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對孩子人生有什麼影響?

季違規矩

誰都沒資格說家庭是好還是壞,只有身在這個家庭裡的人才知道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們只比較相對優秀孩子的家庭和普通孩子的家庭

優秀孩子的特點: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績好,名列前茅、善解人意,懂得包容他人、愛運動,有健康體魄、有很多的朋友,且友誼深厚

分析大量優秀子女的家庭後,心理學家們的得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結論,總結起來有三點:

1、注重培養安全型親子依戀型關係

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並以積極的方式關注他們的情緒情感,能夠大幅度提高孩子未來的幸福水平

2、積極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

  • 理解情緒

這就像大人為什麼有時候會發脾氣一樣。我們會生氣是因為我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生氣,一旦我們意識到自己在生氣負面情緒也就隨之消散而去

經常可以碰到這樣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吃飯,哭著吵鬧要吃其他的零食,而這時候大人往往有三種情況:打、置之不理、跟著孩子一起哭

打和跟著孩子哭,這就是你教育孩子該如何處理負面情緒,一旦孩子長大成人。他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就會跟你這樣教的一樣,要麼打要麼鬧。這也就是先天說的情商低的原因

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為什麼哭,你這是沒有吃到自己想吃的東西,而感到憤怒。你這是憤怒的情緒。”

當孩子瞭解到自己是憤怒的情緒的時候,他也就不會再生氣了。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幫他們理解情緒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共情

孩子只有經常體驗到你對他的共情,他才能熟練地將共情運用到人際關係中,才能善於社交

標準的共情教程是這樣的:

  1. 承認事實

  2. 傾聽與回應

  3. 肢體接觸

不要問窮養好還是富養好。一個家庭應該讓孩子每天都生活在理性和智慧中,每一分鐘都感受到愛和幸福

深度讀書


不可否認,生活在一個家庭條件優越的家庭裡,可以給孩子創造更好、更全面的學習條件:讀名校、上自己喜歡的興趣班、去自己喜歡的夏令營、想到哪兒旅行就可以去哪兒、聽大師級的演奏會、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活動、甚至可以出國深造……這些是一般的家庭負擔不起的。然而,就算有再好的條件,如果沒有為他人生領路的導師,也就很難有好的人生觀,只是比別人在物質上過得富裕而已。

以前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篇留學生自述的文章。說的是一個大老闆的孩子,由於忙於做生意,很少有時間去管孩子,每次都是丟給保姆,或者讓她住校,沒怎麼享受過家庭的溫暖,交的朋友都是那些不愛學習的,等到高考時,根本考不到什麼好的學校,父母又覺得無所謂,反正家裡有錢,出國去拿個洋文憑就是了,不顧孩子的意味,又把她送去了陌生的國度。孤獨、無助包圍下的她,很快認識了一幫也是父母送去國外的青年男女,漸漸融入了他們的生活,交了一個留學生富二代男朋友,帶著她去酒吧、賭場、賽車、吸毒,最後未婚懷孕,男朋友卻把她甩了。最終,帶著一身的傷痛,連父母希望的洋文憑也沒能拿到就回國了。她說自己之所以會願意接受採訪,只是希望那些一心撲在事業上的人,多陪陪、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兒女,不是什麼都能用金錢買到的,也不是每個出國的留學生,都能榮歸故里……


每年能考上名校的寒門學子屈指可數,不是他們不夠聰明,也不是他們不想努力,來自家庭條件的限制,不得不讓人放棄自己的夢想。在打工人流中,又有多少人是被迫放棄學業的。

我曾在一家臺資企業工作,我的上司是一個來自廣西的女孩,她的年紀比我小,人很秀氣,最主要是好學,因為家庭條件供不起兩個人讀大學,她不得不放棄學業,打工供她大哥讀大學,沒有抱怨,只有對知識的更加渴求。公司裡產品的設計以及訂單,百分之九十來自日本,她白天上班,晚上去上日語課,沒有人跟她練口語,平時自己在宿舍一個人對著復讀機讀。上天從來不會辜負一個有準備的人,當她拿到畢業證,日語完全可以獨擋一面的時候,她成了一家外企的日語翻譯。偶爾回來看看我們,臉上是更加自信、從容的笑。


家庭的條件,侷限一個人的社會層次,父母的素養與格局,侷限一個人的發展空間。家庭條件再好,也必須有“得力”的父母,條件再差,只要有會教養、有遠見的父母,那麼,是雄鷹終究翱翔藍天!


幸福媽咪成長樹

一個家庭對孩子人生有什麼影響?

個體出生後,最早接觸的環境就是家庭。家庭環境的各處因素,例如家庭結構的類型(如殘缺家庭、寄養家庭)、家庭氣氛、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子女的多少都會對兒童人格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1. 家庭是兒童生活時間最長的環境,充分的時間可以使兒童與家長朝夕相處在一起,接觸機會多,影響面廣泛。

從兒童受教育的順序來看,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才是學校教育。我們經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素質、人格、舉止言談、生活方式、教育態度等等都有意或無意地影響著兒童,長時間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對兒童的思想觀念、行為準則以及行為習慣的形成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2. 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兒童的最親密的社會生活群體,家長與兒童之間具有血統的親密情感。在這個集體中,家長對兒童的成長傾注了極大的關心和愛撫,這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堅實基礎。

3. 家庭教育對兒童人格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父母的言行、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氣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和兒童在家庭中所處的地位等方面的影響來實現的。

總之,人格的形成,起之於童年,早期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人格形成和發展影響是巨大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作為父母不僅要承擔撫養子女的責任,而且更要承擔教育的責任,應該高度重視兒童良好人格的早期培養,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學方法,從幼小抓起,從細微入手,逐步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為其以後人格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奠定基礎。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

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通俗來講,就是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
知識不一定能夠改變命運,但是你沒有知識是一定改變不了命運的。
我父母是外交官,怎麼講呢,從小就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
因為我每一步的基礎都打得比較牢靠,所以最後自然就水到渠成。

以上為2017北京高考文科狀元所說的一番大實話。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

以上。


加菲貓的死對頭

最近有很多關於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的討論。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就是指我們的父母同我們的兄弟姐妹一起組成的家庭。

首先,原生家庭的人會有相同或相似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一個人的飲食結構,日常作息,健康狀況等。

其次,原生家庭的家庭關係也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處世。比如父母關係親密融洽的家庭與父母關係緊張每日非打即罵的家庭,對孩子心理的影響就是不一樣的。自信與自卑,樂觀與悲觀,寬容與刻薄等等,有很多是後天形成的。

再次,原生家庭父母的學識,能力與格局也對孩子有很大影響。比如,一個音樂世家或書香門第,可能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對音樂或讀書特別熱愛。一個寬容大度,眼光長遠的家長,也不會教育孩子斤斤計較,睚眥必報。


iBaby親子英語

家庭條件好,成績越優秀。

這話,我不贊同。

家庭條件好,我覺得有兩種理解。

一是說家庭經濟條件好。

經濟條件好,對孩子當然有幫助。除了可以讓孩子上高昂的名師補習班外,還可以帶孩子到各地旅遊,增長孩子的見識等。但上了名師補習班並不等於孩子的成績一定優秀。孩子的成績除了外在客觀條件幫助,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內驅力。

另一是說家庭氛圍好。

父母三觀正,看待問題的角度同頻,家中民主、平等,孩子處在這樣的家庭中,縱使學習不好,也不用太擔心他今後的人生髮展。

當然,孩子能出生在氛圍好、經濟又較好的家庭中,是孩子的幸運。

無論孩子出生在何種家庭,衷心地祝福他們前程似錦!



我本凡人01

心理學裡強調一個名詞:原生家庭

在各大媒體資訊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原生家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家庭對孩子人生的影響。這是一個好現象。

大量的數據證明,原生家庭在很大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英國有一部著名的紀錄片《人生七年》,採訪了來自不同階層的14個7歲的孩子,每隔7年做一次記錄,從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到最後的56歲的長線訪問記錄。這部紀錄片沒有直接的向我們傾訴什麼道理,它只是直接的,把社會,把個人展示在我們眼前。評論很直接,7歲的孩子,底層的孩子在玩,夢想著長大以後可以做超市售貨員,而上層的孩子已經在看經濟報,生活已經規劃得有條不紊了。14個孩子,除了少數了兩個孩子靠著偶然的機會和聰明脫離了原來的階層,進入了更上一個階層的生活,其餘的孩子幾乎都是在原本的階層中重複著上一輩人的生活。我們不是要強調階層,而是從這個事例中要明白一點,原生家庭的樣子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孩子今後的人生的樣子。

當然也會有一些例外,世事無絕對嘛,但是,我們要明白,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沿著軌道重複下去的,所以,當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原生家庭的意識,這就是進步,原生家庭的一些問題就可以被發現從而被規避,孩子的人生就會越來越圓滿。做為父母,我們要努力把自己做好,要努力把自己的人生高度拔高,不僅僅是物質,更要強調精神!人生不易,珍惜每一個原生家庭!


宸媽碎碎念

這個問題很大,也有很多不確定性。孩子無法選擇怎樣的父母怎樣的家庭出生,而身為父母的我們也無法選擇怎樣的孩子來到我們的生活中,所以所有的發生都是一種奇妙的緣分,我們能做的只是隨喜而已。

大部分孩子在少年時代總是抱怨自己的父母的,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是有的孩子會選擇父母的負面模式生活,而有的孩子的則會從負面生活模式背後看到禮物,在不斷探索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有一部分孩子是以自己的父母為榮,父母在成長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榜樣作用,孩子會根據父母的生活模式尋找自己的伴侶甚至工作。

生活沒有對錯,沒有答案,也沒有如果。那我們作為父母能做些什麼呢?

自從學習五行之後,對親子教育有了新的視角,每個人的時間局就像人生的GPS

一樣,通過解讀孩子們的時間局可以幫助有覺知的父母更好的陪伴孩子們長大。甲木的孩子追求高大上,但是缺乏應變能力;乙木的孩子富有同情心,但內心佔有慾強,有才能但煩心;丙火的孩子熱情有影響力,但沒有持久性;丁火的孩子外靜內進,思想縝密,但是多疑有心機;戊土的孩子忠厚沉穩但是慢性子;己土的孩子靈活謙卑,但沒有安全感;庚金的孩子粗獷豪爽有原則,但是個性好勝有破壞性;辛金的孩子為人事好奇求新,有強烈的自尊心,但是缺乏堅強的意志;壬水的孩子智謀好動,但是目標感不強;癸水的孩子聰明機靈但是內心常憤憤不平,喜歡鑽牛角尖。

不同的個性特點的孩子看到的相同父母的生活模式,也會有自己不同的解讀,所以我們父母若是可以讀懂自己孩子的內在,對於正面引導就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生活是一場真正的修行,為人父母可能也是很多人開始覺醒的起點,所以感恩成為父母,感恩孩子們給我們帶來的禮物,原每位父母都可以覺知地生活,每個孩子都可以自由綻放。


苗苗教練

一個家庭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影響有多大?從負面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家庭不好,家庭教育不好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希望您能從中瞭解到標題的精髓。

今年22歲,大三,父母是從我記事開始就開始吵架的,最嚴重的時候我爸把我媽眼睛打腫還是怎麼了反正流血了,我媽把我爸一整條胳膊拿剛燒開的水燙了,其它什麼摔東西,拿刀之類的我就不說了,今天想說出來的原因就是怕我抑鬱了,這樣吵架的家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窮,相互不信任感強烈,在夫妻雙方,公婆等關係裡受到刺激。

因為這麼多年父母吵架的原因無非那麼幾個。就不贅述,相信每一個吵架的家庭都一樣吧現在我長大之後,可能也有點更年期的關係,我爸狂躁,我媽情緒不穩。最近一次吵架還把我外婆氣著了,就是今天。在這樣的家庭呆久了你會發現自己其實一點自信都沒有,我努力的減肥,變美,打扮,也掩蓋不了自己內心的自卑有時候真的發現自己是很無情的人,常常在她們吵架之後說傷害他們的話……

無法和長輩相處,不知道怎樣處理一段正常的關係,所以我很偽善,也常常傷害愛自己的人有時候在自己身上發現他們的影子之後,很恐慌,很害怕,又不知所措健康當然也會有影響,甲亢吧……已經治好了,可是一生氣還是會大脖子,抑鬱頭疼吧

但是,現在的自己怎麼抑鬱也沒用,只有慢慢熬時間,工作了搬出去,可是她們也是很寵我的,作為家裡的獨女,所以我很承認自己性格有很大缺陷,同時也像其他人一樣,不敢開始感情,不想結婚生子。

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態,當然也希望在十年後與大家能繼續分享我的變化。就算沒人看也就算我自己的一個記錄吧,我最近常常用沉默抗議這種吵架


邂逅筆墨間

首先,家庭環境對個體的性格、心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自身的性格和心理都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父母的關係融洽、對我們的教育方式得當,那麼我們就會和諧快樂的成長,長大後家庭對自身的影響就是正向的,積極的。心理學上經常說的一句話“一個孩子反映一個家庭”,不是不無道理。孩子的品質、性格受到家庭的影響很大。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離婚、或者經常爭吵,那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就會變得內向、膽小、不自信,也可能會變得性格孤僻、愛打架、沾染不良習慣等。這都是畸形的發展。同時由於父愛或者母愛等的缺失,會使孩子的心靈得不到慰藉,變得不懂得合作、我行我素。

孩子長大後,雖然可能和正常孩子是一樣的,但是遇到一些對自身刺激的事件,就會又回想起自身小時候的創傷性回憶,長此以往,可能會產生心理問題。精神分析流派認為,早期的創傷性事件對自身以後的經驗成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解決不好,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會隨之而來。同時題主說父親在自身小時候一直貶低自己、說自己的缺點,經常這樣受到父親消極的暗示,就會讓自身覺得自身不行,喪失自信心。心理學上習得性無助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所以說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且是深遠的,如果小時候受到了很多創傷性事件,解決不好,將會對自身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反之,如果從小生活在溫暖有愛的家庭,那麼個體受到家庭的影響將是積極的,會對自身的發展產生良好的影響。


鴨梨心理

孩子生活在家庭之中,他無時無刻不在受家庭成員的影響。一個融洽和睦的家庭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如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技能缺失、父母角色能力的不足、父母不良的人格特徵和行為等,都會給孩子的行為帶來不將於良的影響。

比如:父母長期否認、拒絕,可能會損害孩子的情緒控制和表達技巧,以至於孩子常會採用直接的攻擊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和內心感受,也可能會導致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損,不願意嘗試學習新事物,也就可能會出現社交障礙、多動等各種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