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木乃伊來了,省博物院舉辦古埃及文物展,持續到9月4日……

神像、木乃伊、人形棺、聖甲蟲、亡靈書……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安徽省博物院舉辦的“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輪迴”展覽開幕,從意大利遠道而來的100件(套)古埃及珍貴文物,帶領合肥市民“穿越”時空,領略古代古埃及燦爛文明。據瞭解,這是合肥市第一次舉辦古埃及文物展,本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4日。

木乃伊是古埃及人下葬的“標配”

提起古埃及,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木乃伊?此次展覽中,幾尊木乃伊也首次“來到”合肥,與觀展市民“面對面”。

展館另一端,放著幾個人頭形狀的罐子,講解員介紹,它們和木乃伊人身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木乃伊”。“這幾個罐子叫卡諾卜罐,是用來裝木乃伊的內臟的。最早的時候,它們的圖案是人形和動物,人形罐裡裝肝,狒狒形狀裝肺,豺狼形狀裝胃,鷹形的裝腸子。只有心臟經過處理之後還放回逝者的體內。”

據瞭解,死後製作木乃伊是當時古埃及人的“標配”,法老、達官貴族死後往往會花費巨資,聘請專人制作木乃伊,要經過清潔消毒、脫水、化妝整形、包裹等反覆的程序,耗時約70天,所用的亞麻布有的要長達30多米。而普通百姓的木乃伊製作則較為簡單。

人形棺、“亡靈書”也“現身”展覽

“起初的人形棺,只在外表刻畫象徵文字,比如獻祭祈禱文、逝者的名字頭銜等。”講解員介紹,新王國時代出現了羽毛裝飾的人形利塞棺,而到了后王國時代,人形棺的裝飾更加精美。“人形棺的面容雕刻很有講究,一方面要求像逝者本人,另一方面則要像古埃及的一個神靈,古埃及人相信越像神靈越有往生的可能。”

“后王國時代的人形棺內,一般還附加‘亡靈書’。最早的‘亡靈書’大多是用紙莎草做的,一般用紅色筆寫,通常要寫90章。”講解員介紹,“亡靈書”相當於逝者通往永生冥界的“攻略”,同樣也是古埃及人下葬的“標配”。

所展文物從意大利打“飛的”而來

“看,這也我們的其中一件‘明星’展品,誰能猜出它是什麼呢?”安徽省博物院志願講解員指著一個約20釐米高的半圓弧形展品,“考”起了現場觀眾。見無人能猜中,她公佈了答案:“這是頭枕,古埃及人日常使用的枕頭,和中國古代人使用的瓷枕一樣。所不同的是,古埃及人使用的枕頭大多是用象牙、河馬骨做的。”

頭枕旁邊還放有幾串項鍊、幾枚戒指,乍一看,和中國的飾品並無區別,可再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其中另有“乾坤”。“這個戒指的造型像個眼睛,這當然不是普通的眼睛,而是神眼。”講解員介紹,另一枚戒指的造型則是聖甲蟲,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屎殼郎,還有一枚戒指的造型則是個權杖,“這些都是古埃及的文化符號、生命之符,是古埃及人的精神寄託,身前使用、身後隨葬。和中國古人一樣,古埃及人也崇尚厚葬,會將很多逝者生前使用的物品隨之下葬,並放入很多貴重物品,希望來生過得更舒適。”

據瞭解,本次展覽共展出100件(套)展品,基本都出土於墓穴,其中“年齡”最大的來自公元前25世紀。所有展品都來自意大利,打“飛的”來到中國,為了確保展品安然無恙,省博物院請的專業運輸公司用油紙、泡沫、木箱等層層包裹、裝箱。展覽期間,省博物院在館內放置四臺抽溼器,24小時不間斷運作,“必須確保館內大環境的溼度控制在百分之七十以下。而每個展品展櫃內的溫度要控制在25℃左右,溼度要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以下。”安徽省博物院策展人劉華偉介紹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