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長越來越重視親子閱讀,那麼繪本讀的越多就越好嗎?

九皮皮

當然不是。

我也曾經和你有過一樣的困惑,最高峰時我一年給孩子買繪本的費用超過1萬元。但最終我對自己說了NO。

回溯變化,始於我問自己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重視親子閱讀?或者說,我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我的答案是這樣的:

  • 通過親子閱讀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
  • 從閱讀中接觸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成為進一步探索世界和內心的線索or線頭
  • 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
  • 享受閱讀、求知、思考、討論、發現的樂趣

明確了目的後,我一條條考慮了目的和數量之間的關係。

閱讀習慣:重要的是,是不是能將閱讀作為生活中一件尋常的事情定期進行。

在閱讀中學習:閱讀時能不能從圖、字等各種視覺刺激中獲得信息;有沒有認識到書本是系統化傳遞信息的一種媒介,並學會利用這種媒介去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有沒有認識到閱讀的侷限性,並將書本中的內容和現實生活產生聯繫,並主動在現實生活中“絕知此事要躬行”。

促進親子關係:閱讀是家庭中每一個人的生活組成部分,大家可以藉由書本,互換思想,交流情感。

享受閱讀以及相關的樂趣:閱讀不是被逼迫的,不是任務,是由於閱讀可以大大拓展現實生活的範疇,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machtsichtbar),因而充滿了思想探險的樂趣。

這樣四條,的確麼一條都需要一定閱讀量的保證。但是,在一定閱讀量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精心挑選值得花時間精力去讀的繪本,做到區分精讀與泛讀。孩子喜歡的繪本,有內容值得挖掘的繪本……這些都不是隻讀一遍兩遍就可以不讀的。

不要糾結數量,而是隨時回頭看看自己定的“讀書目的”,才能不偏離親子閱讀的初衷,共享思想探險的樂趣。


娘娘說

讀繪本不是越多越好,是一個循環漸近的過程。首先根據孩子的情況,定好每天讀幾本,比如我娃娃一天讀5本,一週讀35本。然後,每週從35本里抽走2本舊的,換2本新的,如此循環,既能複習舊的內容,也能有新的輸入。


讀繪本,方法也很重要。彭懿在《繪本應該這樣讀》,介紹讀透繪本的7個步驟。
第一步:封面和封底開始講故事
讀封面
好的封面是一本書的靈魂。讀封面,一方面可以瞭解繪本講的是什麼故事;另外一方面,封面有出版社和創作者的信息。
瞭解出版社的信息很重要,好的出版社是一本好圖書的保證,初讀繪本不知道如何選擇時,可以從選擇出版社開始!
給孩子讀創作者的信息也很重要,可以讓孩子瞭解不同的作者及作品風格。
讀封底
讀完封底,把書翻到封底。有的封底包含作品的獲獎信息、名家的推薦信息等,幫助我們瞭解這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有的封底還會包含著故事的結尾,所以我們可以多看幾遍封底。

第二步,學會讀環襯
精裝的圖書一般有環襯。環襯是一張白紙,或者有顏色,或者有圖案。
當是一張白紙時,我們可以跳過。
當有顏色時候,一定要停留,看是什麼顏色,給你帶來什麼心理暗示,跟著感覺走進故事。因為這顏色,一定是貼近主題和故事氛圍的。
如果是圖案,一定是和故事有聯繫的,要多觀察,幫助瞭解故事。

第三步,讀懂文字和圖畫的故事。
圖畫書是文字和圖畫共同表達的,圖畫擅長表達空間,卻不擅長表現時間、聲音、味道、事物的因果關係和人的心理活動。而這些恰是文字擅長的。
一本圖畫書至少有三個故事:
文字講的故事
圖畫講的故事
文字和圖畫聯合起來表達的故事。
文字表達的東西,圖畫不會再去表達,圖畫和文字是相互補充的,所以我們必須圖文結合閱讀。

第四步,思考我們為何會翻頁?
繪本就像一部電影,是一環扣一環的,好的圖畫書,一定會促進我們去翻頁。因為,故事有情節,有懸念,通過翻頁才能解答我們的疑惑。
相反,一本差的繪本,也許不能讓你有翻頁的衝動。


第五步,反覆多讀
一本圖畫書,看似很簡單,但其實包含了很多細節,需要我們去尋找、去發現;包含了很多懸念設計,需要我們反覆推敲。有的繪本含導讀手冊,讀完你會發現自己原來忽略了很多細節。
彭懿老師說,對一個孩子而言,細讀一本繪本,往小裡說,是一次美妙的閱讀體驗,往大里說,是培養藝術感覺,積累人生經驗。

第六步,讀懂排版背後的意義
精美的排版也是一項藝術,值得我們欣賞。
理解了排版,就能理解每個畫面的含義。因為排版的背後,包含了作者設計意圖,如何把畫面連接,形成故事;怎麼的版面,讓讀者不疲勞;改變畫面的大小,給讀者閱讀暗示……
排版可以看哪些內容?比如,看文字是佔了一頁還是在圖片下;畫面是大小均一,還是有大有小;跨頁是一個畫面,還是兩個畫面……彭懿的建議是,不斷的對著你感到奇怪的地方提問,就能學會欣賞版面。

第七步,一起討論
讀完一本繪本後,可以與孩子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加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
討論時,千萬不能逼問孩子,造成繪本恐懼症。應該在輕鬆的環境裡,自由交流。

今天剛好寫了一篇關於繪本如何閱讀的文章,有需要可以查看。

親子閱讀越早越好,現在的繪本也越來越多,並不代表讀得越多越好,在眾多的繪本中如何挑選適合孩子閱讀的繪本是最重要的。

選繪本十分重要。父母一定要為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孩子閱讀的繪本。網上有很多繪本書單我們可以去參考一下,但最終還要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適合孩子的書單。

一般來說,世界經典繪本是必讀繪本,我們首先可以從閱讀經典繪本開始,然後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性選擇一些與孩子特性有關的繪本。

從閱讀方面來講,帶領孩子精讀比重視閱讀數量重要的多。孩子走馬觀花的看了幾千本繪會,不代表孩子就能夠吸收進去,而如果帶著孩子反覆精讀繪本,你會發現很多優秀繪本的內容會影響孩子甚至被孩子內化。

總而言之,父母要做的是精選繪本帶著孩子一遍遍的精讀。

再給朋友們分享一段文字

1.你孩子現在開始閱讀並不晚。當然,多早都不會太早,胎兒也是人。

2.三歲以前最好不要指讀(指著字給孩子唸書),這樣會讓寶寶的注意力轉向一個一個的具體文字,失去了繪本的意義。

3.當孩子反覆要聽同一個故事的時候,不要覺得煩。這是正常現象。你喜歡一首歌,還總是多聽幾遍呢。

4.儘量讀經典的書(經過了時間的洗禮),街邊充斥著教輔和粗製濫造的繪本童書的小書店、文具店儘量不要去。

5.你情緒不好,或者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不讀書。要讀,就精神飽滿地給孩子讀。

6.最好能固定一個時間給孩子講故事,比如洗澡後睡覺前。

7.孩子喜歡的是故事。不要做花哨的事,彷彿可以給故事增色;也不要做什麼事,以致讓孩子聽不到連貫的故事。

8.孩子若此時不喜歡這本書,那就先放一放,讀另外一本。

9.不要總給孩子讀太簡單或太難的書。

10.不要把孩子單純扔給音頻故事。孩子喜歡書,更喜歡你讀的書。

11.如果你自己都不愛書,就別批評你的孩子不愛讀書。

12.你偶爾忙得無法給孩子讀書,情願給孩子看DVD或手機應用。電視劇不要想冰箱一樣一直開著,最好不要把電視機放在客廳。

13.你要給孩子讀的書,自己先讀過。

14.閱讀過程中,不要總跟老師上課一樣“考”孩子,反覆問孩子有沒有理解/記得書裡的某一點。

15.小孩子對書和現實傻傻分不清,書裡的世界一樣真實,和孩子玩起來。

16.請一定記得,若你的孩子學習遇到困難,不要靠補課,要靠閱讀。

17.不要羨慕別家小孩子認識了XX個字背了XX首詩,因為你給孩子讀了幾百本書。

18.孩子大一點,你把你想讓孩子讀的許多書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

19.記住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帶孩子出去玩,接觸人,接觸大自然。

20、不要過分強調看書的姿勢,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唯一新世界

讀書這件事,無論在哪一個年齡,數量都不是衡量閱讀質量的關鍵。

閱讀應該是自然發生的事情

的確,現在很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不惜投入巨大,購入很多繪本,這是一件好的事情,對於閱讀和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好處不言而喻。


不過閱讀和其他興趣愛好一樣,都應該是一件自然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引導和輔助孩子,也應該為他們創造好的閱讀氛圍和條件,但是卻不能完成任務一樣地強求他們,這樣會適得其反。比如我們家,每天睡前都固定是親子閱讀時間,大概10分鐘左右,從幾個月大到現在5歲幾乎沒有中斷過。此外就再沒有安排固定的閱讀時間了,不過處處為孩子的閱讀創造條件和氛圍,孩子有自己專門的書架和小躺椅,我們大人也會每晚抽時間讀書,久了,孩子在這種家庭氛圍的感染下,自己也會拿著書坐在一旁安靜地閱讀,有的時候他也會突然放下手中的玩具,去讀書,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只是不去打攪他。

量變不一定會引發質變

很多人喜歡買書,無論是大人的,還是孩子的,家中堆滿了很多書,但是並不讀,或者只是囫圇吞棗地過一遍。

也有的人,喜歡給孩子制訂各種計劃,每天要讀多少本繪本,每月要讀多少本繪本,這樣一來,我們關注的就是這個數字,而不是孩子閱讀本身。

這樣的閱讀,只是所謂的閱讀,數字再多,也空無意義。

閱讀是一件細水長流的事情,是一件一生持之以恆的事情,不在於一時一刻。

最好的親自閱讀是不打攪

對於孩子閱讀,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不打攪,他願意讀什麼樣的書,願意什麼時候讀,願意讀多久,都由著他。不要自作主張地為他擬定書單,為他制訂時間計劃,為他考核效果。儘可能地保留孩子閱讀的自由和原始地愛好,學齡前的孩子不要以記憶刻板的知識為主,而是應該培養他們的興趣,有了興趣,才會自發自律地閱讀,而培養興趣的關鍵就在於不去打攪,不去幹涉,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閱讀,不要在意他具體讀的哪一本書,又從書裡具體獲取了哪些知識,只要他在閱讀就可以了。


愛陪娃的熊叔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我工作的幼兒園,對閱讀非常重視,每年的讀書節,都會舉辦一系列和閱讀有關的活動:親自自制圖書、親子講故事、親子徵文、繪本劇表演、書香家庭評選、書香寶貝評選等活動,目的就在於讓家長有意識的與孩子親子閱讀。

但是,我們幼兒園苦心組織這麼多活動,最後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並沒有多少家庭真正的重視親子閱讀,只是過了那個時間就又被打回原形。為什麼會這樣呢?一方面是幼兒園這些活動都不是家長真正願意自願參與的,所以很多都是為了完成任務;另一方面,家長的自身意識不強,思想裡不轉變,根本沒意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做起來效果不太好。

如果親子閱讀做好的,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首先孩子能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通過閱讀孩子能解決很多成長中的問題。比如說,孩子每天不好好吃飯,如果通過閱讀他能知道不好好吃飯的危害這比父母去苦口婆心的說教更有用。

其次,閱讀也是促進親子關係的最好橋樑。在閱讀之中,溝通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方便快捷,也更容易達到效果。

最後,談到是不是越多的越多就越好,肯定不是。作為孩子來說,對於一本繪本或者一個故事,她是願意反覆去看的。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每一次閱讀同樣的內容,都應該有新的發現,而不僅僅只是為了閱讀而讀。


橙子幸福育兒樂園

重視親子閱讀是好事,但是不能說繪本讀的越多就越好。

我們做家長的給孩子讀繪本,不能單單地注重數量,這樣就本末倒置了。

我一直認為親子閱讀是一件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親密關係的事,是讓孩子收穫快樂的事,所以我們不能抱著一顆太功利的心去重視親子閱讀。

不管我們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了多長時間,讀了多少繪本量,只要孩子喜歡我們讀書給他聽,並享受這個親子閱讀的過程,就是好的親子閱讀。


我和小萌寶也會每天親子閱讀,睡覺前的晚安故事,每天早上醒來後的第一個繪本故事,或是玩耍時小萌寶自己拿著書要我給他讀的時候,只要他想聽我讀,我就會滿足他。

我想2週歲不到的孩子,自己每天主動要我一起讀繪本,一定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因為孩子是最單純直接的,他喜歡一件事就會做,不喜歡我們說再多也沒用。

我也一直在買繪本,但是我從來沒有計算過家裡具體的繪本數量,也從來不去朋友圈曬我和小萌寶一起親子閱讀的照片。

因為我重視親子閱讀,是因為孩子在親子閱讀過程中是快樂的,而不是我想通過親子閱讀去收穫什麼直接的效果。

如果非要說親子閱讀能帶來什麼特別大的好處,那也是需要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會顯現出來。比如說因為孩子小時候親子閱讀播下的種子,讓他在成年後擁有了喜歡閱讀的好習慣,這對孩子來說就是受益一生的。

所以就讓我們每天快樂地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吧,管他到底讀了多少繪本呢。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萌媽百寶箱,80後全職媽媽,頭條號原創作者,親子閱讀推廣人。更多走心的育兒知識請查閱我的頭條號文章,歡迎點贊、關注我,期待你們走心的評論。

萌媽百寶箱

我個人不這麼認為。常常聽到有媽媽說孩子才3歲,家裡已經有上千本繪本了。為此我還專門去數了數自家的書櫃,也就200+本。一對比,我就好吃驚,這1000本書是怎麼個讀法啊,從孩子一出生就每天讀一本新書才能讀得完吧。可是孩子真的理解書中的內容了嗎?


我從孩子8個月開始每天都會給他讀至少一本書,最多的時候一天要讀十幾本書,到現在孩子3歲多,家裡的200多本書還有他沒看過的。但是他喜歡的,他卻可以一字不落的讀出來。

而且,最近我常常在想繪本內容的選擇問題,像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裡面的很多公主王子的故事,我就會想是不是該給孩子看,在現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這樣的故事真的還適宜嗎?至少我小時候就很不能理解《豌豆公主》這樣的故事。

現在孩子大了,我開始漸漸給孩子加重科普類讀物的比重了。對童話、神話的選擇更慎重。更喜歡現代的具有想像力的真善美的繪本。


綿媽育兒

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把每一本繪本讀精讀透,理解深層含義和拓展出孩子自己的引申會更好,比如繪本作文,繪本繪畫等!有限的時間建議先選擇經典繪本!


  而親子閱讀繪本的方式,也並不是把故事從頭講到尾那麼簡單。書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有樂趣,唯有和寶寶一起從封面、扉頁、環襯,到封底,多角度、立體地來閱讀,才能發現很多可能忽視的小細節。而只有讀懂了這些細節,才算是讀懂了繪本。

  繪本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當爸爸媽媽把繪本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並永遠地留在孩子的記憶當中。      



悅悅芳香


(這是我朋友家的書房。👆🏻)

重視親子閱讀,不代表書越來越多就好。不需要用書的數量來證明自己多重視。當然如果本來自己也很喜歡閱讀,那當然很好,買多少都無所謂。




我特別喜歡和孩子睡前閱讀。

一天下來,由於工作關係,我只能在孩子睡前的半個小時,跟他有最親密的私人時間。這個時間,我可能跟他在親子閱讀,也有可能拿個畫筆,一起畫他喜歡的車,或者講解汽車的秘密。

跟著孩子的興趣來,準沒錯!

親子閱讀,不在乎書的數量。而是一起閱讀時光的次數與時間長短。

我家兒童繪本不多,我孩子喜歡看的也就是那特別的十本八本。我不會因為買了新書,就強迫孩子閱讀新書,我反而是重視閱讀的重複性。

重複閱讀,是對繪本的重複理解,加深印象。

而每次閱讀時間,根據孩子年齡和閱讀年齡逐漸加長為宜。

當然,兒童繪本這麼可愛又那麼生動,忍不住,又下手買幾本了。

我又剁手買繪本啦!拜o・o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