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消防工程師考點總結:安全出口及疏散門

安全出口及疏散門

總結

1.安全出口:樓梯間、室外樓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內外安全區域的出口。安全出口是疏散門的特例。

2.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間門、直接開向疏散樓梯間的門(如住宅的戶門)或室外的門,不包括套間內的隔間門或住宅套內的房間門。是人員安全疏散的主要出口。

練習

( )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間門、直接開向疏散樓梯間的門(如住宅的戶門)或室外的門,不包括套間內的隔間門或住宅套內的房間門。(單)

(A)安全出口

(B)疏散門

(C)避難出口

(D)撤退出口

「答案:ABCD」


疏散門是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間門、直接開向疏散樓梯間的門(如住宅的戶門)或室外的門,不包括套間內的隔間門或住宅套內的房間門。故B正確。

公建可設1個安全出口情況彙總

總結

1.公共建築內每個防火分區或一個防火分區的每個樓層,其安全出口的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於2個,每層相鄰兩個安全出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5m。

2. 根據國標《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 50016-2014中條文5.5.8第一條所知,託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在任何情況下都至少應設2個安全出口。所以,託兒所、幼兒園,這些是不可以只設一個安全出口的。

3. 根據國標《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 50016-2014中條文5.5.8規定,我們製作了一張“公共建築可以設置1個安全出口的情況彙總表”,對應表格,就可以有效幫助大家梳理思路。

註冊消防工程師考點總結:安全出口及疏散門

關於公共建築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設置一個安全出口,大家熟悉表格就好,簡單便捷,只需要先判斷對應的對象是地上層或是(半)地下層,而後判斷是哪種建築類型,其餘的可根據表格進行數據分析即可。

練習

除醫療建築,老年人建築,託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兒童遊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和歌舞娛樂放映遊藝場所等外,下列建築疏散樓梯設置正確的是( )。(多)

(A)一二級耐火等級的3層建築,當其每層建築面積不大於200m²且第二、三層人數之和不超過50人時,可設置1部疏散樓梯

(B)一二級耐火等級的2層建築,當其每層建築面積不大於200m²且第二層人數不超過50人時,可設置1部疏散樓梯

(C)三級耐火等級的3層建築,當其每層建築面積不大於200m²且第二、三層人數之和不超過25人時,可設置1部疏散樓梯

(D)三級耐火等級的2層建築,當其每層建築面積不大於200m²且第二層人數不超過25人時,可設置1部疏散樓梯

(E)四級耐火等級的2層商店,當其每層建築面積不大於200m²且第二層人數不超過15人時,可設置1部疏散樓梯

「答案:ABCDE 」


除託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兒童遊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醫療建築,老年人建築和歌舞娛樂放映遊藝場所外,其他可以設置一部疏散樓梯條件:(地上層)除:託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兒童遊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醫療建築,老年人建築和歌舞娛樂放映遊藝場所外,耐火等級為一、二級的公共建築樓層數要小於等於3層,每層建築面積要小於等於200m²,且第二、三層的人數之和還要小於等於50人;

耐火等級為三級的公共建築樓層數要小於等於3層,每層建築面積要小於等於200m²,且第二、三層的人數之和還要小於等於25人;

最後,耐火等級為四級的公共建築樓層數要小於等於2層,每層建築面積要小於等於200m²,且第二層的人數之和還要小於等於15人;

故A、B、C、D正確。四級耐火等級商店最多允許層數為1層。故E錯誤。

除醫療建築,老年人建築,託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兒童遊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和歌舞娛樂放映遊藝場所等外,建築耐火等級為三級,最多層數不超過3層,每層最大建築面積不大於200m²且第二、三層的人數之和不超過( )人的建築,可設置1個安全出口。(單)

(A)50

(B)25

(C)15

(D)5

「答案:ABCD」


建築耐火等級為三級時,最多層數不超過3層,每層最大建築面積不大於200m²且第二、三層的人數之和不應超過25人,可以設置1個安全出口。故B正確。

疏散樓梯概念介紹及區別

總結

當建築物發生火災時,普通電梯沒有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煙措施,且供電中斷,停止運行,上部樓層的人員只有通過樓梯才能疏散到建築物的外面,故樓梯是最主要的垂直疏散設施。

1.敞開樓梯間

樓梯敞開在建築物內,與走廊或大廳相通,在發生火災時不能阻擋煙氣進入,而且可能成為向其他樓層蔓延的主要通道。

2.封閉樓梯間

設有能阻擋煙氣的雙向彈簧門或乙級防火門的樓梯間。有牆和門與走道分隔,比敞開樓梯間安全。但只設有一道門,在火災情況下人員進行疏散時難以保證不使煙氣進入樓梯間。

3.防煙樓梯間

設有兩道乙級防火門和防煙設施,發生火災時能作為安全疏散通道,是高層建築中常用的樓梯間形式(安全性:防煙樓梯間>封閉樓梯間>敞開樓梯間)。

防煙形式

帶陽臺或凹廊的防煙樓梯間。

設置前室

(1)利用自然排煙的防煙樓梯間:前室開窗≥2m²。由走道進入前室和由前室進入樓梯間的門為常閉乙級防火門。

(2)採用機械防煙的樓梯間,加壓方式:①僅給樓梯間加壓;②樓梯間、前室分別加壓。

4.

室外樓梯

在建築的外牆上設置全部敞開的室外樓梯,不易受煙火的威脅,防煙效果和經濟性都較好。

5.剪刀樓梯間

又名疊合樓梯或套梯,是在同一個樓梯間內設置了一對相互交叉,又相互隔絕的疏散樓梯。剪刀樓梯在每層樓層之間的梯段一般為單跑梯段。

練習

關於常見的疏散樓梯間的類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單)

(A)防煙樓梯間的安全性高於封閉樓梯間和敞開樓梯間

(B)防煙樓梯間應設置機械防煙系統

(C)進入封閉樓梯間的門可以是雙向彈簧門或者乙級防火門

(D)敞開樓梯間沒有防火防煙措施,火災時容易使火災蔓延至其他樓層,造成嚴重的

「答案:ABCD」


防煙樓梯間可以採取帶陽臺或凹廊的形式,也可以自然排煙,並非一定要設置機械防煙系統。故B錯誤。

某一類高層綜合樓設有裙房;裙房地上5層,使用功能為辦公樓;裙房與高層建築主體之間設置防火牆。則該高層主體的疏散樓梯可採用( )。(單)

(A)防煙樓梯間

(B)封閉樓梯間

(C)設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的封閉樓梯間

(D)敞開樓梯間

「答案:ABCD」


參《知識詳解》D4.3.3第3款,一類高層公共建築應設置防煙樓梯間。故A正確。

設置一個疏散門的情況

總結

註冊消防工程師考點總結:安全出口及疏散門

注:

√表示在該位置的該類型建築可以設置一個疏散門,但要滿足後面的限定條件(如袋型走道兩側設置的幼托、老年建築,若房間面積不超過50㎡,則可設一個疏散門);

×在該位置的該類型建築任何條件下都不可以僅設置一個疏散門。

練習

對於位於兩個安全出口之間或袋形走道兩側的房間,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單)

(A)建築面積為50m²的兒童用房,設置1個疏散門

(B)建築面積為70m²的小學教室,設置1個疏散門

(D)建築面積為130m²的便利店,設置1個疏散門

「答案:ABCD」


位於兩個安全出口之間或袋型走道兩側的房間:

1)託兒所、幼兒園、老年人建築,建築面積不大於50m²;

2)醫療建築、教學建築,建築面積不大於75m²;

3)其他建築或場所,建築面積不大於120m²。

故A、B、C正確,D錯誤。

以下關於其他公共建築可設置1個疏散門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多)

(A)其他建築位於袋型走道盡端的房間可設一個疏散門

(B)其他建築位於兩安全出口之間且建築面積不大於120㎡的房間可設一個疏散門

(C)其他建築位於袋型走道盡端且面積小於50㎡的房間可設一個疏散門

(D)其他建築位於袋型走道盡端,建築面積不大於200㎡、疏散門最小淨寬度不小於1.4m且室內最遠點至疏散門的直線距離為15m的房間可設一個疏散門

(E)其他建築位於袋型走道兩側且建築面積不大於120㎡的房間可設一個疏散門

「答案:ABCDE」


其他建築可設一個疏散門的情況:

(1)位於兩安全出口之間、位於袋型走道兩側且建築面積不大於120㎡的房間;

(2)位於袋型走道盡端,建築面積小於50㎡且疏散門最小淨寬度不小於0.9m的房間;

(3)位於袋型走道盡端,建築面積不大於200㎡、疏散門最小淨寬度不小於1.4m且室內最遠點至疏散門的直線距離為15m的房間。

地下和半地下室安全疏散設置要求

總結

1.除人員密集場所外,建築面積≤500m²,使用人數≤30人,且埋深≤10m的地下、半地下建築或地下、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或疏散樓梯、其中一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以及一個房間的疏散門,均不應少於2個。第二安全出口可利用直通室外的金屬豎向梯。

2.除歌舞娛樂放映遊藝場所外,防火分區建築面積不大於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設備間、防火分區建築面積不大於50㎡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築(室),可設置1個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樓梯。

3.考慮到設置在地下、半地下的設備間使用人員較少,平常只有檢修、巡查人員,因此本條規定,當其建築面積不大於200m2時,可設置1個安全出口或疏散門。

練習

以下( )可設置1個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樓梯。(多)

(A)防火分區建築面積不大於200m²的地下或半地下設備間

(B)除歌舞娛樂放映遊藝場所外,防火分區建築面積不大於50m²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築(室)

(C)多層重要公共建築(每層建築面積5000m²)頂層局部升高2層,每層面積不超過200m²,每層人數均為40人的高出部分

(D)建築面積不大於200m²的地下或半地下設備間

(E)建築面積不大於50m²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15人的位於地下一層的社區便利店

「答案:ABCDE」


參《知識詳解》D4.2.1第3款,A、B正確。

高出部分人數之和為80人,安全出口不應少於2個。故C錯誤。

建築面積≤200m²的地下或半地下設備間,則其防火分區建築面積≤200m²,滿足要求,故D正確。同理,E亦正確。

除醫療建築,老年人建築,託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兒童遊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和歌舞娛樂放映遊藝場所等外,符合下列條件( )的建築,可設置1個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樓梯。(多)

(A)建築耐火等級為一、二級,最多層數不超過3層,每層最大建築面積不大於200m²且第二、三層的人數之和不超過50人

(B)建築耐火等級為三級,最多層數不超過3層,每層最大建築面積不大於200m²且第二、三層的人數之和不超過25人

(C)建築耐火等級為四級,最多層數不超過2層,每層最大建築面積不大於200m²且第二、三層的人數之和不超過15人

(D)防火分區建築面積不大於200m²的地下或半地下設備間

(E)防火分區建築面積不大於50m²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50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築

「答案:ABCDE」


參《知識詳解》D4.2.1第3款,防火分區建築面積不大於50m²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築,可以設置1個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樓梯。E錯誤。

避難間與避難層辨析

總結

1.設置場所和指標

設置場所:超高層民用建築。

面積指標:可按5人/m²。

滅火救援場地地面至第一個避難層(間):≤50m,避難層之間:≤50m。

2.避難層兼做設備層時的設置要求

設備佈置要求 :

①設備管道宜集中佈置;

②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在避難層內應集中佈置,避難間內不應設置。

區域分隔要求:

①設備管道區與避難區:應使用≥3.00h的防火隔牆分隔;

②管道井、設備間與避難區:應使用≥2.00h的防火隔牆分隔。

門的設置要求:

①管道井和設備間的門不應直接開向避難區;

②確需直接開向避難區時,與避難層區出入口的距離不應小於5m,且應採用甲級防火門。

3. 安全疏散要求

通向避難層(間)的疏散樓梯應在避難層分隔、同層錯位或上下層斷開(“同層錯位和上下層斷開”的方式是強制避難的做法,此時人員均須經避難層方能上下;“疏散樓梯在避難層分隔”的方式,可以使人員選擇繼續通過疏散樓梯疏散還是前往避難區域避難);

樓梯間的門宜向避難層開啟(向避難層方向疏散),在避難層(間)進入樓梯間的入口處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誌。

4. 消防設施設置要求

在避難層(間)應設應急照明:供電時間≥1.50h,照度≥3.00lx;

設置直接對外的可開啟窗口或獨立的機械防煙設施,外窗應採用乙級防火窗;

應設置消火栓和消防軟管卷盤。

練習

第一個避難層(間)的樓地面至滅火救援場地地面的高度不應大於( )m,兩個避難層(間)之間的高度不宜大於( )m。(單)

(A)45,45

(B)45,50

(C)50,50

(D)50,45

「答案:ABCD」


首層至第一個避難層(間)的高度≤50m,兩個避難層(間)之間的高度≤50m。故C正確。

建築高度大於100m的公共建築應設置避難層,下列關於避難層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多)

(A)設備管道區與避難區之間採用耐火極限為3.00h的防火隔牆分隔

(B)避難層或避難間內設置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時,應集中佈置

(C)管道井和設備間採用耐火極限2.00h的防火隔牆與避難區分隔

(D)避難層應設置消火栓和消防軟管卷盤

(E)管道井開向避難區的門,與避難區出入口距離不小於10m,且應採用甲級防火門

註冊消防工程師考點總結:安全出口及疏散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