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飯看出個人的人品,是真的嗎?

金嘴

是的,想看清一個人的人品,和他吃一頓飯就知道。


從一個人的吃相可以看出許多“東西”,如修養、家教、性格、素質等等。有些大公司招聘中高檔人才的最後一項就是請吃飯。


1、點菜

點菜,看他會不會照顧大家,比如問一下有沒有忌口、吃不吃辣、喝什麼酒和飲料、女同志和小孩想吃點什麼等等;還是隻點自己喜歡的菜,不顧別人的感受。看他是隻點實惠的,心懷感恩崇尚節儉;還是隻點貴的,鋪張浪費沒有節制。

2、吃飯的地點

請人吃飯,對方選擇規格檔次高的飯店,說明喜歡高大上,比較挑剔,追求享受。選擇只要口味好,小飯館也行,說明他對生活不挑剔。

3、吃相

有的人吃飯吃相真的難登大雅之堂,完全就是餓死鬼投胎。我有個親戚的孩子從小就這樣,上一道菜就迫不及待的大口往嘴裡塞,嘴裡還沒嚥下去又塞進去,整個嘴巴鼓囊囊的要滿出來。兩三道菜後他吃飽下桌了,但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極差。


現在長大了改不了,親人都還嫌棄他吃相難看,其他人可想而知。

在吃飯時,除了狼吞虎嚥,如果有人把盤中的菜挑來撿去甚至扒到盤子外面都是,這種人請慎重交往。因為他專挑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一點也不在乎別人心裡會不會嫌棄,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說明他自私,沒有教養。


反之如果一個人吃飯時吃相文雅,說明他有品位,走到哪裡都會與人和諧相處。

吃飯老是給自己在乎的人夾菜的人,比如有些媽媽看到自己孩子愛吃的菜,一個勁給他夾,碗都滿出來了還嫌不夠,根本想不到別人愛不愛吃,吃了沒有,這種人也是非常自私的。

吃飯時,凡是第一個夾菜,夾最大塊的人,八成生活裡也是自私的;那些肯為你先盛一碗湯,把碗是裡最好的那塊夾給你,不鋪張不浪費不過分挑剔食物的人,一定是善良的,可以值得信賴的人。


4、時間觀念

所有人到齊了,有的人每次都是遲到,理由一大堆,全是客觀原因,從來不說自己出門晚了。這樣的人時間觀念極差,為顯示個人存在的價值,享受讓別人等待的優越感。與這樣的人相處,他會處處顯示比你高一等,無視你的時間。

5、對服務員的態度

有修養的人,即使去餐廳吃飯對待服務員,也是心懷感恩,懂得將心比心,禮貌的對待他們。如果喜歡擺架子,態度十分霸道,對服務員呼來喚去,一副大爺的樣子,以為自己花了錢,就可以隨便傷害別人的自尊心,這樣的人人品也不怎麼樣。這種人在家裡也有可能把自己的愛人當保姆使喚,呼來喝去。

6、到飯店之後

入座後,她兩腿平放,雙腳併攏,把裙子收好,說明她有教養;如果大大咧咧,一條腿放在凳子上,不懂得矜持,說明她不懂禮儀。

到了飯店,找個乾淨的位子,還沒入座,先一遍又一遍地擦拭桌椅,用了很長時間,說明她對衛生方面很講究,甚至有潔癖。她同樣給你反覆擦拭,入座時給你倒水,取筷子,說明這人會關心人。


如果她只給自己擦了位子,然後等著你給她倒水取筷子,說明她自私,常以自己為中心。


7、飯後

不管是請你吃飯也好,幫助過你也好,你請別人幫忙也好,都要真誠的說“謝謝”,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教養。

買單的時候是搶著買單還是假裝沒帶錢包,還是自然而然的買單也都能反應一個人的為人處世。

一餐飯下來,是負能量實足,對哪個菜都不滿意;還是很知足,充滿正能量,讓你心情舒暢。還有的人吃飯時總盯著手機看,顧不上聽別人說話,如果只顧著自己玩手機幹嘛非要浪費時間坐在一起,吃這頓飯呢?


所以,只要留心,一頓飯就能看出個人的人品,你們覺得呢?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從吃飯看出個人人品是真的。

因為吃飯是人的重要活動,在這個活動中人的各個方面都會表現出來。

比如說,吃飯是一個特殊的人際關係場合,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和別人有互動,互動時就會表現出很多東西;吃飯又是人和人之間的禮尚往來,這中間又會有很多行為,比如你怎麼夾菜。

所以說,從吃飯看出一個人的人品,這是真的。

首先,你作為一個吃飯的人,你會和其他人,飯店裡的服務員要打交道的。在你和飯店的服務員打交道的時候,你用的是什麼樣的態度和行為,就能體現出你的做人是什麼樣。

比如你對服務員大呼小叫,人家慢一點,你就指責、批評、刁難,這就能看出你其實在做人方面不光寬容度不夠,還很不近人情。

反過來說,你和服務員互動的過程中,你輕輕地叫人家過來,你會說謝謝啊,人家怠慢了你,你能做到寬容……這其實不光是道德的問題、禮節的問題、修養的問題,這其實是一個品質的問題。

第2, 如果去別人家做客,你就要和他的家人互動。

記得我上學的時候,同學們一起去其他同學家裡,其中一個同學就受到很多同學家人的喜歡。為什麼呢?因為每一次我們到同學家裡去,我們都是該玩玩,該聊天聊天,這個同學就會跑到主人的家裡問候同學的爸爸媽媽,而且如果我們留下來吃飯,這個同學就會跑到廚房裡去問要不要幫忙,然後和同學的媽媽聊天,這就是和主人家人際關係的溝通。所以,我們很多同學的家長就很喜歡他,對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有人可能會說他有套路,有心計,但其實這也反應了他願意讓別人產生對他的好印象。這本身就不光是考慮自己,也是考慮別人。他其實是考慮到要給去吃飯的這個同學很好的感覺,因為我們走了之後,同學的爸爸媽媽肯定會講你這個同學不錯啊,你和這樣的同學一起玩我們會很放心啊,這就是很好的一種體現。

第3, 如果請別人吃飯,我們要把別人招待好,都會把飯做得好一些。

過去,因為物質條件比較差,主人會招待客人,一個勁地勸夾菜,而自己卻不去夾,這就是說別人到你家裡去,一定要讓人家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在中國文化裡,是有這樣的禮節的,比如客人說話不是很中聽,你需要忍一忍。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人家到你家去的時候,你熱情不熱情,真誠不真誠,這其實也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人品。

第4, 點菜。

點菜的時候,有的人就沒有任何主張,有的人以別人為考量,有的人不愛承擔責任,萬一我點了別人不愛吃怎麼辦,所以乾脆別人點吧,還有的人不考慮別人,菜譜拿過了只顧自己點……所以,在點菜的時候,能不能夠考慮別人、照顧別人的感受,有沒有詢問其他人忌口等等都可以反映一個人的人品。

第5, 吃飯的時候,人與人的互動。

你不和左右的人來往,也不說話,一頓飯下來誰也不認識誰。實實在在地講,人品也從這些人際關係的情商能力中體現出來。

第6, 買單。

有的人請別人吃飯是自己買單,別人請客他也會買單,從買單就可以看出一個人很善良,其實也是人品的反映。

第7, 餐桌上的小行為。

比如吃飯時的不良動作,和別人搶菜、挑菜、翻菜、別人夾菜你轉桌子等,這些不良的習慣雖然是教養的問題,但教養的背後不就是人品嗎?

吃飯時吧嗒嘴,吃完飯一抹嘴大呼小叫“再來一碗”,看似是豪爽,實際上品質方面是需要考慮的。如果偶爾一次是無心的,說明他可能情商低,不會照顧別人的感受;要麼就說明這個人比較自私,有很多的不良習慣。不良行為習慣越多,這個人的品質也就越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性是一樣的,但是人和人的不同就在於習性,人與人品質的不同也在於習性,所以,人品應該是一個綜合的體現,而不僅僅只是“好人”和“壞人”。

應該說,人品包含了一個人的方方面面。道德和心理品質也是相通的。

如果,一個人很善良,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過來,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他的道德水平也不會差。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一葦渡心

從三個姑爺的吃象上你能猜出他們的身份嗎

古時,一姓趙的員外六十大壽,一大早三個姑爺就早早地到了。

因員外在當地算的上是個有頭有面的人物,當天前來賀壽的人個個都是有身份的人。

趙員外的賀壽儀式舉行後,壽宴正式開始。趙員外首先向前來賀壽的鄉紳敬酒,眾鄉紳回敬,壽宴氣氛熱鬧非凡。

酒過三巡後,為了在客人面前顯示他三個姑爺的學問,便叫三個姑爺從老大、老二、老三三個姑爺按順序敬酒。

此時,大姑爺正在酒席桌上一邊慢條斯理地評嘗著美味隹宵,一邊搖頭晃腦地向同桌在講著什麼,見岳父正向這邊走來,連忙站起來,一步三搖地端著酒杯走到岳父面前,雙手一揖到地行罷大禮,舉杯說到:“岳父大人在上,小婿祝您壽比南山不老松,祝岳父岳母福如東海”。趙員外聽了很是高興,便喝了大女婿敬的酒。

同桌的二女婿左手拿塊牛肉,右手端著酒杯,雙腳蹲在板凳上正大吃大喝忙的不亦樂乎,但一雙牛樣的大眼睛卻在左右掃描,好像在監視什麼人似的,人長的如狗熊樣,動作卻是十分敏捷,在大女婿還沒說完就衝到岳父面前,雙手一抱,單腿跪地獻上賀壽辭:“俺不像大姐夫文縐縐的,俺說不好,俺祝您老人家福壽雙全,祝老丈母孃一年比一年年輕,俺敬您一杯”。岳父聽了二女婿的祝壽辭也算還滿意,接過二女婿的酒便喝了下去。

趙員外見兩個女婿都敬了酒,唯獨三女婿還在席上抱著豬蹄髈正啃的高興。為了面子,趙員外只得移步到三女婿的跟前,嘴上乾咳了一聲,三女婿也不孬,當然是知道岳父是要來聽喜慶的祝壽詞了。於是擦了擦滿是油的手和嘴,拿起酒杯對岳父說:“祝岳父大人高壽萬年青,伴著岳母過好幸福後半生,來年生下老來子,我當姐夫他當丁。”老岳父聽完三女婿的祝壽辭當即暈倒在地。

聰明的讀者諸君你能通過趙員外三個女婿的吃象能猜出他們的身份嗎?

答案:大姑爺是秀才;二姑爺是武舉;三姑爺是一字不識的農夫。


78650313一老兵的歌

中國人有個約定俗成的習慣:大家相識相知,一切都要先從吃個飯開始。於是,飯桌上的一舉一動、點滴小事就把一個人的品行完全展露出來,一碗一筷之間盡是人品、學識、修養的信號傳遞。留意這些信號,也就基本看清一個人了。

1、對服務員特別挑剔

排除春節等重要節假日服務員太少的原因,對服務質量、服務員特別挑剔的人通常自視甚高,或多或少有職業歧視的習慣。也有可能在生活、工作中十分不如意,通過訓斥服務員發洩。這樣的人天生挑剔,喜歡打擊別人,並以別人舉足失措、情緒低落為樂趣。與這樣的人相處,必須有顆“大心臟”,學會無視才行。

2、對飯菜特別挑剔

這種人每上來一道菜,就會挑剔要麼口味淡了,要麼糖放多了,菜絲切得不規整等等,全是毛病和問題。排除此人是廚師大師級人物的可能,說明此人在生活中注重細節,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與這樣的人相處共事,基本上聽不到讚揚之聲,全是批評,而且一點小錯會被記一輩子。

3、每次赴宴總是姍姍來遲

所有人到齊了,有的人每次都是遲到,理由一大堆:堵車、接了個電話、沒有停車位,全是客觀原因,從來不說自己出門晚了。這樣的人時間觀念極差,生活閒散慣了,要麼天性如此,要麼為顯示個人存在的價值,享受讓別人等待的優越感。與這樣的人相處,他會處處顯示比你高一等,無視你的時間,一切要隨著他的節奏。

4、對喜歡的菜“趕盡殺絕”

飯桌上總有某個菜是最喜歡的,有的人狠不得把盤子端起來吃掉。這種行為不僅是單純的失禮,而且是自私的表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也是如此。跟這種人共事,他會想辦法在你身上沾點小便宜、揩油,如果不幸借錢給他,基本就不要指望還回來。當然,他也不會借太多,讓你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

5、喜歡在飯桌上“噴雲吐霧”

有的人喜歡飯後點上一支菸,絲毫不迴避桌上的孩子、女性,直接把煙霧噴吐在桌上。這樣的人通常自負、自大,眼裡容不下他人,有老天第一、老子第二的孤傲感,也不排除是懷才不遇之人。與他們相處共事,要習慣他們的一言堂,不能輕易反駁他們,“生殺絕斷”全要由他說了算才行。

6、飯後不拘小節

不拘小節可以概括為:跐著牙花子剔菜屑、敞胸露懷甚至摔酒杯、言語失當、罵罵咧咧等。這樣的人基本臉皮很厚,沒有明確是非觀、羞恥感。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利益就衝在最前面,是極端利已的人,為了私利可以置大局不顧,再好的關係也敢撕破。

7、酒後無德

酒無後德的人有兩種情況:一是對某人某事特別不滿,用酒後失德來發洩;二是生活特別如意,不考慮別人感受,由著自己的性子。如果有人說酒後的事全忘記了,99%是撒謊,他只是借酒發瘋而已。這樣的人只可敬而遠之,沒有必要時不要和他發生太深層的交往,否則受傷的總是你。

那麼,飯桌上應該怎樣才能展現自己的品性?中國是禮儀大國,這樣的規矩早在先秦上古就有了:

賓之初筵,左右秩秩。籩豆有楚,殽核維旅。酒既和旨,飲酒孔偕。鐘鼓既設,舉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發彼有的,以祈爾爵。

籥舞笙鼓,樂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禮。百禮既至,有壬有林。錫爾純嘏,子孫其湛。其湛曰樂,各奏爾能。賓載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爾時。

賓之初筵,溫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曰既醉止,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屢舞仙仙。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曰既醉止,威儀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籩豆,屢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郵。側弁之俄,屢舞傞傞。既醉而出,並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飲酒孔嘉,維其令儀。

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恥。式勿從謂,無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語。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識,矧敢多又。

現在來譯成白話文看看:

準備入席時大家要分成左右,按順序和長幼落座。食物擺放整齊,入口感覺如此精美。酒味醇厚柔和,大家盡情暢飲。編鐘鼓樂準備好了,賓主從容舉杯,安靜飲下。室外箭靶立了起來,箭在弦上,大家去一顯身手,拿出高超射箭本領吧。開弓放箭,爭取每發必中,否則就罰你喝酒。

歡快舞步和笙樂一起來吧,這一切多麼和美快樂。向祖先敬杯酒,這看似繁雜,但必不可少。把這些禮儀進行完畢,隆重熱烈,人人莊重。這是祖先給予的幸福,會永世傳遞。後人幸福安康,也會像我們一樣。客人相互敬酒賽酒,作陪的人們進進出出,好不熱鬧。賓主舉杯痛飲美酒,向列祖列宗進獻美食和佳釀。

有的人飯前溫文爾雅,品嚐美味的時候也是正人君子的形象。飯後有了酒意就舉止輕浮,威嚴盡失,離開座位亂轉,手舞足蹈。沒有喝醉時都是謙和低調的人,喝多了就如此輕佻,不顧忌形象。這是喝酒不節制的原因,不知自控沒了輕重。

你就看吧,他們大呼小叫,無事生非,弄翻了飯菜,亂抓亂撓,步態踉蹌。這就是酒後無德,在失控後犯的錯。有的人帽子歪了,狂呼不止。其實,喝醉了要及時離開,讓別人安享美食。喝醉了不肯離開,只能自取其辱,讓別人厭煩。喝酒吃飯是美好的,不要忘乎所以,讓自己的形象受損。

在喝酒吃飯中,有的人清醒有的人糊塗。所以要設立監酒官,有時候還設立史官。喝醉了固然不好,喝不夠也不行。所以大家不要勸酒,愛喝的人也就不會放縱失控。說話也有數,不會亂講。喝多了胡說八道的人,就處罰他把家裡的小羊貢獻出來。喝幾杯就昏天暈地的人,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多喝。

看到了吧?那時候的人們就對飯桌上的人品、人性有了評價和認識,講述了吃飯喝酒的規矩。現在不是有一句話嗎:吃一次飯,你在別人眼中就已是“果體”了……呵呵,吃飯的時候學點“飯桌相人術”不失為扒下別人畫皮的一種技巧。


指動濟南

當然是真的。

一個人吃飯的姿態完全顯露出這個人的性格與家庭教養,例如,吃飯吧唧嘴的人是不能交的,家境優渥的人吃飯從來不會狼吞虎嚥,那些滿盤子裡找自己愛吃的東西的大多自私,唆筷子的人多是沒什麼教養,至於那些喜歡給人夾菜的,更是虛偽可厭。

吃飯是件小事,但往往這些小事裡才可以顯現出一個人最真實的模樣。


和萱

能在吃飯時管住自己的人!才是一個真正一般人難以對付的人!這種人在小事上是不計較的,他她要的是全盤利益……這種人相當城府深,可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看透的;這種人在普通人眼裡非常和藹可親的……哈😄哈哈哈哈


以慈為寶

從吃飯看出一個人的人品,是真的嗎?我覺得看出一個人的人品不單單是從吃飯這一件小事上,俗語講看一個人是不是可靠或者一個人的人品要“觀其言而察其行”,這裡的意思是說從一個人的一言一行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如何!

我身邊的一個同事,我就是從他吃飯看出其人品是高尚,還是敗壞的。

要說吃飯的時候大快朵頤、或者狼吞虎嚥,這跟人品沒有什麼關係,碰到自己喜歡吃的當然要大快朵頤了,誰餓急了不狼吞虎嚥呢?認為細嚼慢嚥是有教養的是那些自以為文明人的的貼詞。

而我這個同事可以稱為奇葩一朵!這人首先吃飯吧唧嘴,這條足夠讓很多人深惡痛絕,正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一個吧唧嘴的人在旁邊吃飯,讓人很難受又噁心。

然後他吃飯從來不考慮別人,拿著筷子在盤子裡翻來覆去的扒拉,扒拉一遍然後把筷子放下,也不知道他到底找什麼,讓別人還怎麼吃?(其一自私自利)

在 聚餐人員還沒有到齊的情況下整個桌面上的菜被他扒拉一個邊,吃的骨頭,蝦皮丟的到處都是,一邊吃一邊吧唧嘴,還特別響的那種。(其二,沒有團隊精神,不顧及別人感受)

吃飯整個身體幾乎趴在桌面上,筷子從來不放下,敲筷子敲碗,菜汁甩的到處都是。全公司上至領導,下至伙房老大爺最怕跟他一個桌了,真的影響食慾。

基本上吃飯的那些壞毛病他都佔全了。

再說說他的人品問題。

出差在外面吃飯從來不會問別人想吃什麼,點兩個菜都是他喜歡吃的,車位他一個人佔倆,走在路上從背後嚇唬人,或使勁兒打一巴掌,或者大吼一聲,從來不替別人考慮。

他說他是家裡的獨生子,從小嬌生慣養,他媽經常跟街坊四鄰吵架,估計隨他媽。

這人今年32歲至今沒有女朋友,前幾年不知道從哪裡聽說有一個掛算的特別靈的號稱小神仙的卜算者,去算姻緣,進屋一張嘴,人家小神仙就說了:“你是光棍命

”人家連掛資都沒收就讓他回來了。

所以說從吃飯看出一個人的人品所言不虛。

所說真人真事不含半句假話!

我是君子別離喜歡請關注我!


君子別離

“吃”是頭等的大事,常言“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便是佐證。


於是就有響噹噹的一句話:“民以食為天!”


不要小覷這每日三餐的瑣事,細微之處見大節。

“吃飯穿衣晾家底”,表面意思是衣食能直接展示一個人的經濟實力,深層蘊涵是飯局像一面鏡子,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格修養和為人處世的行為習慣。


《紅樓夢》中描寫薛寶釵的乖巧逢迎,通過她過生日卻點老年人愛吃的甜爛食物,果然被贊為穩重和平而展露無遺;


網傳視頻李嘉誠的家庭飯局,無論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照和愛護,還是對傭人的尊重和諒解,都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的內涵。


對飯食的態度也與一個人的志趣抱負密切相關。


《菜根譚》有言:蔾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


蓋志以澹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也。


說的是能夠忍受吃粗茶淡飯的人,他們的操守多半冰清玉潔;


而講求華衣美味的人,大多都甘願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


因為一個人的志氣要在清心寡慾的狀態下才能表現出來,而一個人的節操會在物慾享樂中喪失怠盡。

由此我想到對飲食馬馬虎虎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相傳王安石與一干朋友同桌而食,對桌上的其他菜餚視而不見,專揀面前的一盤鹿肉大快朵頤,於是風傳言王安石喜食鹿肉。


有人向王安石夫人求證,王夫人建議:下次你換一盤青菜放他面前。


果然,王安石只吃離他最近的菜。


敢情這位王宰相心無旁騖,不挑食材,果腹即可。


這與孔子所言“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同理。


有人問:孔聖人不是美食家嗎?實為謬傳。


老夫子雖然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但那是主張恪守祭禮食規以示恭敬、潔淨和文明科學的進食原則。

而孔子在其他場合多次倡導的簡食守志,應當成為我們的借鑑。


如《里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於議也”;如《庸也》誇獎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再如最能代表其飲食觀的《述而》篇,夫子言:“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簡言之,有偉大追求的人,餓有粗陋的飯食,渴有瓢飲生水,睡時枕臂而睡,樂在其中!


由此我們聯想到殷紂王的故事。即位不久的紂王,命人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


賢臣萁子見微知著,預言紂王接下來要的是犀角碗,白玉杯,山珍海味,進而衣錦繡,乘華車,住高樓,搜刮各地的奇珍異寶。


最終,百姓怨而諸侯叛,由商湯延續六百多年的歷史隨著葬身火海的紂王而結束。


所以說:淡泊明志,肥甘喪節。


世人的貪慾無止無休,常常是得寸進尺,得隴望蜀。


明智的人的人應該防微杜漸,在頭等大事的餐飲上也要自覺自律。


從吃飯中能考察一個人的品性,我說得沒錯吧!


有書課堂

祖宗流傳下來的說法,一個人的“飯相”決定一個人一生的衣食富貴。飯相不好的人,有在飯桌上架二郎腿,高聲說話,筷子伸到別人面前挾菜等種種醜相。“飯相”好的人,座姿端正,說話小聲,筷子只挾自己身邊那點菜,而且從不浪費。“飯相”不好的人,說明個人素質低,修養差,也可窺見其父母形象,有其子必有其父,家教嚴重缺位。飯相,坐相,走相,此三相決定一個的品位和命運。三相好的人,有時運不好也會很快過去,在哪裡都會歡迎,都會風起雲生。三相好的人,運氣興,財氣好,桃花旺。是否有良好的“三相”,關鍵在父母的能力和認識,有中國文化氛圍,注意從小養成。


情歡江川

我的一個不堪回首的經歷啊。

85年剛上初中時,那個年代普通家庭吃個餅乾、瓜子、冰棍啥的就已經是不錯的口福了。有一次,父親從單位下班,拿回了一瓶水果罐頭遞給了我,我那個高興啊。


當時,正好我姨和她兒子(剛上小學一年級)正好在我家,罐頭打開後,我只分了一小塊給表弟,我爸看不下去了,就從瓶子裡倒出了幾塊,我當時就大哭起來……沒錯,因為是家中老小,從小就吃慣了獨食。


爸爸非常氣憤,拿起那瓶罐頭順手就扔到了垃圾桶,從未見過這種陣勢的我,嚇的也不敢哭了。等我爸走開時,一臉尷尬的我姨拉著我坐在他身邊,說了我這輩子都記得的一句話:小強,人有大小,嘴沒有大小啊。那罐頭你爸媽也喜歡吃,可都讓給你吃,記住啊,好吃的誰都愛吃。


我在那一瞬間,哭的好傷心,因為也感受到了爸爸憤怒之外的那份愛,不是爸媽不愛吃……人有大小,嘴沒大小啊!

-------------

回到你的問題,吃飯看人品,我相信真是如此。

千萬不要以為只有你懂得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也千萬不要以為只有你愛吃;更不要以為別人都吃膩了,所以才不吃。

如果你懂得了“人有大小,嘴沒有大小”的道理,你會去在菜盤中挑挑揀揀?

你會不斷的去夾自己愛吃的,而不顧他人?

你會全程霸著某一個菜,讓別人只能笑著說“既然你愛吃,就都給你吧”?


自私、無禮、輕視他人、不遵守規則(飯桌有飯桌的規則)、這些毛病統統都會在餐桌上反應出來,而且非常的真實。


最後,我想跟各位好友分享的我姨告誡我的那句話:人有大小,嘴……沒有大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