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一場文化殖民地狂歡

聖誕節:一場文化殖民地狂歡

一、聖人的標準是什麼?

在中國文化裡面,聖人一詞,是極為尊貴的,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稱之為聖人。要成為聖人,首先,他得是一個華夏人,而不能是夷狄。其次,他還得是華夏人裡面,具有極高修為和功德的人。

而且,按照中國文化各家思想的不同,對聖人所對應的標準也各有側重。在道家看來,一個聖人,要能合於天倫,通天徹地才行。在儒家看來,只有極於人倫的人,才可以稱之為聖人。在法家看來,聖人是能夠通權達變,選賢任能的君主。

按照這個標準,三皇五帝是聖人,老莊是聖人,孔孟是聖人,管仲韓非屈原是聖人。

說到這裡,有些沒讀過書的人要問了,那喬達摩是不是聖人?請對照第一段聖人的標準。喬達摩,只是一個瘋瘋癲癲的印度猴子,連普通人尚且不如,它怎麼可以做中國人的聖人呢。這個事情得需要講清楚,印度要飯文化,不是華夏傳統文化,而是入侵的夷狄文化。

有的人說了,它們都入侵上千年了,已經融入了中國文化,為什麼就不能接受它們是中國傳統文化呢。這是很荒謬的道理。難道一個要飯鬼,賴在你家裡住的時間長了,你家房產證上就得寫他的名字?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的就是指道儒法三家。那些言必稱道儒猩三教合一的,都是沒文化的可憐人。這一點務必要弄明白。

我們說完了印度猴子喬達摩,再來說說猶太猴子耶穌。那耶穌是聖人嗎?顯然他更不是。首先,它是一個夷狄之人。其次,他對中國人,沒有寸功寸德。然後再對照中國傳統的聖人觀,這個猶太猴子,於合於天倫,極於人倫,通權達變,沒有一條能對的上。

既然不是聖人。那他的死活,跟中國人有什麼關係呢。又為什麼要把他的生日叫做“聖誕節”呢?

只有聖人的生日,才可以叫做“聖誕節”。比如老子的生日,孔子的生日,才可以稱之為聖誕節。把一個猶太猴子的生日,稱作中國人的聖誕節,不僅舉國給他過生日,還給他的生日舉辦的那麼隆重,這很讓人費解。

Christmas,這個詞,直接音譯就行了,比如翻譯成“請你吃貓屎”就不錯。而把一個非聖非賢的猶太猴子的生日,翻譯成聖誕節,這就是鬧笑話。

我們需要進口聖人嗎?

為什麼我們會尊一個夷狄猴子為聖人呢。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又發人深省的問題。這個現象,反映了兩件事:第一,我們自己的聖人,被我們遺忘了,甚至是打倒了。第二,我們在進口一些洋垃圾做自己崇拜的聖人。

我們很容易能夠理解,進口有形的商品這種事。但是對於進口聖人,這種無形的文化商品這種事,很多人就無法理解。

進口商品是什麼意思呢,那意味著,我們無法生產那種商品,所以才需要進口它。或者說,我們生產的,沒有別人生產的好,所以才需要進口商品。

那文化上的聖人進口說明什麼呢,它背後暗含的意思是,我們民族,沒有自己的聖人,或者說,我們的聖人,不如別的民族的聖人。我們文化上太貧瘠,所以連聖人都得進口。

我們真的沒有自己的聖人嗎,顯然不是。華夏民族,是全人類裡面,最盛產聖人的一個民族。那是說,我們的聖人不如其他民族的聖人嗎?顯然更不是。但凡看過老莊孔孟之書的人,再對照下猶太人的那兩本淫蕩的小黃書《舊約》和《新約》,都會發覺,這是兩本猿猴讀物,猶太人是一個不開化的猴子民族。

我實在沒能在這兩本牧羊寶典裡面,發現什麼“智慧”“愛”和“永恆”。倒是看到了通篇的愚昧淫穢和殺人放火。

我們為什麼要進口這種宣揚愚昧思想的文化產品呢,以及杜撰出來這種文化洋垃圾的“聖人”呢?

人儘可爹,是被征服者才有的奴隸式包容

很多人說了,我們要與國際接軌,我們要包容,我們要海納百川,我們要兼容幷蓄,所以洋鬼子的聖人,就是我們的聖人。

如果這個道德觀正確的話,那妓女也挺講包容的,什麼人都可以和她睡覺,人盡可夫嘛。反倒是那些貞潔忠誠的人,專一於愛情與家庭的女人,變成了不包容的人,狹隘的人,可悲的缺乏道德的人。

再比如,先不說跟國際接軌了。就先說一個村,或者一個小區吧。既然要和國際接軌,別人的聖人,就是你的聖人。那如果為了要建立和諧新農村和和諧社區,是不是也可以講,別人的爹就是你的爹?

我們要講道理,對吧。

拿別的民族的聖人,當自己民族的聖人,這背後所象徵的東西,是這個民族在文化上被征服了。我們淪為了蠻夷殖民者的文化殖民地,所以征服者的聖人也就是被征服者的聖人。而且,被征服者們,對殖民者的聖人,反而更加的狂熱和崇拜。

不光是猶太猴子這一件事。清宮辮子戲的泛濫,也是背後有一雙手,在刻意的推動和塑造中國人的殖民地文化意識。我們津津有味的看辮子戲,跟猶太人津津有味的看希特勒秘聞豔史影視劇,有什麼區別嗎?顯然是沒有區別的。

中國傳統文化裡面,所講的包容,是征服者的包容,而不是被征服者的包容。

我們強大,我們的文明,征服了所有的周邊國家,所以其他民族,都爭著搶著來跟我們接軌,我們承認了他們的被征服者的身份和地位,冊封他們個什麼藩王,然後才賞點壓歲錢,打發回去。這才是中國式的包容。

看其他民族,都像看動物園一樣,這樣征服者式的包容,和看其他民族,都像看爹一樣奴隸式的包容,顯然是不一樣的。

到底是誰,在刻意的塑造中國人的被征服者認同,奴隸道德認同呢?

到底是誰在同化誰?

推動這一切的,背後的那雙黑手,他們振振有詞,說是中國文化的同化能力很強,我們吸收它們,在同化它們,我們民族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這些。

看吧,還是在狡辯。按照這個道理,那白種人殖民者是被印第安人同化了嗎?

顯然,並不是印第安人在同化白種人,而是白種人同化了印第安人。同理,並不是我們在同化這些蠻夷文化的洋垃圾,而是這些外來入侵文化同化了我們,汙染了我們。

那為何還有很多人宣揚,被同化是一種幸福,被同化是一種美德呢?為什麼宣揚這種被征服者道德觀,殖民地奴隸文化觀,還成為了一種顯學呢?

這便是皇協軍們的良民教育。我們的社會,有一股皇協軍勢力,在拼命的美化文化殖民者和征服者,同時在拼命的貶損自己民族的一切。並且,在這樣的文化殖民地道德觀裡面,衡量一個人是不是“良民”的,關鍵看他的跪姿是不是標準和優雅。

文化皇協軍告訴我們,一個人是不是優雅,不是看氣質,而是看跪姿。

可怕而又扭曲的卑賤

在這樣長期的殖民地文化觀的渲染和教育下,猶太猴子是我們的聖人,印度猴子是我們的聖人,阿拉伯猴子也是我們的聖人。只有我們自己民族的聖人,再也不是聖人。

文化皇協軍們,管我們自己民族裡的聖人,叫做“封建糟粕”。

我們讚美著一切異質性的,侵略性的,征服性的,野蠻的,愚昧的,夷狄文化中的一切的一切。我們同時也在否定著,唾棄著,詛咒著,自己民族的一切的一切。

原本,在華夏人看來,蠻夷們,不過就是一群動物園裡的奇珍異獸,充滿了異國風情罷了,吃飽沒事,瞅瞅,樂樂。就這麼點事。

現在,好像反了過來。一些人,用從動物園裡的動物一樣的眼光,打量著和崇拜者蠻夷們的一切。並且,終其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衝破動物園,像鄉下人進城一樣,變成一個二等蠻夷。

移民,成了這個民族裡的精英們,最大的理想。這是多麼大的諷刺。這是被征服者民族,殖民地民族,才會有的群體性現象。

為什麼在移民這件事上,很多人會如此的扭曲和病態呢,因為卑賤。認為和征服者生活在一起,就洗脫了被征服者的身份,就變成了主人,然後,再反過來歧視曾經的被征服者,自己的同胞們。

這種骨子裡的卑賤是哪裡來的?一切的根源,都來自於被征服者的道德觀,和文化殖民地的文化觀。

久而久之,很多人就麻木了。他們喪失了種族本能,喪失了文化本能。他們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跪著是理所當然的,卑賤也是理所當然的。把征服者的一切,都想象的那麼美好,把自己的一切都想象的那麼糟糕。

就說“請你吃貓屎”節這個事,它真是一個很美好的文化現象嗎?顯然它不是,人們都被騙了。

聖誕節,實際上是一場異教徒群交狂歡節

下面,我們來說說“請你吃貓屎”節的真相,因為真相太驚悚,請站穩扶好,注意不要摔倒。

早期的基督教徒們對耶穌的生辰要麼不感興趣,要麼也不清楚。猶太猴子是什麼時候生的,什麼時候死的,其實書裡面也沒有明確的記載。在猶太人的牧羊寶典中,耶穌一出場,就是從他成年受洗開始的。

受洗是什麼意思呢,因為閃米特這個民族,長期生活在沙漠裡面,因為缺水洗澡就很成問題。長期不洗澡,不論男女, 下身的清潔,就是一個問題。能想象一個人,幾個月不洗內褲也不洗屁股不洗澡嗎。他們就是那樣的。

但是這樣會生病的,所以為了保住生殖器官不爛掉,他們就把容易藏汙納垢的包皮割掉,美其名曰為割禮。成年人,要結婚了,結婚了要行房,但是整個人髒的連生殖器都快爛掉了,怎麼辦呢。為了不生性病,所以就洗個澡吧。美其名曰為洗禮。

我們言歸正傳,繼續說請你吃貓屎節。

自己的偶像,沒有生日怎麼辦呢。那就幻想出來一個唄。最早幻想出耶穌誕生具體時間的的,是羅馬僧院裡的一名賽西亞僧侶。他的名字叫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生卒於公元470-544年的一個人。

光幻想出來耶穌的生日還不行,就跟寫小說一樣,人物時間都有了,但是總得有情節吧。所以,為了杜撰出來一些情節出來,請你吃貓屎節,就被基督徒們幻想了出來。幻想也得需要素材才行對吧,於是,他們移花接木,把羅馬人淫蕩的農神節,變成了耶穌的生日狂歡派對。

古羅馬的異教徒們過農神節,它是12月17日至25日的一場無法無天的狂歡。在此期間破壞財物或傷人者可不受法律懲罰。每年,古羅馬權貴要從“羅馬人民的敵人”中選出一人來代表“暴政之王”,這是節日狂歡的開始。每個社區都要選出一名受害者,他將在接下去的一週裡被迫享受各種美食和肉體的歡愉。12月25日是這場狂歡的終結,古羅馬權貴認為,只要殘忍地殺死這名無辜的“人民公敵”,就能毀滅黑暗勢力。

多麼可怕的活人獻祭。

除了活人獻祭之外,其他一些習俗包括:大規模酗酒;唱著歌裸體串門;隨意強姦和亂交;以及吃人形餅乾。一直到今天,英國和德國烘培坊裡還會在聖誕季裡推出這樣的餅乾。

公元4世紀,基督教為了吸引大批異教徒,引入了農神節。基督教領袖承諾異教徒,改宗基督教後仍可慶祝農神節,大家可以繼續淫亂。因爾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異教徒皈依基督教。

但農神節根本與基督教教義格格不入。基督教領袖找到了個辦法,就是將農神節的最後一天,12月25日,改稱為耶穌的生日。

然而,基督徒們卻幾乎沒能改造農神節的內容。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歷史教授斯提芬·尼森鮑姆寫道:“通過將救世主誕辰定在這個喜聞樂見的日子,教會既然已確保了當日會有大規模慶祝儀式,也就默許了人們或多或少按照舊時傳統來慶祝這個節日。”

早期慶祝聖誕節的方式包括酗酒、亂交、在街上裸體唱歌,如今的聖誕頌歌就是這麼演化來的。因為聖誕節的異教根源,清教徒一度禁止慶祝聖誕節。

我們接著看,聖誕樹是怎麼來的。崇拜樹這種現象,一般都是比較低級的不開化的愚昧民族才有的文化,比如印度人也崇拜樹,他們喜歡張口閉口的說什麼菩提樹,說什麼叢林。人是不會崇拜樹的,我們中國文化裡面,哪有崇拜樹的思想,根本沒有。

因為只有猩猩一樣的動物才會崇拜樹。印度人和閃米特人,羅馬人,便是這樣的猩猩。

早期基督教徒通過把聖誕節與農神節聯繫在一起,吸引羅馬的異教徒入教;同樣,基督教徒允許“聖誕樹”成為聖誕節的一部分,吸引來了艾席拉教的崇拜者。這些異教徒們長期崇拜森林裡的樹木,並將樹木帶回家裡加以裝飾,基督教教會粉飾借用了這種儀式,並把它粉飾得看不出異教的痕跡。

聖誕樹有了,我們再來看看聖誕老人是怎麼來的。

基督教逐漸為日耳曼和凱爾特異教徒們所接受。這些異教徒原本崇拜主神奧丁統率的眾神。奧丁有著長長的白鬍子,他每年秋天都會騎一匹白馬在晚間穿過天堂。這正是聖誕老人的原始形象。

紐約協和神學院教授克萊蒙特·摩爾博士於 1822發表了一首關於聖誕老人的詩:“那是聖誕節前夜,整座房子裡,一切靜悄悄,連老鼠都那麼安分。長筒襪被小心地掛在煙囪上,希望聖尼古拉斯很快到來。”摩爾通過這樣的描寫,創造了聖誕老人與8只馴鹿從煙囪降臨的故事。

在請你吃貓屎節上,購物狂歡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1931年,可口可樂公司與瑞典商業藝術家哈頓·珊布簽約,讓其創造一個喝可樂的聖誕老人形象。珊布以他的朋友羅·普蘭蒂斯為創作原型,因為他長了一張快活的胖圓臉。可口可樂公司堅持,聖誕老人皮毛大衣的顏色必須是明亮的可口可樂紅。聖誕老人就這樣誕生了——一個基督教改革者、異教神祗和商業形象的混合物。

聖誕節其實就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謊言?千年以來,異教徒、基督徒甚至猶太人都被排除在了這個節日的歡慶之外。根本沒有任何基督教會擁有這樣的傳統,相信耶穌真的在12月25日誕生。那些最為流行的聖誕節習俗——聖誕樹、槲寄生、聖誕禮物和聖誕老人——都是世界上最為墮落的異教儀式的現代化身。

最後,商業巨頭可口可樂公司為我們完美的創造了一個購物狂歡節日。

看吧,童話裡都是騙人的,看完這些骯髒淫亂的,愚昧荒誕的可怕謊言,你還覺得請你吃貓屎節可愛嗎,你還想過請你吃貓屎節嗎?

文化自信從文化自尊開始

我們中國人,有著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按理說,我們在文化並不貧瘠,相反是豐富的,多彩的。

那為什麼我們要進口這些蠻夷文化的洋垃圾呢。因為我們在文化不自信,我們為什麼會自卑呢。因為首先喪失了文化尊嚴。

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自己都把自己民族的一切踩在腳下,貶斥為封建糟粕。那麼我們的人民,肯定也跟著認為,自己的祖先是垃圾,自己的先人們創造的一切都是垃圾。

人顯然都不想自甘淪為垃圾。既然自己的一切都是垃圾,那麼很容易得出這樣的推論:只要不是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垃圾的,都是文明的,都是美好的,都是時尚的。

要洗清這一身垃圾的文化原罪,怎麼辦呢,就只能在別的文化裡面,尋找新的認同,更高級的,更洋氣的,不垃圾的。然後鑽在裡面,認為那才是自己的精神之家和歸宿。

實際上,這只是自暴自棄的文化流浪。文化和精神上,流離失所的可憐人罷了。所以,要建立文化自信,就首先得從文化自尊開始。一個民族,只有自己尊重自己的文化,珍愛自己的文化,才會愛自己的民族,愛自己的國家。有了文化自尊,才能建立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然後才能文化自強,擺脫目前文化殖民地的狀態,然後才能從文化進口大國,變成文化出口大國。

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一切從文化自尊開始吧。自覺拒絕文化洋垃圾,便是文化自愛。文化自尊,文化自愛,文化自信,文化自強,這便是我們的文化復興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