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日行萬步毀全身?

小魚餅yz

不知道你是聽哪兒位專家說的,日行萬步會全身。

日行萬步到底有沒有改變

我們衡膳營養+(原大連市營養師俱樂部)曾經組織過五期的“運動100天,每天一萬步”的活動。每期100天,每天至少主動運動1萬步,否則視為無效。這幾期的活動收到上千人的報名。只要認真堅持,100天后都收穫了不同程度的健康。

第一期的減重冠軍減重18.5斤,我和我媽媽也受益於此活動。我媽媽有小肚子,並且血脂有點兒高。她聽話,每天午飯、晚飯吃完半個小時後就去公園走步,每天保證至少1萬步。三個月後由中度脂肪肝變為輕度脂肪肝,並且肚子小了,並且身體抵抗力也好了很多。

我純粹為了活動而活動,三個月過去了,我居然不怕冷了,而且一個冬天身體都挺好,沒有發燒、感冒。

所以,你說的日行萬步毀全身,專家說走路千萬別超這個步數,我沒辦法認同。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指出,要吃動兩平衡。根據自身的能量消耗來不行,而且是主動的運動,平時走的路不算哦!

運動的好處

無論是快速步行,還是跑步,打羽毛球,游泳都有幾下這次有益之處。

  1. 增進心肺功能,改善耐力和體能。
  2. 提高代謝率,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內分泌系統的調節
  3. 增加骨密度、預防骨質酥鬆。
  4. 增加肌肉與耐力,減少脂肪。
  5. 調節心理平衡,血壓和血糖水平。

雖然運動的好處這麼多,但仍要按照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而走路適合的人群比較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越來越喜歡走路的原因,你覺得呢?

國家公共二級營養師

王興國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請看我們北方農村網8月3日刊發的一文:

心血管專家:日走萬步, 走了17年,走掉三高脂肪肝

2017-08-03 · 北方農村網

  日走萬步傷關節?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我不同意!他走了17年,還走掉三高脂肪肝!

  步行到底走多少步好?走路到底有多少好處?我國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胡大一教授,日行萬步,走了17年,告訴我們:走路原來那麼重要!

  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 胡大一

  

  日行萬步,一走就是17年

  2000年元旦,意識到自己存在健康隱患(肥胖——身高1.78米、體重93公斤,餐後血糖高,甘油三酯高,好膽固醇低,脂肪肝)之後,我下決心改變自己。

  健康從我做起,萬步路一走就是17年,無一天懈怠。

  

  結果是:

  體重下降了22公斤,17年沒有大的反覆。

  重度脂肪肝走沒了。

  升高的甘油三酯下降了。

  父母和弟弟都有高血壓,我至今血壓正常。

  血糖保持正常了14年,近三年有輕度升高。

  每天一萬步,對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吸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這些,在我國都以億計數的疾病或危險因素的患者,不僅僅可改變化驗單上的相關指標,而且顯著改變患者的生活質量。更為重要的是,可降低總死亡率,延長壽命。

  走路會不會傷關節?

  日行萬步路至今13-14年過去了,膝關節很少有不適,2005年右後腳跟骨刺引發的疼痛完全消失,腰椎間盤問題無明顯加重的症狀。

  

  久坐比跑步更傷膝

  何況,我提倡的是健步走,應既保護心臟,也保護關節。

  我認為,堅持日行萬步路,尤其走平路,對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大多數人膝關節是安全的。我分析,由於堅持運動,肌肉強有力了,對關節還有保護作用。跟骨骨刺隨著走路可緩解疼痛症狀。

  怎麼走路才最好?

  1、有效步數一定是一次走30分鐘

  各種有氧運動指南一致推薦,每日中等程度有氧運動30分種,高強度有氧運動每日15分鐘,每週五次。

  有效步數30分鐘應一次完成,而非“零敲碎打”,走走停停。老年人每分鐘100步,30分鐘3000步。中青年可走的更快些。

  連續完成的有效步數才可實現有氧運動的效果——有利於減少體內過多的脂肪,降血糖,降血脂(尤其甘油三酯),一定的降血壓作用,控制緊張,減輕焦慮抑鬱症狀。

  2、強度多大合適?

  人的極量運動的最大心率是220減去年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達到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60%-80%。

  也可“跟著感覺走”,快步走30分鐘時,會有適度心悸氣短,在適度氣溫下出微汗。

  健步走時,上肢也應擺動,一方面可增加有氧運動量,更好體現有氧運動效果,二是有利於鍛鍊上肢與胸部肌肉。為更好做好上肢運動,也可用行走手仗。手仗還可做為支撐,尤其對老人行走上下坡,成為安全輔助。還可用手杖編排各種動作,做為運動前的熱身,運動後的放鬆活動。

  

  3、每日總步數應多少?

  我每日不少於萬步路,近半年大多13000-15000步(約10公里)。一些國際心臟學術機構也推薦日行萬步路,中國膳食營養指南建議日行6000步。近又有一些說法15000步更好。

  我理解不必過於刻板。要個體化,循序漸進。兼顧有氧運動的安全與效果。

  我從有氧運動的17年收穫了健康與快樂。但我個人的經驗並非適用於大家。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的常翠青教授就多次勸導我每天走路不要超過12000步。

  我理解,有效步數之外的步數除增加運動效果外,更重要的是改變人的活法,即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

  從見椅子就想坐下,改變為更願意更習慣運用機場車站候機候車、茶歇、開會早到各種碎片時間累積步數,逐漸養成能站時不坐著,能走動,不靜著。久而久之,把萬步路變成睡覺、吃飯、工作、學習同樣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組成部分。

  

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是自己!

  人的健康與壽命,後天選擇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的影響因素佔60%,而得病後的醫療衛生貢獻僅有8%。所以,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是自己

  1、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四大基石:

  ●合理飲食;

  ●適量運動;

  ●戒菸限酒;

  ●心理平衡。

  2、美國心臟協會理想健康的七條簡要標準

  ●不沾染焑草或戒菸超過12個月;

  ●每週5天有氧運動(每日中等強度有氧運動30分鐘或高強度有氧運動15分鐘);

  ●健康飲食;

  ●理想體重;

  ●無需服用任何藥物,長年血壓低於120/80mmHg;

  ●血糖低於6mmol/L;

  ●總膽固醇低於5mmol/L。

  3、有氧運動之父庫珀博士的健康箴言:

  ●有狗的每天溜狗,每天至少兩次,沒狗的溜自已;

  ●歲月過的可快可慢,壽命可長可短,取決於你自己;

  ●無論從什麼年齡開始運動都為時不晩,越早效果越好;

  ●運動是沒有終點的生命旅程。

  4、胡大一健康百歲三字經:

  ●管住嘴,邁開腿;

  ●0吸菸,八杯水;

  ●好心態,莫貪杯;

  ●睡眠足,別過累;

  ●樂助人,心靈美;

  ●家和睦,壽百歲。

  ★90活不過、那是你的錯不到99、輕易不要走;

  ★健康是1,其他都是0;

  ★命沒了,票子、位子、妻子、兒子……都是人家的;

  ★請從現在開始,保持及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本文參考資料:微信公號胡大一大夫(Hu-dayi)《日行萬步路 護了心臟 ,傷了關節? ——NO》《說說日行萬步路》《行為決定健康,行為決定命運》

十星科技

“日行萬步毀全身?專家:走路千萬別超這個步數”這個說法,只能說它有一定道理,但是片面的。

實際生活中,有的人每天走了一萬步也沒有什麼損傷,比如,中長跑運動強國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山區的孩子每天何止萬步,還經常光著腳,這也是他們能夠在中長跑運動中優勢明顯的因素之一。這就是說每天能走多少步與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有關,最重要的一點是要量力而行。

科學研究表明,普通成年人確保每週5天,每次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有益健康。一般認為每分鐘110步以上,130步以下(4.8km/h-6.4km/h)的步頻是比較合理的中等強度標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運動也就夠了。以感覺不疲勞為限度,如果還想繼續增加步數達到減脂的目的,也該等身體適應後循序漸進。中年人下肢的關節更需要保護,更不能盲目上量,以減少發生損傷的幾率。


昊體育

“一起吃飯,不如一起出汗”日漸盛行,走路這種最實惠的養生法,已經成了健康生活的象徵。

根據美國斯坦福大學最新調查顯示,46個國家和地區居民日均步行4961步;中國香港地區排名第一,為6880步;中國大陸位居第二,為6189步。

在走路這件事上,中國人的積極性穩居首位。

受訪專家

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社會學教授 盧元鎮

西安體育學院健康科學系教授 苟波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生理學副教授 汪軍

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 趙之心

快步走,每天別超6000步

現代人在運動上,存在兩極化問題。很多中青年上班族,習慣了開車出行,運動量大幅下降,以至於體力虛弱、體重上升;另有一些人則熱衷於每天曬步數、拼名次,導致運動過量。

“曬走族”在朋友圈比拼步數

為了健康,每天要走1萬步,但這個1萬步也要分情況看。

如果是慢步行走,包括每天零散的步行,1萬步的運動量可以接受,但如果選擇快步走,每天6000步足矣。

人人都犯的5個走路錯誤

走得多

人在劇烈運動時,體內會產生較多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當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時,會使脾臟產生白細胞的能力大大降低,致使淋巴細胞中細胞活性大大降低。

速度快

對於走路和跑步而言,強度就是速度,強度過大容易發生運動傷害。比較常見的有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及腰部的疼痛和損傷。

早起猛走

不吃早餐或不補水就出門“狂走猛跑”,會導致血糖過低。早起時,人體血液更黏稠,特別是心腦血管病患者,運動風險更大。

此外,凌晨是心血管病高發期,高危人群應避免清晨劇烈運動。

嚴寒酷暑無阻

研究表明,極端溫度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一熱一寒,是心腦的“大敵”。目前早晚溫差大,一定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避免過度運動。

靠走路減肥

人體一天中攝入的熱量越多,器官負擔越重,但如果再進行超負荷的運動,器官的負擔則翻倍,久而久之,加快器官衰老。

5種走法,花式養生

1

倒著走治腰疼

對久坐的人來說,通過倒走能夠有效緩解身體疲勞和腰背痠痛。

倒走時應儘量選擇平整的路面,周圍人比較少的環境,可以採用正走和倒走結合的方式,每天走半個小時,使身體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鍛鍊。

2

走一字步緩便秘

走一字步的要領是左右腳要輪番踩在兩腳之間中線的位置,左右腳掌著地的同時,分別向左右兩側扭胯,上身保持放鬆。

這種走路方式會帶動胯部扭動,有助於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腸胃蠕動,能有效防治便秘,每天走500米就夠了。

3

踮腳走能護腎

踮腳走路時,前腳掌內側、足大拇指起支撐作用,而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經過此處,按摩足三陰可溫補腎陽。

每天踮起腳走10分鐘左右,中間可以走走停停,累了休息,達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

4

邊拍邊走呼吸暢

左腳向前邁步的同時,雙手向身體兩側打開,在左腳落地的同時,右手輕輕拍打左胸,左手則向右側後腰處拍打。然後換方向,一邊前進,一邊拍。

堅持可鍛鍊肺部,有助呼吸通暢。

5

走走跑跑燃脂肪

運動時,可以先快跑15秒,然後走路45秒,這樣交替運動20分鐘。也可以快跑60秒,然後快走3分鐘,這樣交替進行30分鐘。

這種運動強度更高,並且能減少運動後的痠痛和疲勞感。

美國出版的《走路!不要跑步》一書中,作者史塔曼博士指出:行走健身要求邁大步,速度較快,雙臂擺動,抬頭挺胸。

不要以為健步行走就是簡單的下肢運動。

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規律的健走可有效鍛鍊身體各部位:

頭腦——促使腦部釋放內啡肽,使心情愉悅。

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煙者對吸菸的渴望。

背部——加強背肌力量,且對背部傷害較小。

腿腳——行走相當於對骨骼進行力量訓練,能明顯增強腿腳骨骼和肌肉力量。

一週步行三個小時以上,就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一週三天,每次步行45分鐘以上,可以預防老年痴呆。

一週步行7小時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對II型糖尿病有50%的療效。

1.步行能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臟慢而有力。

2.步行能增強血管彈性,減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步行能增強肌肉力量,強健腿足、筋骨,並能使關節靈活,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4.步行可以增強消化腺分泌功能,促進胃腸有規律地蠕動,增加食慾,對於防治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習慣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5.在戶外新鮮空氣中步行,大腦思維活動變得清晰、靈活,可有效消除腦力疲勞,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據有關專家測試,每週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時,連續堅持4個月者與不喜歡運動的人相比,前者反應敏銳,視覺與記憶力均佔優勢。

6.步行是一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健身方式,可以緩解神經肌肉緊張。據專家測定,當煩躁、焦慮的情緒湧向心頭時,以輕快的步伐散步15分鐘左右,即可緩解緊張,穩定情緒。

7.定時堅持步行,會消除心臟缺血性症狀或降低血壓,使人體消除疲勞,精神愉快,緩解心慌心悸。

8.步行可減少甘油三脂和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聚積,也能減少血糖轉化成甘油三脂的機會。

9.步行能減少人體腹部脂肪的積聚,保持人體的形體美。

10.步行能減少血凝塊的形成,減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11.步行能減少激素的產生、過多的腎上腺素的產生,過多的腎上腺素會引起動脈血管疾病。

12.步行還可以保護環境,消除廢氣汙染,強健身體,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疾病,延年益壽。


再多一點點解釋

作為一名每天與養生保健方面工作打交道的職業工作者來說,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去合理的判斷。

首先,步行對於身體的改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有以下數據統計:

步行時,人體的60%-70%的肌群參與活動,得到鍛鍊;

步行時,對增加下肢力量和韌帶都有好處;

步行時,對增強關節靈活性有好處;

步行時,能促進四肢、五臟功能、內臟器官及全身的血液循環;

步行時,能提高身體的有氧能力;

步行時,能積極調節人的精神及心理狀態,有助於心情的開朗與精神的放鬆……

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叫作“適可而止,過猶不及”,其實,任何事物,適量都是好的,超量都會帶來危害。那麼如何判斷適量還是超量呢?這就要根據不同人群、不同情況去判斷:

1、不同人群,不同年齡段,每日行走“步數”,有相應健康標準。

中老年人——一天走路最好不超過1小時,不快不慢為佳。

中老年人由於年齡的增長,身體的骨骼會隨著時間的流失,逐步出現退行性病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質增生。時間過長,尤其是快速暴走,有可能加重骨關節滑膜損傷,形成關節炎、半月板損傷、膝關節軟骨磨損等問題,得不償失。

成年人——除了日常必要的行走步數,額外增加用於養生保健的行走步數,以正常行走速度,5000-6000步為佳。在關節不吃力的情況下,7000、8000步都是可以的,不建議超過10000步。

這是作為日常養生保健標準下的統計。

2、對於不同目標的人群,以下數據可供參考:

想要增強身體代謝速度,的青壯年人群,每天1萬步30分鐘以上;

身體乏力、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人群,每天8000步20分鐘以上;

動脈硬化、骨質疏鬆、肌肉萎縮的改善,每天7000-8000步,注意步速要緩,以不吃力為宜;

心情不佳,鬱悶難抒的情況,每天4000-5000步,能有很好的舒緩心情的作用。

3、曾經有新聞事件證實過,步行確實是對身體脂肪的代謝、循環功能有重大作用;

多年前武漢曾有一位“暴走母親”捐肝救子的故事。講得就是武漢的一位母親,兒子身患重症,繼續一半肝臟移植搶救,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來源。

這位母親,原本患有脂肪肝,是不適合移植給兒子的,但是情況緊急,為了保住兒子性命,她開始了每天2萬步的“暴走運動”,7個多月來,日復一日每天10公里殘酷“暴走”,終於達到了移植的標準,成功挽救了兒子的健康。

成年人的步幅大概是65cm,每天10公里,相當於每天走了一萬五千多步,連續7個多月這樣的鍛鍊,還是非常需要毅力的,當然,回報也是豐厚的。

而普通人出於保健養生的目的,每天2萬步就太多了;

比較安全和適合的範圍,應該是在5000-6000步即可。

以上內容,供大家參考!


夢在指尖遊走

我來回答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吧。2016年我225斤身高176,很胖走路自己都覺得累,下決心開始減肥,開始的時候想了很多方法,健身房,減肥藥之前都用過,基本都是失敗。於是這次選了一種最簡單的方法,走路加控制飲食,加上一些自我心理的調整,心裡調整主要目的是讓自己能堅持下去,於是每天從10000步開始逐步增加步數和配速。前期配合過幾種跑步軟件作用還是挺大的,後期由於自己已經就可以熟練掌握節奏就不用了。一直到六個月左右的時候基本每天早晚十公里,基本風雨無阻的事。由於體重下降非常明顯,大約六個月降低50斤左右,慢慢心態上也起了變化,慢慢習慣了這種生活節奏,慢慢期待每天的鍛鍊,減肥期間我順便把煙也戒了。做業務之前煙量很大,高峰時期三天一條吧,當然這裡也有發給別人的煙,但同時也有別人給我的,總之大煙鬼一個。平時也保持兩包一天。現在已經堅持一年半多了,早睡早起,已經可以跑步幾公里了。回頭看看去年的我,挺不可思議的。目前最麻煩的是去機場安檢和銀行等需要身份證核對的地方。變化比較大很多人說證照和本人不符。於是迫於無奈自己重新申辦了一個。我只想告訴那些一直減肥減不下來的人們,其實減肥無難事,只怕沒動力。沒錯 你缺少的其實並不是毅力,而是你為什麼要減肥的動力。當有一個強大的動力在背後推著你前進的時候,一切都不是問題了。瘦下來真的整個世界都變了!


深邃的七子

任何事情都是要有度的,再好的運動過量都不好!這裡的萬步應該是個形容詞,就是多的意思!

題中那句話所說的有可能會影響健康的“日行萬步”實際上是有一定強度的健步走。對於不同年齡和身體素質的人來說,所能承受的運動強度自然不一樣。不經常運動,突然加強運動量,或者明顯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再加上鞋子不合適,每天走一萬步而最終導致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或是骨挫傷,甚至骨折的病人並不少見。

如果是強身健體的話,美國運動醫學學會給出了一個促進健康、提高體適能(體質)的最低推薦量範圍:5400步至7900步/天。身體虛弱的人每天步行5400步就可以達到增進 健康的目的,而對於身體狀況較好的人,則需要更多的步數,步行7900步就可以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當然這個推薦量是有一定速度要求的,如果能以100步 /分鐘的速度步行就可以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即步行運動要達到中等強度。

以一步0.7米計算一萬步約合7000米,即7公里。女生大約0.5米約合5000米。參照物可選擇室內比較大的地板磚,通常為0.5長寬。據統計完成一萬步大約需要時間一個半小時。可以分成早中晚三段時間分別進行,效果比一次完成要好。萬步內最好有400~600步為疾步為宜,要有喘氣的感覺。400~600步約合400米左右,即標準跑道一圈。有操場就繞跑道跑,沒操場就按時間跑,完成規定任務。疾步走完後可以慢走稍事休息。

走路把握好度,對強身健體還是有很好作用的,沒必要因為走路而走路!


名老中醫匯

散步、走路,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方式之一,被公認為世界最佳的運動。常言道:煩勞是想出來的,疾病是造出來的,肥胖是吃出來的,健康是走出來的。走路可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生,走路可以降低高血脂,走路可以使動脈硬化變軟,走路可以使腦子清楚,走路不容易摔跤,走路可防止痴呆,走路使人愉快……走路的好處太多了。

很多健身人士都說要“日行一萬步”,但是,大家真的知道怎麼“走路”嗎?走路健身又有什麼講究呢?一起來看今天的內容吧

吳敬梓“暖足”著書

現代研究也肯定,走路是一種最方便、最適用、最接近完美的健身運動。美國華盛頓一個走路健身中心在其出版的《走路年鑑》中曾介紹,目前約有9000萬美國人正在為了健康而步行。實際上,世界上許多高壽的健康老人,他們最喜歡的運動就是經常走路。而吳敬梓的“暖足”則更是具有戲劇性。

據《中同文學家列傳》載,吳敬梓生活豪縱,不上十年,田園產業變賣一空,時或至於絕糧。在創作《儒林外史》期間,甚至於靠賣書或朋友接濟度日。當時冬夜十分寒冷,提筆困難,加之腹內無食,實在難熬。吳敬梓相邀汪京門等幾個窮朋友,乘月光,出城南門,圍繞城牆走幾十里路,邊走邊談論詩,一直走到天明,進入水西門以後,才各自大笑散去。夜夜如此,謂之“暖足”。回到家裡,渾身暖和,神清氣爽,靈感頓生,繼續寫作,就這樣終於完成了《儒林外史》。

正因為走路是如此方便、適用的健身方法,所以人們總結了許多步行健身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快速走

每分鐘走120~140步,心率為正常最大心率的70%,屬中小強度的運動。對心肺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心臟每搏量和每分量都處在最佳狀態。較長時間的行走可以消耗較多的熱量,降低血脂,減輕體重。是適合中老年人和減肥者的健身活動。注意選擇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道路鬆軟而又安全的地方。鞋要舒適合腳,鞋底最好為橡膠底,柔軟有彈性,以免對頭部震動較大。活動時間宜40分鐘以上。

2.中速走

每分鐘走80步,保持平均心率在每分鐘110~120次,屬小強度運動。有利於大腦皮質放鬆,通過長時間練習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的黏滯性,並能使大腦產生內腓肽,使人精神愉悅。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後身體虛弱的人進行保健練習,也可作為高血壓和高血脂病人的運動處方。活動時間1小時左右,病人最好有人陪同,以免出現意外。

3.前腳掌走

百會上頂,兩腳跟提起,用前腳掌走路。主要受力部位為踝關節和腳掌前部,可促使腳心與小腿後側的屈肌群緊張度增強,有利於三陰經的疏通,對脾經的原穴太白,腎經的湧泉、太溪,肝經的起點大敦和足底頭部反射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這對於滋腎補脾、調理肝氣和醒腦寧神均有良好的作用。因為局部負擔過重,行走時間不要過長,以免造成關節損傷。可以小量多次,並與快、慢和散步走等聯合起來練習為好,另外要特別注意路面的平整鬆軟。

4.矮身走

是以兩膝微屈的姿勢走路。要求人們在走路時百會上頂,身體直立,主要受力部位為大腿和踝關節,可有效鍛鍊練習者腿部和膝關節的力量,防止老年人鈣的丟失和骨質疏鬆,防治髕骨勞損。練習者要循序漸進,量和強度都應隨年齡、體質不同而異,一般不要太大。

5.腳跟走

蹺起腳尖,用腳跟走路。主要刺激生殖泌尿反射區,加強鍛鍊小腿前側的伸肌群,以利於疏通三陽經。對防治腎系疾病有一定的效果。練習時兩臂有節奏地前後擺動,這樣可以調節平衡。因為局部負擔過重,行走時間不要過長,以免造成關節損傷。可以小量多次進行,與快、慢走組合為好,另外要特別注意路面的平整鬆軟。

6.向後走

方向朝後的行走,行走時膝關節不屈,兩臂前後自由擺動。可以有效平衡身體的用力部位,可刺激不常活動的肌肉,使平時負擔較重、較為緊張的關節部位和肌肉放鬆,促進血液循環,還可防治腦萎縮,對於腰腿痛有顯著療效。練習時因為完全改變行走習慣,要做到安全第一,最好有人協助。行走時間不要過長,另外要選擇平整、鬆軟、熟悉、行人車輛較少的路面行走。

7.弧形走

行走時圍繞著一個圓心走。如八卦掌中的趟泥步等。弧形走可有效改善生命的內環境,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8.太極步

這是一種重心稍低,運動綿緩,以意識引導步伐的太極基本功練習。其要求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可有效地調節練習者的中樞和植物神經系統,加強其腿部力量,暢通足三陰經,從而達到增強體質、防止鈣丟失和延年益壽的作用。練習者要注意動作正確,應在有經驗的教師指導下練習,以免動作不正確導致髕骨勞損。

9.爬行走

徐徐下蹲,兩手著地,背與地面略呈半行,手爬腳蹬,緩緩前進。可增加頭部供血量,減輕心臟負擔,對頸椎病、腰腿痛、消化系統病和下肢靜脈曲張等多種疾病有療效。又由於爬行走一改內臟對直腸和肛門的壓迫,從而有利於直腸的蠕動和肛門靜脈血的迴流,可以起到防治痔瘡的作用。練習者注意動作要緩慢,時間不宜過長。

10.走石子

在鋪有石子的路面行走。因為石子可以加大路面對練習者腳底的壓強,可以刺激各足底反射區,以增進健康和防治疾病。注意應赤足或穿較薄的軟底鞋練習,走路速度不可太快,石子以大小均勻和沒有尖利的稜角為好。

以上方法可選一種或幾種進行練習,練習時無需意念,一般不會出偏差,是值得探究、推廣的運動項目。

祝大家都能通過正確的走路方法,“走”出健康好身體!


悅讀中醫

我同事的父親平時身體硬朗,據她說每天一萬步已堅持二十幾年了,年紀八十三歲,每年體檢說是比四十幾的還健康,有一天早上買完菜一到家說自己有點累,要再睡一會兒,她們也覺得沒問題,等她們下班回家,心梗已去世多時,我只想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世事萬物莫強求,鍛鍊也是因人而異的,莫強求


手機用戶698153277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