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安康屬於陝西,但生活習慣偏湖北重慶?

大唐支書

陝西分為三個部分,陝北、關中和陝南。而安康就屬於陝南,具體的位置位於陝西東南部。安康的東面是湖北,南面是重慶.,安康位於秦淮線以南,屬於標準的南方與北方過渡地區。

安康市面積23391平方千米,氣候溼潤溫和,四季分明。該地區為中國北亞熱帶動植物典型代表區,有羚牛、朱䴉、大熊貓、雲豹、大鯢等珍稀動物。是陝西省及西北地區最主要的茶葉、蠶繭、油桐、生漆主產區。因境內土壤含硒元素豐富,又被譽為“中國硒谷”。

就如主題所問,安康的生活習慣為什麼偏向湖北重慶。拿“慶陽”來舉個例子,慶陽與我們陝西地域相連,方言口音、生活習慣、風土人情等都非常相似。而安康則是東臨湖北,南部是重慶,生活習慣等方面相似都很正常,有著地域相似性。


小胖帶你逛寶雞

安康屬於秦嶺以南,和重慶、湖北接壤,自然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也都偏向於這兩座城市,不僅僅是安康,漢中也是,生活習慣和四川極其相似。

秦嶺以南和以北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區別,漢中和安康一般都是以米為主食,但秦嶺以北的西安、寶雞都以麵食為主。

當然,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飲食在不斷有了新的要求,秦嶺以北的很多地方現在也慢慢的接受了米這種主食。

但是,秦嶺以南和以北還是有很大區別,比如說秦嶺以北的西安冬天有暖氣,但是秦嶺以南的漢中和安康就沒有暖氣,就算有普及度也沒有秦嶺以北高。

陝西省安康市,接壤重慶和湖北,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這些都和重慶、湖北相似不難理解,畢竟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再加之安康屬於秦嶺以南,生活習慣也更接近於“南方”,對於一個陝西人而言,一直存在於一個區域劃分,也就是陝北、關中、陝南。

每一個區域都有相對應的生活習慣,而且每一個區域人的方言也都不一樣,其實在陝西而言,每個地方的方言相對比較好理解。


城事觀

安康市位於陝西省東南部與湖北省接壤,古代就處於秦頭楚尾之地,如果將其文化單獨歸入陝文化,不太能完全概括其文化特徵,如果將其完全歸入楚文化,也不能完全概括其文化特徵,身出大巴山腹地,人性格自然細膩;其次位於秦嶺以南所以屬於中國南北方的過渡地段生活習慣更偏向於我國南方,加上地形因素,所以生活習慣偏向於湖北重慶不足為奇!

自唐朝之後,陝西科舉一直一來就不行,這可能和西安不在作為首都的文化氛圍相適應,陝南距離西安160km,文化所受到西安的輻射自然是很弱,古稱上庸、金州,環境優美,古人認為,山水相映,地方便有了靈氣,戰國時期鬼谷子便隱居於安康石泉縣雲霧山鬼谷嶺王家溝(今石泉縣迎豐鎮香爐溝),相信大家對這個人不陌生,他的縱橫學說在先秦時代產生了很顯著的成果,陰道陽取,軍事外交之術,直到今天依然熠熠生輝,在安康這個地方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如果說安康的生活習慣歸屬地還真不好說,就看個人的生活習慣吧。

華商網

安康市位於陝西省南部,地處秦巴山區,和省內漢中接壤,是陝西與四川、重慶、湖北四省市交接的地方。

古時候,秦巴山區因為北面面對秦嶺的緣故,與西安等陝西核心區所在的關中地區交流更少,而與南邊的巴蜀地區交流更多。無論是漢中也好,還是安康也好,受四川的影響都非常大。因此,漢中、安康一帶基本上可以說是巴蜀文化的北部延伸區,和四川的整體文化非常接近,包括語言。當然,湖北西部邊地和四川的文化也非常接近。

而重慶是90年代才從四川析出的,重慶文化本身和四川文化就同脈同源,所以,安康生活習慣偏似重慶也就不難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