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王海說:“陝西是出作家和大作家的地方,陝西的山、陝西的水、陝西的文化為陝西的文學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溫床。陝西作家有很多好作品,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文化公司、得到良好的宣傳。十多年前,我所推介的那一批作家,已經成為咸陽文學創作的中流砥柱。扶持作家、推介新人新作仍是我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任務。”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王海

王海簡介 1957年出生於咸陽,陝西省作協副主席、陝西省長篇小說委員會副主任、咸陽市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海洋大學駐校作家、咸陽文學院名譽院長、咸陽文物旅遊形象大使、空港新城文學館創始人。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王海作品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王海作品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王海作品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王海作品

長篇小說《老墳》獲得美國“國際文化與科學交流獎”;小說《人犯》入選“建國60年十大法制文學獻禮作品”;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會上,小說《天堂》被評為“中文必讀書”,由《天堂》改編的話劇《鐘聲遠去》榮獲國家文化部“優秀劇目”;小說《城市門》2012年榮獲陝西省“五個一工程”獎並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改編同名電影。

空港文化觀察 | 對話王海

1、將五陵塬文化推向文壇

八十年代,“尋根文學”興起。對“故土”的回眸,對“根脈”的探尋,如同老舍筆下的北京城、陳忠實筆下的白鹿原、賈平凹筆下的清風街、沈從文筆下的的鳳凰古鎮……土地無言,文字無聲,卻總能看到濃厚的懷鄉情結。

五陵塬,得名於西漢王朝在此設立的五個陵邑,南臨渭水,北接北山,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在這片土地上,可供思索與品味的人生百態廣闊無垠而又豐碩無比。

王海說:“五陵塬,有著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王海與王蒙、莫言在中國海洋大學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王海與王蒙合影

2008年,王海與王蒙、莫言一起去青島給海洋大學的學生講課。王海對王蒙說:“跟你們同臺演講有些緊張”。王蒙道:“你有幾千年的五陵塬文化支持,緊張什麼”!

20餘年寫作生涯,五陵塬就是王海心靈的故鄉和文學的家園,他寫活了黃土地上收、碾、打、種這些慣有的場景,也寫活了這些生活在五陵塬上的男男女女,毫無遮蔽地展現了千百年來黃土地上人心的溝壑縱橫。

王海說:“時代呼喚好作品。作家要腳踩泥土心繫大地,作品中要有老百姓、有泥土味。我的作品永遠為現實發言,我的筆永遠為百姓而歌。”

“好讀,貼近生活、貼近農民、富有情趣”——這是王蒙對王海小說的評價。從反映民族信念的《老墳》到刻畫底層人物的《人犯》,到寫改革浪潮下中國農村陣痛和抉擇的《天堂》,再到反映失地農民進城後生存狀態的《城市門》,王海的筆觸勾勒了一張徐徐展開的關中大地風情圖,以他的生花妙筆演繹著咸陽五陵塬的大悲大喜、大哀大樂,以文學的形式將五陵塬文化推向了中國文學之壇。

有人如此感嘆王海對弘揚五陵塬文化所做的貢獻:“賈平凹寫活了商周,陳忠實輝煌了白鹿原,王海以如椽巨筆在五陵塬上縱橫捭闔,放牧民族精神的生命絕唱。”

2、文學小航母和作家之家

王海經常自嘲“愚”、“拙”,但只要讀過他的作品便一定會知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才是真實的王海。

他的私家車形象地被大家稱為“文學小航母”,因為他總用這輛車接送作家們參加作協的活動,哪位家裡有了紅白喜事,他的車又是文化人的應急服務車。

賈平凹說:“年輕作家的成長,很多人背後都有王海的影子,他的人格和作品影響著一大批人,陝西需要像王海這樣的作家。”

作家百合臥病在床十幾年仍以強大毅力完成了一部長篇小說,但出版之路卻波折重重。聽聞此事的王海連夜坐火車趕到成都,向文化公司老總細細剖析百合作品的文學價值和市場亮點。終於,百合的小說出版了,她動情地對王海說:“文學是我活著的唯一支柱,沒有文學早就沒我了”。

王海說:“陝西是出作家和大作家的地方,陝西的山、陝西的水、陝西的文化為陝西的文學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溫床。陝西作家有很多好作品,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文化公司、得到良好的宣傳。十多年前,我所推介的那一批作家,已經成為咸陽文學創作的中流砥柱。扶持作家、推介新人新作仍是我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任務。”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空港新城文學館|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空港新城文學館|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空港新城文學館|

2014年5月1日,文學館開始興建,一年後正式對外開館,館內設有“陝軍文學星光燦爛大廳”、“西鹹新區文學史館”、“空港新城非遺館”、“名家走廊”、“文學作品展”、“文學活動展”、“文學藝術再現展”、“會議室電影院”、“文學茶座”和“電子閱覽室”等展廳,已成為陝西作家協會作家創作基地。

作家們可在館裡品茗暢談,還可以在容納70多人的閱聽室裡觀看電影話劇,靈感來了,數個溫馨明亮的創作室可供作家們揮毫潑墨、安心寫作,這自由自在的文學天地被作家們形象地稱為“作家之家”。

空港新城文學館於2015年推出作家簽約制,與多位承擔陝西重大題材的作家簽約,作家作品包括賈松禪的《大漢將軍霍去病》、林侖的《蘇武牧羊》、梁新會的《璇璣圖》、暮千雪的《巍巍嵯峨》、王楸夫的《昭陵六駿》、高鴻的《一代水聖李儀祉》、王三龍的《美人戈弋》、韓曉英的《幽風》、杜芳川的《懺悔》和閆晉的大型組詩《黃土黃紅旗紅》等。

3、文化自信讓我們更有力量

空港新城文學館不僅是作家之家,更是空港新城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文學館內陳設圖|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文學館內陳設圖|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文學館內陳設圖|

僅2018年以來,文學館已主辦了9次文學作品座談會及文化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近50名著名詩人、作家,匯聚空港,感知空港的文化之美;“中國新歸來詩人走空港”、“桃花灼灼女子元宵詩會”、“西安年·最中國秦腔專場演出”、“皮影戲”、“張宗彪書法藝術展”等8場文化惠民活動也充分豐富了區內群眾的文化生活。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文學依然神聖(陳忠實題字)|

王海說:“根深方能葉茂。我們的文化自信有‘根’,這個‘根’是源遠流長的民族記憶和中國智慧。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傳承文化、把根留住,是王海矢志不渝的根本所在。

搶救撰寫古鎮名村史料工作也在有序進行。王海說:“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很多村莊也許會永遠消失,我想以史記的形式把現存的和將要失去的及已經失去的古鎮名村的歷史、文化及發展狀況記錄下來,志書存檔,全景式的展示古鎮名村。”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國學禮儀進校園活動|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國學禮儀進校園活動|

空港文化觀察|對話王海:文學依然神聖

|國學禮儀進校園活動|

空港新城文學館被省團委授予“陝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稱號,被省文化廳、省教育廳授予“陝西省第二批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稱號。2017年以來,空港新城文學館國學團隊陸續走進空港楓葉國際學校、安村小學、永豐中心小學和茂陵學校等十餘所校園,帶領師生們穿漢服、正衣冠、拜孔子、硃砂啟智、開筆破蒙,從國學禮儀中學習知禮、懂禮、行禮,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與弘揚者。

未來,王海和空港新城文學館隊伍還將走得更遠,將更多的陝西故事鐫刻在當代中國文學版圖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