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石旮旯 今朝“花果山”——修文縣大石鄉三合村“三變”闖新路

昔日石旮旯 今朝“花果山”——修文縣大石鄉三合村“三變”闖新路

當地村民在基地勞作

2017年4月,修文縣大石布依族鄉三合村村民劉永平成立貴陽創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採取“三變”模式,從村集體和農戶手中流轉1200畝土地,發展種養殖相結合的現代高效農業,把昔日的石旮旯打造成一片“花果山”。一年時間裡,依託“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當地村民實現就近就業創收,不少村民還完成從農民到產業工人的轉變。

午飯過後,三合村村民劉永華準時來到家後面的基地,帶領同村村民繼續搭架捆綁蘋果樹苗。靠著和妻子在基地上班的工資,去年,“因學致貧”的劉永華一家徹底摘除了低收入困難戶的帽子。

“每天我是高高興興的上班,7點半按時上班,下午6點鐘準時下班,吃飯有炊事員,其他什麼都不用管。帶動村民們都富裕起來了,大家都很高興。”說起現在的這份工作,種了幾十年莊稼的劉永華很滿意。

昔日石旮旯 今朝“花果山”——修文縣大石鄉三合村“三變”闖新路

劉永華上班的基地,就是貴陽創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三合村高坡觀光農業精品果園。2012年,在外從事服裝產業的劉永平在賺得第一桶金後,選擇回鄉創辦大石鄉聯江生態養殖場,發展生豬養殖。五年時間裡,原本學習機械出生的劉永平從“門外漢”變成養殖能手,先後共投入資金1500多萬元,建成年出欄8000頭生豬的標準化示範養殖場。養殖場形成規模後,劉永平謀生了發展種養殖結合的一體化綜合循環農業的想法,解決養殖場排汙問題。

昔日石旮旯 今朝“花果山”——修文縣大石鄉三合村“三變”闖新路

蓄水池

三合村位於大石布依族鄉東部,是貴陽市20個特別困難村之一。石漠化嚴重、四季缺水是導致當地群眾生產發展受限的主要原因。蘋果、獼猴桃種植需要搭架牽絲,這在“石旮旯”裡難以完成。完成土地流轉後,劉永平先後花費170萬進行土地治理,並創新性的修建“防漏防凍”蓄水池,滿足了果樹種植需要的基本條件。

如今,整治後的種植園裡,蘋果、獼猴桃、桃子、梨子等果樹長勢喜人;原本被斷言無法蓄水的蓄水池裡蓄滿了清亮的雨水,猶如一顆鑲嵌在大地上的藍寶石;將土地以流轉或入股分紅的方式參與進基地的農戶們在果園裡忙碌著,有條不紊地忙著除草、澆水、搭架、綁苗。忙碌的生活讓村民們獲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我們現在給他打工是100塊一天,去年打工賺了1萬多塊,離家又近。我非常高興。”村民朱永梅邊綁獼猴桃新抽出的枝條邊說道。

“我家土地拿給他們入股搞種植,一家兩口都在這裡上班,一個月有6000多的收入,還有入股分紅。以前沒拿給他們,我家經濟條件很差,現在日子越過越紅火了。”一起幹活的劉永群笑著補充道。

昔日石旮旯 今朝“花果山”——修文縣大石鄉三合村“三變”闖新路

生豬養殖

據瞭解,劉永平的公司為當地農戶脫貧致富作出了積極貢獻。2016-2017年,聯江生態養殖場共帶動大石鄉710戶貧困戶發展生豬養殖,採用統一代養還本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通過代養使每戶貧困戶每年一頭豬可增收300元利潤;高坡觀光農業精品果園園區建設覆蓋三合村農戶44戶,其中低收入困難戶9戶,目前每天可提供20餘人勞動力用工,建成後預計可解決50人以上勞動力就業問題。

高坡觀光農業精品果園園區計劃實施1200畝,目前各種果樹種植面積達900畝。劉永平說,想要把園區發展成理想中的“花果山”,帶動更多村民共同參與、共同發展,路還很長,但自己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著。“我們力爭在3到5年的時間,把我們的區域發展成生態、精品、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真正實現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讓我們當地的村民能夠一起共同富裕。”談及未來規劃,劉永平目光堅定地說到。( 李 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