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比曹操仁義?別被三國演義騙了,他搶地盤的手段司馬懿都不齒

文 | 江隱龍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是典型的仁義之君,不過從劉備佔領荊州、益州的事蹟上來看,劉備的仁義到底是真還是假,實在很難說得清楚。劉備一生經營過三個基地,一是徐州,是陶謙讓給劉備的;二是荊州,是趁曹操敗退佔據的,而且其核心地帶南郡還是向孫權借的;最後是益州——這個益州得來最“名不正言不順”。益州之主本是劉璋,劉璋又是劉備同宗。劉璋為防張魯請劉備來幫忙,然後劉備就順勢把劉璋給滅了。這件事別說劉璋很多舊部接受不了,邊司馬懿都不齒,認為其“以詐力虜劉璋”。

劉備比曹操仁義?別被三國演義騙了,他搶地盤的手段司馬懿都不齒

然而,劉備的汙點是不是就這一個呢?還真不能這麼說。益州來得不正,荊州則是藉著不還。當然“荊州”兩個字有點大,因為荊州南部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是劉備靠自己的能力打下來的,劉備向孫權借的是南郡。俗話說得好,有借有還,但劉備借了南郡之後就賴著不還了,還回了一句“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也就是拿下了涼州再還南郡。後果也很明顯了,孫權最終派呂蒙偷襲了荊州,殺死了關羽。雖然是偷襲,但從理上來論,孫權奪南郡也是名正言順的。

劉備比曹操仁義?別被三國演義騙了,他搶地盤的手段司馬懿都不齒

劉備在益州與荊州上有汙點,那徐州呢?《三國演義》中講了“三讓徐州”的故事,說是之前徐州牧陶謙臨終時認為其子陶商與陶應均不能承大任,故主動將徐州讓予劉備。《三國志》中沒有“三讓”之說,但讓徐州之事是有的:“謙病篤,謂別駕糜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

劉備比曹操仁義?別被三國演義騙了,他搶地盤的手段司馬懿都不齒

從中可以看出,陶謙臨死前對糜竺說除了劉備,沒有人能讓徐州安定,於是陶謙死後,糜竺但率徐州人士去迎接劉備,但是劉備不敢接受。為什麼不敢接受?因為劉備自認為實力不足,不能服眾,還提出了讓袁術來領徐州牧:“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內所歸,君可以州與之。”那後來為什麼又接受了呢?因為陳登、孔融先後站在了劉備這邊,支持其為徐州之主。

劉備比曹操仁義?別被三國演義騙了,他搶地盤的手段司馬懿都不齒

這一段,細想之下實在是耐人尋味。陶謙體弱多病,也不是一天兩天,大限將至之前,自然是早有心理準備的。縱觀糜竺的履歷,並沒有看出其為陶謙的心腹,而陶謙二子本無心仕宦,也不存在阻止劉備繼受徐州的情況。那為什麼陶謙臨終不讓兩個兒子或者心腹在身邊,偏偏選擇了糜竺?這是第一。

劉備比曹操仁義?別被三國演義騙了,他搶地盤的手段司馬懿都不齒

糜竺口傳遺命之後,劉備不敢應,直到得到陳登、孔融等人的支持後才坐領徐州。不久,陶謙舊部曹豹便反叛投了呂布。雖然說曹豹與呂布有姻親,但劉備之不得徐州官吏之心,恐怕也是確有其事。那麼,陶謙為什麼還要將徐州讓予劉備呢?反觀糜竺,之後還將妹妹嫁予劉備,雖然二件事是劉備領徐州在先、糜竺嫁妹在後,但畢竟脫不了裙帶關係,這是第二。

劉備比曹操仁義?別被三國演義騙了,他搶地盤的手段司馬懿都不齒

劉備之後平定益州,論功行賞,糜竺被拜為安漢將軍,其位高於諸葛亮。試問,糜竺何德何能,能凌駕於諸葛亮之上?劉備對糜竺“賞賜優寵,無與為比”,後來糜竺的弟弟糜芳向投降孫權,劉備也不因此懲罰糜竺。劉備不過優待了一下諸葛亮,關羽便不開心,糜竺如此受寵,為何連關羽都沒有嫉妒他?這是第三。

劉備比曹操仁義?別被三國演義騙了,他搶地盤的手段司馬懿都不齒

終上所述,陶謙讓徐州,這其中的水分真的是非常大。故事很可能是這樣的:陶謙重病,糜竺派人控制了陶府(至於陶謙很可被糜竺殺害則有些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之後假傳遺命,擁護劉備領徐州牧。這件事,劉備心領意會,與劉備“寢則同床,恩若兄弟”的關羽、張飛自然也明白。但是糜竺畢竟沒有把握徐州軍政大權,所以劉備也不敢妄動,直到內有陳登、外有孔融的支持,劉備方才同意。

劉備比曹操仁義?別被三國演義騙了,他搶地盤的手段司馬懿都不齒

然而,陶謙的舊部自然有不服者,曹豹很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員。張飛又暴而無恩,於是徐州舊部一併反劉備投呂布,劉備這個徐州牧也就當不成了。不過劉備還是念著糜竺的功勞,終其一生都“賞賜優寵,無與為比”,這並不是因為糜竺是其親戚,而是因為其智取徐州的緣故。所以,劉備一生,騙徐州、借荊州、詐益州,其霸業比起曹操,也未必來得更正。

劉備比曹操仁義?別被三國演義騙了,他搶地盤的手段司馬懿都不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