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羅永浩將錘子科技的總部搬到成都是一大敗筆?

搞機教授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錘子科技總部為什麼搬到成都?

據相關統計,錘子科技,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錘子科技6次被傳倒閉,5次被傳收購,3次被曝光資金鍊危機。其實,倒閉、收購的傳言,都是資金困境,錘子科技淨資產甚至一度只剩下20萬元,工資都發不起。甚至,鄭剛忍不住炮轟阿里,斥責其耽誤錘子科技半年融資時間、差點害死錘子。鬼知道錘子科技經歷了什麼?就差賣身了。


最後是成都政府基金領投,完成本輪近10億元融資。錘子科技就這樣被引進成都,於是,錘子科技也就順其自然的把總部遷到成都。

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錘子科技為了求生,融資10億,搬到成都,不能說是敗筆,其實應該算走出成功的一步。死裡逃生,擺脫了資金的困境。

錘子科技總部搬到成都,雙方互利共贏

錘子需要資金,這個是無可厚非。成都需要互聯網公司。成都為自身在互聯網競爭中留有一手,未來會在這一領域需求突破。近日,據報道,中國移動互聯網布局公佈:深圳杭州北京基本上已形成三巨頭。三足鼎立,誰與爭鋒。成都的引進錘子科技這一佈局,可謂用心良苦。


吃一塹長一智,情懷已經喊了很多年,但手機銷量起色不大,現在終於開始務實了,也算是一種進步。

比如,羅永浩表示,“錘子”會改名。因為當“錘子”碰上四川,確實尷尬。錘子”在四川話中帶有貶義,有點罵人的意思在裡面,吊兒郎當,缺乏嚴肅感,容易引起誤解。去年中旬,錘子科技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了若干商標。所以改名字不是空穴來風,究竟叫什麼名字呢?還不知道。

據報道,錘子空氣淨化器做得不錯。結果,因為國家治理空氣汙染效果顯著,去年下半年,北方霧霾沙塵暴並不明顯,竟然少有用上空氣淨化器。錘子空氣淨化器也就沒能達到預期的銷售量。

不過不管怎樣,現在錘子科技是活下來了,剩下就是熬了,也許碰上下一個風口,就飛起來了。

對此你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阿梁哥兒(寫段子,談社會,聊科技)


阿梁哥兒

2017年11月7日,錘子科技2017秋季新品發佈會啟幕,地點是成都大魔方演藝中心。

其實,早在3個月前,錘子科技就因為“獲得成都6億元投資”,而在全國掀起一陣關注熱潮。這大概就是錘子科技把總部搬到成都的原因。

不過是接受投資而已,錘子科技何以至此啊?以此類推,難道接受軟銀投資的阿里,要搬到日本去嗎?

不過,根據網上的權威統計數據,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錘子科技6次被傳倒閉,5次被傳收購,3次被曝光資金鍊危機。這些說到底,都是資金困境,錘子科技窮啊,淨資產甚至一度只剩下20萬元,工資都發不起。

最後由於成都政府想引進高科技企業,所以成都政府基金領投,完成錘子科技本輪近10億元融資。

雖然無奈,其實應該算錘子科技和羅永浩不得不走出的一步。他們總算擺脫了資金的困境。

不過,由於成都再好,也有點偏安一隅。而作為首都的北京,才是各種人才高度聚集的地方。

所有的最新信息、人脈以及能夠看見資源潛力,都是北京居多。

所以,如果錘子想走“邊緣戰略”,先在成都維持住,然後再力圖東山再起,的確是好事。但如果想在成都為中心,直接進行問鼎中國手機市場的戰爭,則的確是敗筆。

舉一個極其簡單的例子就好:如果羅永浩還在東北,而不是在北京,不在新東方成就自己,會有今天做錘子總裁的機會嗎?

這,當然不能完全說沒有。但概率會降很多。畢竟,更多的城市會有更多數量的人才,更高級的技術等各種資源的高度聚集,而這種聚集效應又會發酵,引來更多的資源和人才。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目前偏暗成都的羅永浩和錘子手機,將很難吸引那些志在北上廣深的大把人才。這才是最大的敗筆。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羅永浩把總部搬到成都之後,野望科技也隨之誕生,這很可能是錘子科技以後的名字,所以說錘子在四川方言的梗,也不必再多說。至於搬遷成都是不是最大敗筆,就目前來說,不好下定論。地域確實會影響互聯網公司的發展,比如當初天涯社區就曾有機會把總部搬到北京,可是邢明認為北京人才流動性大,過於浮躁,並不適合社區人才的培養,所以就沒搬。

從現在天涯的衰落是可以倒推天涯當時的決定屬於判斷失誤,可錘子與天涯的情況不同,很多人覺得成都適合養老、不適合創業,太過片面。一方面,成都作為西部重鎮,人才優勢是有的,新一代年輕人在互聯網的薰陶下,已經很少有偏安一隅、得過且過的心理。

另一面,比較關鍵的是,錘子雖然暫時免於破產的危險,但這一品牌在我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地位依然尷尬,像金立、魅族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老羅總不至於以為有了政府的支持就會穩如泰山了。所以這種激烈的競爭形勢,由不得錘子安生。

當然,遠離北京,難免會有一些損失,比如信息滯後、人才流失等等,總之不站在北上廣深這種城市中難免感受不到一線炮火的聲音,可能會影響決策者對形勢的敏感度和判斷。但以錘子目前的處境看,搬到成都的好處,大於這些潛在憂慮,這是羅永浩的考慮。比如成都政府對互聯網公司的大方態度和急於引進知名企業的渴望,就是錘子手中很好的一張牌。

以前錘子經常困於資金問題,而如今有了政府的背後支持,羅永浩將會有更集中的時間用來打磨產品,所以搬到成都,錘子獲得的政策優勢將會更多。


不管怎麼說,成都也算是救了錘子一命,即使這個品牌並沒有藉此重生,原因也不是單單由搬遷導致,算不上最大敗筆。


歪道道



當時錘科是在幾近斷炊生死之際做出的決定,融資回來的錢已經耗盡,老羅各處化緣無門,最後開始賣身,在陌陌上開直播、跑得到去做專題,融來了三五斗,但依然杯水車薪,錘子科技彼時已經開始裁員。


而由於錘科的資方有兩家成都公司,即四川訊遊科技和成都抱團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因此與成都有了一絲淵源,加之成華區當時力度空前的招商引資,對於地處西南的成都,成華區又是成都相對科技和商業氛圍落後的主城區,對於引進知名企業的渴望讓錘科和羅永浩嗅出了一線希望。雙方几次接洽,老羅在給見過世面不多的成華政府官員稍作“展示展望”,看到官員均面酣耳熱雙眼發光後,開出了天價:數億元規模的投資。結果居然被一口答應下來,相比當時老羅是心跳加速的。


錘科在成都市的辦公地

成華區之所以敢拿出數億元投資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或許他們當時並不清楚錘科的情況)在於當時內陸地區吸引投資的一個重要模式:以國有資金的投資公司與目標招商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再設立退出機制確保國有資金保值增值。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對於地方政府可以一下子擴大引資額度,隨便就是投資幾個億(雖然資金來源往往一部分來自本地資金)招商引資政績報告會很好看。同時一旦賭中了一家“獨角獸”(抱歉這裡我只能用“賭”字)無論從擴大稅收、投資回報還是政績工程都是裡子面子都有。於是兩方一拍即合,成立成都錘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羅永浩老師考察成華區

下面說結論:1、成華區以鉅額國資投入解錘科燃眉之急、救羅胖生死之際,於錘子有恩、為政績增色、替成華揚名,好事一樁;2、政績為先,拿鉅額國有投資壓一傢俬企的未來,風險巨大,市場經濟智商略顯不足。但是,約定了退出機制,部分實現了風險對沖,不失為內陸城市招商引資一種選擇;3、錘子科技以一己之力一人之名力抗理想主義和工匠精神大旗,諸代錘子手機不失為國產手機上乘之作,而且這是一家國內為數不多的真正為了做手機而做手機的企業。如果這種公司可以成功後仍不失本色,世界就會變得有趣許多,所以成都政府這種力挺民企的魄力和勇氣,無論初衷如何,其行為還是值得肯定;4、至於說錘科入川是否是一招壞棋,其實我覺得問者想多了。作為浸淫手機行業和工業製造業多年的錘子團隊,以及看透玩盡資本市場的老油條羅永浩老師,無論在專業領域還是市場資本層面都比你我這樣的看客有見識和聰明的多。資本策略永遠與市場和利益互動,至於一城一池一地一隅對於如今的科技企業,已經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最後,衷心祝福羅永浩和錘子科技在蓬勃發展的同時可以堅持初心,也希望成都的錘子能夠越來越堅挺……(想歪了是你們自己的事)


好物一百

“錘子”在成都是一個特別好玩的詞,這樣的故事可能已經上演:

一天,成都機場一個小夥進了出租車,

“師傅,去錘子”

“哪過?”

“錘子科技”

“還有啷個MP公司,搞個錘子么”

-------------------開個玩笑。

羅老師錘子科技總部搬到成都,最大的敗筆是將來錘子科技這個品牌如何保存和延續,錘子代表了羅永浩引以自豪的“工匠精神”,正是這股“天生驕傲”的氣質讓這個特立獨行的小廠商在手機江湖堅持了5年。

羅永浩也曾戲謔的說過要改名,但我覺得錘子這個品牌才是是他公司最有價值的部分,應該輕易不敢動。我查到,成都成立的依然是“錘子科技集團”。管理團隊在成都,損失不會大。

至於搬到成都,錘子科技可能失去信息交流、人才,只要核心的產品研發團隊在北京,可以保障產品的正常迭代,公司就可以正常經營。

作為錘子科技的實際掌舵者,羅永浩比任何人都渴望成功,6億元的投資是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做一點讓步有何不可,至少是他眼前得以活命的機會。

生存下來,才有機會發展壯大。

也許,“錘子”這個詞,將來在成都會有一個讓人引以為傲的含義,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日照林海

一、公司最重要的是什麼是生存,生存下去最大的條件就是資金鍊,現金流,如果沒有現金,沒有資金那麼就會很快死亡。

二、一個企業要做得大就必須和政府合作,得到大力的政府支持,有政府強有力的後盾,做起來才能順風順水,也才能步步高昇。

錘子科技的名氣說大也大,說小也小。特別是在一線城市裡基本上屬於中游水平。在這裡不得不提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發展成為現在這個樣子,發展成為中國的第二巨頭,除了馬雲的精明強幹之外,離不開杭州市政府的支持,離不開浙江省的支持。同理,錘子科技也一樣,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還是杭州都一樣,因為這些城市本身高科技的公司都很多,錘子科技很難得到其重視和大力支持。

而成都就不一樣了,一來成都本身就缺少這方面的高科技公司,缺少知名的互聯網公司。成都迫切的需要有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加入,好起示範效應。而羅永浩的錘子科技恰恰屬於這方面的公司,一個缺錢,一個缺知名的公司帶動成都的本土企業和示範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一拍即合,就成了這次姻緣。

三、從另一種角度來說:錘子科技總部搬到成都是好事是天大的好事,也是錘子科技走向輝煌的開始。

雖然錘子這個詞在四川是一種不好聽的詞語,但是呢從某種角度來說,對於錘子科技來說,是利大於弊,而且是天大的好事。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大家都非常的清楚,一個公司要獲得政府的支持是非常之難的,只要搭上政府支持這班快車,有了政府政策和資金支持,那麼做起來就將會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成都市政府引進錘子科技,說明了一種趨勢,一種態度。也從側方面的說說明了成都市政府、四川省政府會在這方面的大動作,錘子科技應該乘這個浪潮和趨勢大發其力,做到精益求精。

以前錘子科技缺錢,缺現金流,做起事來有點力不從心,想講求工匠精神,有點點那麼無力。現在有大的資金支持,足夠錘子科技發力了。也足夠錘子科技把錘子手機或者相關的產品做好了。

希望錘子科技越做越好,不辜負粉絲們的支持和信賴。


綠色小廚

首先,誰說總部搬到成都就成了敗筆?我認為是無稽之談!


可能有人說成都科技不夠強!但殊不知世界五百強有上百家的中國總部落戶成都!

也可能有人說高科技人才大都在北上廣深!成都吸引不了高端人才!但大家別忘了,一線城市的很多人才,實際都是內地過去的!之所以不在家鄉,是因為原來家鄉沒有適合自己的舞臺!一旦有,很多人是不願意出去的!或者如果還沒有在北上廣安家的人,工資不降低的情況下,更願意回到家鄉!想想在北京和成都同樣拿50萬年薪,哪裡更值錢?況且,成都世界美食之都的宜居環境,成都悠閒的生活節奏,成都對人才的政策,本身也很吸引人才的!另外,還可以把研發中心放北京嘛!



其次,不僅不是敗筆,應該是羅永浩當時的最佳選擇!

在錘子新品還沒有發佈的去年,大家都知道羅胖面臨什麼狀況!成都可以說是他的救命稻草!如果沒有成華區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光靠一款新品手機,相信也是杯水車薪!所以,對羅胖來說,不管成都的初衷如何,成都對他來說,可以說是知遇之恩,提攜之恩,救他於危難之中了!



再次,調侃一下,的確“錘子”在成都的理解會有歧義!

錘子的意思,在四川話裡的含義比較豐富,你懂滴!呵呵😊

申明,我不是成都人,前年來到這裡,愛上了這座城市!


餐先鋒小餐飲創業指引

首先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大敗筆,反而認為這是羅永浩作為一個商人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在成長的標誌。

很多創業公司在起初都是信心滿滿、豪情萬丈,總覺得自己的產品全行業最牛,沉醉於產品裡面的創新和創意,激動不已,總覺得自己的產品能夠改變行業格局甚至改變世界,這些都是正常的,很多創業公司都會經歷這個階段。


但商場如戰場,商業有商業的遊戲規則,經歷過創業公司的朋友都知道,任何拋開商業談情懷,拋開商業談夢想,拋開商業談產品的行為都是耍流氓......(我知道很多朋友可能會很難接受這個觀點),作為一個硬件產品公司,做出一個有一些創新點的產品,做出一個令自己和團隊感動不已的產品都不難,因為你在全情投入的做一件事情,可這僅僅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為你要處理製造工藝問題、產能問題、供應鏈問題、售後問題、法律問題、人員問題、房租、水電、工商、稅務等等各種問題,當然最重要的還有資金問題,老羅中間肯定也經歷了很多資方的談判,對一個創業者來說這絕對是很殘酷的一課,現在的資本方對硬件行業都是非常理性,千般要求、萬般刁難,更不要提BAT這種強大資方,進入就想控股,相信老羅是經歷過要不要放棄錘子控制權的考驗的。

要夢想還是要情懷,商業如何延續下去,老羅肯定是無數次掙扎過的,一旦被阿里入股,錘子還是錘子嗎?看看那些被阿里入股公司的命運就知道了,老羅最終還是做出了艱難但理性的選擇。

選擇接收成都市政府的投資相信老羅已經最大限度的兼顧了夢想,名字可以改,公司可以遷,情懷和夢想是值得堅守的,人生最難的是取捨,相信錘子的明天會更好。

誠交各界朋友,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


柳如峰

成都那地方,適合養生養老,不適合奮鬥!

雖說現在成都的創業率很高,但仔細分析下,大多不是科技類的,而且我看過成都這兩年的發展趨向,很明顯是向數據化處理方向走的,現在大火的一個概念,區塊鏈,在成都相當容易創業。

成都的優勢在於氣候相對溫和,電子設備什麼的維護方便,但缺點在於地理位置,成都這個地方前不著店後不著村,屬於一個相對獨立或者說閉塞的環境,簡單點說就是,這地方風水好,東西也不錯,非常容易做到自給自足,但也因此容易造成不與外界交流的問題。

所以,羅永浩老師把錘子搬到成都不算好也不算差,好處是成都現在是中國最大的信息處理集散地,是目前最容易構建區塊鏈的地方,壞處是這地方不適合創新,人到那邊容易得過且過,公司也一樣。我都已經混得不錯了,幹呢還要那麼努力呢!


Double豆科技數碼說

誰在這麼說?真的有點錘子哦!錘子科技搬到成都,是錘子科技的人深思熟慮後的抉擇,不是隨便拍腦子。

錘子在瀕臨倒閉時抓住成都,避免消失,並獲得絕佳的政策、資金和產業扶持,敗在哪裡?敗在“應該勇敢掛掉不應忍辱求生”嗎?

這麼說錘子的人真的好錘子!

說成都創業環境不好的人亂說錘子哦,要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深圳建特區時就啥子都有了嗎?那時還是個小漁村。

所以,不懂錘子的人不要亂說錘子!不然你真的就很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