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三)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三)

我把七百弄最出名的觀景高臺放在考察過程的最後面,除了天氣原因,也想把最好的一面留在最後,算是往事不隨風,要“把根留住”。與個性旅行的策劃一樣,會注意路上的節奏,會考慮一路奔波後大家帶什麼回去,這個“手信”有可能是實物,有可能是風景,也有可能是風情。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三)

路,並不長,卻異常陡峭。不過,十多分鐘就可“登天”。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三)

有些風景,只有你付出艱辛後,才能看到。人生的旅程一樣,同樣生活在一個地方,每個人的人生風景卻可能迥異,走的路大不相同嘛。

千萬個弄在你眼前,由衷讚歎這個世界上最大最壯觀的峰叢奇觀!此時,我們就是站在山脊上,可以與雲握手。上可問天,下可攬月,就是在這樣的地方。你可興奮尖叫,也可靜觀其變。雲霧,總是在變幻。也許,某個山坳突然就飄過來一朵雲,天有不測風雲,其實是常態。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三)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三)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三)

天陰沉沉的,削弱了部分美感。如果是個好天氣,看著朝陽爬出千萬座山,光芒四射,那會是何等壯美!抑或在霞光漫天時,看著群山之下的弄里人家牽著牛趕著雞回家,那是多麼美妙!不,這是表象,這裡就是殘酷的美麗,弄裡生活著一群極富頑強生命力的人,是他們,是他們想創造人間的天堂。久遠的年代,他們跋山涉水,來到這裡安家,雖然沒有多少土地,甚至極少地表水,但他們在意的是沒有紛爭,在安靜的日子中,用石頭木頭壘起家園,創造屬於他們的天地。按現代標準,他們的祖先簡直就是世外高人,用隱居來謝絕你打我我滅你的循環。只是,他們的日子太艱難了。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三)

看到不遠處的弄裡,有些地方已下陷,人們渴望得到水,而水卻無情地流入地下,水,主宰著這裡的一切。千萬個弄,就是水的傑作。既然中國可造“天眼”,天馬行空之中,想象著一個大弄裡有張巨大的天網,它可接到儘可能多的雨水,源源不斷地拯救所有的蒼生。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三)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三)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三)

有些缺水的民族地區,如我考察過的黔西南布依族,每年會在山頭舉行獨特的求雨節,但更缺水的弄裡,瞭解過程中,並沒有專門的求雨節日。也許,極端惡劣的生存條件下,人們祈求的東西更多,也因此造成當地更多元的原始崇拜。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三)

一隻雄鷹在頭上掠過,它翱翔在天空,俯視著眾生。想到一部吉爾吉斯斯坦的一部電影《天國牧民》,片中的天國非常美,天國中的牧民深愛那片土地,但他們不得不要面對被開發被建設的時代選擇,不知現代文明帶給同樣是偏遠之地七百弄的未來是什麼。電影中的那隻鷹,就是神。此刻,鷹帶著我的心緒走向遠方。

離開七百弄的路上,彷彿聽著布努瑤歌唱著雄鷹,歌唱著生活。

行於2018年3月24日-26日

作者

劉銘初,攝影師,專注個性旅行的知途旅行創始人,56小鋪創始人。常年考察於中國最原始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是“走遍中國少數民族”總策劃師,目前深入瞭解二十多個少數民族文化,已記錄一百多項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當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搶救性記錄者和積極的民族文化傳播者。

其個人事蹟及其創辦的知途旅行公司多年來廣受主流媒體關注和報導,目前是《中國民族報》特邀專欄撰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