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小美:虛火過後一地雞毛 無人貨架模式待考

自從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後,創業者們似乎都看到了無人零售時代的到來,他們像野草一樣瘋狂的生長。在新零售與“無人貨架”風口興起的當下,然而這塊大蛋糕並非那麼容易得到。

果小美陷入窘境

果小美陷入解散風波的同時無人貨架推上了風口浪尖,曾經的共享單車風光不再之後,無人貨架也跌落了“神壇”。似乎原本看上去還能如魚得水“自洽”的商業模式,但終究沒戰勝現實。其實需求是有的,習慣也不難培養,但空間有限,品種太少,運營成本不低。不出所料,在大量資金的簇擁下,終於淪為了“揠苗助長”。無人貨架的倒閉潮似乎也比預期的要來的早一些。

果小美:虛火過後一地雞毛 無人貨架模式待考

市場空間大,門檻低;成本低,可以快速複製;盈利預期好;距離用戶近。種種關鍵詞可以看出,無人貨架和新型便利店在本質上都是打造重構消費場景,藉助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的方式,對傳統消費進行升級改造。看似這個方向似乎沒什麼問題,市場規模較大。早期曾有投資人用“路很長,坑很多”來形容當下無人貨架的發展前景。如今,當下已經開始比拼向上整合供應鏈的能力,在競爭過程中終會有一些能力不足的公司沒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開始掉隊,被收購也被認為是一種很好的退出方式。創業公司真的是步步驚心,當被資本和時間拋棄後,才發現什麼都剩不下。

不會是風口,只能是試錯

無人值守,恰恰彰顯了無人貨架在市場上所佔的明顯優勢。但,有利終究有弊。缺點也隨之而顯現出來,果不其然,與人性對抗的結果是不可預料的。無人貨架所在的地方一定是人群素質較為高的地方,相對來說,貨損率也是難以避免的。

果小美:虛火過後一地雞毛 無人貨架模式待考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後臺顯示貨足,然而所在地的貨物卻空空如也。讓人大跌眼鏡。

有目共睹的是,這種商業模式最大的一個風險弊端就是存在大量白吃白拿的可能性,考驗的是用戶素質。但素質是不可控的。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在本土商業中尚未出現開放式自助的模式,出現的還都是封閉式自助(自助餐、ATM、電話亭、等等),起初,用戶自覺不自覺不重要,因為有工作人員監督或者報警機器束縛著。現在全開放了,那麼用戶的消費素養就是最核心的要素了。

果小美:虛火過後一地雞毛 無人貨架模式待考

無人貨架終被現實打敗

面對著無人貨架發展到今天無疑暴露了自身的不足,快消品零售本身就是個講究成本運營的行業,不會單單因為無人貨架可能是個風口就例外。資本更不可能為了市場份額,從中忽視盈虧平衡而持續給創業項目回血。共享單車等前車之鑑尚歷歷在目,無人貨架廠商需引以為鑑。在加強技術研發和市場運營的同時,無人貨架廠商必須更重視和加強自己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未來,無人貨架或者準確地說是辦公室零售,最終勝出的應該還是其中的供應鏈強者。畢竟商業模式和運營方式都比較容易模仿,但供應鏈管理能力卻很難被人學走。

沒有剛性需求前景、沒有核心價值、沒有技術含量。眼前的果小美,雖然其在無人貨架領域下手很早,但卻未曾在市場上立足腳。要想達到“小而美”的模式成為行業翹楚,想必其未來的路必定很漫長。投資人的錢雖然好拿,但是,企業能否通過燒錢的模式而生存下來?目前運營過程還不用特別精細,著重培養用戶消費習慣才是最重要的,有資本在背後支持這些問題可以逐漸解決。這個行業一定會是巨頭的市場,留給中小玩家的時間和機會不多了,最終也會只剩下幾家瓜分整個場景。

果小美:虛火過後一地雞毛 無人貨架模式待考

不少玩家上半場都在馬不停蹄跑馬圈地,其實關鍵點還是在於下半場流量變現的方式,線下往線上導流,垂直深耕挖掘用戶其他的需求,對於企業發展是關鍵。即便放棄市場也好,尋求庇護也好,轉型升級也罷,在風口消失、資本可能更加謹慎的情況下,轉型之後的首要任務就是賺錢,而如果盈利的痛點依然無法解決,那無人貨架的這個缺口,恐怕誰都無能為力了。眼下當務之急,是從中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或許這不僅僅是果小美一家公司應該思考的問題,這也是眾多無人貨架企業共同的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