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爆料:四大內部驚人鄙視鏈首度曝光!

進四大之一工作是幾乎所有財會人士的夢想,四大對同學們究竟有什麼巨大的吸引力呢?據拿到四大offer的同學所說,四大將承擔所有費用讓你參加專業證書的考試,並提供大量的休假而不是從你的年假中抽出,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地化地在培養員工了。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視鏈,無數財會人削尖了腦袋想進去的四大自然也有。在四大內行人的眼裡不光四大各家之間,四大內部各部門間也有一條鄙視鏈。

匿名爆料:四大內部驚人鄙視鏈首度曝光!

除了大家熟知的四大各家之間的鄙視鏈職位,在內行人的眼裡,四大內部各部門間也有一條鄙視鏈是這樣的:交易>審計>諮詢>內控>稅務。

不過也有一種說法是,除了諮詢其他的都是相互鄙視又相互羨慕的狀態。

而作為四大翹楚部門的諮詢部,如果普華永道是臺審計機器,德勤就是“諮詢領域的普華永道”。儘管“四大”都在竭力建立諮詢業務,但德勤在本世紀初保留了諮詢部門後,還是有著明顯的先發優勢。

不過四大這種相互鄙視,就跟大學一樣,我自己學校想怎麼鄙視怎麼鄙視,外人不行。大部分還沒入職的小朋友對傳說中的忙季充滿未知,對於四大人而言,一次忙季意味著一次蛻變,當然也會收穫破繭的痛與欣喜。

你嚮往四大嗎?四大的真實生活又是怎樣的呢?以下是四大內部流出的生存法則,略長建議先碼後看。

匿名爆料:四大內部驚人鄙視鏈首度曝光!

1

Coach是初入四大的第一位人生導師

在四大,每個入職的新員工都會安排一位Coach,Coach在這裡可不是指“教練”,而是指“輔導員”或“導師”。你在四大職場上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與Coach溝通,包括你的職業規劃、工作表現、薪酬福利等等,聽聽他們的類似經歷、經驗與處理方法,如果他們有時間和精力,而你又願意和盤托出的話(蜜汁微笑)。

Coach並不能直接決定你的升遷。在四大,人際關係和工作表現都是圍繞“項目組”展開的,Coach可以作為你項目組的leader,但也可以不是。每一年的annual appraisal(年度績效評估),Coach先作為項目組負責人給你的單個項目評分,然後再根據你所有項目表現的評分來給出一個綜合的評分,評估你一年的工作表現。

由於每位員工在同一年度必須跟隨2名以上的老闆幹活,所以光討好Coach並不能保證你在annual appraisal中拿到高分,你必須在所有項目中都保持優良的表現才有可能進入top pay的行列。

在勞動密集型的四大里面,位於金字塔頂端的大老闆就是通過矩陣式的項目組和Coach制度,去管理數量龐大的員(民)工。一般而言,Coach至少要“認領”2-3名Coachee負責,而每一位Coachee只能擁有一位Coach。

如果員工的工作表現有問題、或員工要辭職,老闆第一時間會通過Ta的Coach去了解在Ta身上發生什麼事情,並且通過Coach去跟Coachee做思想工作。換句話說,對於Coachee而言,Coach是他們初入職場的第一位人生導師,而對於big boss,Coach就是身兼項目管理、部門HR、心理援助等多功能的管理者。

從維穩和效率的考慮出發,Coach一經確定,一般不能變動,因此,強烈建議同學們在被“認領”了之後,儘快跟Coach熟絡起來,雖不至於兩肋插刀拜碼頭,工作之餘也多聊聊家常談談人生。

2

Buddy是新入職的你更快速獲取幫助的小夥伴

比起Coach,Buddy是新入職的你更容易親近和更快速獲取幫助的小夥伴。Buddy一般是比你早兩三年進公司的Associate 或Senior。關於四大的任何東西,你都可以向他們諮詢,除了正兒八經的職場發展和工作層面,你還可以隨時向他們打聽各種瑣事或八卦,例如加班怎麼charge OT,誰看鐘最嚴格,跟誰幹活最累,某門事件的內幕,隔壁部門小美眉的身家,big boss的變動等等。

由於年齡相仿,職位相差不大,因此Buddy是你快速適應四大生活以及掌握四大工作規則的最便捷渠道。在四大有個不成文的傳統,新入職的員工與Buddy都會坐得比較近,而且新入職那天也會一起吃飯(誰買單還要問嗎?)。大多時候,與Buddy朝夕相對、並肩作戰培養出來的戰鬥友誼將會成為你畢生難忘的回憶。

還是要給大家負責任地提醒一下,因為Buddy大多是年資尚淺,他們的話未必100%可信,多聽多學習,少輕信少散播,爾後慢慢鍛煉出你的判斷力與理性思維。

匿名爆料:四大內部驚人鄙視鏈首度曝光!

3

四大的人際關係和工作表現圍繞“項目組”展開

在四大,人際關係和工作表現都是圍繞“項目組”展開,項目組也稱為Project Team或Engagement Team,一般由合夥人(Partner)+高級經理和/或經理(Senior Manager/Manager)+高級顧問(Senior associate)+顧問(Associate)組成。以PwC為例,項目負責的合夥人簡稱PIC(Partner In-Charge),同理,項目負責的經理、高級顧問以及顧問簡稱MIC(Manager In-Charge)、SIC(Senior In-Charge)和AIC(Associate In-Charge)。

在四大里,上司和下屬的階級關係並不像普通企業裡那麼涇渭分明,從稱呼上就可以看到,一般很少使用“xx總”或“領導”這樣的稱謂,一般直呼其英文名。上級領導的行為意志更多的是體現在項目管理上,而不是在人事管理上。

員工的年度考核時,會根據你所有項目表現的評分來給出一個綜合的評分,評估你一年的工作表現。項目型組織結構決定了項目負責人只對項目成員的工作成果負責評估,不能單獨或直接決定項目成員的個人升遷和薪酬漲幅。因此,作為team member,必須認真對待每一個項目,否則會因為個別項目負責人的“一票否決”評估意見而影響自己的工作表現。

除了互助互利,有些時候甚至自我犧牲一下也是要的。例如幫人頂酒。在審計忙季,當審計師的跑到客戶那裡蹲點,相見日久,吃飯喝酒在所難免,這時如果你主動挺身而出,幫你的senior或manager喝上兩杯、兩杯、兩杯又兩杯,你們的戰鬥友誼一下子就刷到新高度了。不過這也是看機遇和人品,還要看酒品的,有些客戶如果位高權重,你替老闆喝了,客戶興許心裡還不高興呢;有的時候你不能喝,就不要硬來,否則喝高了吐啊暈啊都是小事,影響第二天的工作進度是大事。

4

初進四大的小朋友要習慣做Research

初進四大的小朋友(此處指加入四大頭兩年的員工),除了“影帝影后”和“跑腿”之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打電話問功課,噢不對,是打電話做research。

做research看似很簡單,但其實是一門藝術活。你可能會遇到林林總總的大小困難,最常見的就是機關人員不願意回答匿名企業提出的問題,但客戶又不希望你過早在政府機關面前暴露他們的身份;或者就是,你無法找到合適的人回答問題,電話號碼換了一個又一個,最終不是忙音就是沒人接等等。這些問題都不算什麼,你會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中繼續碰壁,然後麵皮越來越厚,通訊錄上的名字越來越密集。

新人做research最大的問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問什麼,或者不知道為什麼要問,或者要問到什麼才算是個頭…通常你的上級(例如senior)會把需要問的問題大致告訴你,但他們並沒空把整個項目的背景都詳細告訴你,作為新人,如何能迅速掌握項目信息和問題所在,如何有效地完成research,就很考驗你的溝通技巧與應變能力。

做research之後,你可能會被要求寫一份NTC。

NTC(Note of Telephone Conversation)相當於重要事項的聊天記錄,記錄交談過程、討論要點或行動事項。例如做research後瞭解到的事實與結果,或者你與客戶或其他同事就某件重要事項的談話記錄。NTC在稅務部門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會被記錄存檔,供現任的項目組成員以及後續接手的人員翻閱,在風險管理的角度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一份合格的NTC需包含以下要點:與你交談過的人員姓名、官銜/職位、所在企業或政府部門、通話日期。重點是,要清楚記載曾討論的問題、對方的答案或雙方的討論結果。雖然只是一份小小的記錄,但在需要的時候卻能幫上大忙。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習慣,但往往有很多同學沒有好好的記錄,幫倒忙。

我在這裡提醒各位大小朋友,在做research問問題之前儘量厚著臉皮問清楚項目背景和需求,花幾分鐘好好梳理問題的邏輯、最後再換位思考想想你的manager想要的結果。打電話的次數越多,能問到事情的成功率將會越低。最好準備幾個後續問題,不要想到一個問題又打一次電話,人品與信用一樣,易用難存。

匿名爆料:四大內部驚人鄙視鏈首度曝光!

圖片來源:unsplash

5

在四大Timesheet決定你的工資獎金

Timesheet直譯過來,是你每天的工作日誌或工作時間表,在四大,它的作用遠遠不止一份日誌或記錄表。在四大,它是非常重要的指向標,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你的年度工作表現、工資獎金還有你的職位升遷。

Timesheet裡的時間通常被劃分為兩種hours:chargeable hours與non-chargeable hours。前者是指你的有效工作時間,也就是客戶願意付費的小時,例如你給客戶發詢證函的時間、用excel準備計算工作表的時間、跟客戶開會或準備會議的時間、跑稅務局報稅的時間,到工廠盤點存貨的時間、打電話做research的時間、內部工作會議等等,後者是指你的其他工作時間,也就是客戶不會因此付費的時間,例如研究excel的用法、練習使用audit database的時間、自習政策條文的時間、幫潛在客戶做research的時間、與潛在客戶開會的時間、幫老闆買外賣的時間、為公司年會表演排練的時間等等。

Chargeable hours 與你的performance(工作表現)有關,通常情況下你的chargeable hours越高,你的performance就越不可能越差,因為對於經理級以下的員工,你越忙,散發出來的信號就是你越能幹,於是更多的人會找你幹活,於是你會越來越忙,然後越來越多的工作會被派在你頭上,於是你會越來越忙越來越忙……反之亦然。

然而,怎麼才能增加你的chargeable hours?是不是你在辦公室裡的每一分鐘,或者在工作上花的每一分鐘都可以記錄為chargeable hours呢?嘖嘖嘖,這裡面的故事和技巧可就多得去了,這裡簡單說兩點:

首先,你得謹記一個規律:工作時間與工作效率是反相關的。工作時間並不是越多越好,過高的工作時間一來會被認為你的工作效率不夠高,二來會讓公司出現不能完全收回人工成本的風險。

其次,在四大無論是審計部門還是稅務部門,通常接到新項目都得做一份budget form(項目預算表),記錄budget hours和total costs。雖然budget form是自下而上(由小朋友)準備,但最終還是PIC或MIC最終審核通過的,一旦有了budget form,大家一般都會情不自禁地去遵守。

一般比較醒目的做法是,先了解項目的budget hours有多少,再謹記不同grade的人budget hours有多少,然後自覺地根據budget來調(倒)節(推)自己的工作時間。雖然四大里面一再強調不能讓小朋友“吃鍾”,但事實上完全不“吃鍾”的情況幾乎不存在。有些經理會比較實誠,自己不charge讓給小朋友charge,有些經理管鍾比較嚴,看到小朋友複印0.5小時也會challenge,也有些經理比較粗線條,只要你工作做好,其他的都不惜代價。這些與老闆、經理的處事風格、個人性格或身處環境都有關。慢慢熟悉,找到對應的策略,習慣就好。

匿名爆料:四大內部驚人鄙視鏈首度曝光!

6

OT費?沒有絕對公平,只有絕對平等

Overtime也就是咱們平日俗稱“OT”(加班)的全稱。在四大,OT是家常便飯,一日三餐,雖然花樣不斷變化,但卻從不會漏掉。為什麼?因為經理級別以下的員工 OT是有OT pay(加班費)以及OT allowance(加班補貼,指實報實銷的餐費和交通費)的啊!

什麼時間下班為之OT?根據勞動合同,四大的法定工作時間是8點半到5點半。但鑑於四大的工作性質與別不同,實際上四大實行的是靈活無比的彈性工作時間,因此8點半前抵達公司或5點半之後離開公司並不代表你可以charge OT。

那什麼情況下可以charge OT呢?一般而言,當天的chargeable hours超過8小時的部分,就是你的 OT時長了。然而,不厭其煩再如上所述,chargeable hours並不等於你呆在辦公室的時間,也不等於你花在工作的每一分鐘。它是指你的被公司承認的有效工作時間,它與項目的budget、你OT的工作內容以及其他項目成員charge的時間長短都有關係。

最常見的問題是,為什麼我每天工作到九十點才離開,而timesheet上只有不到5個小時的chargeable hours?為什麼我隔壁的同學每天總是7點不夠就走了,卻天天都有15、6個鐘的chargeable hours呢?

首先,你得遇到一個好job。好job的特徵是:fee高+活少+人品好。前面兩項不解釋了,不過要同時具備這兩者的job可謂鳳毛麟角。人品好是啥?就是你的客戶肯花錢、你的PIC、MIC和SIC肯讓你花時間。

再次,你得會合理分配timesheet上的時間。這裡不是教大家如何管理時間,因為時間是不能管理的,能管理的是你的工作,如何填寫timesheet也是有技巧的。舉個栗子,如果你的timesheet上週一到週三非常閒(每天只有3小時的chargeable hours),週四週五又突然忙得昏頭轉向(每天有12個小時的chargeable hours),你認為你的manager會怎麼想?突然被好job砸到了的機會不是沒有,但故意把chargeable hours集中到幾天charge來多拿OT pay 和OT allowance的做法也不是頭一天碰到吶。

最後,你的chargeable hours決定你有多少OT time,而你接手的每個項目的預算又決定著你的chargeable hours,所以,說到底,還是錢袋子決定筆桿子。有些人“吃鍾”,有些人overcharge,沒有絕對公平,只有絕對平等——你遇到好job和爛job的幾率,其實跟其他人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