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縣誌(南北朝至1985年)電子版

蓬安縣誌(南北朝至1985年)電子版

蓬安縣誌(南北朝至1985年)電子版

蓬安縣縣情介紹

蓬安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南充市中部偏東,嘉陵江中游,地處東徑106°10′—106°41′,北緯30°44′—31°17′之間,屬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區,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與營山、渠縣、廣安、高坪、順慶、南充、儀隴接壤,東出達川通湖北,南進廣安達重慶,西經順慶進成都,北上巴中出秦川。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也是漢代政治家、辭賦家司馬相如的故里。

幅員面積1334平方公里,轄7個區,46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598個行政村,23個街道居委會,4859個社,總人口68.5萬(農業人口60.4萬,城鎮人口8.1萬,耕地面積54萬畝(田28.6萬畝,土25.4萬畝)。縣城建成區面積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萬人。

蓬安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春秋系巴國地,秦屬巴郡,漢初置安漢縣,公元507年置相如縣,公元569年設蓬州,1913年改蓬州為蓬安。相如縣在歷史上歷時861年,其縣治最初設在今蓬安縣利溪鎮西河塘,即司馬相如出生地附近,公元670年,遷至今錦屏鎮,現鎮內有長卿祠、琴臺等紀念性文物和遺址,公元763年在今蓬安境內,還設置過蓬池縣,歷時520年。

蓬安,人傑地靈。農學家蘭夢九、哲學家伍非百、藏學家張怡蓀、數學物理學家魏時珍、革命先烈王白與等歷代英豪為家鄉寫下時代風流;唐代詩人元稹、書畫家顏真卿、宋代大文豪蘇軾都曾在這裡留下了顯赫的政績和寶貴的墨跡;出土的漢陶、唐鏡、宋瓷造型生動,工藝精湛,顯示了古代蓬安兒女的勤奮和智慧。

蓬安,風景秀麗。琴臺夜月、嘉陵晚渡、牛渚漁歌、五馬排空、廣慈曉鍾、馬鞍樵唱、石壁晴雲、雙蓬疊翠,“古八景”令人歎為觀止;鬼斧神工的小樂山群佛塑像,栩栩如生的千佛巖的摩岩石刻;雄秀挺拔的龍角山公園,橫亙半空屏立的燕山抗蒙古城,風光秀麗的大深南海度假村,幽深靜逸的省級白雲風景名勝區,閒適愉悅的河舒桃花村,高潔清雅的十里荷花帶,“蓬安新八勝”令人留連忘返;蘇軾洗墨池、周子講學處、懸棺、玉環書院、神農祠、固州寨、利溪廊橋……也處處有動人的傳說,令人留連忘返。

蓬安,水能資源豐富。嘉陵江婉蜒流經16個鄉鎮,境內流程長達89公里,年過境水量220.2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多達28萬千瓦,縣內有13條溪河,59座水庫,10萬畝河灘的砂石資源儲量近10億立方米。馬回水電站裝機容量8.6萬千瓦,年發電量4.3億度;總裝機容量15萬千瓦,年發電量10億度的金溪電站正在建設。

蓬安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中國南方制種大縣、中國錦橙第一縣、全省優質蠶桑、水果、生豬等重要農副產品的生產基地。

隨著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業產業化快速推進,以四次蟬聯全國農博會金獎、榮獲“中華名果”殊譽的錦橙100號為主的優質水果業不斷壯大,以水稻、玉米、花生為主的制種業穩步發展,以小家禽和草食牧畜為主的特色養殖業成效喜人。地方特色產品豐富。國優水果錦橙100號果大無核、色豔味濃、豐產早熟、譽滿華夏;利溪粉條絲細綿滑、享譽巴蜀;楊家手工面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延年益壽;國際金獎相如酒醇香甘洌、餘味纏綿;源於清朝的曹氏豆乾味純香濃、口感奇絕,乃豆乾中之上品;引相如井水研磨的河舒豆腐滑嫩清香、色正味純。還有福德酥肉、白雲礦泉水等產品一直供不應求、暢銷不衰。

蓬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交通便捷,南離南充僅60多公里,東南距廣安市僅102公里,達成鐵路、國道318線和省道儀北路,南渠路穿境而過,嘉陵江大橋雄跨兩岸,89公里嘉陵江航段四季通航,全縣已經形成東西貫通、南北交錯的交通網絡,同時,我們加快蓬高一級公路建設進度,即將融入南充“半小時經濟圈”、成渝“兩小時經濟圈”。縣內通訊發達,程控電話、移動電話、互聯網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中國錦橙第一縣”網站廣為人們喜聞樂見。市政功能日益完善,縣城建設快速推進,佔地5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已具雛形,水、電、氣、視、訊、路通暢,緊靠縣城火車客貨站,是投資經商辦企業的理想場所;縣城東片規劃了5平方公里的商住小區,地勢地坦,基礎完善,是投資經營和房地產開發的黃金口岸;城市綠化、亮化、美化品位較高,市級文明衛生縣城順利達標,山、水、園、林精品小城市獨具特色。

蓬安,工業基礎優勢明顯。縣域工業起步相對較早,已初步形成了能源工業、絲綢輕紡、機械製造、農產品加工等為主體的門類齊全、體系完備的縣域工業框架。能源工業規模宏大。依靠豐富的水能資源,積極抓好境內嘉陵江水利資源的梯級開發,在已有馬回電站的基礎上,上馬金溪電站建設;在農網改造完成的同時,積極籌劃城網改造,未來五年,在全縣水電裝機容量將提高到23萬千瓦,成為川東北地區電力大縣。機械鑄造業實力強勁。立足於電力、交通和政策優勢,鐵合金系列產品、鍊鋼、軋鋼已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同時還在進一步壯大,以嘉寶、天府為龍頭的機械製造業,正加緊內引外聯聯,強化與大的機械汽配集團的經營聯合,一批質優價廉的產品,如汽車覆蓋件、飛馳農用車、天府牌粉碎機已進入廣闊的城鄉市場。農產品加工業優勢凸現。絲綢輕紡形成了從栽桑、制種、養蠶到繅絲、織綢、服裝一條龍配套的完整體系。以食品、肉類、酒類、糧油為龍頭的加工業通過產業互動,工農聯合,已經形成較大規模,打造出了既有面的擴張,又有優質品牌支撐的工業基地。

蓬安,市場空間較為廣闊。一是有較強的消費需求,2002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23億元,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商品糧價指數的平穩運行,即期消費和預期消費還會大大增加;二是有較暢的流通渠道。水路、鐵路、公路運輸暢通快捷,紅旗綜合農貿市場運行良好,小吃、建工建材、百貨、農電、服飾等專業一條街已形成氣候,大地超市、百盛超市、萬福來超市生意興隆,縣內城鄉市場繁榮,商貿流通活躍。

蓬安,投資前景極其廣闊。工業通過改制和結構調整,有大量的存量資產可以利用,特別是鄉鎮企業廠房閒置,可以直接投資辦企業;農業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深度開發的潛力巨大;縣內環境可以適合170餘種常用中草藥和名貴草藥的生長繁殖,有利於發展製藥工業;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公共事業全面開放,個人投資公益性事業前景看好;商業、飲食服務業、娛樂業、旅遊業深度投資開發經營效益看好,是有識有財之士施展宏圖、謀求發展的“創業樂園”。

蓬安,投資成本相對低廉。達成天然氣主管道貫穿縣城及周邊鄉鎮,縣城日供水能力可供2.5萬噸,年發電量可達4.2億千瓦時,縣城水、電、氣在周邊地區中價格最低,且能保證穩定、充足的供給。蓬安人均耕地0.9 畝,農村富餘勞動力達20多萬個。由於縣域工業起步相對較早,產生了一大批熟練的從事機械、絲紡、加工產業的技術工人,十分有利於工商、服務業的發展。

蓬安,融資環境極具良好。籌集了工業發展基金,成立了中小企業投資擔保公司,能為發展勢頭良好的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擔保。蓬安是A級金融安全區,縣內各家銀行思想解放,敢於創新,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

為了推動經濟技術合作,我們堅持“你發財,我發展,互惠雙贏”的思路,出臺了《關於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若干規定》;為了保證投資者獲取最大的利益,我們提供一切有利於創業和贏利的空間,全力打造一個“進入無禁區,發展不設防,服務無止境,政商零距離”的投資窪地,到蓬安來投資發展,凡是在外地可以享受的優惠政策,在我縣都可以更加優惠的享受,凡是外地可以提供的投資條件,我們都可以更加優越的提供。只要您來蓬安投資,我們就為您鋪路!只要您來蓬安合法經營,我們就堅決保護您!只要您來蓬安發展,我們就為您提供一流服務!只要您來蓬安投資,我們什麼都可以談!

目前,全縣人民正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堅持“工業立支柱,農業興產業,三產上臺階,城市升形象,黨建出成果”的工作思路,集中精力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的重點工作:

以企業改製為突破口,做強三大支柱產業,推動工業經濟新跨越。根據我縣水能資源、農產品資源豐富、企業存量資產長期閒置的實際情況,做強了能源、機械冶金、農產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強化了企業改制、招商引資、優化環境“三項保障措施”。

以開拓市場為突破口,增育三大特色產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用抓工業的思路抓農業,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主題,在突出特色建基礎上下功夫,著力培育了水果、制種、畜禽養殖三大產業。

以創新理念為突破口,加大經營城市力度,加速建設山水園林精品城市。創新經營理念,實行高品位規劃,新機制運作,大氣魄建設,鐵手腕管理,加快了山水園林精品城市進程。

以爭上項目為突破口,掀起基礎設施建設高潮,拉動縣域經濟提速升位。今年確定了“基礎設施建設年”,以經營理念推進工程建設,以招商引資破解投入難題,以大項目構建競爭優勢,以大投入拉動GDP的快速增長,主要採取大搞能源工程建設,大上交通建設,大興綠化建設,大抓水利設施建設。

以優化投資環境為突破口,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年”活動,開創民營經濟發展新局面。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確定為“招商引資年”,為此,我們高度重視抓招商,強化責任抓招商,突出重點抓招商,優化環境抓招商。

以深化“三百工程”為突破口,切實加強黨的建設,為實現蓬安新跨越提供堅強保障。以深化“三百工程”為核心,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部關係;以開展“評滿”活動為載體,進一步促進了幹部作風的轉變;以選好人用好人為手段,進一步調動了幹部的積極性。

上下一心,眾志成城,聚精會神謀發展,真抓實幹求跨越。努力把我縣建設成工業經濟強縣、特色農業大縣、商貿旅遊旺縣、民營經濟新縣、綠色生態靚縣和財稅收入富縣,力爭GDP10年翻兩番,20年翻三番。

蓬安縣建置沿革(自南朝至1953年)

蓬安縣境,約從公元前七世紀起,屬巴國地。周先王四十年(公元前239年),秦滅巴國後屬巴郡;惠文王更元后九年(公元前316年),屬巴郡閬中縣。南朝宋、齊時期,隸屬仍舊。

南朝梁時,縣境始置縣,北部為大寅(後改名蓬池),南部為相如。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北周所置蓬州由安固(今營山境)徙治大寅,南宋淳祐(1241—1252)間,徙治今河舒鄉燕山寨,元至元十五年(1278),再徙治相如。至元二十年(1283),省蓬池縣。明太祖洪武(1368至1398)中,省相如縣,直屬蓬州。清世祖順治七年(1650),蓬州改為不領縣的縣級散州。民國2年(1913),廢蓬州改名蓬安縣。

州縣沿革

相如縣

南朝梁天監六年(507),析安漢縣北置相如縣。西漢司馬相如曾在此寓居,故名。治所在嘉陵江東今利溪、河舒鄉交界處,與雞宿山(今量金斗)隔溪相望的兩河塘附近。東鄰渠,南接安漢,西北鄰南部,北靠大寅。據清光緒方旭《蓬州志》載,“相如屬境,南有今南充之北陲,東南有嶽池之半,東有營山之廢朗池,西北有南部之廢新政,其理所距今府治八十五里”,隸屬於與縣同置的梓潼郡。

南朝梁天正二年至太平二年(552—557),西魏攻佔蜀地期間,梓潼郡廢,相如縣改屬南渠郡。

隋開皇三年(583),罷諸郡以州統縣,相如縣屬隆州。隋大業三年(607),改州為郡,屬巴西郡。

唐武德元年(618),復改郡為州,相如縣仍屬隆州。武德四年,割隆州之相如、南充之果州後,相如縣改屬果州,同時析出東境置朗池縣,析西北境置新城縣(後改名新政縣)。武周神功元年(697),析相如縣東南境置嶽池縣,治所徙於嘉陵江西岸今錦屏鄉陵江場,東鄰朗池(今營山境)、流江縣(今渠縣境),東南鄰嶽池縣,西南鄰南充縣,西北鄰新政縣(今儀隴新政區一帶),北鄰大寅縣。天寶元年(742)改果州為南充郡,乾元元年(758)復為果州,相如為其屬縣。後梁開平元年至南宋寶慶二年(907至1226),縣隸屬如前。寶慶三年,果州以理宗“初潛”之地,由州升府,名順慶府,相如仍為其屬縣。南宋寶祐六年(1258),相如縣由順慶府改屬蓬州。

元至元二十年(1283),省蓬池縣,其地分別入營山、儀隴、相如三縣。相如縣則東鄰營山、渠縣,東南鄰嶽池縣,南鄰南充縣,西北鄰南部縣,北鄰儀隴縣,仍屬蓬州。

明洪武(1368至1398)年間,相如縣省,直屬蓬州。

相如縣由置到省,歷時880年左右。

蓬池縣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分閬中縣地置大寅縣,以邑西大寅山為名。治地在今縣境北部茶亭鄉蓬池壩(有說先治斗子山,後治鬥壇口),東鄰安固縣,北鄰儀隴縣,南鄰相如縣,西鄰西充國縣,屬隆城郡。

隋開皇三年(583),隆城郡廢,大寅縣隸屬蓬州。隋大業三年(607),廢蓬州置巴西郡,大寅縣屬之。

唐武德元年(618),復置蓬州,大寅縣仍屬蓬州。武德四年(621),析相如縣西北置新政縣後,大寅縣西鄰新政縣。唐開元天寶元年至乾元元年(742至758),蓬州先後改名鹹安郡、蓬山郡,再複名蓬州,大寅均仍為其屬縣。唐廣德元年(763),大寅縣以治地蓬水繞流,更名蓬池,後省C確切年代無考);開成元年(836)復置,至南宋末(1279南宋亡)隸屬未變。

元至元二十年(1283),蓬池縣廢,其地分入儀隴、營山、相如三縣。

蓬池縣從置到廢,歷時781年。

蓬 州

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分西魏時隆州隆城邵、羅州伏虞、義安郡置蓬州。以州內大小蓬山為名。州治安固(今營山安固場)。領安固、宣漢、儀隴、大寅4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渠州景陽郡改屬蓬州,州領安固、伏虞、儀隴、大寅、宕渠、綏安(開皇十八年改名鹹安)6縣。隋煬帝大業三年(607),蓬州廢,所領6縣分屬巴西、清化、宕渠3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復置蓬州,仍領安固、優虞、儀隴、大寅、宕渠、鹹安6縣。武德三年析儀隴縣置方州;武德八年廢方州,儀隴縣還屬,仍領6縣。唐開元二十九年 (741),蓬州徙治大寅,州屬山南西道。唐玄宗天寶元年(742),蓬州改名鹹安郡,唐肅宗至德二年再改名蓬山郡,唐肅宗乾元元年(758)複名蓬州,仍領儀隴、大寅、伏虞、良山(唐玄宗天寶元年由安固改名)、蓬山(唐肅宗至德二年由鹹安改名)、宕渠6縣。唐代宗寶應元年(762),朗池縣由果州改屬蓬州,州領7縣。

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省宕渠入良山,州領6縣。北宋太祖開寶六年(973),廢道置西川、陝西路,州屬陝西路。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981),並西川、陝西路為川陝路,州屬川陝路。北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分置利州路,州屬利州路。北宋神宗熙寧三年至熙寧五年(1070至1072),省蓬山入營山(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由朗池改名),省良山入伏虞,州領蓬池、儀隴、營山、伏虞4縣。

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蓬州徙治雲山(又名運山,今河舒鄉燕山寨),以抗禦蒙古軍。理宗寶祜六年(1258),相如縣由順慶府改屬蓬州,州領蓬池、儀隴、營山、伏虞、良山(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228)復置)、相如6縣;是年,張大悅降蒙古元后,置蓬州路宣撫都元帥府,並於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徙相如縣治地(今錦屏鄉陵江場),至元二十年,置蓬州路總管府,省良山縣入營山縣,伏虞縣入儀隴縣,省蓬池縣分屬儀隴、營山、相如縣,領相如、儀隴、營山3縣,屆順慶府。後復為蓬州,隸屬未變。

明洪武間,省相如縣,其地由蓬州直轄,蓬州並領營山、儀隴二縣,屬順慶府。洪武十年(1377)省營山、儀隴二縣直屬蓬州(洪武十三年兩縣復置)。

明崇禎十七年至清順治三年(1644至1646),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期間,蓬州屬“大西”順慶府。

清順治七年(1650),蓬州為不領縣的縣級散州,仍屬順慶府。

明正德十三年《蓬州志》載,蓬州直屬地東鄰營山縣,至營山縣界封竇鋪30裡;南鄰廣安州嶽池縣,至嶽池界金城山100裡;西南鄰南充縣,至南充縣界羅村鋪(今南充縣江陵鄉)70裡;北鄰儀隴縣,至儀隴縣界岐山堡(今儀隴岐山鄉)115裡。東西寬約110裡,南北長約220裡。

清,蓬州境域與明基本一致。

蓬安縣

清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發後,四川於11月先後成立了大漢四川軍政府和大漢蜀北軍政府(簡稱蜀軍政府),蓬州屬大漢蜀北軍政府。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後,蓬州屬四川省川北道。中華民國2年(1913)3月,廢州改縣,改蓬州名蓬安縣,以漢屬安漢縣,近為蓬州,取故州、縣首字為名。3年,川北道改名嘉陵道,蓬安縣屬嘉陵道。5年至23年,四川軍閥混戰,防區割據,蓬安先後為石青陽、胡佔鰲、何光烈、羅澤州、陳光藻、李家鈺、楊森等大小軍閥的防區。22年(1933)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九軍、三十軍部分軍隊由營山、儀隴、南部6路進軍蓬安,解放了縣境嘉陵江以東的中、北部地區,先後建立8個區蘇維埃,分屬川陝省營山、儀隴、閬南縣蘇維埃。縣境南部和嘉陵江以西地區為軍閥楊森和羅澤州的防區。24年,縣隸屬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民國年間,蓬安縣位於北緯30º41'36"至31º18'24"和東經106º9'43"至106º42'5"之間。東鄰營山、渠縣,南鄰嶽池,西鄰南充、南部,北鄰儀隴。面積約1568平方公里,駐地城中鎮(今錦屏鄉陵江場)。

1949年12月12日,蓬安縣解放。1950年,四川分設四行政公署,縣隸屬川北區行政公署南充專區專員公署。1952年,撤川北行署後,屬四川省南充專區專員公署。1957年12月,縣治地遷至周口。

1969年,南充專區改名南充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再改名南充地區行政公署,蓬安仍為其屬縣。至今依舊。

1952年至1953年初,鄉鎮區劃調整時,縣境劃出二道、復興、雙河、賽金、岐山、新城入儀隴縣,三興鄉9個村、高峰鄉7個村、東昇鄉7個村、金甲鄉2個村入營山縣,會龍鄉一個村及場鎮入南充縣,平頭鄉1個村入南部縣。劃入營山縣萬壽鄉4個村入文昌鄉,南充縣正源場和8個村入正源鄉,南充縣會龍鄉1個半村入會龍鄉,興隆場及附近村民入興隆鄉,南部縣平頭場及附近村民入平頭鄉;1959年8月,廣安縣蒲蓮公社六角大隊入南燕鄉。縣境地處四川省東北部嘉陵江中游,界於北緯30º44',至31º17'和東經106º10'至106º41'之間,東西寬約22.11公里,南北長約61公里,面積1300平方公里。東鄰營山、渠縣、廣安,南鄰嶽池,西鄰南充、南部,北鄰儀隴。縣駐地周口,距成都227公里,南充41公里(直線距離下同)。最東點福德鄉團堡山村,距縣城32.5公里;最南點風石鄉金鉤村,距縣城45公里;最西點群樂鄉石河井村,距縣城30公里;最北點諸家鄉青雲村,距縣城36公里

南北朝至明朝時期蓬安縣大事記

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502) 分閬中縣地置大寅縣,屬隆城郡。

六年(507) 分安漢縣地置相如縣,並置梓潼郡轄相如縣,郡、縣同治今利溪鄉兩河塘。

唐太宗貞觀十二年(638) 冬至次年五月不雨。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 秋,洪水暴漲。

武周萬歲通天二年(697) 相如縣徙治今錦屏鄉陵江鎮。

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 蓬州徙治大寅縣(今蓬安縣茶亭鄉蓬池壩)。

天寶元年(742) 改蓬州為鹹安郡,後又改名蓬山郡,旋復改為蓬州。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 漢中王李瑀被貶任蓬州長史。

上元二年(761) 刑部尚書顏真卿被貶任蓬州長史。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 大寅縣改名蓬池縣。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 二月,雞山(蓬州、果州交界處)饑民舉義,攻果州、蓬州,遭果州刺史王贄弘鎮壓失敗。

唐懿宗鹹通五年(864) 尚書郎薛逄被貶任蓬州刺史。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 蓬、果等四州虎害甚劇,朝廷派殿直張延鈞前往除害。

八年(983) 四月,蓬州發生盜案,州民張導豐等三人被誣為盜,知州楊全冤定張等死罪,案已具;錄事參軍邵譁察其冤情,拒不署牘,要求複核,楊全不聽。張導豐等臨刑呼冤,楊無奈令監候複查。後正盜被捕獲,楊全坐罪被削籍為民,曄受封賞,太宗並以楊全事戒諭全國。

淳化五年(994) 正月,義軍李順部攻克蓬州,旋敗走。五月,李部屬張餘復攻佔蓬州,不久亦失利撤走。繼後數年,李順餘部謝盛等再度起義,亦失敗,被蓬州軍事推官寇瑊抓捕送京師殺害。

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 受呂惠卿倒王安石之害而入獄的蓬州人李世寧(王之好友),因王安石復出而獲釋。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 嘉陵江水暴漲,洪水沖斷石樑山(其處今為石樑沱),江流改道直行。

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 四至九月不雨。

開禧(1205—1207)中 蓬州瘟疫流行,死者甚多。

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 九月,蒙古軍攻陷利州路,並沒蓬州,旋移兵西去。

嘉熙三年(1239) 八月,蒙古軍復侵蜀,再佔蓬州,不久離去。

淳祐三年(1243) 二月,四川制置使餘玠,令築運山城(今河舒燕山寨),蓬州、蓬池縣等遷治於此。餘玠以相如縣接近蓬州、營山界,亦令其縣民附入保聚。

五年(1245) 夏,餘玠親臨運山視察,下令擴大山城規模,加固城堡。

寶祐三年(1255) 冬,張大悅增繕運山城,次年春,蒙軍進攻未克。

六年(1258) 十一月,蒙軍攻破鵝項堡後,運山守將張大悅以城降元,運山失守,退駐運山的利州路轉運使施擇善不屈而死。十二月乙酉,蒙哥汗帥軍駐紮運山,仍以張大悅為蒙軍元帥。

元世祖至元(1264—1294)初 蓬州置宣撫都元帥府。

至元十五年(1278) 移蓬州治所於相如縣治。

二十年(1283) 置蓬州路總管府,後復為蓬州,領相如、營山、儀隴縣。蓬池縣廢,分屬儀隴、營山、相如。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春,蓬州立社學,延請儒師教民間子弟。

洪武(1368—1398)中 省相如縣入蓬州,十年(1377)五月,省營山、儀隴二縣入蓬州,十三年(1380),復置營、儀二縣。

明英宗天順(1457—1464)中 州以樹木為柵,始建城垣。

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戶部郎中田鋒被貶任蓬州知州。

弘治(1488—1505)中 州續築城牆,建蓬萊、風山、龍溪、五馬四座城門。

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 五月,藍廷瑞、鄢本恕等率義軍入蓬州,後撤離,未幾,廖惠又率義軍攻入蓬州,不久亦撤離。

十三年(1518) 順慶知府吳德器主修《蓬州志》,十卷。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 五月己未,蓬州降冰雹,大者如鵝蛋,禾苗、房屋損毀嚴重。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 蓬州疫癘流行,死者甚多。

三十七年至三十八年(1609—1610) 兩年連續大旱。

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 大旱。

明思宗崇禎七年(1634) 三月乙巳,張獻忠部攻入蓬州,未幾,移師東去。

十五年(1642) 呼九思、馬潮、袁韜等攻佔蓬州嘉陵江以東。

十七年(1644) 李自成部將馬科率部赴蓬州招撫,被張獻忠部逐走,李自成繼派軍反攻,不克,隨即引去。

清朝時期蓬安縣大事記

清世祖順治三年至五年(1646—1648) 蓬州連年災荒,人食人。

八年(1651) 清軍攻陷蓬州。

十年(1653) 南明劉文秀率軍逐清軍,收復蓬州。

十六年(1659) 譚洪等降清,清軍再次佔領蓬州。

清聖主康熙四年(1665) 知州鄭聖瑞重建州城,六年,重建州署。

七年(1668) 營山、儀隴直屬順慶府,蓬州不再轄縣。

十三年(1674) 吳三桂反清,發兵攻入蓬州。

二十年(1681) 清軍陳良棟攻佔成都後,蓬州復為清軍佔領。

二十年 夏,時州城“空城寂邃,草木愈豐,豺虎異類,與民分域而居”,知州徐浩重修州署。

三十六年(1697) 按清廷《墾荒令》,湖廣等地之民第一批進入蓬州,插佔為業,闢疇築宅。

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 蓬州清丈田土,有田一千二百八十頃零六十畝,地一千一百六十三頃零二十八畝。

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1759) 知州鄭文坦續修蓬山書院講堂及下舍。

三十九年(1774) 正月,知州周天柱於州城江南岸建青雲塔。

清仁宗嘉慶二年(1797) 白蓮教義軍羅其清、冉文濤部由營山進入蓬州,攻銅鼓寨不下,退至徐家場,清軍迭往,義軍退走。

三年(1798) 正月十二,燕山寨失火,死者200餘人。

三年 三月,張漢潮、阮文統、王聰兒等率義軍數千人,由營山分取州北賽金、復興(今屬儀隴)和州東周口諸場鎮,官軍退守州城。義軍在周口搭浮橋,擬渡江攻城,為官軍以巨簟三張作假炮所惑,退走。

四年(1799) 義軍肖佔國部由閬中抄襲官兵後,進據徐家場,後取道譚家山去營山。

五年(1800) 義軍周麻花部一度攻入州東境。

清宣宗道光五年(1825) 四月,蓬州北路許黃氏耕地得鐵印,隸書“定遠縣印”,背鐫“晏平元年頒”,亦為隸書。

九年(1829) 知州洪運開主修《蓬州志略》十卷。

二十七年(1847) 知州姚瑩創建玉環書院。

清文宗咸豐十年(1860) 三月,彗星出現於西天。

十一年(1861) 四星聯珠,日月合壁。

十一年 十月二十四日,雲南李永和、謝大腳等率義軍12萬人,戰馬6000匹,由廣安進據州東福德場,遭李文通率鄉丁抗拒,受阻於涼風埡。間道突至楊家、柳樹、河舒等地,遊騎進於周口。後聞敵情于軍不利,於十一月初六移師營山。十二月,蘭大順率義軍自南部縣進據州北境。十五日,義軍與官兵激戰於磨巖寨下,失利,退走營山,

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 大旱成災,鬥米值銀二兩八錢。

十一年(1872) 夏,大旱。州城內玉環山有獸夜出,如小牛,長尾巨口,綠毛豹紋,食雞、鵝、豬。

清德宗光緒三年(1877) 夏旱。

五年(1879) 三月初七,降大雪,四月二十八日,大降冰雹。

七年(1881) 二月十八日,大降冰雹。

十二年(1886) 五月,有物自空墮於利溪場,如毯如火,其色綠,及地有聲,颯然旋轉,數刻而沒,集視無物,唯一石尚熱。

十五年(1889) 州北境大風,降冰雹大如鵝蛋,莊稼損失嚴重。

十八年(1892) 夏,嘉陵江畔拂耳巖下出現地花。

二十一年(1895) 二月二十日,降雪。五月二十五日,降冰雹。同月二十八日夜,大暴雨,杜家場側寨垣驟崩,雷姓一家被埋而死者6人,藍溪河(今白玉河)水陡漲,柏楊橋一陳姓人家被大水漂走,死5人。

二十二年(1896) 二月初七,降雪。是年夏旱秋霖,莊稼欠收。

二十三年(1897) 十月,知州方2a主修《蓬州志》,十五卷。

二十四年(1898) 春,魏鼎創辦崇實學堂,併購置時務及西學書籍。

二十九年(1903) 嘉陵江水陡漲十餘丈,淹沒洪古嶺山岩。

三十年(1904) 夏旱,稻穀無收,大飢。

三十一年(1905) 罷科舉,興學堂,蓬州就原考棚改建官立高等小學堂。

三十一年秋 蓬州徵收川漢鐵路租股、購股。至宣統二年共解送公司股本銀5500餘兩,1110股。

宣統二年(1910) 成立州議事會,州參事會。

三年(1911) 秋,成立保路同志分會。

三年 十月十五日,蓬州奉四川軍政府文告,即懸掛漢旗,城鄉一律反正,知州曾習鑫旋即逃離。

三年 十月二十日,廣安大漢蜀北軍政府周銘盤等率軍攻破蓬州城,其部紀律鬆弛,搶劫衙署、局所、學校、當鋪,並分隊徇鄉,索供餉需,到利溪北岸,為民團所敗。十一月廣安胡孟輝率隊到蓬,以周部擾亂地方,將其逮捕入獄。十二月,川北宣慰使張瀾赴蓬提訊周,斷令償銀千兩。同時與地方籌商善後事宜,安定民眾,並委楊承憲權代知州署事。

民國時期蓬安縣大事記

民國元年(1912) 1月,遵照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通令,改用公曆紀年。

4月,改“知州”為“知事”,改衙門為州行政公署。

5月,奉省令,州署下設六課,其一為徵收課,裁經徵局及糧房,糧稅歸該課收解。

2年(1913) 3月,袁世凱通令,廢除府、州制,蓬州改稱蓬安縣。

3年(1914) 1月,袁世凱通令全國,停辦縣屬各級自治,蓬安縣議、參兩會及城鎮、鄉會均停止活動。

是年,袁氏密謀稱帝,密令捕殺國民黨人。國民黨員吳行光,因參與反袁,於夔門被捕。以無證據,袁氏四川爪牙復派員至蓬查抄其家,並勒令國民黨員繳證自首以免罪,但無一人自首。

4年(1915) 秋,馮玉祥率軍在營山處決匪首賴貴三等後,路經蓬安停留一日,即往順慶。

5年(1916) 1月,袁世凱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改年號為“洪憲”元年。蓬安縣各機關、學校行文,拒書“洪憲”年號。

春,中醫陳良謀、鄒子明等,籌資創辦醫學研究所。

是年,《新青年》、《旅歐雜誌》等進步書刊傳入縣境。

6年(1917) 夏,滇、川、黔靖國聯軍第二路副司令陳炳坤率部自綏定赴保寧,道經蓬安力促縣人恢復議會,興師護法。

是年,英國聖公會傳教士某,至周口下河街租房設立福音堂傳教,用西藥為人治病。

8年(1919) 4月,聯軍援陝第一路總司令石青陽駐防順慶,派旅長鄭經武率王國權團駐蓬安,王團潛通匪棚,常以人槍助匪搶劫分肥。

9年(1920) 6月,胡佔鰲率兵進據蓬安縣城,委南充譙和生為縣知事。時縣境匪棚林立,巨匪戴青雲等恃胡之勢劫人掠財,縣民多移逃避難。

11年(1922) 2月,川軍第5師何光烈部駐防蓬安。

12年(1923) 春,利溪場開辦因利絲廠。

13年(1924) 是年,於縣城玉環山麓修建縣立初級中學,將原小學改為女生部,於次年春招生開學。

14年(1925) 夏,大旱。

15年(1926) 12月17日黃昏,劉伯承率順慶起義軍數千人經過蓬安轉移開江。

16年(1927) 1月,川軍十一師羅澤洲部駐防蓬安。

17年(1928) 羅澤洲提賣全縣神會產業,修建營山新民至蓬安周口簡易公路。

18年(1929) 春夏大旱。

秋,縣劃地50畝,建蓬山公園。

是年,改稱縣公署為縣政府,縣知事為縣長。

20年(1931) 1月,四川邊防軍總司令李家鈺率部自遂寧進襲順慶,第十一師戰敗退至蓬安,分駐城鄉。該部勒令各鄉墊繳餉款,供給軍米,強派富家納銀洋數百至數千元。僅駐旬餘,綜計徵索不下數十萬元。

2月,二十軍楊森部接防蓬安。

7月,李家鈺為陳光藻、陳鳴謙所敗,退至蓬安利溪、周口等鄉,師部設於周口,官兵2萬餘人全住民房。敗兵搜索錢糧、衣帛、雞鴨、豬牛、蔬果幾盡。月餘後移往營山,所住民房一切器物被運售一空。

冬,軍醫何益順於周口創辦西醫診所——新西醫社。

21年(1932) 夏,楊家鄉華家上半溝天花流行,病死小兒90餘人。

10月,二十軍楊森部再度接防蓬安。

22年(1933) 夏,大泥鄉船民謝××駕木船載客百餘人自金溪下行,觸礁沉沒,除謝外無一生還。

10月5日,紅軍挺進蓬安。6日,佔領周口。8日,佔領燕山寨,接著解放了石孔以西,河舒吳家大埡口以北,嘉陵江以東地區,面積共478平方公里。

11月22日,紅軍完成大埡口、燕山寨等地反劉湘“六路圍攻”阻擊戰後,實行戰略轉移,全部撤離蓬安。

23年(1934) 元月,利溪鄉船民鞠××駕駛6噸木船,超載夜航,於正源江面翻沉,30餘名旅客全部遇難。

24年(1935) 夏,江水暴漲。

夏至秋,大旱。

26年(1937) 春至秋,大旱,秋收僅二三成,縣境葛根、野菜食之殆盡,更有以觀音土充飢者。饑民成群結隊逃荒,“吃大戶”,餓斃道旁者無人掩埋,徐家、河舒等地挖“萬人坑”以埋葬。

7月,“七·七”事變爆發,蓬安成立抗敵後援會,各學校組織宣傳隊,分赴各場鎮進行抗戰救國宣傳。

27年(1938) 6月,洪水暴漲,全縣受災作物3萬餘畝。

8月,伍範九於縣城南街首創西藥店——廣濟醫社。

28年(1939) 春,蘇眉生創辦私立興華初級中學。

9月,為避日機轟炸,南充師範學校遷至蓬安縣城,住天聖宮和文廟。

是年,中共南師校地下組織發展黨員十多名。

29年(1940) 6月24日,日機34架由營山方向飛竄蓬安,後有9架中國飛機從渠縣方向追擊,一架日機投炸彈1枚,落於羅家鄉牛頭寨溝,炸壞水田1塊,房屋2座。

同月,縣民教館舉辦文娛晚會,南師學生衡平(中共地下黨員)表演《王婆罵雞》,國民黨縣黨部書記蘇子易汙言辱罵,被激怒的學生和觀眾推倒蘇座位後木屏,蘇狼狽逃走。

7月31日12時許,日機10餘架飛竄蓬安,其中重型轟炸機9架,投炸彈1枚,分別落於騎龍鄉朱家墳、戴家灣,炸燬茅屋1座,損壞莊稼數畝,傷1人。午後,又先後有日機24架飛竄蓬安,於金溪、騎龍交界處的香爐山投彈5枚,毀茅屋1座。

9月,縣政府於公園建立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是年,實行新縣制,縣府設科室,並改原聯保辦事處為鄉(鎮)公所,改聯保主任為鄉(鎮)長。

30年(1941) 9月,蓬安縣田賦徵收實物,次年改為徵借。

31年(1942) 4月2日,縣續修縣誌局正式成立。

7月,蓬安縣衛生院成立。

同月,蓬安縣臨時參議會成立。

8月28日,召開第一屆縣臨時參議會。

秋,縣境赤痢流行,患者甚多。

是年,全縣募解同盟勝利美金公債1億元(折法幣17億元),同盟勝利公債10億元。

32年(1943) 1月,馬回饑民林順成、保長林順之、副保長林克常等聚眾3次向絲廠老闆辛伯民借糧,遭拒絕。林等三人率饑民二三十人打開絲廠大門,趕場群眾將辛家糧食搬運一空。辛向法院報案,林順成等3人遭槍決。

7月,改高等小學為中心學校,改初等小學為國民學校。

33年(1944) 1月,中國國民黨蓬安縣黨部成立。

3月,美國紅十字會及南洋僑胞向蓬安縣衛生院捐贈西藥及醫療器械計14箱16種。

春夏,久旱不雨。

34年(1945) 1月,蓮安縣公私槍彈管理委員會成立。

7月23日,暴雨成災,洪水淹沒田舍,沖走人畜。

8月底,大雨,江水暴漲逼至城下。

10月,蓬安縣參議會成立。

35年(1946) 2月,開辦縣立女子初級中學校。

3月,陳抱一等發起組織仁厚慈善團,向地方人士籌募資金,以濟貧救災養老恤孤。

春,大旱,收成十減六七;夏秋,再大旱。

6月13日,暴風,揚沙石,折木毀屋。

7月27日,暴雨,山洪成災。

9月7日,南(充)、蓬(安)、營(山)公路建築委員會成立,修建南充長樂至營山公路。

36年(1947) 秋,縣立初級中學增設高中班。

11月,伍玉雯等編修《蓬安縣誌稿》完成,共22卷,12冊。

37年(1948) 9月,渠縣龍潭起義後,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派段景鄂、熊澤清、張肅民、唐玉輝等進入縣東福德鄉,開展地下工作。

10月,中共地下組織黨員段景鄂等於福德鄉卿家溝建立縣境第一個“農民互助組”。

38年(1949) 4月,中共福德鄉地下支部於福德鄉段達家中成立。

6月21日,金溪逢場,風雨中,萬和鄉船民徐××、劉××用破損木船超載推渡,船翻沉,遇難70餘人。

6月23日,羅廣文部兩個連對福德一帶進行“清鄉”,搜捕中共渠、蓬、廣邊界特支地下組織黨員談劍嘯、宋廉嗣、康電、段景鄂、張良誠等人,未得逞,將進步人士熊炳乾抓至渠縣殺害。

9月至10月底,縣政府奉省府令,推行“二五減租”,由於地主事先強迫佃戶加租變約,佃農租額反而較前增加4—5成。

蓬安蘇區的創立與建設

蓬安蘇區的創立:

蓬安縣革命老區創建於三十年代初川陝革命根據地大發展時期。1932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粉碎國民黨三次“圍剿”之後,其主力集結於四姑墩,分左右兩個縱隊經過新集、土橋鋪、漫川關戰鬥,突破重圍,越秦嶺,翻巴山,進入川北,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三縣,創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1933年8月12日,紅四方面軍兵分4路,由巴中恩陽揮師南下,當天佔領儀隴,向西橫掃南部,迫敵於嘉陵江西岸,之後向營山挺進。10月5日,紅軍由營山的豐竇、綠水、幸福和南部的新鎮,兵分6路直插蓬安的周口、塘坊、白玉、平頭等地,使蓬安東至石孔、白玉,南至河舒大埡口,西靠嘉陵江岸,北齊儀隴邊境的諸家、茶亭,約478平方里土地上近18萬人口獲得瞭解放。紅軍在新解放區先後建立了各級蘇維埃政權。

蓬安老區時期,充滿著嚴重的階級鬥爭,被打倒的反動階級進行了猖狂的反撲。1933年10月19日,劣紳配合國民黨軍隊二十軍二混成旅一個連偷襲豐竇鋪,強佔琵琶寨。同時“扇子匪”襲擊金溪蘇維埃,後盤踞鮮店的銅鼓寨。次日,紅九軍七十四團一部將琵琶寨之敵擊潰,趕至嘉陵江以西的白區。23日,紅四軍和游擊隊配合,並肩戰鬥,一舉擊破銅鼓寨之敵,殘匪沿元包寨、永慶寨、酉陽山、地藏寺撤退。紅軍八十、八十一團乘勝追擊,於11月11日全殲這股頑匪於地藏寺。11月中旬,因劉湘向蘇區發動“六路圍剿”,紅軍採取“收緊陣地,誘敵深入”的方針,與敵進行了河舒大埡口防禦戰、燕山寨阻擊戰等戰鬥,於11月21日,撤離蓬安縣境,蓬安老區時期終結。蓬安老區時期僅存兩月餘,但在蓬安的歷史卻寫下了新的一頁。

蓬安蘇區的建設:

蓬安在蘇區建立前,即有中共黨員的活動。1927年至1947年間,中共黨組織曾先後多次從重慶中法大學、南充中心縣委等地密派中共黨員來蓬安建立黨的組織,發展黨員,由於受反動勢力的嚴密監控,殘酷鎮壓,黨組織比較弱小。1939年秋,曾組建興華中學黨小組,建立了中共福德地下黨支部,隸屬川東臨委第5工委。解放前,蓬安唯有老區時期的中共黨政組織發展最好。

1933年10月5日,蓬安大部獲得瞭解放,營山縣蘇維埃在蓬安的徐家(第八區)、金溪(第九區)、周口(第十區)建立區蘇維埃,共轄鄉(鎮)蘇維埃17個,閬南縣蘇維埃在蓬安的鮮店(第十四)、平頭(第十五區)建立區蘇維埃,共轄鄉蘇維埃10個。儀隴縣蘇維埃在蓬安的賽金、雙河(雙勝)、復興建立區蘇維埃,共轄鄉蘇維埃12個。全縣共有156個村蘇維埃,黨在區、鄉、村各級蘇維埃中亦建立了黨的組織,成為了蓬安蘇區的領導核心,並組織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打土毫、分田地,徹底打倒了地主階段,人民當家作主人。

在1933年初,紅四方面軍來到蓬安之後,人民群眾熱烈擁護紅軍,積極參軍參戰,先後有3000餘人參加了紅軍和游擊隊,組建了5個地方游擊隊獨立營,主要擔負維持地方社會治安和配合紅軍對敵作戰。

中華人民共和時期蓬安縣大事記(1949年—1985年)

1949年 12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廣安方向進入縣境,經南燕、羅家、楊家、柳灘,下午4時解放周口,並迅速渡江進駐縣城,蓬安縣宣告解放。

12月17日,中國共產黨營山縣地下組織負責人張樂山,派黨員李逸愚、唐國璋赴蓬開展工作。

21日,蓬安縣人民解放委員會經協商選舉產生。衛生院院長沈照民任主任,李逸愚任副主任。

22日,縣解放委員會組建二道、金溪、周口、羅家4個區和24個鄉鎮解放委員會。

1950年 1月12日,蓬安縣人民政府成立,隨即由縣長解成仁發佈一、二號命令,宣佈全縣各級解放委員會撤銷,各鄉、鎮解放委員會改為鄉、鎮支前委員會。

13日,成立蓬安縣接管委員會,趙文華任主任,開始進行接管事宜。

15日,成立蓬安縣支前委員會,解成仁任主任,唐國璋、沈照民任副主任。

同月,中共蓬安縣委員會成立。

3月23—28日,召開蓬安縣第一屆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4月12日,成立蓬安縣剿匪委員會,由駐軍543團團長傅東山為主任,趙文華、解成仁為副主任,開展剿匪工作。

4月28日,凌晨,扇匪肖英等糾合匪徒40餘人,持刀槍攻打柳樹鄉政府,解放軍班長張德文犧牲。

5月,全縣開展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運動。

9月15日,成立城區、西北路、東南路3個人民法庭。

10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蓬安縣工作委員會成立。

10月14日,成立蓬安縣禁菸禁毒委員會,嚴禁種植、販運、吸食鴉片,併成立戒菸所。

11月8—12日,召開首次縣、區、鄉農代會。

11月12日,全縣將4區24鄉鎮,改劃為7區36鄉鎮,廢除舊鄉鎮、保、甲長制,由鄉鎮、村農會行使職權。

同月底,正源糧食分庫倉管員王澤溥,被該庫盜竊犯蘇洪文及同夥殺害,蘇等4犯被處決,縣人民政府報川北行署批准,授予王澤溥烈士稱號。

是年,慣匪頭目羅大漢被處決。

是年各鄉、村成立農民自衛武裝隊。

1951年 1月22日,歷時近一月的減租退押運動結束,凡地主、富農出租土地一律按原租額?5%。

同日,縣城召開萬人大會,公開槍決販運煙毒犯劉長根。

2月22日,蓬安縣第一次勞動模範代表大會召開,勞模代表124人,分特、甲、乙、丙等級進行表彰。

25日,縣召開四級擴幹會,部署以土地改革為中心,複查減租退押、清匪反霸和愛國增產運動。

3月15—18日,召開蓬安縣第二屆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同月20—23日,全縣農民渥岸釉?560餘人,於縣城廣場舉行大檢閱。

4月4日,蓬安縣抗美援朝分會成立。

5月下旬,中共南充地委派出以李國珍為團長、趙文華為副團長的土地制度改革工作團到蓬安。6月6日,全部工作人員分赴區、鄉、村,開展土地改革運動,歷時近兩月,於8月5日結束。

9月,周口區農會副主席紅軍烈屬文大才被選為“十一”觀禮代表,赴北京參加岡慶觀禮。

10月,周口鄉1村3組8戶農民組建全縣第一個農業互助換工隊。

12月8日,南充縣正源、興隆兩場劃歸蓬安。

同月,二道、復興、賽金、雙河、隴城、歧山等鄉劃歸儀隴縣,三興、高梁兩鄉劃歸營山縣。

1952年 1月21—24日,召開蓬安縣第三屆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同月,實行工資改革,職工工資統一以“工資分”為工資計算單位。

2月,周口鄉以劉全貴為組長的全縣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成立。

同月,全縣大張旗鼓開展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同時開展反行賄受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

3月,二道區署遷至徐家場,更名徐家區。

4月,中共川北區黨委書記、川北行署主任胡耀邦赴蓬安縣視察工作,在蓬安中學初中部禮堂就“三反”、“五反”和抗旱鬥爭作報告,並與蓬中校師生分別座談,當場解決具體問題。

同月,中共蓬安縣委決定在全縣開展“幹戶百組十鄉”的愛國增產創模活動。

4月,由縣府組織,在各鄉分批集中燒燬地主的房地產契約,給農民發放土地證、房產證,到7月 底止,全縣有94765戶農戶領到了土地、房產證。

10月,劉全貴互助組7戶41人成立全縣第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2月6日,川北區勞動模範、赴蘇聯訪問團團員南部縣棗兒鄉的謝瑞珍赴蓬安作訪蘇報告,隨帶中型拖拉機一臺到蓬安,在縣城東門廣場作耕、耙地表演。

15日,全縣完成抗美援朝捐獻戰鬥機1架的任務。

1953年 1月18日,縣組織工商科和商會、國合商業、財政、稅務、銀行等部門,對農業、手工業和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展社會主義改造的試點工作。

同月,成立蓬安縣貫徹婚姻法運動月委員會。

2月2—7日,召開蓬安縣第四屆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3月,成立蓬安縣掃盲委員會。

4月28日,縣內部份地區遭大風、暴雨災害,間有冰雹,大如鵝蛋。三合鄉十一村白鷺;野兔被打死,作物損失嚴重。

5月初,成立縣防疫領導小組,在全縣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6月30日,蓬安縣第一次人口普查結束。全縣總人口403141人,其中,男208118人,女195023人。

11月,糧食實行統購統銷。

是年,改中小學春秋兩季招生為秋季招生。同時,小學停止試行“五年一貫制”,恢復“四二”分段六年制。

1954年 2月,成立縣計劃委員會,負責全縣國民經濟(含社會、經濟兩部份)的計劃編制與綜合平衡。

3月,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

同月,全縣第一座小型水庫——周口鄉馬家溝水庫建成。

7月2—4日,召開蓬安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

8月,全縣精減行政人員225人。

9—11月,按行業歸口,49今合作店整組為12個公私合營商店。

12月初,蓬安縣優撫代表獎模大會召開。

同月20日,萬和鄉陡灘子全縣第一座連拱壩石河埝(堵水壩)建成。

同月底,縣向革命老根據地發放救濟款2.99萬元。

1955年 2月4日,蓬安縣人民檢察院成立。

3月1日,使用新人民幣,並按國定比率,收兌舊幣。

6月,全縣城鄉普遍開辦識字班、夜校,開展掃盲。

9月12—15日,召開蓬安縣第一屆人代會第二次會議。

10月4—11日,縣召開四級擴幹會,貫徹中共中央七屆六中全會《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的精神。

同月,開工整修縣境嘉陵江河段,至次年1月淘灘12處,排除砂石2600立方米。

12月1日,全縣城鎮居民實行糧食定量供應制。

12日,周口鄉互助村5個農業初級生產合作社合併成立全縣第一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同月,採用民工建勤方式,對南蓬營公路進行首次歲修,次年春竣工。

是年,全縣農村貫徹糧食“定產、定購、定銷”,一定三年不變政策。

1956年 3月10日,縣頒制《公費醫療實施辦法》。

15日,縣制定《蓬安縣實現農業發展綱要》(草案),4月又制定1956—1962年《蓬安縣農業發展簡要規劃》(草案)。

4月,馬回鄉燕子窩建立縣第一座機灌站。

5月27—31日,召開中國共產黨蓬安縣第一次代表大會。

6月6—10日,全縣連降暴雨,山洪沖斷田埂16190處,受災水稻8423畝,旱地作物41594畝,倒塌房屋87間,傷亡5人。

25日,嘉陵江洪水猛漲,沖毀城東堤壩,湧入縣城南門,淹沒沿江13個壩、4個場鎮。中壩千餘群眾被洪水圍困,縣委、縣人委及時組織人力,調派木船,由副縣長石憲級等率領前往救援脫險。

7月1日,蓬安縣人民電廠建成發電。

11月4日,開放興隆、羅家、福德、河舒、周口、徐家、盤龍、金溪等10個耕牛調劑市場,允許耕牛上市交易。

12月26—29日,召開蓬安縣第二屆一次人代會。

同月,職工工資改為貨幣工資制,並進行工資調整。

是年,蓬安縣第一中學——楊家中學建成。

1957年 1月,蓬安縣第一座小型溪河電站——方家橋引水式電站竣工發電。

2月,全縣開展“一人二鼠、三(麻)雀、四挑肥”的除“四害”(老鼠、麻雀、蒼蠅、蚊子)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

3月,對解放前為革命犧牲的280名烈士的家屬發給追卹金,計2.1萬元。

同月,縣、區兩級下放109名幹部到鄉鎮工作,佔行政總編數23.9%。

4月,縣畜牧站況昌清研製出“四黃素”獸用新藥,榮獲國家科技獎。

5月21日,中共蓬安縣委成立整風學習領導小組,開展整風和反右派鬥爭。

6月,四川省蓬安師範學校成立。 。

11月,全縣對待業人員實行計劃安置。

12月15日,縣級機關駐地,由陵江場遷至今周口鎮。

1958年 1月31日,全縣改3天一場為10天一場。

4月,滅鼠能手沈前明應中國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微生物研究所之邀,赴北京交流滅鼠經驗,作現場表演,受到專家肯定,被聘為該所特約研究員、北京市衛生防疫站顧問。

5月13—14日,召開蓬安縣第三屆一次人代會。

同月,成立蓬安縣農田基本建設指揮部。

7月30—8月4日,縣召開三級擴大幹部會議,貫徹中央《關於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

8月28日,周口、清溪兩鄉41個農業社,聯合建立蓬安縣第一個人民公社,即紅旗人民公社。

9月10日,紅旗人民公社第一管理區始辦全縣第一個農村公共食堂。

同月,蓬安縣科協成立。

10月,《蓬安縣誌略》編成。

同月,全縣第一所幸福院在錦屏公社第一管理區試辦。

12月,全縣各鄉全部建立人民公社。

是年,蓬安縣錦屏中學、徐家中學成立。

1959年 2月,貫徹中央全會《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全縣農村實行公社、管理區、生產隊三級核算、分級管理的制度。

4月,對人民公社、管理區、生產隊開展反貪汙、反浪費、反瞞產的“三反”運動。

同月,全縣完成第一次土壤普查。

10月中旬,全縣開展“反右傾”鬥爭。

是年,蓬安中學畢業參加高考125人,被錄取113人。

1960年 3月9日,朱德委員長偕夫人康克清由四川省委書記廖志高陪同赴蓬安、營山、儀隴等地視察。在蓬安,聽取了中共蓬安縣委書記石憲級的工作彙報,並品嚐蓬安廣柑。他指出蓬安廣柑“味道好,應積極發展”。同日,赴營山視察後,在去儀隴途中,路經徐家人民公社時,察看了油菜豐產片。他指出:要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生產。

4月,天旱,持續到8月。

6月,蓬安中學沈前九、城關小學李光莉和楊家中學學生唐原德和衛生防疫站的沈前明等選為出席全國文教衛生群英會代表,赴京參加會議。

7月,興隆公社七管理區公共食堂,誤將白砒當蘇打使用,199人中毒,經搶救190人得救。

8月,縣將生產隊集體土地的3—5%劃給社員作自留地。

11月,縣召開四級擴幹會,貫徹中央《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接著,在全縣開展糾正“共產風”、反對官僚主義、反對瞎指揮為主要內容的整風整社運動。

1961年 1月,縣決定,周口、河舒、金溪等12個場鎮由慣例每月場期9次改為6次;其餘15個場鎮每月3次。

2月13日,縣決定農村居住稀散和距離食堂較遠的社員,可以分糧到戶自煮自食。

3月,全縣給社員增劃自留地、果樹、竹木、柴山,允許私人養豬,鼓勵發展家庭副業。

5月,全縣農村取消公共食堂。社員口糧分配,實行基本口糧加工分糧,分配到戶。

10月3—4日,召開蓬安縣第四屆一次人代會。

1962年 1月,全縣各區、社和企業普遍開始進行整風整社運動,反對貪汙盜竊、反對分散主義、打擊投機倒把。

2月3日,增設中壩、西陽、金城三公社。

3月上旬,縣召開1200餘人參加的五級擴幹會,傳達貫徹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即7000人大會)的精神,總結蓬安1958年以來在大辦工業、農業、公共食堂中的失誤,縣委書記王龍淵代表縣委作自我批評。

5月1日,全縣場鎮逢場期恢復為三天一場。

3月,中共蓬安縣委對全縣1959年以來,主要在“反右傾”鬥爭中,被錯誤批判處分的進行甄別平反,至年底基本結束。

9月,全縣49個公社先後遭受旱、澇災害。

10月,對“大躍進”中上馬的地方工業,分別情況撤、停、並、轉。

11月,全縣精減重疊機構15個,精減行政、企事業人員700餘名。

1963年 3月,全縣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活動,興隆小學陳廣群拾得8500元支票1張,歸還失主。

4月,開展反對貪汙盜竊、反對投機倒把、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分散主義、反對官僚主義的新“五反”運動。

5月,中共蓬安縣委組織工作隊,在紅旗、清溪等公社開展以清理帳目、清理倉庫、清理財務、清理工分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教育試點。

5月29日召開蓬安縣第五屆一次人代會

7月12—13日,召開蓬安縣第五屆二次人代會。

同月,全縣職工調整工資。

是年,蓬安縣河舒繁殖示範農場獲獎,得工農一7型8馬力手扶拖拉機一臺。

1964年 2月1日,報道鄭培亮舍子救船事蹟的長篇通訊《急浪丹心》於《人民日報》第六版新闢的《社會主義風尚的陽光照亮我的心》的專欄發表,同時配發了《險灘上的抉擇》,對鄭培亮的事蹟作了評介。

2月19—21日,召開蓬安縣第一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蓬安縣總工會。

2月24日,四川省交通廳、南充行署、蓬安、營山兩縣在蓬安縣禮堂召開獎模大會,獎勵江輪木船社駕長舍子救船的鄭培亮。

3月,全縣各級建立試驗田58處,219.5畝。示範種植矮腳南特、矮子粘等水稻良種。

5月26日,蓬安縣城鎮知青和城鎮青壯年143人,到興隆公社落戶。同年秋,又下放27人到涼山州落戶。

6月30日,全縣第二次人口普查結束,總人口430594人。其中,男性218582人,女性212012人。

是年,夏至秋末,連續90天大旱。中央糧食部副部長周康民赴羅家等災區視察後,省發放救濟款60萬元,退庫糧635萬斤。

秋,蓬安縣召開2100餘人參加的五級擴幹會,落實毛澤東主席“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全縣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

11月,抽調幹部500餘人,組成南充專區社教工作團青居分團,赴南充縣青居區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次年,又赴嶽池縣苟角區開展社教。直到1966年12月底,撤團返縣。

1965年 2月,引進黃麻,試種成功。到1972年,蓬安被列為四川省黃麻生產基地縣。

6月,縣開展工業學大慶活動。

8月,召開蓬安縣貧下中農代表大會,選舉陳剛恥等6位代表出席省貧協代表大會。

12月22—26日,召開蓬安縣第六屆一次人代會。

12月中旬,彭德懷元帥,從南充去廣安了解三線建設情況,繞道至蓬安視察。

1966年 2月26日,全縣改10天一場為5天一場。

3月15—20日,召開中國共產黨蓬安縣第二次代表大會。

5月22日,中共蓬安縣委向各級黨委傳達貫徹《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

6月,成立蓬安縣文化革命小組,並向劇團、文化館、電影院、蓬安師範及各中學派出工作組,發動文化大革命,上掛下聯批判“三家村”。

7月中旬,縣文化革命小組將蓬安師範學校和全縣各中學的教師和師範66級學生集中到南充地委黨校,開展“文化大革命”,提出火燒百分之百,批判“資產階級代表人物”。9月4日返縣,又集中 在蓬安師範繼續開展學習批判,直到10月初方結束。

8月,提高糧食統購統銷價格,平均增價25.43%,並對職工實行糧價補貼。

9月18日,蓬安出現第一張炮轟“黑縣委”、打倒縣委主要負責人的大字報。

10月5日,中共蓬安縣委於各中學、師範選派紅衛兵516人赴北京,18日參加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澤東主席檢閱。

同月下旬,全縣各中學停課,師生紛紛成立“紅衛兵”組織,進行大串聯。

10月底,外地赴蓬安串聯的紅衛兵和蓬安縣各中學的紅衛兵召開大會,批鬥中共蓬安縣委、縣人委和縣委宣傳部的主要負責人。從此,中共蓬安縣委、縣人民政府及工、青、婦等組織的工作開始癱瘓。

1967年 1月27日,“毛澤東主義蓬安縣革命造反派接管委員會”,一鬨奪了中共蓬安縣委、縣人委的一切權力。

3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川省蓬安縣人民武裝部奉命執行“三支、兩軍”任務,成立蓬安縣生產委員會。

3月24日,興隆公社七大隊發生特大殺人案件。鄧彰周全家6人被其養子鄧洪鈞殺死,房屋被燒燬。鄧洪鈞跳塘自殺。

4月10日,改生產委員會為蓬安縣抓革命促生產委員會。次年又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蓬安縣武裝部生產指揮部。

5月20日,成立蓬安縣“反逆流指揮部”,6月初,成立蓬安縣“革命造反派聯合總部”。至此,蓬安“文革”正式分成兩派。

7月7日,改3天一場為7天一場,星期日為逢場日。

8月8日,周口鎮兩派組織發生武鬥,傷數十人,死一人。

9月,一派組織,搶走縣人武部軍火倉庫部分槍械。

同月,縣重點文物青雲塔被清溪公社一些人炸燬。

12月,蓬(安)、南(部)公路動工修建,至1969年2月,全線竣工通車。

1968年 3月,縣兩派組織各選派地方負責幹部代表2名、群眾代表2名,參加在北京舉辦的四川省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學習。

4月4日(清明節前一日),全縣降大雪。從當日下午至次日上午,積雪約3寸。

同月13日,徐家場發生武鬥,雙方共死亡3人。

12月14日,周口糧站加工廠失火,燒燬機房14間,664平方米。

同月,中國人民解放軍0018部隊進駐蓬安縣,兩派聯合向省、地革委會、成都軍區、南充軍分區遞交了《關於建立蓬安縣革命委員會的請示報告》。

是年,重慶、南充兩市知識青年下放蓬安各公社生產隊落戶。至次年,全縣共接收3632人。

1969年 3月4日,經四川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蓬安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委員43名,由0018部隊作戰科科長陳玉升任主任。至12月底,全縣各級、各單位革委會、革命領導小組全部建立。

4月,縣革委將原縣委、縣人委、檢察院、法院的機關幹部及各中學教師700餘人,集中於蓬安中學和九一廠,“清理階級隊伍”。

5月,兩派組織解散。

7月,全縣除城關完小、師範附小外,其餘完全小學校均附設初中班。

9月,縣自來水廠動工修建,次年竣工供水。

10月,縣革委組織工宣隊進駐蓬安師範、蓬安中學。

11月,全縣各區中學、小學由貧下中農協會進駐管理。

1970年 2月,全縣開展打擊反革命,反貪汙、反盜竊、反投機倒把的“一打三反”運動。

3月,由省革委批准,定址燕山寨的四川省蓬安縣“六.三”微波站動工興建,至次年2月竣工投入使用。

同月,蓬安縣航運公司,自制成160馬力拖駁一艘。

同月,縣國營農機修造廠建成投產。

5月,蓬安縣繅絲廠動工興建,當年建成投產。

10月,組建蓬安縣民兵團,赴大巴山修建襄渝鐵路。至1972年8月,鐵路竣工後返縣。

11月,經省革委批准,蓬安縣自建國助的馬回電站動工興建。

1971年 1月7日,縣召開2250餘人參加的五級擴幹會,再次動員全縣學大寨。

1月,實行開門整黨整風,逐步恢復了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組織生活。

6月27—29日,召開中國共產黨蓬安縣第三次代表大會。

10月,實行推薦升學。

11月1日,全縣抽調幹部幹餘名,分赴城鄉,組織學習中共中央關於批林整風文件,開展批判林彪反黨集團叛黨叛國的罪行。

1972年 5月16日,南充絲二廠貨車一輛在新民鄉吳家大埡口翻車,駕駛員等5人死亡,重傷4人,輕傷1人。

8月,全縣第三次調整職工工資。

9月,蓬安一渠縣(羅家至渠縣新市)公路正式動工修建。至1975年5月,竣工通車。

1973年 3月,紅旗公社、縣農場試建沼氣池成功。至次年12月,全縣共建沼氣池3984口。

6月,召開蓬安縣第五屆婦女代表大會。

9月5—7日,嘉陵江周口洪峰水位達海拔298.9米,沿江14個公社,273個生產隊受災,損失近45萬元。

3月,召開共青團蓬安縣第五屆代表大會。

1974年 1月,縣成立黨的基本路線工作團(即“三分之一”工作團),開展“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基本路線教育活動。

10月,縣成立推廣沼氣領導小組。

是年,全縣建立柑桔密植園,面積達2000餘畝。

1975年 1月1日,四川省汽車運輸公司第67隊建立,隊址設城郊黎家店。

3月,引進雜交水稻。至1985年,全縣雜交稻栽植面積達80%以上,並在廣興、石門兩地建立制種基地1478畝。

同月,引進“天府三號”花生良種。至1978年,蓬安縣被列為四川省良種花生基地縣。

4月,在濟渡公社烏鴉嘴村陳家堰建立全縣第一座溪河電灌站,裝機l臺(13千瓦),保灌面積700畝。

5月,縣決定:降清溪、柏楊、大泥、騎龍等公社建成柑桔生產基地。

11月27日一12月4日,縣召開6000餘人參加的五級擴大幹部會議。

1976年 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縣人悲痛異常,15日蓬安師範全校師生開追悼大會哭祭。

7月6日,朱德委員長逝世,單位多自發舉行悼念活動。

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城鄉普設靈堂致哀。18日,縣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和居民集中於電影院前廣場舉行追悼大會,農村生產大隊亦普遍開會追悼。

10月23日,縣城集會,歡呼中國共產黨中央粉碎王、張、江、姚“四人幫”。

是年,農村推廣示範紅苕高溫大屋窖117口,防治紅苕黑斑病成功。

1977年 3月,在河舒、興隆、廣興、紅旗、石門等地推廣雜交水稻溫室無土兩段育秧示範成功。

6月1日,馬回電站第一臺機組投產發電。

是年秋,全縣中小學恢復招生考試升學制度。

10月18日,省委趙紫陽、杜心源、王黎之等來縣視察。

11月,全縣第四次調整職工工資。

是年,周口中學建立。

1978年 2月,蓬安縣雪茄煙廠破土興建,至次年1月正式投產。

9月,中壩鄉黃林橋1只舊木船超載擺渡,翻沉,死13人。

10月一11月,撤銷各級革命委員會、革命領導小組,恢復原有名稱。

12月,縣組織高產公社、大隊幹部5人宣講團,巡迴各公社,交流雜交水稻,雜交玉米的高產經驗。

1979年 1月14日,全縣場鎮統一改為按公曆5天一場。

2月,中共蓬安縣委召開四級擴幹會,貫徹學習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決議,研究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方針在全縣貫徹實施的各種問題,並制定了全縣發展規劃。

3月,全縣開始體制改革,對重點企業試行擴權工作。

4月,縣成立落實政策辦公室,對錯劃右派、歷史積案和“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錯案進行全面清查。

春,在農村部分生產隊推行“統一核算,分組承包,聯產計酬”的生產責任制。羅家區福德公社四大隊在全地區率先實行包產到戶生產責任制。

7月1日,縣航運公司自造成72馬力客輪1艘、客駁3艘。

同月,縣召開1260餘人參加的五級擴幹會議,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和《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試行草案),通過本縣發展農業的政策措施。

7月14日—15日,興隆、羅家兩區持續暴雨,雨量分別為207毫米、195毫米。

8月,在全縣農村生產隊,推行“統一核算,分組承包,聯產計酬”責任制。

9月,縣絲廠和縣商業局等10個單位的109名職工,向全縣職工發出“只生一個孩子”的倡議書。至年底,全縣有5595對一個孩子的夫婦領取了獨生子女證。

1980年 1月,裝機5×800千瓦的馬回電站,全部竣工投產。

同月,全縣第五次調整職工工資,並由三類工資區升為四類工資區。

同月,對全縣孤老、烈屬、烈士遺孤和抗日戰爭中入伍、軍齡較長、貢獻較大的復員退伍軍人,增加補助。定期定補對象較前增加到547人,年定補金額增至5.9萬元 (每年分兩次付給)。

2月9日,中國共產黨蓬安縣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

2月,縣貫徹國務院關於從事個體工商業者可以到城鎮租店經商的文件。至年底,全縣個體工商業者增至1985戶。

7月,全縣開展地名普查工作。至1981年12月,按全國地名稱謂統一規定,更改了部分公社、大隊名稱。

是年冬,縣土產公司因柑桔收購量過大,儲藏、銷路欠佳,損失260多萬斤,計3.9萬元。

12月,縣園藝場培育的“100號”錦橙被省評為柑桔優良品種第一名。

1981年 3月20—27日,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蓬安縣委員會第一屆第一次會議。

3月21日—26日,召開蓬安縣第八屆人代會第一次會議。

同月,省汽車運輸公司67隊東風牌貨車代客車,載客51人,由周口開往河舒,於棗兒埡坡處翻車,死7人,重傷6人,輕傷26人。

同月25日,縣水產養殖公司同中央、省、地聯合投資82萬元,在白玉鄉修建良種魚場。至1982年完工,投入生產。

7月13—15日,嘉陵江出現特大洪水。周口洪峰水位高達海拔301.335米。周口對面,高7米,長1000米的龍埂被沖毀,嘉陵農場良土150畝,桑樹10000棵,柑桔700棵,全部被毀。8月12日,嘉陵江再次洪水成災。

10月,縣民政局編印《蓬安縣革命烈士英名錄》。

11月,全縣開始第二次土壤普查和土壤利用概查,至1984年5月結束,並整理鉛印《蓬安土壤》一書。

同月,全縣3l場鎮,改5天為3天交錯逢場。

是年,全縣農村普遍推行包產到戶、包乾到戶和專業承包責任制。

1982年 3月1日,在全縣開展“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四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貌月活動。

4月,縣人民政府組織全縣開展第一個計劃生育月活動。

6月30日,第三次人口普查結束,全縣總人口590621人。其中,男306434人,女284187人。

是年,縣財政收入達1231萬元,突破千萬元大關。

是年,縣園藝場培育的“錦橙蓬園新秀100號”榮獲全國優質甜橙第二名,農牧漁業部授予蓬安縣政府金質獎盃, 蓬安縣被列為全省柑桔生產基地縣。

是年,蓬安縣農工商聯合公司收購廣柑,管理不善,黴爛損失65萬餘斤。

1983年 春,恢復農村鄉、村建制,改生產隊為農業合作社。

2月,全縣50鄉(鎮)均建立文化站。

3月,旱第一批工商業企業開始經濟體制改革。

4月,中央農牧漁業部在蓬安縣召開六省大面積試用氟硅尿防治小麥鏽病現場會議,蓬安縣植保站獲集體三等獎,劉永梅獲個人二等獎。

8月26日至27日,從快從重從嚴打擊了一批刑事犯罪分子。

9月,完成全縣農業資源調查和農業區劃工作,並鉛印成《蓬安縣農業區劃報告》一書。

10—11月,縣人民政府實行機構改革,共設34個局(委、辦),減少機構20%,人員相應減少30%。

12月,縣農機廠製造的SFQ—40型粉碎機被評為四川省優質產品。

是年,部分國營企業推行經理、廠長負責制,並實行利改稅的管理體制。

1984年 3月,在全縣選擇柑桔優良母本2660株,建立良種母本園4個,當年培育良種柑桔苗12萬株。至1985年,增建柑桔良種母本園15個。

4月14—20日,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蓬安縣第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4月15日—19日,召開蓬安縣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

5月1日,成立《蓬安縣誌》編纂委員會及辦公室,開始蒐集資料編纂新《蓬安縣誌》。

8月11—14日,召開中國共產黨蓬安縣第五次代表大會。

11月,全縣區、鄉鎮先後建立財政所。次年,實行“劃分收支,收支掛鉤,超收分成,支出包乾,節約留用,一年一定”的財經管理體制。

同月,蓬安縣中型馬回水電站(裝機4.61萬千瓦)籌建工作開始。

是年,縣成立集資辦學領導小組,至次年底,共集資270.7萬元。

1985年 1月,中共蓬安縣委在全縣分三批開展整黨,至11月結束。全縣重新登記的黨員計16755人。

2月,縣召開農村工作會議,傳達貫徹中央(85)1號文件精神,對糧食、生豬、紅黃麻、柑桔等,取消統購、派購,開放價格,實行合同訂購制度,合同外的實行市場調劑,價格自由浮動。

3月,全縣開始工資制度改革,將原等級(工級)工資改為職務工資、基礎工資、工齡津貼、獎勵工資四部分組成的結構工資制。

同月,全縣開始分批對城鎮房屋進行普查,並簽發房產證。

9月10日,縣召開第一個教師節慶祝大會。

同月,為移風易俗,縣人民政府議決,撥款25萬元動工修建縣殯儀館。

蓬安縣誌(南北朝至1985年)電子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