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十年,我的寂寞打工文學路

新中國恢復高考的第30年,我參加高考。也就是在這一年,我踏上了南下廣東的打工路。

2007年的廣東,這一年的冬天格外的冷,虎門的夜晚都飄起了霜花,我和同學叢城躲在虎門冬天路邊的夜宵檔吃著麻辣燙,聽著店老闆聊著來自天南地北的小故事,夜深回廠的時候,就在夜宵檔旁邊的那家舊書店買一本舊雜誌拿回宿舍看,消磨下班之後煩悶而空虛的年少青春,同時安慰著我們因為沒有考上大學而失落的內心。

像雲貴高原的山地斷層一樣,我們的生活從天真無邪的校園路跌落到來去不明的打工路,從進入玩具廠的那一天起,我和叢城下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寫日記,玩具廠背後是一片鬱鬱蔥蔥的荔枝林,前面是一個夜黑風高的大草坪,我們只能呆在低矮的鐵皮房宿舍裡,趴在搖搖晃晃的鐵架床上鋪寫日記,而且還偷偷的在空白頁寫下白天加班賺到的幾塊錢。我們並不知道在打工的浪潮中,我們的命運註定要和流水線捆綁在一起,每天都按部就班,上班下班,寫完日記,疲憊的身體都熟睡在鐵鏽斑斑的鐵架床上。

打工十年,我的寂寞打工文學路

和所有的打工仔一樣,當我們漸漸熟悉虎門懷德這個村莊,晚上開始出去懷德廣場跳舞,叫上認識的同事,熟悉的老鄉,一群人,幾瓶啤酒,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裡圍在熱辣滾滾的四川麻辣燙鍋邊,吃著麻辣,傾訴著彼此打工路上的辛酸和快樂。很多冰冷的夜晚,寒風冷冷的吹過窗邊,我們就在宿舍裡看雜誌,讀著《江門文藝》裡的打工百態,體驗《打工族》裡面的故事生活,看見王十月,看見周崇賢,看見安子,看見很很多多的人寫的故事和我們的生活是那麼的相似,也許這些雜誌裡面寫的,也會是我們即將經歷的一個故事。

打工十年,我的寂寞打工文學路

這一年的春節,我們都沒有回家過年,一個原因是剛出來沒有錢買車票,另一個原因是南方下起了大雪,回家的路堵車。沒有回家的老鄉都聚集在一起過春節,我們在虎門同鄉家喝米酒,到厚街老鄉家吃年夜飯,去道滘同學那裡唰火鍋。這一年的春節我們過得熱熱鬧鬧,但異鄉的土地上卻也冷冷清清,沒有年味,甚是想念故鄉。

打工十年,我的寂寞打工文學路

因為有文章在雜誌上發表,很多看過文字的同事都會來和我一起交流文學,認識我的朋友也會發來祝福的短信。這不是說明我寫的文章出了名,而是說在這個打工群體中,有很多人關注這個雜誌,在他們枯燥無味的青春年華里,除了日日夜夜的上班以外,靠著讀雜誌來消遣時間,因為雜誌裡寫的,與自己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在讀別人的文字的同時,我常常把自己當成主人公,跟隨者文字,走進打工旅程的每一個角落,是那麼真實,那麼的現實。

其實,打工文學的路上是寂寞的。2010年,當我走進古鎮的另一家工廠的時候,公司裡雖然有廣播,有雜誌,卻沒有文學。廣播裡播放都是時髦的歌曲,網絡的笑話,雜誌刊登的都是公司的產品。公司裡有各種協會,就是沒有文學社。從公司的內部信箱上的標籤可以看得出,這家公司曾經有過文學社,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而撤銷了。我只能在流水線上和來自天南海北的同事們一起組裝每一件流向流水線的產品,談論每一個與自身無關緊要的笑話,回憶著不痛不癢的過去。市場裡沒有書賣了,報刊亭不見了,只有路邊攤歪歪斜斜的擺設在街頭巷尾。即便如此,我就利用週末跑到小欖去買書,我相信,書是我生活中最好的伴侶,寫作可以填滿青春中的空白,文字能夠記錄我們走過的每一個腳印。

直到家鄉的雜誌給我做了一期專欄,樣刊寄到公司裡來,同事們看到了我的文字,有些人驚訝,有些人會說“頂個屁用”。有些同事便對我的文學創作感起興趣來,常常和我聊文學的事,有的同事也希望自己寫的文字也能變成鉛字,散發著陣陣墨香。我想起之前有個同事常開玩笑說 :人家和你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下班你們去約女孩子吃夜宵,人家卻偷偷的躲起來寫文字,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

2011年回家過春節,坐個一天一夜的車,剛到家的那個晚上剛剛睡下,就接到一個來自中山的電話,我清楚的記得朦朦朧朧中電話那頭一直叫了我很多遍我才回聲,對方介紹說他是中山青工作協的籌辦人。那個電話以後,我認識了許友大哥,他把我帶進了中山市青年產業工人作家協會。2012年6月30日,中山市青年產業工人作家協會正式宣佈成立,那一刻,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笑容。高興之餘,我的作品被選入了《中山市產業工人作家作品選》。

2012年10月28日,一個振奮人心的日子。中山的天空湛藍湛藍的,在中山青工作協舉辦的一次活動中,我不但認識從未謀面的協會成員,我還見到了我的偶像周崇賢老師。我要周崇賢老師在作品選上給我簽了名。老師寫下了“陽光心態,奮鬥人生”八個字,我想,這八個字,足以激發同時鞭笞人一生。這讓我更加相信,打工文學的路上充滿了陽光。

打工十年,我的寂寞打工文學路

2013年的1月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新型便捷的閱讀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對紙質媒體的閱讀產生了巨大沖擊。因智能手機娛樂多元化、網絡的發達等諸多因素,月發行量曾達到30萬冊的打工文學雜誌《江門文藝》(打工·生活)宣告停刊,令更多的打工文學愛好者感到惋惜。

2018年的春天,我坐在廣東東莞乍暖還寒的春意裡,寫下的這些文字,它見證了我的一路走來,見證我了曾經的青春,它曾承載了我那年少輕狂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