問題,有一個所謂的財經評論人也回答了,沒好意思噴過去,粉絲太多,用的波浪理論。波浪理論的艾略特,我在剛進入市場時,非常的欣賞,覺得這是指引方向的明燈。在看了三五年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學波浪的人往往犯了大忌,就是猜方向。

就像那個回答問題的大v說的,要在2浪調整中的c買入,我想拿鞋子抽他。如果不是2-c,買入之後,來一個主跌怎麼辦?這種情況,不是沒有遇到過,事實上,04年,16年底和17年底,都出現了開始建倉,看起來一浪做完,2浪回踩,結果因為某些人一句話,又拍下去重頭再來的情況。有哪個主力會因為波浪形態畫地為牢?而波浪理論裡就用一句話解決,這種叫延伸浪。所以,你可以用它來描述過去,但絕不要描述未來。

還有什麼纏,其實這個東西,本質沒太大問題,什麼中樞,什麼一買二買,就算是自己發明的,和傳統理論中的東西有些不謀而合。但是它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走偏了,陷入無窮無盡的猜級別,無窮無盡的猜背馳,無窮無盡的猜轉折。說實話,解釋和用這個理論的人和書,基本都是胡說八道,說這是全新的理論更是井底之蛙,不過是一些傳統理論換個方法說出來罷了,還說的拗口!

不多說,市場裡的大部分人,學了太多的偽技術,以至於傳承數百年的東西,很多人都不知道了。一個所謂的專家,帶了幾十塊假表出門,每一塊時間都不準,你問他現在幾點鐘,他能說清嗎?他也就能告訴你,現在的時間,在這幾十塊假表的範圍中,聽起來頭頭是道,用起來一竅不通,不虧錢才怪!


瞌睡蟲的窩

首先,題主所認識的那些專家是真的專家,還是隻會忽悠像題主這樣人的偽專家呢?有些專家只是包裝得比較好,會拽幾個股市名詞和術語,讓人聽得一愣一愣的,覺得他是個專家。但實際上炒股水平很低,只是忽悠小白而已。你覺得很高大上,但是實際上他自己的一通操作下來,並沒有賺錢,相反虧了不少錢。

其次,哪怕這個專家懂得股市操作交易的原則,有可能因為自己心態不好,沒有遵守紀律,胡亂操作,導致虧損。有些專家倒是對自己的原則頭頭是道,如果你按照他的原則來操作的話,可能會賺不少錢。但是他自己卻不遵循自己的規則操作,進了股市就熱血上頭彷彿進了賭場一樣,追漲殺跌,抄底摸頂,紀律性很差,本來自己的原則可以幫助自己賺錢,卻因為自己的莽撞和賭性而沒有賺到錢。

最後,有些專家的虧損只是一時虧損,在長遠來看,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會賺,這就是高手了,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虧損就看低這樣的專家。畢竟市場是讓人敬畏的,你哪怕操作再好,遇到股災也會全軍覆沒。如果這位專家堅信自己的原則,還明白是怎麼虧損的,吸取教訓再接再厲,那麼一時的虧損對他來說就真的不算什麼,賺錢是遲早的事情。


海匯觀潮

大家好我是投資觀,是一個研究股票投資十多年的老股民。不管是普通散戶還是懂技術有資金的專家,炒股都會有虧錢的時候。技術分析股票漲跌的其中一個辦法而已,股票的漲跌還和心理,消息,資金,經濟趨勢等相關,單靠技術分析不賺錢或者虧錢是很正常的。

比如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老師,能做到英大證券的研究所所長技術分析肯定好的沒的說。15年股災後李老師一直在說現在已經是黃金底、鑽石底等言論,但是如果真的按照黃金底,鑽石底去抄底,從16年到現在能賺錢的應該也不會多。專家說的是一些宏觀經濟面,但是個股有個股的走勢,不同板塊有不同的走勢。比如滬指從15年股災後是從2600點漲到最高的3500的,但是創業板,中小板指數等都是在下跌,判斷對了滬指但是沒有判斷對中小創,抄底進去也是虧得血本無歸的。懂技術的專家為什麼虧錢也就很顯然了。

再比如,公募一哥王亞偉。公募能做到國內第一的低位,不是一般人,資金也不會少。從15年股災前開始建倉廊坊發展,股災後有連續的加倉廊坊發展最高持股比例高達1.71%,15年下半年開始減持到16年二季度基本清倉廊坊發展,但是廊坊發展被恆大連續增持舉牌,也就是在王亞偉清倉後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廊坊發展漲幅超過150%。虧錢的情況下清倉,錯過了翻倍的大漲,難道是因為他不懂技術嗎?顯然不是這樣的股票不是技術分析能分析的了的。

. 最後說下比亞迪。股神巴菲特買入比亞迪的股票,從11年開始到現在7年了,2.25億股一直沒變過,當然賺錢肯定是賺了而且賺了不少。11年到現在股市經歷的牛市經歷了熊市,難道從技術分析看比亞迪就沒有要出的形態的特徵嗎?肯定不是的,難道是巴菲特不動技術分析,股神不會分析,胡扯!!!

所以炒股的專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虧錢很正常,如果有人說自己一直賺錢從不虧,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是騙子要麼違法。不管是懂技術的專家也好,或者散戶也好都會有賺有虧,只不過炒股專家有資金優勢和技術優勢,賺的概率大;散戶不但沒有這些優勢沒有而且換股勤,追求快所以虧錢概率大。沒有不虧錢的投資,只有賺虧概率不同的投資。


投資觀

股票高手不是隻懂技術面,股票高手是懂全方面(技術面、基本面、資金面)綜合而來的炒股能力;技術面十多散戶九個懂,光懂技術面不虧你虧誰?

什麼是技術面?

技術面就是指反映介變化的技術指標、走勢形態以及K線組合等。


為什麼懂技術面的專家炒股一樣虧損呢?

炒股幾年以上的老股民都會深有體會,技術面完全都是大資金做出來給散戶看的;大資金想要K線收陽就陽、收陰就陰、收倒T就倒T、收十字就十字等,想要做K線圖用一張大單或者幾張大單完全可以做出來!做出來的K線都是來給股民看的

所以懂技術面是沒用的,還不如懂資金面,資金面大資金難以騙人,除非大資金對倒左手倒右手,右手倒左手,製造活躍度來騙散戶,讓散戶往圈裡鑽。

所以光靠懂技術面的不是專家,只能稱是一個普通散戶,十個散戶九個懂,所以散戶虧損嚴重。必須要綜合技術面,基本面,資金面來衡量一隻票有沒價值,值不值得去做。單反面的去炒股不虧你虧誰嗎?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大家覺得有道理點贊👍+評論👊+轉發✊支持,閱讀更多價值文章👉關注頭條號。

老金財經

在股市中因為技術分析大虧特虧的,一般不是不懂技術,卻不自知的,就是對技術過於“懂”的。前者虧得一頭霧水,後者同樣也是一頭霧水,這就是孔夫子所謂的“過猶不及”。

就所謂的懂技術的“專家”來說,他們對於技術分析的痴迷程度堪稱是“入教”,很多此類的專家都認為基本面分析一點都不重要,技術分析可以解決一些,也可以解釋一切股價的走勢,可以預測未來股價的走勢。比如我之前的一個朋友,名字就不說了,他直到現在都痴迷技術分析無法自拔,雖說他所謂的技術分析令其虧損無數。

但辯證來看,任何股票分析方法都是有缺陷性的,沒有什麼分析方法是萬能的,無論是技術分析還是基本面分析,都是如此。古人有言: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當你對一種分析方法過於執著,過於相信的時候,事實上你已經摒棄了其他的股票分析方法,這個時候你就會陷於一種極其不利的地位。

其實,除了上述我所說的這種情況之外,還有一種“在股市中懂技術的專家炒股也賺不到錢甚至虧損”的情況,就是概率

眾所周知,無論多麼高明、多麼專業的股票分析師,都不敢說哪隻股第二天一定會漲,一定會漲多少多少個點。這就像大家看到的天氣預報一樣,本身就是一個概率事件,而不是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只要股市中還是多空雙方在進行博弈,那它就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而專家賺不到錢甚至虧損的情況,我只能說這個專家太倒黴了。


君銀投顧

因為股票漲跌的本質不是技術,而是公司的賺錢能力。

人們經常說,技術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技術是萬萬不能的。其實這句話還真不對?

用技術炒股的都是短線,或者相對短線

因為無論是哪個指標,k線、布林線、MDCD,KDJ、日線等等,他的多空變化非常快,就算是60日線,90日線,他的多空變化,對應的無非就是3個月、9個月等,這些都算短期。


現實生活當中,更常見的是以10日線,20日線,為最常用的指標,夏總不更是短線了嗎,短線的漲跌是誰都無法預料的,所以玩短線就是玩賭博,賭博就是反人性的。

所以只要你是一個正常的人,就很難戰勝正常的人性,去玩反人性的短線,怎麼可能賺錢呢。

短期三個月半年,可能是賺錢的,但是長時間看下來一定是虧大錢的。

再看看炒股最成功的巴菲特,他有一句名言:股市每年開放一次就夠了。

典型的價值投資,長期持有。


又說回我們大A股,說到價值投資,大家都笑話。

但是你隨便翻開一隻好公司,也就是每年盈利能力穩步增長的公司:伊利股份、恆瑞醫藥、海康威視、復星醫藥、茅臺五糧液、北新建材、東方雨虹、大華股份……

按照年度來看,看5年,是不是都已經翻了十幾倍幾十倍了?

不是價值投資不合理,真的是因為你拿不住!

所以股票價格的本質是公司的盈利能力。

能否賺錢的本質是你是否能拿住。


我的賺錢系統

在股市中做股票的人群中,大概就分這麼兩派,一派是以基本面分析為主,派主是著名的股神巴菲特。另一派的派主是著名的投資大師量子基金的創始人索羅斯。他們兩人都是神一樣的存在,都把各自的領域做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就兩種分析來說,青睞技術分析的股民佔大多數,市場上充斥著各種的技術專家,然而一個問題出現了,他對技術這麼精通那他炒股還不是賺翻了,他不去炒股而來做節目,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他憑他的技術在股市中根本就賺不到錢。我在股市十幾年,用我瞭解的知識來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我剛入股市,接觸的就是基本面分析。也買了一些書來看,多是價值投資的那些書,我把那些書通讀,放下書就殺入了股市,心裡以為學習了投資的聖經掙錢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我錯了。我買的股票質地雖然都不錯,但是沒有一點技術知識的我買賣全靠運氣,不僅買不到低點還賣不到高點,弄得傷痕累累。

這才明白了技術分析的重要性,這才靜下心來開始學習技術分析,通過深入的分析之後,這時才覺得技術分析對比基本面分析還是有優勢的。最起碼他能讓你買到相對的低點,賣到相對的高點。這時我完全放棄了基本分析該做技術分析,當時是牛市,確實賺了一些錢。但到了熊市,曾經非常好用的技術分析,越來越不靠譜,不僅把我在牛市賺到的錢全部虧進去,而且本金也虧去不少。

經過深入的反思賠錢的原因,慢慢的明白了。單純的技術分析還是太片面了,主力們操作一支股票,技術分析圖形是他們最得心應手的工具,他們利用技術圖形來控制股票,可以說,技術圖形完全是主力利用手中的資金優勢畫出來的,他想怎麼畫就怎麼畫,你瞭解的只能是過去的走勢,而未來的走勢在主力操盤手的心裡你是看不到的!

所以說那些精通技術指標的專家,自己炒股也是很難賺到錢的。順便給大家一個建議,基本面分析技術面分析,兩者結合起來再加上豐富的經驗,這樣在股市中就應該能夠掙到錢的。


老三2156

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是被性格打敗的,是被人性打敗的,而不一定是技術。

---------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其中最搞笑的就是:一個人如果在生活中跌倒,那好吧……他會因為同樣的原因在同一個地方繼續跌倒。

---------

股市也是如此:一個人如果在股市上開始虧錢,那麼他每次虧錢的方式都是相同;在高點猶豫不決……,淺套時不忍割肉離場……,深套時忍痛下手卻割在了地板上。喜歡買低價股,消息股,哪怕虧錢之後,不用幾個月,又是同樣的買入思路;

----------

我在頭條上發了許多技術指標,以及對股票操作的一些個人經驗……而我在實際過程中,能夠完全按照技術去做的,往往也只有不到7成,畢竟人性(驚恐、貪婪、興奮等)真的是很難克服,但是在我的那7成操作中,卻又超過8成是盈利的。所以炒股多年倒是一直在賺錢。

----------

哎,現在就是希望能夠再提高一下個人的內心定力,不要為盤面所迷惑!……一句話:性格,決定了成敗啊!


越夜越激情

感謝平臺的推送,這是個比較有深度的話題.

為什麼懂技術的專家炒股也掙不到錢呢?

為什麼?有一定炒股經驗的投資者大概都知道股市裡常說的技術面分析常用的指標有:均線、成交量、MACD、KDJ、CR、SAR等等分析指標。上述的這些指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指標的延遲滯後性。通過指標看出來的走勢往往都是,股價趨勢走出來之後才顯現出來的。看到這裡可能有的讀者就要問了,既然這些技術指標都存在滯後性那還有必要通過它們來進行分析嗎?有, 龍哥在這裡明確的告訴大家,所謂的每一種技術指標它既然存在,就證明它是有參考價值的雖然說指標上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竟然知道它們的滯後性我們在分析的過程中不能只是單看某一個分析指標,需要多個指標互相對比結合後進行綜合分析。只有通過不斷地進行對比、比較後的綜合分析才能更好的提高準確率。

我們在回過頭來說說專家炒股為什麼掙不到錢?通過上面的解析我總結出的主要原因就是學而不精。 所謂學而不精是指一個人學問廣博、知識面寬,什麼都知道一些,但是在專業領域卻差了一點兒,對於要求專業技術才可以處理的問題,就不能得心應手了。換言之就是,是通才而不是專才。

點評:想要在股市裡掙錢,需要不斷地去學習提高自己、不斷的進行嘗試進行認證、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才不會做股市裡的磚家。

◆關注:讓你更好的獲取及時有效的市場解讀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