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12年张云雷专场才知道啥叫“力捧”

12年张云雷第一场专场,那时候搭档还不是九郎,还是梁鹤坤。

看看演出阵容,现如今再怎么捧的角儿也没这种待遇了。

(文章中所有配图来自优酷截屏)


开场是郭鹤鸣的快板《刘伶醉酒》。

看2012年张云雷专场才知道啥叫“力捧”

郭鹤鸣说了一段快板

虽然后来被除名,但老郭介绍他的时候毫不吝惜溢美之词,说他是自己的高徒,快板,山东快书,京韵大鼓,弦琴乐器,舞台上能演的他都能演,也是当时德云社乐队的主力。


第二个出场的是李鹤彪彪哥和刘源,这二位不算大腕,前面出场算暖场。

看2012年张云雷专场才知道啥叫“力捧”

李鹤彪和刘源

彪哥口音问题一直没改,当初进德云社,郭老师还说呢,这个行,这倒口好啊,河南方言学得像,回去遇见,打个招呼,彪哥一张嘴,郭老师就后悔了,这位哪是倒口啊,这是口音啊!

刘源是张庆森的外孙,现在已经不在德云社回天津了。


第三个节目是辫儿哥哥和梁鹤坤的《口吐莲花》。

看2012年张云雷专场才知道啥叫“力捧”

张云雷和搭档梁鹤坤

那时候二爷的搭档还是小番茄,表演风格也比较青涩,跟二爷比梁鹤坤还是比较白纸的。

梁鹤坤的资质一般,长相不出色,比较沉稳,想大红大紫不太容易,但是在八队顶着二爷前任的帽子也有粉丝喜欢。这段表演中规中矩,后面节奏还可以。


第四个节目是邓德勇和李文山两位老先生的《数来宝》。看2012年张云雷专场才知道啥叫“力捧”

邓德勇和李文山两位老先生

这二位是德云社元老,资历比较老,李文山先生已经仙去,邓德勇还在小剧场演出,老先生学了方明(音)和赵忠祥的播音腔,还学了单田芳念古诗,惟妙惟肖,四项基本功说学逗唱,“学”这一项,总说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草壳里蹦的人言兽语都能学,但其实德云社的年轻演员大多只会学唱了,学学流行歌曲,戏曲就差不多了,于口技上有造诣的不多,肯下功夫的也不多。

这样的老先生出于种种原因是不出去参与巡演的了,开箱封箱也很少上了,这种分量的前辈给助演是很大的力度了。


第五个节目是栾云平给二爷捧哏的《托妻献子》。看2012年张云雷专场才知道啥叫“力捧”

张云雷和栾云平

栾云平是高峰高老板的捧哏,郭德纲介绍都是“我的爱徒”,管着德云社演出管理等事务,郭老师左膀右臂,风格很稳,活泼不足,中规中矩,跟高老板还是很和谐的,在当时已经是很成熟的捧哏演员了,《托妻献子》里逗哏有大段的说词,二爷的表演没大毛病,偶尔嘴瓢,但是表演的还是挺完整的。

现在的专场一般都是带两对助演演员,跟自己固定的搭档演三个节目,中间插助演的三个节目,很少有几位不同的人给捧的专场了。


第六个节目是赵云侠和李云杰的《哭论》。看2012年张云雷专场才知道啥叫“力捧”

赵云侠和李云杰

赵云侠三进三出德云社,老郭介绍的时候说是德云社的巨人,比较成熟的早期演员,台风比较稳,李云杰现在是孔云龙的捧哏,能唱,也是云字科比较早的,现在也跟着张云雷走德云三宝。


第七个节目是高老板给捧哏的《汾河湾》。看2012年张云雷专场才知道啥叫“力捧”

张云雷和高老板

这是重量级助演了,专场请出德云社总教习给张云雷捧哏,现在除了郭老师的专场或者开箱封箱的群口很少见。

汾河湾是学河北梆子,跟捉放曹,黄鹤楼是一个套路。二爷表演略青涩,放不太开。


然后是张云雷跟本搭梁鹤坤的返场,唱了京韵大鼓、黄梅戏《夫妻观灯》、评剧《孟姜女》。

看2012年张云雷专场才知道啥叫“力捧”

之后张云雷唱了北京小曲《探清水河》,是原版的,不是现在的民谣版,有点气力不足,喘气声音很明显,但是北京小曲版本更有韵味。

没唱太平歌词比较可惜。


最后老郭下班来看看,上场给收了底,演员都招上来介绍了一下。
看2012年张云雷专场才知道啥叫“力捧”

郭德纲于谦和德云社部分演员

老郭跟张云雷拆了《大西厢》,好听。那时候二爷控制声音的能力没有现在好。

最后唱了《大实话》,老郭调门是真高。

整场下来三个半小时。


这是彩蛋!来看看老郭旁边这个白衣服大饼脸是谁!

看2012年张云雷专场才知道啥叫“力捧”

是九良啊!!!

老郭说,这是交钱的学生。

“在台上稳重大气,这个不多见,这个年纪表现出这种状态来还是很欣赏的,假以时日必成大气。”九良在德云社年轻捧哏里算不错的。

老郭说的对,九良的台风很稳,而且会弦,郭鹤鸣走后,九良接下来把乐队又支起来了,所以有时候开箱封箱出来孟鹤堂都是跟别人一起出来,那时候九良在旁边弹弦呢。


2号彩蛋
看2012年张云雷专场才知道啥叫“力捧”

堂主孟鹤堂!

老郭说,很机灵,来的时候小,上不了台,谦儿哥当时开个饭店,让他去跑个堂当个大堂经理,所以叫孟鹤堂。力捧的德云四公子之一。

堂主比九良大5岁!看不出来吧~


3号彩蛋

看2012年张云雷专场才知道啥叫“力捧”

李九春,春姐

八队演员,探清水河相声剧里反串演大莲她妈。大学毕业才来的。


那时候德云社没现在这么大势力,年轻演员也都没成气候,郭麒麟,张云雷,孟鹤堂,烧饼,张鹤伦都没现在这么多人喜欢,德云社靠着老郭和岳云鹏不行,所以前有德云四少后有德云四公子,老郭几档电视节目都带着这几个去,捧人也是不遗余力,但是真正的被除了剧场观众熟知还是后来《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两档节目把主推的几个徒弟捧出来,所以,捧是捧,机遇、努力和真才实学才是真的资本。

堂主和陶阳都是必成大气的,时间问题。

那是2012年,专场还是在小剧场,几百观众,对门就是德云书场,还有看热闹的师兄弟,老郭还能挨个介绍徒弟,二爷还非主流染着黄毛,搭档还不是九郎,唱功没现在好,嗓音略生涩,很多人还没走,时光荏苒,这6年,二爷换了搭档,当了队长,渡了劫,火透了半个中国,有得有失,现而今勤恳上进,算对得起师父提携,同门照顾,希望二爷不骄不躁,精益求精。

最后一句,祝二爷寿与天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