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上課時,前排沒人坐,為什麼會有老師可憐的想法呢?

一場悲劇灬主角有我

也是看學校授課內容的。

我們學校高數是幾個班一起,超級大的教師,坐在後面的人經常看不清黑板、聽不見老師講課內容。所以前面幾排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一般情況下,在高數課還沒開始,就有人進入教室,對前面上課的人遞書什麼的佔座


而且一佔是一排那種,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呃,毛概這樣課剛好相反,去了基本都是挑後面的座位。

其實,作為過來人感覺,坐在前面有好處的,老師面前混個眼熟,平時成績不會低,在老師眼裡覺得你是學習認真的,即使成績不上90,老師有時也會打個90讓你有個更好績點的。


鄢遇嶺南

真的是世道變了,想當年我們在階梯教室上課時,都是搶座位,提前佔住前排座位。有時用書包或其他東西佔座,結果被別人挪走,佔位不成。現如今,前排沒人坐了,真的是變化挺大大學上課時,前排沒人坐,為什麼會有老師可憐的想法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可憐大學學風不好,學生不能學到真才實學。試想一下,一般情況下坐在前排上課學習效果是最好的,現在出現了前排沒人坐,可見大學學風不好。一般什麼人會選擇遠離前排的位置呢?就是那些上課不聽課,自己偷偷玩手機或者上課睡覺的同學,也有那些在校談情說愛的情侶喜歡坐在教室偏僻的角落,為的是跟老師互不打攪。一個負責任的老師看到這種現象當然會怒其不爭,恨鐵不成鋼,可憐學風不好,學生不求上進。

二、可憐自己的課程沒有吸引力。自己在講臺上講得口乾舌燥,而學生不願坐前排,擺明了是不喜歡聽我的課。是因為我們的課知識不重要還是我們的教學方式方法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同,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總之做為老師會反思,覺得自己的努力付出沒有得到應有效果,對自己感到可憐。

在我們現在的大學裡,有不少大學生是在混文憑,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在大學裡就要好好玩,玩遊戲成風。最後混一個大學文憑,但沒學到真本事,這是我們現在嚴進寬出的大學現狀。希望大學生不要虛度年華,充分利用大學幾年學好本領,為社會也為自己多做有意義的事。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們怎麼看?請留言評論、轉發。


良心老師


有人調查過一個現象:大學裡,年級越高,教室前排就座率越低!

在我上學那會兒,師範專業,老師要求嚴,各類考試、各類考證壓得出不來氣,大學課堂堪比高中的延續,只是自由時間多一些而已,但沒課時,圖書室也都坐滿學習的人!所以,上課時,教室裡座位是固定的,無空位可留。上公共大課時,也沒有誰刻意空出前排不坐,只是確有部分早到者不自覺先選中間或後排就座!


現象大學生為什麼會拋棄前排座位呢?我猜測,部分學生熬過高考後,大大出口氣:終於可以歇歇了!進入大學後,於是,不再似初高中時期的那般勤奮,不再早起晚睡,不再會因解答不出難題而食寢難安!

他們的思想狀態發生了變化。不掛科就是最高要求。當然也不排除絕大部分學生目標遠大,自始至終奮鬥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他們對待學習絕對是專一的。

坐前排,就如同在老師眼皮底下,一舉一動,盡收老師眼底,學生覺得不自由,無“私人空間”,時不時還要和老師互動,哪怕眼神對視。這對想思想溜號的學生和根本不愛互動的學生們來說是熬煎,於是,就躲避開了這個“危險區”。相比前排,中、後排座位相對遠離老師“勢力”和“視力”範圍,學生覺得安全。可以自由行動:聽講、記筆記;偶爾思想開小差;聊天、上網、打瞌睡!即使被提問時,回答不到也覺得離老師遠,也不是同學們目光聚中的焦點,心理壓力覺得小了很多。



有的學生,在大學裡對專業不太感興趣、對老師授課方法不接受,或者,根本靜不下心來學習,所以,坐教室裡,也只是湊個人數、混個出勤而己,根本不願意去坐前排“雷區”!

其實,成績好壞和座位前後並無直接聯繫,但老師還是願意課堂上與自己學習進行雙邊互動。當看見自己與學生面對“深深鴻溝”時,心底應是無耐和悲涼的。

有位已上大學的學生髮來一張他大學一位老師提棍上課的圖片。初看挺搞笑,細想,心中不是滋味兒!




親愛的大學生們,學習才是終身的工作,提高自覺性,珍惜機會!


塵粒888

大學上課前排無人是很常見的現象。往往學生默認會優先選擇後排,這未必是老師可憐,學生又何嘗不是呢?

現在大學教育依舊是理論居多,實踐較少。反反覆覆的講述,與考試地位的淡化,留給學生的往往都是枯燥與無用.。十幾年的應試教育下的讀書人,在成長的現實中走向功利。

現在的學生往往對很多事情漠不關心,認為與自己的利益沒有關係,又何必費心費力呢?



默認做後排往往是為了不打擾老師,以及方便自己幹自己的事情。也許學生是認為自己乾的事情比老師上課更有意義,更有趣。

老師在面對學生全都在後排,玩手機或者睡覺。在面對基本都是低頭族,自己真的很難教的下去,感覺自己的存在感,和自己教學的價值也比較低。無疑是老師的悲哀,也是學生的一種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