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鳳凰城”之稱的大同,在古代歷史上是怎樣的?

用戶65981909

大同,在歷史時期一直處於多民族融合的地帶,也成為了各方勢力必爭之地,在春秋時期,大同還處於北狄的統治之下,到了戰國時期,初為代國的範圍,成為了趙國的勢力範圍。直到秦統一中國,廢除了分封制,設立郡縣,大同成為了雁門郡、代郡的屬地。西漢時期基本承襲了秦的的制度。

直到北魏時期,大同的地位有了提升,從郡縣到成為都城。大同在北魏時期,稱為平城,是在漢朝平城縣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直到北魏孝文帝改革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平城作為都城,前後經歷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在其作為都城的時間內,一度成為了北方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的中心。

到北周時期,大同開始稱為雲中。隋朝重新統一中國後,改諸州為郡,大同地區成為馬邑郡、雁門郡之地。後,突厥來犯,大同地區成為了軍事前沿陣地,直到唐代的時候,這個地方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到唐末藩鎮割據時期,雲州地區陷入了長期的戰爭之中。五代其地為後唐所佔,區劃未有大的變動。之後,石敬瑭叛變,意欲將大同地區割讓給契丹,雖經過了艱苦守城,但最後還是被貢獻,從此大同先後被契丹、女真、蒙古統治者統治長達433年,使中原漢族統治從此失去北方屏藩。

直到遼佔領了雲州地區,在此設立西京大同府,作為陪都;金時,依舊稱為西京。遼金時陪都西京再度興盛於北方,成為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交往的中轉站,聯繫各民族的紐帶,大同再度輝煌。

大同,在歷史上經歷了起起伏伏,現在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展示在眾人面前,古城牆的維護,古城內建築的保護都是一種對歷史的傳承,希望大同能夠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