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怎樣評點秦始皇、漢武大帝?

1949年以後,毛主席在各種場合先後對以下個帝王有明確的評論。

下面將主席對他們評價介紹給大家。

一、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是戰國末期秦國君主。他十三歲即位,三十九歲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毛澤東的評價:

毛澤東對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秦始皇,有較多的言論,歸納起來有下面幾條:

1、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

2、一次,毛澤東對章士釗講,你們講共產黨等於秦始皇,不對,超過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義,荀子是唯物主義,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荀子代表地主階級。又說,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

4、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5、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歷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會前期的,都是法家。這些人主張法治,犯了法就殺頭,主張厚今薄古。儒家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都是主張厚古薄今的。

6、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曆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

二、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前247年-前195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帝王,漢朝的開國皇帝。在位期間,御駕親征一統天下;以“休養生息”為國策,實行“輕徭薄賦”,大力發展經濟;下“求賢詔”為國家廣招管理人才;定禮儀以鞏固皇權;祭祀孔子並重用儒士,提倡以孝治理天下。劉邦是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很多的貢獻。

毛澤東的評價:

1、“老粗出人物”、“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1964年毛澤東更進一步指出:“自古以來,能幹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劉敬勸他不要建都洛陽,要建都長安,他立刻就去長安;鴻溝劃界,項羽引兵東退,他也想到長安休息,張良說,什麼條約不條約、要進攻,他立刻聽了張良的話,向東進;韓信要求自封假齊王,劉邦說不行,張良踢了他一腳,他立刻改口說:‘要封就封真齊王,何必要假的。’”

2、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三、漢武帝劉徹

毛主席怎樣評點秦始皇、漢武大帝?

漢武帝劉徹(前157年-前87年),是漢朝第7位皇帝,在位長達54年,時間之長僅次於後世的清康熙帝。漢武帝在實際掌握權力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的中國。他開拓了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徵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簡言之,漢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顯赫,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盛世也被後人視作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

毛澤東的評價:

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

四、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魏國的奠基者。東漢丞相,後封為魏王;去世後,漢諡武王。他的長子曹丕創立魏國稱帝后,追尊其為太祖武皇帝。

毛澤東的評價: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五、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李世民是傑出的軍事家,在建立唐朝的的過程中立下了戰功。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迫父親李淵退位而登基。李世民為帝之後,善於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以武開疆拓土。開始了輝煌的貞觀之治。他以文治昭昭、武功赫赫而永載史冊,成為一代聖君。

毛澤東的評價:

評價其軍事才能:“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六、 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1227),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蒙古人,大蒙古國(蒙古帝國)奠基者、政治家、軍事統帥,大蒙古國皇帝(蒙古帝國大汗)。元朝建立以後,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為太祖聖武皇帝。

毛澤東的評價:

“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識字的老粗。”(毛澤東只是為了強調“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成吉思汗並非不識字,元初名臣耶律楚材在《玄風慶會錄》一書中提到成吉思汗是可以親自閱覽文件的。)

七、明太祖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大明開國皇帝。在位31年。是中國歷史上幾個主要朝代的皇帝中第二個出身平民的皇帝,幼時貧窮。在位期間,重視農耕,興修水利;減免稅賦;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同時立《大明律》,用嚴刑峻法管理百姓與官僚,嚴厲打擊官吏的貪汙腐敗,設立錦衣衛等特務機構,強化中央皇權。朱元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極大爭議的人物。持正面評價者,認為他大力打擊貪汙,發展經濟成效顯著;而且太祖是一個少見的勤政皇帝。持負面評價者,則多從其高壓統治著眼,如大加殺*戮功臣、以特*務錦衣衛控制政治、文字*獄及廷杖等。

毛澤東的評價:

1、對治國能力的評價:“可不要看不起老粗。””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識字的老粗;劉邦,也不認識幾個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識字,是個放牛的。”(注:成吉思汗,劉邦,朱元璋三人身為帝王時,他們的文化水平已經達到能批閱奏摺和簽署命令的程度。)

2、對軍事能力的評價:“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翻書姐整理自:《毛澤東評點歷代王朝》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