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超越春秋五霸,獨霸十四國,組成了春秋時代最強國家聯盟

《讀起來最省力的東周列國志》025熊通稱王

楚國是春秋時期第一個稱王的國家。世人皆知,完成這個僭越舉動的是楚武王熊通(楚國國姓是羋,熊氏。所以楚漢之際項梁所擁立的楚懷王有的人稱呼他熊心,有的則稱呼為羋心)。

實際上,在熊通之前,楚國的國君已經有過這樣的舉動。楚國的第六任君主熊渠在位時就把自己的幾個兒子封為王。所以,準確來說,熊渠才是第一個僭號稱王的諸侯。

不過,著名的暴君周厲王繼位後,熊渠怕遭到討伐,暫時取消了王號。

楚國傳到第十七任君主熊通,稱王的念頭再次萌發。

此人超越春秋五霸,獨霸十四國,組成了春秋時代最強國家聯盟

熊通是公子,本沒有資格繼承君位。他的哥哥熊眴死後,熊通將哥哥的兒子殺死,自立為國君。

熊通此人頗有些雄途大志,他即位不到三年,就揮師東征西討,滅掉了權國,還把戰爭觸角伸向了周王朝的地盤。相比而言,我倒是覺得鄭莊公寤生含蓄多了,雖然屢屢侵犯,但總是連打帶揉,不敢過分。

熊通則很直接,他並不想為自己的行為找任何的藉口。可能遠離中原而僻處南方荒蠻之地的國家不需要想得那麼多吧。

熊通的目標是稱王,和周天子平起平坐。

但稱王不是給小孩起名字這麼簡單,想叫什麼就叫什麼。名號是可以叫,關鍵是要能夠叫得長久,無人反對。那就要靠政治智慧來彌補了。

具體怎麼做呢?

鬥伯比(羋姓,鬥氏,名伯比)獻計:我們早已去除王號,現在想要重新稱王,恐怕天下都會反對,必須先用強大的兵威把周邊的諸侯給制服。

熊通問:怎麼制服?

鬥伯比說:漢水以東,隨國是最大的,主公可以向那裡增兵施壓,然後派人去結盟。只要隨國服從了,漢江淮河一帶就都聽我們了。

熊通認為可行,依計行事。

隨國有一個賢臣,一個佞臣,賢臣叫季梁,佞臣叫少師。受到隨侯喜愛的當然是佞臣少師。

面對楚國的威勢,隨侯讓季梁和少師發表意見。

季梁說:楚國強,隨國弱,現在來請求結盟,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表面答應他們,暗地裡修築守備,我們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少師自告奮勇地說:我願意去結盟,順便查探楚軍的虛實。

楚軍方面很快獲悉情報。

鬥伯比分析說:少師這個人靠溜鬚拍馬上位的,是個淺薄之徒,既然他來打探虛實,我們可以示之以弱,誘使他們輕敵。

少師來後,到楚軍的各個營寨中左顧右盼,東張西望。這一看,使得少師心生鄙視——原來楚軍都是些老弱殘兵。

雙方就在這樣互相敵視的情況下締結了盟約。楚國班師。

少師馬不停蹄地向回趕,因為他親眼所見,楚軍是多麼弱。他要趕緊回去向隨侯通風報信,讓隨軍去追擊。

少師一見隨侯,立刻大肆描述楚軍的不堪一擊,並且提出建議:請主公給我一支偏師,我能大破楚軍,奪取輜重,讓楚國以後不敢正眼看我們。

隨侯本想聽從。

此時,季梁到了。季梁說:萬萬不可。楚國的國力在我們之上,熊通殘暴多詐,這一定是他們的示弱之計,一追肯定中計。

隨侯很為難,少師是他喜歡的,季梁似乎也有點道理。

怎麼辦?

有事當然是問蒼天啊!

於是,把負責占卜的人找來。結果得了一個下下籤。隨侯很相信這一套,取消了追擊的計劃。

楚國一計不成,再生一計。

鬥伯比說:我們召集諸侯到沈鹿會盟,要是隨國來,就說明他們服從了。要是不來,我們則可以說他們叛盟,然後名正言順發兵討伐。

鬥伯比的示弱之計可以說是陰謀,而這次則可以稱得上陽謀了。

用陰謀,是考驗對手的智力,而陽謀,則是擺明車馬炮硬吃。

此人超越春秋五霸,獨霸十四國,組成了春秋時代最強國家聯盟

這次會盟就是“沈鹿會盟”。到了會盟的日期,漢水以東的諸侯國紛紛出席,參加的國家有:巴、庸、濮、鄧、鄾、絞、羅、鄖、貳、軫、申、江。

有兩個國家收到了請柬卻沒有出席,黃國和隨國。

黃是小國,很好處理。熊通派人去嚇唬了一通,他們就派人請罪,表示服從了。

剩下的就只有隨國了。

兜了一個大圈子,就是為了打你。一切果然都在預料之中。

於是,楚國大興軍隊,進討隨國。

隨侯再把大臣找來商議。

季梁說:楚國率領諸侯之兵而來,勢不可擋,萬萬不可大意。不如認罪求和。如果楚國同意,則可以重修舊好。如果不同意,那就是他們理屈了。理屈,鬥志就會低落。那時我們或許可以一戰。

少師很輕視地反駁道:你怎麼這麼怕呢?楚國遠道而來,是自尋死路。要是不趕緊打,又像上次一樣跑了怎麼辦?

隨侯喜歡少師,也認為少師的話更加有道理,決定迎戰。

隨軍以少師為主將,隨侯在後督戰,季梁負責保護。

雖然隨侯沒有聽自己的,也雖然自己沒有此戰的指揮權,但季梁還是提出了自己對戰局的看法。

他觀察了楚軍的陣勢,說:楚軍分為左右兩軍,據我所知,楚國一向以左為大,我猜測,他們的國君必然在左軍中,這是他們的精銳所在。所以我建議,應該先進攻他們的右軍,如果獲勝,敵軍的士氣會受到嚴重打擊。

季梁的分析非常符合兵法之道,看來此人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物,不僅謀略出眾,在軍事戰術上也獨具慧眼。

少師說:專門躲開楚君不敢交戰,難道要被楚國人笑死嗎?

此人超越春秋五霸,獨霸十四國,組成了春秋時代最強國家聯盟

經過鑑定,隨侯認為:季梁在鬼扯,少師說得對。

於是,隨軍全軍出擊,殺向楚軍左軍,連隨侯自己也殺了進去。

楚軍早就佈置好了一個口袋陣,等的就是隨軍進入。他們沒有想到隨軍來得如此輕率。

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楚軍伏兵盡出,隨軍大敗,死傷超過一半。

少師戰死,季梁護著隨侯死戰逃脫。

少師死了,隨侯很傷心,但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只能問季梁了。

季梁說:現在只有向楚國認罪求和一條路可走了。

到了這個時候,隨侯別無選擇,說:以後都聽你的。

季梁肩負的國家興亡去楚國大營求和。

熊通大怒,說:你們叛盟在先,現在戰敗了就請和?

季梁面不改色,說:之前的事都是奸臣少師弄權導致的,並不是國君的意思。如今少師已經死了,國君也很懊悔,所以派我來謝罪。您要是能夠寬恕,我們率領漢水以東所有的諸侯,永遠臣服於貴國。

這正是楚國想要到達的效果。

鬥伯比說:隨國奸佞死去,賢臣在位,這是老天報保存隨國,不如就此同意吧!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難免可惜。隨國滅亡在即,何不趁其病要其命,豈不是一勞永逸?

不過,事後我想了一下,熊通當時的選擇可能是最合理的。鬥伯比說的原因是奸佞死去而賢臣在位。這是很有道理的。軍事的戰敗歸根到底是政治的失敗。而當亂政的少師死去,而賢名的季梁主政時,隨國的戰鬥力將會空前提高。雖然隨國戰敗,但如果採取堅壁清野之計進行堅守,楚國很有可能頓兵于堅城之下,久久不能成功。

而且季梁精通兵法,並不是容易對付的人,一旦被抓住破綻,有戰敗的危險。與其如此,還不如就此作罷。反正要達到的目的也已經達到。

熊通和鬥伯比的做法是成熟政客的體現。

隨國求和後,熊通立刻加以利用。他讓隨國帶頭,聯合江漢地區的所有諸侯國,向周天子請求封楚國為王。

於是,隨國成了熊通稱王的馬前卒。

周桓王的答覆是:不同意。

廢話,當然是不同意。

熊通大怒:鄭國射了你,你都不敢討伐,我自己恢復王號,還需要你同意嗎?

於是,熊通自立為楚王,歷史上稱他為楚武王。南方的諸侯國紛紛向楚武王熊通發去祝賀,表示服從。

周桓王非常憤怒,但無可奈何。

周王室早已威嚴不在,但這一次,楚武王熊通選擇的是打在臉上。

《讀起來最省力的東周列國志》025熊通稱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