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窝里横”怎么办?

嗨皮小赵

我是钟洁琳,我在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作为星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心理讲师,亲子高级指导师。


什么是“窝里横”?

就是在家飞扬跋扈,不听劝告。以自我为中心,发号施令。

孩子在家“窝里横”,在外面却很乖,许多家长碰到这样的情况就非常不理解了,怎么会这样,孩子究竟是怎么了,如何会这样两面性?

其实哪有什么“窝里横”的孩子,只是家长的教育模式导致孩子形成这样的情况。


会“窝里横”的孩子,是家长培养得来的。

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自我再萌芽的阶段,在这样的阶段里,孩子会为自己的独立而不断试探家长的底线。比如,不让吃糖果的孩子,为表明自己的力量足够强大到抗争家长的威严,而非要吃糖果不可。为吃到糖,哭闹不止,有时,家长耐不住烦躁,而妥协给糖。最后让孩子养成只要哭闹就能达成目的。你与孩子互动的模式,孩子已经养成。渐渐会扩展为达成其他孩子的目的,比如看动画片无止境,玩游戏无止境。这些都是因为家长的妥协而培养成孩子窝里横的习惯。


孩子一旦在新环境,比如外面、新学校、游乐场所等,只要有不同与家长的人物出现,比如新老师,新同学。为了得到表扬,而表现的非常乖巧。因为新老师不知孩子的伎俩,而孩子也只有在知根底的家长面前擅长窝里横的伎俩,也才更容易达成。

换句话说:孩子并不是不知道什么样是好孩子的样子,而只是不再愿意在你面前表现,因为用窝里横的方式就可以达成了。


所以,家长朋友也切勿咬牙切齿地埋冤孩子跟你探底线,而是学习方法保底线。


我们大可这样做:

1、孩子一旦窝里横哭闹不止,冷处理。漠视,直到孩子将情绪发泄完。


2、简单有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原则。必要时,让孩子重复自己刚才说过的话,以证视听。


3、当孩子不在哭闹时,即使即可给予鼓励和支持。表达对这样行为表示赞赏。

所以,切记遵守原则,不轻易放弃底线。


关于华大

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始于2003年,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培训、企业EAP。300多名富有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600余名志愿者服务团队,30门电话组成的免费公益心理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服务。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可是,外部的社会环境跟家里不同,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一旦面临跟家庭内部差异甚大的外界社会环境,既定的反应模式失灵,孩子无所适从就在所难免了。

另外,由于长期被溺爱、万事包办,孩子很多应有的生活和交往技能无法习得,自然也就无法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一旦被迫独立面对外界的集体生活,强大的差距很难让他的内心强大起来,自然很容易怯懦。

一旦在外面受挫,孩子更容易回到家里“有恃无恐”地宣泄,又加剧了“窝里横”,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孩子小时候发泄的对象是家长,长大后他们发泄的对象可能是伴侣,是孩子,这会影响到他未来的亲密关系。



孩子家里家外一硬一软,其实是父母教养方式惹的祸。要想改变孩子的这种“两面派”行为,还得从改变教养环境做起。

1

不再过度保护

孩子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比如收拾书包,洗袜子,整理自己的房间。不介入孩子与他人纠纷,而是接纳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情绪平复,引导他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会孩子学会尊重家人感受

教会孩子学会尊重家人感受,进而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孩子在家里发威时,受伤害的父母要向孩子表达自己受伤的感受,让孩子学会尊重,这样多做一段时间,孩子就学会父母的表达方式,进而在学校不再受委屈。

3

多给孩子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

因为同伴交往是平等的,外人不会像家人那样小心翼翼地伺候孩子,如果他不修正自己的行为,就会受挫。

在孩子获得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大人再向孩子传授一定的同伴交往技能,并放手让孩子去实践,让他在独立解决交往冲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4

对孩子的进步加以表扬

对他的进步和闪光点要多加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这样,他的内心才能更强大,才能多一分独立面对外部世界的自信。

孩子在家很历害其实是大人造成的,或者家里的长辈经常让着孩子,或者是不管是否有礼(理),都会和孩子一争高低,或者家人会挑衅孩子,或以看到孩子哭闹为乐趣去逗孩子。

这样都是让孩子歇嘶底里的原因,如果孩子闹时,我们可以试试用冷静法去处理,或者用转移注意力法去处理,待孩子情绪好些时再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说说心里话。

孩子因为对外界不熟悉不了解因而很胆小会被欺负。要努力培养孩子对外界的了解,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多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多方接触社会。孩子的这种情况就会好起来的。


嗨皮小赵

平时在我们看来非常文静羞怯的孩子,在家里却完全是另外一个面目。有些孩子在家表现蛮横,脾气非常暴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稍不如意就大喊大叫,俨然一个“小霸王”。可是,这些孩子一出门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文静、羞怯、胆小、懦弱,不敢说也不敢动,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却只能哭,十足的一个“小绵羊”- - 典型的“窝里横”现象。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长此以往,孩子将形成非常不良的性格,他们的身心也得不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幼儿“窝里横”现象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家庭环境造成的。这些孩子在家里,家长会千方百计的顺着他们,这就培养了他们称王称霸的习惯,渐渐会有恃无恐起来;到了外面,当他们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与别的孩子交往时,往往不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处理,所以只好采取逃避的办法,渐渐孩子就会显得孤独和胆怯了。与此同时,孩子对外界的不满情绪和委屈怨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总要寻找发泄的渠道,突破口自然就转向了家里那些平时宠他让他的大人们,以自己在家里更加横行霸道的行为来补偿,达到心理上暂时的一种“平衡”心态。

改变幼儿“窝里横”行为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1)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懂得把握分寸,改变溺爱的教育方式,改变自己错误的教育模式,让孩子明白大家都是平等的,家庭规则每个人都要遵守,自己的事情要学会自己做。

(2)立即停止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行为

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再轻易满足他的要求,让“自己试着做做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尝试鼓起勇气自己试着做起来。如果孩子受到挫折了,家长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责备他们,要懂得关心和帮助孩子一点点地改正自己的缺点,不可急于求成。

(3)给孩子创造更多交往的机会

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同龄小伙伴,在与小朋友的相互交往中学会谦让合作、友好相处。

(4)家长应该耐心地坚持自己的要求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家长持续而一致的努力,更应该从本质上提升孩子的自我力量。

以上建议希望能起到帮助。


积木育儿

如果是5、6岁的孩子,在家里有安全感,他们就无法无天,在外面可能就不太勇敢,这时家长需要观察一下孩子胆小的对象。如果他们害怕的是同龄的孩子,就需要介入和帮助。

家长还要分清孩子是真正胆小还是家长主观认为的胆小,如果是真的很胆小,家长可以通过读绘本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变勇敢。如果孩子胆小的对象是大人,那可能孩子本身人格特质就是比较敏感的,大部分孩子面对陌生的大人通常会有被威胁的感觉。

但是如果是1-2岁的孩子在外面胆小,是比较正常的,从社会心理学上来说,他们正在处于学习认知“我”和社会上其他人的关系的阶段。

在家耀武扬威,出门却胆小如鼠;原本和顺乖巧,最近却突然莫名哭闹;曾经对妈妈无比依赖,最近却“移情别恋”投向了爸爸的怀抱……那个本以为自己最懂、最了解的小人儿,悄然之间开始出现种种变化,既让人摸不着头脑,又感到猝不及防,很多家长不禁疑惑:孩子到底怎么了?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变化,与他的心理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小朋友的“心路历程”是如何发展的呢?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又会怎样影响他的行为表现呢?这些心理需求对性格的形成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在育学园刚刚结束的讲座《帮你规划孩子的教养方式》中,资深心理学专家金韵蓉老师为大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家长可以来学习下。


崔玉涛育学园

父母跟孩子硬碰硬,只会让矛盾更加激烈,那要怎么办呢?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父母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生气,不给孩子要挟大人的机会,同时,父母也要尽量关注孩子的正面行为和动机并加以赞赏鼓励肯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信任尊重。


父母生气时,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之后,再采取相应的行动,看看孩子是需要关心抚慰,还是孩子需要大人的引导,对症下药,既能够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大人生气给孩子带来心理影响,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经历。 用嘴巴伤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 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的时间学会闭嘴。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大娃二娃养成记

如果孩子窝里横的话,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洗袜子,在这个基础上尝试再让孩子做一些有挑战能力的事情,例如在公交车上自己买票,自己刷卡,等。通过接触不同的人和事,磨练孩子的独立性。此外,家长也要多鼓励小朋友到户外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通过积累交往经验,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学会独立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