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了這些,你也可以像古代的女子一樣,傾國傾城

從古至今,追求美好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我們心中彷彿都具有象徵意義上的審美觀。男人們都喜歡漂亮的女人,每個人每個朝代,對於美人的定義也是不一樣的,由此產生的差異妝容和服飾,也給人帶來視覺上的衝擊。以知道的,在古代,男性的地位相對於女性要高,因此也可以毫不掩飾的說,那時的女人打扮,多半是因為男性。無論是官宦人家還是皇宮妃子,都是為了能以最美的形態展示在男人面前獲得恩寵。同時,女子的妝容也應該反映了當時生活習慣、審美觀念的變化。追朔到現在,追求美麗好像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具有的能力,並且,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改進。相比較而言,我認為古代的化妝手法更加的繁瑣,可以用到精緻一詞,另現在的我們望塵莫及。

中國有這麼多的朝代,究其發展我認為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中國古代的妝容之所以說繁瑣,它包括大約分四到七個步驟,而這四到七個步驟裡又分別有若干個小步驟。今天給大家講解的是唐、明、清時期的妝容。

唐朝一個精緻的妝容大概可以分為七個步驟,分別是敷鉛粉、抹敷脂、施鵝黃、畫黛眉、點口脂、描面靨、貼花鈿。

俗話說"一白遮三醜",鉛粉的作用相當於是現在的打粉底,給整個臉部進行打底。之後便是抹胭脂,是將胭脂抹於臉的兩側,用於給白色的臉頰提氣色。接下來是施鵝黃。即裝點上鵝黃,用黃色顏料染畫或粘貼於前額。

接下來便是眉毛,唐朝人認為眉毛象徵"七情之虹"。在唐代,眉毛的高低象徵著地位的高低,因此眉毛畫的越高也意味著地位的高度。唐代早期的眉毛是細長漸闊的,例如狀似柳葉的柳葉眉。隨著唐朝國力的增強,眉狀也日益粗擴。在盛唐時期流行的是眉形短闊的"蛾眉"。畫的時候,先將原來的眉毛剃掉,在用筆沾上黛粉,描眉。可以將邊緣的顏色輕輕的暈散,叫"暈眉"。中期還流行了眉心上翹,呈巴子壯的八字眉。晚唐時期,有形如桂葉的桂葉眉毛呈細長的狀態。

學會了這些,你也可以像古代的女子一樣,傾國傾城

點口脂,即現在的口紅。唐朝女子塗口脂有很多的樣式,如心形,鞍形或一般形。這三種畫法的最終結果就是使唇形看上去更小,可以想象出櫻桃小口的畫面。在這裡日本的藝妓妝容也是由盛唐時期傳過去,對比而言兩者有極大的相似之處。面靨通常用胭脂點染有多種形狀,最常見的是黃豆般大小的圓點。最後便是花鈿,花鈿分為紅、綠、黃三種、紅色居多。以金、銀製成花形飾於臉上。這樣一個完整的妝容就完成了。

明朝時期,已經發展時間較久,因此不會像唐朝那樣濃妝豔抹,但也不會是素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清淡。在明代最流行的便是飛霞妝。用胭脂在面部塗抹,然後用白粉輕蓋。

學會了這些,你也可以像古代的女子一樣,傾國傾城

看過最多的宮廷劇應該是清宮劇了,因此見到的也是最多的。在妝容上面更接近於淡雅簡約,面部的裝飾基本就不存在了,面部多施脂粉。眉型均為眉頭高、眉尾低的形態,形狀纖細修長,眼妝則是細緻自然,唇妝方面也是有櫻桃小嘴的特點。清代最大的特點應該在頭飾上了,旗頭的華麗程度取決於地位的高低。髮式主要分為"兩把頭"和"大拉翅",即旗頭。"兩把頭"是將頭髮全部往上盤,用一根"偏方"支撐,梳成橫長平髻,上面有花朵其他的裝飾物。"大拉翅"在晚清盛行,是一種假髻,用黑色綢緞或絲絨編制而成的頭飾,後面用假髮做成"燕尾",垂與腦後。

學會了這些,你也可以像古代的女子一樣,傾國傾城

相比較而言,唐代的妝容更加的濃厚,與其民風相似,大方開明,無論著裝還是髮飾和清代相比,清代顯得更為保守,但是在妝容上清代的更加貼近自然。每個朝代不同的著裝化妝文化都體現了他們不同時期的文化發展和經濟水平,這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從不同朝代的妝容的發展史來看,妝容在一點點進步,我們值得學習和深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