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有哪些型號戰機,各自優勢是什麼?

Jahnan

問題有點大,這裡僅回答我軍現役的戰鬥機。目前,我國空軍的主力戰機是三代半、三代戰機(我軍方劃代標準),少量的四代機是我國的“尖刀武器”、“拳頭武器”。另外,仍有700餘架的二代戰鬥機殲7系列、殲8系列、少量的強5強擊機在役,目前基本上都在二線部隊服役,正逐步退役。

篇幅有限,僅介紹我國空軍(包括海航)的主力戰機(固定翼戰鬥機)的型號,及其性能。

我國空軍(包括海航部隊)的主力戰機有:殲20、殲16、殲10系列、殲11系列、蘇27系列、蘇30、蘇35、殲15、殲轟7等,下面就說說殲20、殲16、殲10、殲11、殲轟7。蘇27與殲11在性能、功用、特點上相差不大。蘇30是我國為解決對地、對海作戰問題而引進的多用途戰鬥機。蘇35是三代機中戰鬥力最強的戰機,我國為應急而引進,合同簽訂之時,殲20尚未小批量產。


殲-20將在未來的信息化作戰中發揮巨大作用

殲20

我國第四代戰鬥機,單座、雙發、隱身戰鬥機,採取鴨翼佈局。具有隱身性、超音速巡航、高機動性、高態勢感知能力,完全達到了四代機的4S標準——央視等媒體做過相關報道。

殲20在與三代、三代半戰機的對抗中,打出了0:10的戰績。其戰鬥力之強,足以“碾壓”任何一款三代機。殲20目前在我軍中的地位特殊,被稱為:破網一根針,踹門的一腳。主要用來打掉敵方預警、指揮網的“節點”——預警機等,癱瘓敵方預警通信網絡,為後續部隊打開“大門”。


殲16

我國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戰鬥轟炸機,雙座、雙發、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屬三代半戰機。具有超視距作戰能力,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航程遠——實用航程達3900公里、作戰半徑大——作戰半徑1500公里、載彈量大——可掛載12噸武器彈藥、掛載點多——12個外掛點。

殲16裝備的是國產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更遠、抗干擾能力更強,並真正具有了多目標作戰能力。根據央視的報道,殲16部分應用了四代機技術,這無疑使其整體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綜合來看,殲16的整體性能至少不輸於美國的F15E戰鬥轟炸機。


殲10系列

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三代空中優勢戰鬥機,單座、單發、中型、空中優勢戰鬥機,採用鴨式佈局、機腹進氣,機動性更高。空優戰鬥機,就是指以奪取制空權為主要作戰任務的戰鬥機。經過多年發展,殲10共發展出多個型號,隸屬作戰部隊的有三款型號:殲10A、B、C。

殲10B是殲10A的大改型,換裝了國產渦扇10A發動機(殲10早期生產型使用的是俄製AL—31NF發動機),換裝了無源相控陣雷達、電子設備,改進了氣動外型設計,提高了對地、對海打擊能力。


殲10C是殲10B的大改型,換裝了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更遠抗干擾能力更強,換裝了渦扇10B發動機,氣動外型也做了改進,採用更先進的DSI進氣道,更先進的武器系統,強化了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成為了多用途戰鬥機。根據央視等媒體的報道,殲10C也部分應用了四代機技術。

整體來看,殲10系列從空優戰機走向了多用途戰機,但限於中型戰機的先天不足,其對地、對海打擊能力相比殲16戰鬥轟炸機,差的還是遠——載彈量、航程、作戰半徑等。殲10C,仍是以奪取制空權、國土防空為主要作戰任務。

殲11系列

蘇27SK的國產版,沈飛生產。目前至少發展出了四個型號,分別是殲-11A、殲-11B、殲-11BS和殲-11BH。航程遠——3500—4000公里、作戰半徑大——1500公里,載彈量——8噸,外掛點——10個。

殲11屬三代戰機,後續改進型為三代半戰機,兼具對地、對海打擊能力。


殲轟7

我國自主研製的雙發、雙座、超音速、中型戰鬥轟炸機(我國叫殲擊轟炸機),主要用於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執行對海、對地打擊任務。殲轟-7A是在殲轟-7的基礎上改進、升級而來,對氣動外形略做改進,採用新材料、換裝新雷達、電子系統等,作戰效能得到了很大提高。

殲轟7,主要就是對地面、海面的戰鬥,進行戰場支援作戰。轉場航程3650公里,作戰半徑 1650公里。最大載彈量5噸,外掛點6個。



殲15艦載機

是我國唯一一款艦載機,單座、雙發、重型戰鬥機,屬三代半戰機。它的最大優勢就是:擁有一個可移動的機場——航母,可執行對空、對地、對海打擊等任務,是航母的“拳頭”。


儒道之主

有殲五,強五,殲六,殲七,殲八,殲轟7,殲十系列,殲11系列,殲15殲16,殲20,Su27,Su30等


殲-5參照蘇聯米格-17φ(米格-17F)型戰鬥機研製,採用機頭進氣的後掠式中單翼氣動佈局。殲-5飛機全金屬結構,體積小,重量輕、低空機動性能好,裝配中國仿製“渦噴-5”型發動機。

殲-5研製從1954年10月開始,1956年7月13日全部採用中國自制零件的第一架殲-5完成總裝。1956年7月19日,殲-5原型機由試飛員吳克明駕駛首次試飛成功。

殲-5自1956年9月正式投入批量生產,到1959年5月停產,共生產767架。後來在殲-5的基礎上,成都飛機廠研製殲-5甲和殲教-5飛機,分別於1964年11月和1966年試飛成功[2]。

殲-5的研製裝備,標誌著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能夠成批生產噴氣戰鬥機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


殲-6是中國根據前蘇聯米格-19仿製和發展的制空
鬥機,1958年初開始研製,1960年投入批生產,1964年首批殲-6戰鬥機交付中國空軍使用,到1983年停產,共生產了5205架。

殲-6是中國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曾是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戰果最輝煌的中國產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在各次實戰中,殲-6共擊落20多架各型飛機,而自己沒有一架被擊落。

殲-7是中國研發的第一種兩倍音速噴氣戰鬥機,仿製於蘇聯的米格21,也是米格21系列中最好的一款,大量裝備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戰場前線制空權,也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屬於典型的第二代戰鬥機。殲-7的技術特點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輕小靈活的特點,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




殲八飛機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雷達的發展歷史。殲八戰鬥機是我國於1964年基於殲七戰機的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戰鬥機,目的就是發展一種比殲七更好的戰機,作戰對象就是當年美軍主力裝備F104和F4,比殲七更突出追求高空高速性能,底稿爬升率,加大航程,火力要比前者更強大。為此,採取了在殲七的基礎上增加一臺發動機,使得後部機身變得更加粗壯,總體重量也增大許多。這種設計基本滿足了對飛機的高空高速性能要求。與此同時,相配備的新型機載雷達也同步設計。殲八最早於1969年實現了首飛,但由於此後的十年動亂嚴重干擾了殲八的各項設計定型尤其是機載雷達遲遲無法達到設計要求導致了殲八直到1980年才最終定型,此時對手已經開始了第三代戰機的換裝,殲八戰機因為機載電子設備特別是機載雷達的落後面臨十分尷尬的境地。而殲八二型戰鬥機的設計工作開始於1980年,主要圍繞完善機載電子設備,武器和火控系統展開的,而雷達的升級是重中之重。隨後有了箇中美“和平典範”防務合作計劃,就是用美軍F16AGN-66雷達裝備到殲八飛機上使之現代化,以對抗當時蘇聯遠程航空兵對中國的威脅。這個計劃最由於國際風雲變幻而不了了之。時間進入了上個世紀90年代,蘇聯的瓦解中蘇之間的對立不存在了,繼承蘇聯銥體的俄羅斯和中國關係轉暖,隨即向中國出口了蘇27先進戰鬥機,中國空軍現代化從這裡才真正開始,一大批先進的航空技術和裝備開始落戶中國,其中就包括了為殲八二戰機配備的甲蟲機載多譜勒雷達,配備這種雷達的殲八二可以使用俄羅斯的A11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起名見殲八二M。但是此時的世界空戰開始進入了超視距時代主動雷達制導導彈開始統治天空,加上多目標攻擊能力和對地攻擊能力不足,殲八飛機的雷達電子系統再一次落後於時代的潮流。隨著殲10等先進新型戰機完成最終的設計定型,經過長時間的沉寂之後中國在航空技術領域開始跟上國際先進水平,在一大批的航空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尤其是在航空雷達電子技術方面最為顯著。



殲十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四代戰鬥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佈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 


蘇-27戰鬥機是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鬥機,屬於第三代戰鬥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蘇-27戰鬥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懸臂式中單翼,翼根外有光滑彎曲前伸的邊條翼,雙垂尾正常式佈局,楔型進氣道位於翼身融合體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氣動性能,進氣道底部及側壁有柵型輔助門,以防起落時吸入異物。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鈦合金,傳統三梁式機翼,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無機械備份,靜不穩定設計。蘇30是蘇27的對地和對海攻擊加強版,同時也在航電和雷達還有機體結構上有小程度的提升,殲11系列戰機也是由蘇27改進而來,在航電和雷達上面有著大幅度提升,扛干擾性更強,殲16也是蘇30戰機的改進版,在載彈量上有了提升,並且採用了大量的新型複合材料,隱身性能顯著提升,雷達也換成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十分先進。


殲20是成都飛機制造廠研製的中國第四代隱身重型殲擊機,DSI兩側進氣道、全動垂尾,鴨式佈局。該機由中國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製造的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空中優勢/多用途殲擊機的未來重型殲擊機型號,使用光傳操縱系統。按中國和西方標準,該機為“第四代殲擊機/戰鬥機”(注:西方和俄羅斯對戰機代數劃分標準不統一,以F-22為例,西方稱之為四代機,俄羅斯則稱之為五代機)。在未裝備“渦扇15”之前,尚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準確劃分應該是4.5代戰鬥機。

以下暫為估算數據。空重:16噸戰鬥全重:25噸燃油:10噸最大起飛重量:36噸武器裝載能力:10噸機身長:21米翼展:13米最大飛行速度:2.2馬赫巡航速度:1.6馬赫最大飛行高度:20000米航程:4500公里(帶倆副油箱)作戰半徑:1500千米主要武器:霹靂21組合動力空空導彈,霹靂12激 光 制導導彈,霹靂10雷達制導導彈,霹靂8紅 外 制導導彈,多用途精確制導武器,自由落體 炸 彈等飛行員:1人最大過載:10G雷達反射面積:0.05平方米紅 外 信 號強度:預計和F-35相當


強-5機身有長約4米的機身內部武器艙,可掛載兩枚250或500千克的航空炸彈。機腹下兩個武器艙也能掛載250或500千克炸彈。機翼下還有兩個外掛梁。飛機使用兩臺WP6渦噴發動機。1965年6月4日強-5試驗樣品機順利首飛,1969年底開始批量生產,70年代初開始列裝部隊。部分飛機經過改裝後可掛載一枚0.5-2萬噸級核彈[7]。新近生產的強-5每側機翼下增設了一個PL-2(蘇聯K-13A“環礁”導彈的改型)紅外近距空對空導彈掛點,用於自衛。強-5設置內部彈艙,從而降低飛行阻力,具備艙內帶彈條件下超音速飛行的能力。最初設計的基礎型強-5採用了兩門30毫米機炮,安裝在機頭兩側,空速管在右主翼外端。由於這種機炮佈局在發炮時,炮口硝煙容易被進氣口吸入導致發動機停車,後改為在兩翼根處安裝兩門23毫米機炮。因此最終定型時候,強-5左右翼各一門23毫米機炮。



殲轟-7(代號:JH-7,是中國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製的雙發串列雙座超聲速殲擊轟炸機。由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172廠)[1]與航空603研究所合作設計研製的中型殲擊轟炸機,主要用於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可進行超音速飛行。


殲-15戰鬥機的原型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的基礎上研製的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機——蘇-33戰鬥機。蘇-33“海側衛式戰鬥機(Су-33,Su-33 “Flanker-D”)是一架由俄羅斯蘇霍伊公司所開發生產的單座多用途艦載機。由於蘇-33是由蘇-27戰鬥機所衍生出來的艦載機種之一,因此延續了蘇-27的北約代號,被稱為側衛D型(Flanker-D)。蘇-33於1985年5月首次飛行殲-15型雙發重型戰鬥機,該機是在殲-11B的基礎上再對蘇33進行了借鑑參考。中國海軍之所以選擇殲-15,是因為雙發重型機戰鬥機擁有更大的內部空間、載彈量和改進潛力,作戰彈性也要高很多,特別是重型作戰飛機可配備更大孔徑的天線、更多的機載武器,所以在技術水平相當的情況下,重型作戰飛機的作戰效能通常要高於中型作戰飛機。


軒寒雨逝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近些年來,我國的先進戰機的研發成果可謂是呈井噴之勢。在殲20隱身戰機、殲31隱身戰機、殲15艦載機 等戰機搶足了風頭之後,有一型戰機是深藏功與名,已經完成了一系列的試飛檢測,進入了量產階段。而這款飛機的誕生對我國戰機更新換代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彌補了作戰飛機中的最後一塊短板,這便是殲16殲擊轟炸機。據傳,殲16的技術也是來自於烏克蘭。如果說真的是如此,那麼烏克蘭從蘇聯繼承的戰鬥機技術中,這個絕對算得上是壓箱底兒的技術了。

在我國長期的國土防空作戰中,有過很多種根據職能命名的戰機,比如強擊機、攻擊機、殲擊機、截擊機等。殲字頭的都是以奪取制空權為目的的作戰飛機,比如殲10戰鬥機、殲20隱身戰鬥機。對於這些飛機來說,空戰能力強悍肯定是第一要務。而空投原子彈這些活則是強5強擊機來完成,當時的強擊機作戰目標就是強攻對方的關鍵設施,比如雷達系統,機場等。所以強擊機一般可以低空突防,並且對地火力強大,低空低速的機動性能非常好。不過到了今天,戰場的形式與作戰的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戰機的職能也理所當然的隨之改變。這些強擊機、攻擊機等都統一演化成一款全新的作戰飛機——殲擊轟炸機,有些國家則稱之為多用途飛機。

殲擊轟炸機功能眾多,是專門為處理戰場上的髒活、累活、雜活而生的。所以殲擊轟炸機近能支援地面部隊、遠可奔襲千里之外、上能高空截擊轟炸機、下可掛反艦導彈怒懟航母。總而言之,特點就是一個多用途。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空軍力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國土防空作戰不再是一味地蜷縮在機場周圍,而是向攻防兼備的方向轉型。於是誕生了我國第一款殲擊轟炸機——殲轟7A,綽號飛豹。飛豹的特點非常顯著,結構簡單、造價低,非常適應大規模的生產。航程遠、低空性能好,能夠執行各種任務,不挑食。同時,缺點也特別明顯,那就是空戰中的自衛能力太差。

我國的轟炸機編隊多次赴西太平洋演習,細心的軍迷朋友一定注意到,為他們護航的飛機全部都是蘇30MK2多用途戰機。為什麼用毛子的飛機而不用我們自己的飛機呢?就是因為蘇30與殲轟7如果遇到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15J,蘇30頂著多用途飛機的名頭照樣能幹掉F15J戰鬥機,而飛豹對上F15J,想都別想,直接GG。同時蘇30的航程、掛載能力等等也都超越飛豹。由此可見發展我們自己的先進殲擊轟炸機是非常必要的。

俄羅斯對中國的武器出口一直有很多忌諱,例如不賣攻擊型武器,不賣有重要技術的武器等等。在中國進口蘇27戰鬥機的條款中就有一條,要求蘇27部署到中國的東南部,遠離俄羅斯。蘇30mk2更是蘇30家族中的低配版。飛機上裝載的航電系統、作戰系統、掛載的武器甚至都不如出售給印度蘇30MKI,當然也是為了保持中國戰機技術對俄羅斯的依賴。現如今,我們自己研發的殲16殲擊轟炸機,在各項功能上都已經超越了原版的蘇30多用途戰機,可以說俄羅斯最擔心的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這樣以來不僅僅以後中國不會買他們的飛機,還會搶佔他們的銷售市場。

那麼我們的殲16到底先進在何處?為什麼說殲16超越了原版的蘇30多用途飛機呢?首先就是蘇30戰機的雷達很弱雞。蘇30的雷達是繼承自蘇27戰機的N001雷達,探測距離僅僅為100公里,抗干擾能力很差。而殲16殲擊轟炸機裝備了我國最新的自動電子掃描有源相控陣雷達。不僅距離大大增加,還可以同時跟蹤與鎖定多個目標。全新的電光瞄準系統也使殲16殲擊轟炸機在任務中遇到一般戰鬥機都不慫。蘇30雖然可以掛在大型反艦導彈,但是確沒有能力掛在新型的電子瞄準艙。而殲16不僅僅能夠掛在各式電子吊艙,自身還經過了很強大的電子戰改造,必要時,完全可以改裝一下作為電子戰機使用。是名副其實的多用途。

很多網友估計會問中國怎麼一直在買毛子的東西?即使我們已經研發出來了殲20這麼先進的隱身戰機,卻還是在買。點兵君認為這正是讓我國裝備體系趨於完善的最有效的做法,取彼之長補已之短的認識其實是最難得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買到手的就是我們的,不像某些國家,買到手的不是不會用就是摔完了!


每日點兵

新時代的空軍象徵殲-20:

殲-20是當今中國空軍最耀眼的明星,它的最大優勢就是免疫防空雷達的隱身能力,在未來戰爭中殲-20會充當打擊敵人核心中樞的突擊力量,並不會直接參與奪取制空權的戰鬥任務。憑藉隱身和超音速巡航的優勢殲-20可以輕鬆穿過敵方的防禦網,摧毀像航母、指揮艦這樣的戰鬥群核心,或者突襲珍珠港、橫須賀、關島這樣的戰略重心。一言以蔽之用殲-20打空戰很是浪費,這款昂貴的裝備應該執行類似斬首的任務直接改變戰局。


不死的老兵殲-8:

殲-8被譽為空中美人,這款由殲-7升級改進而來的戰鬥機最大的優勢就是易於生產。在上世紀中國空軍曾達到3000多架的歷史性規模,而佔大多數的就是殲-8了。它的降級版本殲-7在南亞地區的衝突中久經沙場,面對西方國家制造的高性能戰鬥機,殲-7表現的遊刃有餘,在區域防空作戰中最為出色,被巴基斯坦譽為“小F-16”。在五代機時代裡殲-8最大的作用就是拉近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關係,是最適合用於對外援助的機型,擴大中國的影響力。

友誼的橋樑梟龍戰機:

梟龍名義上是中巴合資開發,但是巴鐵只是象徵性的參與進來而已,全部的技術都來自中國(傳說中梟龍的設計借鑑了巴基斯坦的F-16),因此說梟龍依然是一款讓中國人驕傲的國產裝備。梟龍最大的貢獻就是將中巴兩國緊緊的綁在一起,為中國開拓了一條向西開放的門戶“中巴經濟走廊”,讓快速騰飛的中國巨龍不至於受到馬六甲海峽的困擾。因此說即便是梟龍賣不出去也無所謂。

海洋大國的捍衛者殲-15、殲-16:

中國最年輕的機型並不是殲-20那樣高端的裝備,而是尚不知裝備給哪個軍種的殲-16。殲-16是中國第一款雙座多用途戰鬥機型,它的定位類似於俄羅斯的蘇-30和美國的F-15E,國內呼聲最高的是將其作為艦載機配備給航母航空兵使用,這也是美國艦載機F-18超級大黃蜂的發展思路,即一機多用;而殲-15被認為是中國打造海軍航空兵的一個跳板,殲15為中國訓練了第一批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對中國海軍的貢獻永垂不朽。


利刃軍事

問的是一問題,還是蠻大的,自打開國到現在,型號還是挺多的,一句兩句說不清,不過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沒那麼複雜。來看看這張圖,還是很萌的吧?仔細認認那些標註,7即殲-7,8即殲-8,不少吧?從殲-5開始數,經過殲-6、殲-7、殲-8,中間隔著個殲-9沒搞成,以後殲-10、殲-11,就到了殲-20,在這個發展階段中,又有強-5、殲轟-7這兩種型號。一口氣說這麼多,不知個人說全乎沒?歡迎大家補充。

再來一張,這個就全了,不只戰鬥機,還包括運輸、加油等這些輔助飛機。連FC-1“梟龍”都包括在內,只是我軍目前並未裝備。還不全,沒有蘇-27、蘇-30、蘇-35,沒有殲-15,沒有殲-20和殲-31,沒有察打一體的無人機。行了,仔細看看吧。

若問各自作戰優勢,進攻作戰,殲-20是踹門利斧,借其隱形之能,殺進去把對方防空系統、指揮、通信等重要節點給敲掉,並在我方預警體系下,展開制空作戰,這便是殲-20的未來任務。殲-11、殲-15、殲-16和殲-10身為三代機,空海一體,也蠻威風,現在大國空軍都是三代四代同臺,任務各有側重。也看對誰,對付個蕞爾小國啥的,自無問題。我們剛買的蘇-35,俄方說可以對付四代機,指的正然防禦作戰,很好的三代發展思路,所以我們也買了一點先用著,當然發展全靠自身。


魂舞大漠

殲擊機:殲-7、殲-8、殲-10、Su-27SK、殲-11

殲擊轟炸機:殲轟-7、Su-30MKK、殲20隱形戰鬥機

攻擊機:強-5

轟炸機:轟-6、轟6k



運輸機:運-8、運-7、伊爾-76、運-9(試飛中)運20中國自主研發



加油機:轟油-6、伊爾-78(未裝備)

預警機:空警2000、空警200



電子支援機:運-8高新機


一笑釋然a

七爺、八爺還有大量服役,殲轟_6是中國唯一的中遠程戰略轟炸機。殲系列有殲10、殲10B、殲10C、殲20也有少量服役,殲31正處在試飛階段。軍事運輸機有國產的大型運20。

直升機有國產的武直9、武直10、武直19,還有少量的黑鷹。

現役最多的進口戰鬥機主要是蘇系列,主要有蘇_27、蘇_30,還有少量的蘇_35。

七爺八爺主要佔數量上的優勢,殲系列有高低達配的優勢,殲_20是中國國產的4代機,具有隱身功能,它的優勢就是踹門。殲_31可與殲_20也可形成高低達配,它在空中格鬥方面要強於殲_20。

蘇系列最有優勢的就是蘇35,除了不隱身外,它的機動性和作戰能並不輸5代機差。

新型的國產武直系列直升機,都克服了高原病,這也是優勢。

運20大型國產軍用運輸機的優勢更明顯,我不拿美俄的大型運輸機的性能做對比。我要說的是,我們能夠生產大型運輸機,就意味著我們再也不怕被別人卡脖子了。


六味地黃丸子74327824

強5,強擊機,戰場支援,基本退役。j7,jh7殲擊轟炸機,對地戰術為主,兼顧制空。j8,雙二五,截擊機,就是跑得快,但是腿短機動性差。j10,三種型號,中型制空戰鬥機,後期型號兼顧對地能力。j11,重型制空戰鬥機,兩種型號,後期也有一定對地能力。j15,艦載重型制空戰鬥機,兼具對地對海打擊能力。j16,重型殲擊轟炸機,對地對海制空多功能。j20,隱身重型戰鬥機。s27,同j11。s30,類似j16,但是航電等不如。h6,一種老舊的轟炸機。空警2000,200,500。戰略戰術預警機,hy6,伊爾78加油機。等等。總的來說轟炸機族繫有短板,平臺類基礎平臺有短板,其餘尚可。


王玉東20

老舊不詳表,以現役的殲轟一七,飛豹一11,飛機多用於對地對艦的攻擊和轟炸,殲10,殲一10ABc,為我級換代型。。為多用途制空對地的三代機,殲一11,殲一16,殲一15均出自蘇30系列,,為制空多用途及艦載機,,蘇35為多用途戰機,,殲20,殲一31為第五代隱身戰機,是空中精銳,民族重器,。多用於突襲敵方重要設施軍工重地,,再上殲一16及其它機種,狂轟爛炸,,,,


94310417小云

拒絕回答,知道也不說,保密條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