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大凡成就卓著的藝術家對藝術的熱愛都到了痴迷的地步,甚至用瘋狂來形容。他們往往不惜時間、不顧身體、不管風雲,徜徉於藝術的世界中,自我沉迷、揮灑、陶醉。在他們眼中,那是一個極樂的精神世界和心靈聖地。

在公安系統,就有這麼一位畫家,他傳承家庭的教育和薰陶開始畫畫,十八歲開始在報刊發表作品,五十多年的繪畫生涯練就了紮實的傳統寫實功底,善於將繪畫的技巧與樸實的生活緊密結合,創作出盪滌心靈的美術作品。他幾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如痴如狂,走遍大江南北,追尋古今中外,終成自己風格。他長期植根警營,捕捉火熱的警營一線生活,描繪人民警察的鐵骨柔情,並用自己的藝術感染力和人格魅力,影響和感染了一批批警營藝術家。他的畫作在1977年就獲得全國大賽一等獎,而後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和賽事,先後應邀到美國、瑞士、韓國等國進行藝術交流,他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展示著中國文化的自信和力量。

他就是著名警營畫家、雲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宣傳處退休幹部裴文璐。

本文首發於《人民公安》2018年1期

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裴文璐,男,漢族,1944年出生於昆明,雲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宣傳處退休幹部,現為雲南省公安文聯書畫院名譽院長、雲南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執著痴迷的追求

“我每天凌晨都在盼著天亮,”裴文璐說,“天一亮,有了自然光我就可以畫畫啦!”凌晨,往往是整個夜裡最無光的時辰。期盼光,尋找光,並把畫筆中令靈魂震顫的另一種光給人類留下,成了他從不停止的近乎崇拜般的洗禮,就猶如深山古寺裡的鐘聲,每天都會在黎明時分清悅悠遠地敲響。

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哥哥是一位天才畫家,我受他影響最大。”裴文璐說,他哥哥裴文琨的創作常帶著一種突然會電閃雷鳴山崩地裂般的瘋狂,一旦來了靈感,便如海嘯風暴掠過,即使半夜裡也會一個機靈翻身而起,三下五除二拆了床打成畫板,撕了床單作畫布,揮筆即畫!揮灑之後的結果,畫面上呈現的竟是——天空瓦藍湖水清澈雲朵綻放靜如處子般的滇池、在清晨陽光下曬著衣服床單飛翔著鴿子的靜靜的四合院、雨後晨曦疏失獨立在清新空氣中的南太橋!這位最後因精神分裂而經過整整16年痛苦掙扎去世的畫痴,給人間留下的數百幅色彩獨到樸素至極的人世間昨日風景,幾十年來依然那麼一言不發卻摧枯拉朽般地震撼著人心!

裴文璐既受哥哥的影響,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他一旦伏案創作,彷彿瞬間就與人世隔絕,即使雷霆在頭頂炸響大地在腳下撕裂也全然不知地進入忘我的狀態。“我哥畫畫有天賦,我畫畫靠日復一日,一天都不停!”裴文璐說,“痴迷畫畫讓我不能自拔,哪怕在我母親過世前的病床邊,我也在畫畫中與母親相伴。把淚水化作色彩,因為色彩說出的語言是無價的。”

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於是,整整五十多個春夏秋冬的日復一日,積跬歩而至千里,《西方現代美術史》中的大師們成了這位從野路子中殺出來的實力派畫家的燈塔。勃拉克、戈爾基、萊熱、康定斯基和德國鮑豪斯設計學校的理念,成了這位因家庭出身而無權進入大學卻同時精通油畫、中國畫和水彩畫的三棲畫家的導師和課堂。

在裴文璐後來的探索中,對他影響最大的當數俄羅斯畫家康定斯基。

“他的變形變到令人叫絕!我研究他的點、線、面和構圖空間場的理論後,抽象採用一種適當的形式去自由地處理畫面空間,從而對空間作出多樣性的確定,有了這些場,就可以自由地在同一塊畫布上畫很多人。”裴文璐說。蒙德里安關於垂直線、水平線的設計理念,則被裴文璐簡略了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中。裴文璐天生有著對色彩的敏銳和獨到的運用,絕非僅源於家族基因的遺傳,更取決於其對自然與生命、繪畫與靈感的痴狂之愛。

靈魂的泅渡一旦開始,便勇往直前。他每次出國,最痴迷的地方就是各個國家的美術館、圖書館和書店。巧合的是,裴文璐女兒的婆婆正是美國圖書館的管理人員,裴文璐就從親家的圖書館開始“掃蕩”各國美術大師的畫冊,看完拍照收藏後,又請親家帶他到其他圖書館繼續搜索,他回國時,幾個皮箱裝的幾乎都是畫冊!日積月累,博採眾家之長。斗轉星移,藝術的疆域得以突破和拓展。

捕捉生活的真善美

“我們AB血型的人就是勇往直前的。”富有愛國情懷和正義感的裴文璐決定去當兵,希望在軍隊裡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當上防化兵的他刻苦訓練,揹著4個竹筒第一個在橫渡瀾滄江時登陸上岸,第一個衝進火海救火,棉衣燒得啪啪響也毫不懼怕。服三年兵役退伍後他再次去考大學,因出身問題再次被拒,只好報考了昆明培養企業家的企業管理學校。然而,他沒有去經商。

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我第一就想畫畫!我不是不喜歡錢。作為一個畫家,你如果心裡想著錢,你就會隨波逐流,那我才不乾的!畫畫是我一生的追求。”裴文璐說。得知裴文璐的繪畫功力和人品,雲南公安報社總編去一家雜誌社“挖”他:“你到我這來,只要完成報紙插圖,你愛咋畫就咋畫。”衝著這份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由,渴望“愛咋畫就咋畫”的裴文璐穿上警服成了雲南公安報社的美編。他用薄木板自制了一個日光燈的燈罩,做成一盞畫畫用的檯燈。每天清晨一走進辦公室,他放下手中拎著的那隻裝著一卷宣紙的黑色手提包,第一件事就是按亮桌上那盞於喧囂的人世中顯得格外孤獨清冷的畫燈,然後鋪開宣紙從包裡取出水杯和一塊大餅或饅頭,邊吃邊開始畫畫。這段時間裡,他的中國古神話系列、敦煌系列、屈原九歌系列就在這盞靜靜的畫燈下,在一口大餅一口茶水的吞嚥回味中誕生了!

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我為什麼喜歡畫藏族?他們在缺氧和極度貧困的情況下,在那種生存環境中歷盡苦難都始終對生活充滿熱愛。我就喜歡她這種生活態度。”裴文璐畫作中深藏的那種精神,正在於他用堅韌穿透獄牆般沉重的殘酷,把人類和大自然中真正值得尋找和保護的那束充滿希望的純淨之光,在一片喧囂與貪慾鑄就的絕望與冷漠中,猶如燈塔般於夜的大海上為人類執著地亮起!這與挪威畫家蒙克的《吶喊》有著異曲同工的對靈魂的撞擊力。

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裴文璐熱愛畫畫,也熱愛生活,他喜歡捕捉警營生活的多彩瞬間。很多警營的戰友常常嚷著讓裴文璐畫像,他並不拒絕,而是拿起畫筆快速勾勒,刷刷幾下就將人物的輪廓畫了出來,然後再細處用筆描繪、上色、暈染,不一會兒,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畫作便躍然紙上。慢慢地,越來越多的警察愛上了畫畫,也都拜他為師,他欣然接受,給大家講解基礎知識,講解人物結構,講解如何創作和表現。每當他看到學員們創作的一幅幅警營生活精彩瞬間作品時,平時不苟言笑的他總是會露出燦爛的笑容。

在裴文璐的筆下,畫作有時比現實還美。水彩畫《戲水》描寫了兩個天真爛漫的姑娘坐在竹筏上,兩雙腳拍打水面濺起的浪花,加上兩個姑娘燦爛的笑容,讓人想到了甜蜜幸福的生活。油畫《甘孜賽馬節》描繪一群青年男女穿著盛裝不同姿態的表情,傳遞著難以掩飾的快樂的瞬間。國畫《趕場》更是將一個熙熙攘攘的集市場景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彷彿身臨其境。

贏得社會的肯定

穿越一座座燈塔,裴文璐奮力向藝術生命的彼岸游去!從十八歲在報刊發表作品到中國古神話《山鬼》《女媧補天》系列、敦煌系列、屈原九歌系列、東巴系列、中國京劇系列、孔雀舞系列的幾何不對稱的變形,再到以寫實手法創作、色彩與形式自然交織、揭示人類靈魂奧秘的民族風情繫列、西藏人物系列、印度人物系列和風景系列,就那麼毫不喧囂地猶如清泉般湧流著,從滇池岸邊不斷登上藝術家的殿堂。

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最令人驚歎的是,當一些人絞盡腦汁想著如何使自己的一幅畫能被中國畫展選中時,裴文璐竟在第九、第十兩屆全國美展中創下入選六件作品的令人震驚的佳績,這在全國實屬罕見。1999年裴文璐報送三幅作品《節日的苗女》《拾青稞》《納西東巴神話》參加全國美展,三幅竟全部被選中!2004年裴文璐報送的三幅作品《康巴節》《秋天的月季園》《苗家的節日》參加全國美展,再次被全部選中!

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在極其艱難而低調的專注奮進中,這位不會搞“人際關係”的窮畫家的畫展卻悄然漂洋過海,走向日本、德國、韓國、馬來西亞和大洋彼岸的美國,其作品多次在美展上榮獲一等獎並被收藏。英國嘉士伯拍賣公司的策展人和中國畫院的策展人看到裴文璐的系列作品後格外震驚,當即與其聯繫並訂機票飛往彩雲之南……

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正如雕塑家羅旭在《原野間的花朵》中寫到的那樣:“合適的季節來了,輪到它們開放的片刻,誰都不謙虛,也沒有爭相怒放的習慣,更不像城裡人那樣,每時每刻都爭著第一縷陽光,爭著每一滴毛毛雨。它們知道,向著它們飄來的一切都是美的,即便是乾旱或霜雪,它們都接受著,接受著燦爛,接受著回到地的最底層。”

在裴文璐被畫友稱作“獲獎專業戶”的同時,他利用畫餘時間教授的一群從4歲至80歲的美術愛好者,也在國內外的各類大賽上成了“金牌掃蕩者”,從央視《大風車》欄目的全國少兒繪畫比賽金獎、中國僑聯的金獎,到國際上的少兒繪畫比賽金獎,獲獎不計其數,僅其女兒裴娟的少兒畫就獲獎42個,其中金獎11個。

文化的自信在於認可和被認可,裴文璐的畫作就如同那朝陽的光芒,在照射萬物中被接受和滋養,在他的內心世界裡,畫作的核心就一個字:“美”,他願把這種美傳播得越來越廣。

其他警營文化作品

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楷書《宋司馬光才德之論》
陝西省公安文聯 遆高亮

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行書《為人尚正直 處事貴公平》

雲南省公安廳禁毒總隊 楊雙國

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國畫《千片赤霞頌平安》

北京市公安局 馬葳

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國畫《戎裝待發》

江西省新餘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張莉萍

用畫作展現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篆刻《對黨忠誠》

石家莊鐵路公安處 馬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