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文導讀:家鄉山杏

時文導讀:家鄉山杏

時文導讀

料峭的風裡,山杏生出紅色花苞,然後競相怒放,像粉蝶,像少女的腮紅……簡潔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山杏花明豔淡雅,而又氣勢恢宏。歷經與雪花的“鬥豔”,果實便壓彎了枝頭,山杏渾身是寶,成了家鄉的綠色產業。由歷史,到現實,山杏哺育了一代代家鄉人。由此讓作者得到感悟:人生如杏,只要腳踏實地,便能夠演繹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家鄉山杏

梁世芳

山杏,也叫野杏。在我的家鄉河北平泉,山杏有著特殊地位:阻沙源、涵水源、創財源。山杏是“鐵桿莊稼”,山杏花漫山遍野,引來無數遊客;果子熟了,摘下來就能賣錢。

水,依舊冰涼;風,依然料峭。但是,只要寒風中夾帶著一絲暖意,山杏就會復甦,生出紅色花苞,待風拂來,旋即盛開。幾天內,山杏花競相怒放,為早春帶來一抹明豔色彩。

遠望,廣袤的山野都被杏花籠罩,形成花的海洋,粉白浩瀚地塗滿山野,像是冬天裡的雪,白得十分淡雅。無論是山腳、山腰,還是山谷、山坡,到處是他們的領地,猶如一個大家族,遙相呼應,氣勢恢宏。

近觀,那嫣然微笑的花朵一串串,千姿百態,像一隻只粉蝶振翅欲飛。沁人心脾的芳香引來成群結隊的蜜蜂,有的上下翻飛,有的扎進花蕊。花瓣很小,還沒指甲蓋大,白裡帶點淡淡的粉紅,像是少女羞怯的腮紅。枝條上除了綻放的花朵,還有含苞欲放的花蕾,亦如嬌羞少女咧著小嘴,更加討人喜歡。

“杏花前後三場凍。”山杏的花時雖然短暫,但要歷經幾場與雪花的“鬥豔”。只有在“凍”中勝出的花朵,才會在漸趨凋零中孕育出綠色小杏果。冬寒銷聲匿跡,春暖統治山野。到了夏初,紅紅黃黃的果實便壓彎了枝頭。

夏季是最忙碌的時節,農民除草、施肥,在田間來去匆匆。忽一日,山杏果成熟了,山野熱鬧起來。採山杏就那三五天,男女老少齊上陣。“搶一天的山杏比種一畝地的‘棒子’賣錢還多。”二叔告訴我,山杏是家鄉的“心肝寶貝”,是脫貧致富的“搖錢樹”、美化山村的“功勳樹”。

昔日,家鄉人食不果腹、青黃不接的時節,杏果就成了家鄉人的“救命糧”——奇香無比的杏仁粥,一次次讓人們擺脫飢餓。如今,山杏渾身都是寶:杏肉作果脯,杏殼燒活性炭,杏仁除了入藥外還制杏仁露、榨杏仁油,就連枯樹枝、枯樹幹都成了烤制芳香食材的搶手燃料。

年年歲歲,山杏不僅給家鄉的房前屋後“增光添彩”,還“傾其所有”,成就一個生機勃勃的綠色產業。家鄉培育了山杏,山杏成就了家鄉。如今,一株株山杏樹,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使家鄉煥發生機,演繹了生態、生產、生活“三生有杏”的綠色精彩。

它立足一處,涵養一方水土、維持一方生態、養育一方百姓。由此,我感悟出這樣一個道理:人生如杏。無論出身何處、貧富如何,只要腳踏實地接地氣、練“根勁”,就能生存、幹事、有作為,演繹屬於自己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