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大凡成就卓著的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都到了痴迷的地步,甚至用疯狂来形容。他们往往不惜时间、不顾身体、不管风云,徜徉于艺术的世界中,自我沉迷、挥洒、陶醉。在他们眼中,那是一个极乐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圣地。

在公安系统,就有这么一位画家,他传承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开始画画,十八岁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五十多年的绘画生涯练就了扎实的传统写实功底,善于将绘画的技巧与朴实的生活紧密结合,创作出荡涤心灵的美术作品。他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如痴如狂,走遍大江南北,追寻古今中外,终成自己风格。他长期植根警营,捕捉火热的警营一线生活,描绘人民警察的铁骨柔情,并用自己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了一批批警营艺术家。他的画作在1977年就获得全国大赛一等奖,而后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和赛事,先后应邀到美国、瑞士、韩国等国进行艺术交流,他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展示着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力量。

他就是著名警营画家、云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宣传处退休干部裴文璐。

本文首发于《人民公安》2018年1期

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裴文璐,男,汉族,1944年出生于昆明,云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宣传处退休干部,现为云南省公安文联书画院名誉院长、云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执著痴迷的追求

“我每天凌晨都在盼着天亮,”裴文璐说,“天一亮,有了自然光我就可以画画啦!”凌晨,往往是整个夜里最无光的时辰。期盼光,寻找光,并把画笔中令灵魂震颤的另一种光给人类留下,成了他从不停止的近乎崇拜般的洗礼,就犹如深山古寺里的钟声,每天都会在黎明时分清悦悠远地敲响。

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哥哥是一位天才画家,我受他影响最大。”裴文璐说,他哥哥裴文琨的创作常带着一种突然会电闪雷鸣山崩地裂般的疯狂,一旦来了灵感,便如海啸风暴掠过,即使半夜里也会一个机灵翻身而起,三下五除二拆了床打成画板,撕了床单作画布,挥笔即画!挥洒之后的结果,画面上呈现的竟是——天空瓦蓝湖水清澈云朵绽放静如处子般的滇池、在清晨阳光下晒着衣服床单飞翔着鸽子的静静的四合院、雨后晨曦疏失独立在清新空气中的南太桥!这位最后因精神分裂而经过整整16年痛苦挣扎去世的画痴,给人间留下的数百幅色彩独到朴素至极的人世间昨日风景,几十年来依然那么一言不发却摧枯拉朽般地震撼着人心!

裴文璐既受哥哥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他一旦伏案创作,仿佛瞬间就与人世隔绝,即使雷霆在头顶炸响大地在脚下撕裂也全然不知地进入忘我的状态。“我哥画画有天赋,我画画靠日复一日,一天都不停!”裴文璐说,“痴迷画画让我不能自拔,哪怕在我母亲过世前的病床边,我也在画画中与母亲相伴。把泪水化作色彩,因为色彩说出的语言是无价的。”

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于是,整整五十多个春夏秋冬的日复一日,积跬歩而至千里,《西方现代美术史》中的大师们成了这位从野路子中杀出来的实力派画家的灯塔。勃拉克、戈尔基、莱热、康定斯基和德国鲍豪斯设计学校的理念,成了这位因家庭出身而无权进入大学却同时精通油画、中国画和水彩画的三栖画家的导师和课堂。

在裴文璐后来的探索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数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

“他的变形变到令人叫绝!我研究他的点、线、面和构图空间场的理论后,抽象采用一种适当的形式去自由地处理画面空间,从而对空间作出多样性的确定,有了这些场,就可以自由地在同一块画布上画很多人。”裴文璐说。蒙德里安关于垂直线、水平线的设计理念,则被裴文璐简略了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裴文璐天生有着对色彩的敏锐和独到的运用,绝非仅源于家族基因的遗传,更取决于其对自然与生命、绘画与灵感的痴狂之爱。

灵魂的泅渡一旦开始,便勇往直前。他每次出国,最痴迷的地方就是各个国家的美术馆、图书馆和书店。巧合的是,裴文璐女儿的婆婆正是美国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裴文璐就从亲家的图书馆开始“扫荡”各国美术大师的画册,看完拍照收藏后,又请亲家带他到其他图书馆继续搜索,他回国时,几个皮箱装的几乎都是画册!日积月累,博采众家之长。斗转星移,艺术的疆域得以突破和拓展。

捕捉生活的真善美

“我们AB血型的人就是勇往直前的。”富有爱国情怀和正义感的裴文璐决定去当兵,希望在军队里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当上防化兵的他刻苦训练,背着4个竹筒第一个在横渡澜沧江时登陆上岸,第一个冲进火海救火,棉衣烧得啪啪响也毫不惧怕。服三年兵役退伍后他再次去考大学,因出身问题再次被拒,只好报考了昆明培养企业家的企业管理学校。然而,他没有去经商。

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我第一就想画画!我不是不喜欢钱。作为一个画家,你如果心里想着钱,你就会随波逐流,那我才不干的!画画是我一生的追求。”裴文璐说。得知裴文璐的绘画功力和人品,云南公安报社总编去一家杂志社“挖”他:“你到我这来,只要完成报纸插图,你爱咋画就咋画。”冲着这份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渴望“爱咋画就咋画”的裴文璐穿上警服成了云南公安报社的美编。他用薄木板自制了一个日光灯的灯罩,做成一盏画画用的台灯。每天清晨一走进办公室,他放下手中拎着的那只装着一卷宣纸的黑色手提包,第一件事就是按亮桌上那盏于喧嚣的人世中显得格外孤独清冷的画灯,然后铺开宣纸从包里取出水杯和一块大饼或馒头,边吃边开始画画。这段时间里,他的中国古神话系列、敦煌系列、屈原九歌系列就在这盏静静的画灯下,在一口大饼一口茶水的吞咽回味中诞生了!

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我为什么喜欢画藏族?他们在缺氧和极度贫困的情况下,在那种生存环境中历尽苦难都始终对生活充满热爱。我就喜欢她这种生活态度。”裴文璐画作中深藏的那种精神,正在于他用坚韧穿透狱墙般沉重的残酷,把人类和大自然中真正值得寻找和保护的那束充满希望的纯净之光,在一片喧嚣与贪欲铸就的绝望与冷漠中,犹如灯塔般于夜的大海上为人类执著地亮起!这与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有着异曲同工的对灵魂的撞击力。

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裴文璐热爱画画,也热爱生活,他喜欢捕捉警营生活的多彩瞬间。很多警营的战友常常嚷着让裴文璐画像,他并不拒绝,而是拿起画笔快速勾勒,刷刷几下就将人物的轮廓画了出来,然后再细处用笔描绘、上色、晕染,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画作便跃然纸上。慢慢地,越来越多的警察爱上了画画,也都拜他为师,他欣然接受,给大家讲解基础知识,讲解人物结构,讲解如何创作和表现。每当他看到学员们创作的一幅幅警营生活精彩瞬间作品时,平时不苟言笑的他总是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在裴文璐的笔下,画作有时比现实还美。水彩画《戏水》描写了两个天真烂漫的姑娘坐在竹筏上,两双脚拍打水面溅起的浪花,加上两个姑娘灿烂的笑容,让人想到了甜蜜幸福的生活。油画《甘孜赛马节》描绘一群青年男女穿着盛装不同姿态的表情,传递着难以掩饰的快乐的瞬间。国画《赶场》更是将一个熙熙攘攘的集市场景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仿佛身临其境。

赢得社会的肯定

穿越一座座灯塔,裴文璐奋力向艺术生命的彼岸游去!从十八岁在报刊发表作品到中国古神话《山鬼》《女娲补天》系列、敦煌系列、屈原九歌系列、东巴系列、中国京剧系列、孔雀舞系列的几何不对称的变形,再到以写实手法创作、色彩与形式自然交织、揭示人类灵魂奥秘的民族风情系列、西藏人物系列、印度人物系列和风景系列,就那么毫不喧嚣地犹如清泉般涌流着,从滇池岸边不断登上艺术家的殿堂。

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最令人惊叹的是,当一些人绞尽脑汁想着如何使自己的一幅画能被中国画展选中时,裴文璐竟在第九、第十两届全国美展中创下入选六件作品的令人震惊的佳绩,这在全国实属罕见。1999年裴文璐报送三幅作品《节日的苗女》《拾青稞》《纳西东巴神话》参加全国美展,三幅竟全部被选中!2004年裴文璐报送的三幅作品《康巴节》《秋天的月季园》《苗家的节日》参加全国美展,再次被全部选中!

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在极其艰难而低调的专注奋进中,这位不会搞“人际关系”的穷画家的画展却悄然漂洋过海,走向日本、德国、韩国、马来西亚和大洋彼岸的美国,其作品多次在美展上荣获一等奖并被收藏。英国嘉士伯拍卖公司的策展人和中国画院的策展人看到裴文璐的系列作品后格外震惊,当即与其联系并订机票飞往彩云之南……

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正如雕塑家罗旭在《原野间的花朵》中写到的那样:“合适的季节来了,轮到它们开放的片刻,谁都不谦虚,也没有争相怒放的习惯,更不像城里人那样,每时每刻都争着第一缕阳光,争着每一滴毛毛雨。它们知道,向着它们飘来的一切都是美的,即便是干旱或霜雪,它们都接受着,接受着灿烂,接受着回到地的最底层。”

在裴文璐被画友称作“获奖专业户”的同时,他利用画余时间教授的一群从4岁至80岁的美术爱好者,也在国内外的各类大赛上成了“金牌扫荡者”,从央视《大风车》栏目的全国少儿绘画比赛金奖、中国侨联的金奖,到国际上的少儿绘画比赛金奖,获奖不计其数,仅其女儿裴娟的少儿画就获奖42个,其中金奖11个。

文化的自信在于认可和被认可,裴文璐的画作就如同那朝阳的光芒,在照射万物中被接受和滋养,在他的内心世界里,画作的核心就一个字:“美”,他愿把这种美传播得越来越广。

其他警营文化作品

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楷书《宋司马光才德之论》
陕西省公安文联 遆高亮

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行书《为人尚正直 处事贵公平》

云南省公安厅禁毒总队 杨双国

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国画《千片赤霞颂平安》

北京市公安局 马葳

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国画《戎装待发》

江西省新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张莉萍

用画作展现文化自信和美好生活

篆刻《对党忠诚》

石家庄铁路公安处 马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