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12年張雲雷專場才知道啥叫“力捧”

12年張雲雷第一場專場,那時候搭檔還不是九郎,還是梁鶴坤。

看看演出陣容,現如今再怎麼捧的角兒也沒這種待遇了。

(文章中所有配圖來自優酷截屏)


開場是郭鶴鳴的快板《劉伶醉酒》。

看2012年張雲雷專場才知道啥叫“力捧”

郭鶴鳴說了一段快板

雖然後來被除名,但老郭介紹他的時候毫不吝惜溢美之詞,說他是自己的高徒,快板,山東快書,京韻大鼓,絃琴樂器,舞臺上能演的他都能演,也是當時德雲社樂隊的主力。


第二個出場的是李鶴彪彪哥和劉源,這二位不算大腕,前面出場算暖場。

看2012年張雲雷專場才知道啥叫“力捧”

李鶴彪和劉源

彪哥口音問題一直沒改,當初進德雲社,郭老師還說呢,這個行,這倒口好啊,河南方言學得像,回去遇見,打個招呼,彪哥一張嘴,郭老師就後悔了,這位哪是倒口啊,這是口音啊!

劉源是張慶森的外孫,現在已經不在德雲社迴天津了。


第三個節目是辮兒哥哥和梁鶴坤的《口吐蓮花》。

看2012年張雲雷專場才知道啥叫“力捧”

張雲雷和搭檔梁鶴坤

那時候二爺的搭檔還是小番茄,表演風格也比較青澀,跟二爺比梁鶴坤還是比較白紙的。

梁鶴坤的資質一般,長相不出色,比較沉穩,想大紅大紫不太容易,但是在八隊頂著二爺前任的帽子也有粉絲喜歡。這段表演中規中矩,後面節奏還可以。


第四個節目是鄧德勇和李文山兩位老先生的《數來寶》。看2012年張雲雷專場才知道啥叫“力捧”

鄧德勇和李文山兩位老先生

這二位是德雲社元老,資歷比較老,李文山先生已經仙去,鄧德勇還在小劇場演出,老先生學了方明(音)和趙忠祥的播音腔,還學了單田芳念古詩,惟妙惟肖,四項基本功說學逗唱,“學”這一項,總說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草殼裡蹦的人言獸語都能學,但其實德雲社的年輕演員大多隻會學唱了,學學流行歌曲,戲曲就差不多了,於口技上有造詣的不多,肯下功夫的也不多。

這樣的老先生出於種種原因是不出去參與巡演的了,開箱封箱也很少上了,這種分量的前輩給助演是很大的力度了。


第五個節目是欒雲平給二爺捧哏的《託妻獻子》。看2012年張雲雷專場才知道啥叫“力捧”

張雲雷和欒雲平

欒雲平是高峰高老闆的捧哏,郭德綱介紹都是“我的愛徒”,管著德雲社演出管理等事務,郭老師左膀右臂,風格很穩,活潑不足,中規中矩,跟高老闆還是很和諧的,在當時已經是很成熟的捧哏演員了,《託妻獻子》裡逗哏有大段的說詞,二爺的表演沒大毛病,偶爾嘴瓢,但是表演的還是挺完整的。

現在的專場一般都是帶兩對助演演員,跟自己固定的搭檔演三個節目,中間插助演的三個節目,很少有幾位不同的人給捧的專場了。


第六個節目是趙雲俠和李雲傑的《哭論》。看2012年張雲雷專場才知道啥叫“力捧”

趙雲俠和李雲傑

趙雲俠三進三出德雲社,老郭介紹的時候說是德雲社的巨人,比較成熟的早期演員,颱風比較穩,李雲傑現在是孔雲龍的捧哏,能唱,也是雲字科比較早的,現在也跟著張雲雷走德雲三寶。


第七個節目是高老闆給捧哏的《汾河灣》。看2012年張雲雷專場才知道啥叫“力捧”

張雲雷和高老闆

這是重量級助演了,專場請出德雲社總教習給張雲雷捧哏,現在除了郭老師的專場或者開箱封箱的群口很少見。

汾河灣是學河北梆子,跟捉放曹,黃鶴樓是一個套路。二爺表演略青澀,放不太開。


然後是張雲雷跟本搭梁鶴坤的返場,唱了京韻大鼓、黃梅戲《夫妻觀燈》、評劇《孟姜女》。

看2012年張雲雷專場才知道啥叫“力捧”

之後張雲雷唱了北京小曲《探清水河》,是原版的,不是現在的民謠版,有點氣力不足,喘氣聲音很明顯,但是北京小曲版本更有韻味。

沒唱太平歌詞比較可惜。


最後老郭下班來看看,上場給收了底,演員都招上來介紹了一下。
看2012年張雲雷專場才知道啥叫“力捧”

郭德綱于謙和德雲社部分演員

老郭跟張雲雷拆了《大西廂》,好聽。那時候二爺控制聲音的能力沒有現在好。

最後唱了《大實話》,老郭調門是真高。

整場下來三個半小時。


這是彩蛋!來看看老郭旁邊這個白衣服大餅臉是誰!

看2012年張雲雷專場才知道啥叫“力捧”

是九良啊!!!

老郭說,這是交錢的學生。

“在臺上穩重大氣,這個不多見,這個年紀表現出這種狀態來還是很欣賞的,假以時日必成大氣。”九良在德雲社年輕捧哏裡算不錯的。

老郭說的對,九良的颱風很穩,而且會弦,郭鶴鳴走後,九良接下來把樂隊又支起來了,所以有時候開箱封箱出來孟鶴堂都是跟別人一起出來,那時候九良在旁邊彈弦呢。


2號彩蛋
看2012年張雲雷專場才知道啥叫“力捧”

堂主孟鶴堂!

老郭說,很機靈,來的時候小,上不了臺,謙兒哥當時開個飯店,讓他去跑個堂當個大堂經理,所以叫孟鶴堂。力捧的德雲四公子之一。

堂主比九良大5歲!看不出來吧~


3號彩蛋

看2012年張雲雷專場才知道啥叫“力捧”

李九春,春姐

八隊演員,探清水河相聲劇裡反串演大蓮她媽。大學畢業才來的。


那時候德雲社沒現在這麼大勢力,年輕演員也都沒成氣候,郭麒麟,張雲雷,孟鶴堂,燒餅,張鶴倫都沒現在這麼多人喜歡,德雲社靠著老郭和岳雲鵬不行,所以前有德雲四少後有德雲四公子,老郭幾檔電視節目都帶著這幾個去,捧人也是不遺餘力,但是真正的被除了劇場觀眾熟知還是後來《笑傲江湖》《歡樂喜劇人》兩檔節目把主推的幾個徒弟捧出來,所以,捧是捧,機遇、努力和真才實學才是真的資本。

堂主和陶陽都是必成大氣的,時間問題。

那是2012年,專場還是在小劇場,幾百觀眾,對門就是德雲書場,還有看熱鬧的師兄弟,老郭還能挨個介紹徒弟,二爺還非主流染著黃毛,搭檔還不是九郎,唱功沒現在好,嗓音略生澀,很多人還沒走,時光荏苒,這6年,二爺換了搭檔,當了隊長,渡了劫,火透了半個中國,有得有失,現而今勤懇上進,算對得起師父提攜,同門照顧,希望二爺不驕不躁,精益求精。

最後一句,祝二爺壽與天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