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中國人如何學英語?最好的方法百年通用

文|陳卿美

如今,學英語已經從娃娃抓起。學習英語的環境極大豐富,除了課堂上,社會上還有各種輔導班、學習班。隨著手機的普及,各種學習英語的APP,讓你隨時隨地學習,真是非常方便。然而,這些在晚清時的中國全都沒有,他們又是如何學英語的呢?

晚清的中國捱了外國幾次揍,頓時醒悟,原來他們比中國發達很多。要想追趕西方列強,還必須學習外語,尤其是英語。那時想學英語,普通人家想找本英語書都困難,更別提其它了。要想學好英語,只能接觸外國人,或是與英語好的中國人接觸。但英語好的中國人,最初也不會說英語,也有一個學習的過程,追根溯源,還是要與外國人接觸。

中國第一批會說英語的人是誰呢?應該是澳門與廣州人莫屬,因為澳門與廣州是最早的開放口岸。外國商船到中國,或是停澳門,或是停廣州。在廣州收貨的為廣州十三行,所謂十三行,就是各種商行,他們是最早與洋人打交道的中國人。可以想象,雙方最早的溝通,也是各說各話,再加各種手勢比劃。時間一長,廣州十三行的商人就學會了英語。這應該是中國人最早學習英語的方式。隨著中國口岸開放的逐漸增多,洋人北上,各沿海城市會英語的人越來越多。以最大的開放城市上海為例,英語在這裡竟然產生了變異,誕生了一種叫“洋家浜英語”的特殊語種。

洋家浜英語,是因為很多南方人不會發“r”及捲舌音,有點“大舌頭”的意思。如“rice”就讀成了“Iice”,明明是“大米”,卻變成了“蝨子”。

還有一種與外國人接觸方式,那就是請英語老師。這個最典型就屬於末代皇帝溥儀,清末的紫禁城,已經不再視英語為異端。比如慈禧身邊的德齡公主,從小在歐洲生活,會幾種語言。可惜這麼好的老師在身邊,沒幾個人向她學習英語。為了輔導溥儀,清廷專門給他請了一個蘇格蘭人做英語老師,這個人就是莊士敦。其實就跟請家教一樣。

莊士敦本是英國政府派到中國威海的一名機關小秘書,由於他熱愛漢學,很快就成了中國通。經過徐世昌等人的引薦,1919年2月,莊士敦正式成為溥儀的老師。此時已經是民國時期,但清朝的小朝廷還在。溥儀14歲,正式學習英文。請了外教的溥儀能學好英文嗎?沒有!因為溥儀很好玩,西洋玩意太多,根本沒心思專心學英語,比如騎自行車就是他的一大愛好。另外,溥儀並不是天天與莊士敦在一起。溥儀畢竟還是皇帝,外教不可能天天圍著皇上轉。莊士敦在紫禁城工作了五年,按說溥儀也學習了五年。有人說溥儀的英文很流利,在東京大審判時,能與法官用英文流利作答。筆者查看了當時的錄像,並沒有看到這一幕。這也說明,溥儀的英文水平也是不咋地。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進入教會學校。晚清的中國,外國傳教士大量來中國,他們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辦教育。很多中國人就是在這種學校內接受了英文教育。比如推動中國幼童留美的容閎。在出國前,就有了很好的英文基礎。北洋政府總理顏惠慶也是一樣,他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學院。顏惠慶晚上在家裡學英語時,都是與小夥伴做遊戲、玩拼圖,將一個個字母卡片拼成不同的單詞。就是這樣,他掌握了大量的詞彙。

學英語講究語言環境,今天的國內都嚴重不行,更別說那時的中國。所以,晚清時產生了大量的留學生,他們在留洋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也練就了一口流利的英文。那時英文特別好的,基本都是留過學,喝過洋墨水的。

晚清的歐美留學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自費留學生,包括教會資助的留學生。一類是官派留學生,比如留美幼童、庚款留學生。不管哪種留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學習英語的方式,那就是直接寄宿到外國人家裡。

晚清的中國人如何學英語?最好的方法百年通用

美國女老師與中國留美幼童

比如1872年開始的留美幼童,他們都是分別安排在不同的美國人家裡。為了讓這些平均年齡只有12歲的中國學生儘快掌握英文,儘快適應當地生活,留學負責人容閎曾專門給自己母校耶魯大學的校長寫過一封信。他建議,將30名幼童要分開居住,分開就讀。也就是說,讓他們原子化,脫離中文環境。否則,大家在一起,還是會說中文。事後證明,容閎的建議是正確的。

在美國人家裡又如何學習英文呢?除了一起生活,進行日常交流外,還要專門進行學習。比如自費留學生施肇基,就寄宿在華盛頓市立中學老師摩根女士的家裡。摩根女士做收費輔導,每天教他背誦英文小說、散文一到兩篇。每小時收費1.5元。每次讀錯,摩根女士都會用鉛筆畫出,並糾正發音。第二天上課,還要複習舊課,只有完整背誦下來,才開始講授新課。每天教授時間都要在兩三個小時。

在美國人家裡學英文,確實效果非常棒。護送留美幼童的官員祁兆熙的兒子也是一名留美幼童。有一次,他到美國人的家裡看望自己的兒子。他驚訝地發現,兒子與主人交流很熟練,要知道他剛剛住進來不到十天。真的有這麼神嗎?很多人不相信,其實這些留美幼童到美國時並不是英語小白,而是在中國都接受過初級的英語訓練。

1871年,為了推動幼童赴美學習,清廷在上海專門成了出洋預備學校,專門強化幼童的英文學習。在這學校裡如何學英文呢?學生每天早晨起來就要誦讀詩文。上午練習寫字、聽老師講課,下午基本又是背誦課文。背誦課文要求很嚴厲,完不成就要挨板子。即使有留洋預備學習,但到美國人家裡短短几天就能熟練交流這事還是很神奇。就像今天的大學畢業生,英語水平肯定高於當年參加過留洋預備學習的幼童。但把大學生扔到美國人家裡,幾天後,他們能與美國人熟練交流呢?恐怕是很難的。

到美國人家裡,確實是學英語最快捷的方式。2018年春節前,筆者到美國遊玩時,當地的華人導遊也曾說,中國人在美國學英文,最快的辦法就是去美國人家裡。有些美國家庭有這種業務,平均每月1000-2000美金不等。一些寂寞的老人願意與年輕人生活在一起,他們不會不厭其煩地教你。一遍遍重複,說得多了,自然就學會了。當然,不是每個美國家庭主人都如此熱情,更多還是需要碰運氣。

時代在變,學習英語的方式也在變,但不變的是,中國人追求西方現代文明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