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7年实现阿里、腾讯17年的目标,我用了这3点方法

小米能仅用1年时间就力挽狂澜,实现成功逆转,依靠的绝不是出奇制胜,而是企业必学的管理基本功。

Part1

往前推两年,小米遭遇了滑铁卢,几乎所有人都在唱衰小米。

2016年,小米遭遇了长达4个月的缺货危机,每个月的手机出货量数据,对小米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关于“小米估值暴跌”的报道称,小米已经是“亚洲黑莓”,估值从顶峰时期的450亿美元下调至40亿美元,暴跌了400多亿美元。

这一年,小米没有公布2016年的销售额。

虽然这对于一家非上市公司来说,不公布销售额很正常,但要把这件事放到小米身上就有点不太正常了,毕竟小米以往的表现太过高调。

不过,面对这样的颓势,小米只花了1年时间就实现了成功逆转。

Part2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小米在2017年四季度销量猛增96.9%,出货量达到了2810万部,市场占有率由2016年同期的3.3%跃升至7%,排名世界第四。

小米的营收也在2017年突破了千亿大关。

要知道,阿里攻克“千亿营收”大关用了17年时间,腾讯用了17年,华为用了21年,Facebook用了12年,Google用了9年,苹果用了20年,而小米只用了7年时间。

而且,2017年对于整个手机行业来说,都是艰难的一年。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市场出货量4.91亿部,同比下降了12.3%,手机市场已经陷入饱和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能仅用1年时间就力挽狂澜,实现成功逆转,依靠的绝不是出奇制胜,而是企业必学的管理基本功。

Part3

1、对每个员工都精挑细选

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找到优秀人才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也是首要的、必要的一件事,因为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才是企业保持常青不败的关键。

对于小米也是一样,小米花了大量的时间用来找人,精心挑选每一个员工。

比如小米的一个非常出色的硬件工程师,雷军曾经连续打了90多个电话,几个合伙人轮番上阵,花了整整12个小时轮流和他交流,终于成功说服他加入小米。

雷军:7年实现阿里、腾讯17年的目标,我用了这3点方法

为了找到硬件模块的负责人,雷军见了超过100位做硬件的人选,才终于找到了小米现在的首席科学家,负责硬件的联合创始人周光平博士。

当然,小米在选人的时候也不是择优而取,对于要选择的人才,雷军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首先,要专业。能力至招聘员工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合格的专业能力,才能在岗位上实打实地做出成绩出来。

其次,要合适。比如,你要招的员工对创业的认识到了什么程度,是否有创业心态,对所做的事情是不是足够喜欢,能不能认同企业文化和企业愿景。又比如,怎样在招人的时候快速判断出员工没有表现出来的真实性格是不是符合岗位需求,会不会发生面谈的时候觉得很好,但用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的情况。

十有八九的企业在找人这件事上都是不顺心的,这个时候作为管理者,你就要反思一下,一是找人在你的时间表里占了多大的比重,二是你是否真的掌握了找人的方法。

2、用激励留住人才、提高执行力

找到人之后,企业又会面临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把员工打造成高执行力的优秀人才,又如何留住他们?

小米使用了激励的手段。

首先,在薪酬方面,雷军制定了一套组合方案,给加入的人才进行选择。你可以选择和跨公司共一样的报酬,你也可以选择获得部分的报酬,然后再拿一部分的期权。

大部分人选择了薪酬+期权的薪酬模式,因为拿到手的薪酬足够员工平时的生活所需,而期权的持有也能激励他们跟公司一起奋斗,同步成长。

小米用一套打造利益共同体的方案,把员工和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员工自愿配合公司的成长节奏,提高自身的战斗力。

雷军:7年实现阿里、腾讯17年的目标,我用了这3点方法

除了物质方面的激励之外,在专业能力方面,小米也将对人才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很多企业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目标比企业当下的能力要高一些,于是,很多岗位的人都不太适合岗位的需求,但招更优秀的人有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

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培训来培养员工。

小米有专门的预算和专人负责,来落实培训工作,对于一些有所欠缺,或者想要提高自我的员工,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帮助他们提升能力,以此来保证企业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员工是需要激励的,要调动员工的工作情绪,提高员工的能力,让员工自主努力工作,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升,就要通过激励来给予员工动力。

3、重视公司的财务管理

大部分的企业在面对管理问题的时候,都只把目光聚焦在人身上,而忘了另一个关乎企业生死的重要管理内容,就是财务的管理。

雷军在一次线下活动上做分享时称:钱,是深度科技公司或将面临的最大危机。

很多管理者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时候忽视了对财务的管理,把财务管理丢给财务部门负责,自己不闻不问,有些甚至在直到下个月发不出工资的时候才想起来财务的危机。

小米是如何解决的呢?

首先明确哪些是可以花的,哪些是可以省的。比如公司有多少员工,每个月需要支付多少工资,办公地点的房租、水电是多少,这些都是固定成本,是一定要给的;差旅费、广告费、设备租借费等等,这些是变动成本,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机动调整的。

雷军要求小米公司一定要有18个月的固定成本,保证公司的正常支出。

保本的销售,报名的现金。没有现金流,就没有经营企业的保障。

雷军:7年实现阿里、腾讯17年的目标,我用了这3点方法

Part4

虽然雷军是技术出生,但在向管理者转变的过程中学会了管理必修课,因此,即使在遭遇滑铁卢的时候,小米依然能坚守住,保障正常的管理经营,终于在一年之后王者归来。

这门必修的管理课绝不是通过克扣员工的方式来逼迫员工提高效率,而是从企业选人开始就通过科学可操作的方法来提高选人的成功率;通过后期的激励、沟通、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情绪和执行力;通过对财务的管理来保障企业起码的经营能力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