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買房和40歲買房有什麼區別?看完這2點你就明白了!

當前,高房價正困擾著年輕購房群體已經是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筆者認為二者之間最大的矛盾就是,年輕人首次買房年齡越來越小,而以目前的房價來看,恰恰這部分人是沒有購房能力的。根據一份覆蓋全球購房者的調查統計顯示,中國人第一次買房的平均年齡為27歲,美國和英國為35歲,德國和日本則為41歲。

那麼,與西方國家相比,為什麼我國首次買房年齡越來越傾向年輕化呢?筆者認為無外乎以下兩個方面原因:

第一,房價態勢。房地產發展的這20多年當中,房價總體態勢一直是上漲的,而且一直以來人們對房價繼續上漲的預期比較強烈。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家長都有了一種緊迫感或者說恐慌感,買房還是要趁早,否則以後要付出更多地購房資金。

第二,社會環境。20多歲到了適婚年齡,買房不僅僅是因為丈母孃會逼迫你買房,同時也是自己安居樂業的一個硬性條件。當然,除了剛需購房,還有一部分則屬於改善性需求,把老房子賣了,換套更大更好地戶型當做婚房或學區房。

25歲買房和40歲買房有什麼區別?看完這2點你就明白了!

不過,時代在發展中,隨著90後逐漸登上樓市的舞臺併成為主要的購房力量,這一點也正發生著微妙的改變。根據中國社科院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高房價下,超過一多半的90後群體不願意為了買房而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質量。而此時,許多80後群體早就已經在房奴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如果以北京為例的話,有超過7成的90後願意先選擇租房生活。確實,如果你實在夠不到這麼高的房價,先租後買未嘗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何況,國家目前正在大力推進房屋租賃建設,並逐步實現租購同權,從而解決筆者在第一段中提及的矛盾。

25歲買房和40歲買房有什麼區別?看完這2點你就明白了!

但是,這裡就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了,狠狠心用“六個錢包”20多歲就買房和先租後買,慢慢積攢實力,40多歲買房之間會有什麼區別呢?

高房價下,筆者認為能夠讓年輕人40歲之前選擇租房而不是買房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條件一:房價走勢要穩定。因為當前無論是丈母孃逼迫你買房還是你自己逼迫自己買房,都跟高房價帶來的恐慌感有密切關係,很多人都怕現在不買房以後更加買不起了。

條件二:租房環境要穩定。在一二線城市,租房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但是租房環境卻一直深受詬病,一直困擾著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因此,只有改善租房環境,諸如房租要穩定,禁止隨意漲價,租房者權益要受到保障等等。

25歲買房和40歲買房有什麼區別?看完這2點你就明白了!

有目共睹的是,目前國家已經正在重點解決這兩個問題了。從2016年930新政以來,樓市調控就已經確定了長期穩定房價的目標,並大力推進租賃試點以及住房租賃相關的法律完善。

此外,在滿足這兩個條件的情況下,購房者可以積攢足夠的購房資金,而不至於因為早早當了房奴而降低了生活質量。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按照月工資6000元計算,20年就是150萬左右。何況工資還是一直上漲的。

但是,如果這兩個條件都不能滿足,筆者認為還是及早上車搶個好座位重要,因為就算你選擇到了40歲以後買房,最後可能換來的也只是你比別人晚當了20年房奴而已。

這對很多人來說,40多歲當房奴是很可怕的,既要自己買房子,還有可能面臨著給自己的孩子張羅房子,壓力反而更大了。不過,筆者有必要提醒一點的是,無論選擇什麼時候買房,都應該記住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的遠比選擇自己喜歡的更重要,特別是對於房子這種昂貴的商品來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