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孝惠帝劉盈明明有六個兒子,為什麼皇位會傳到弟弟劉恆手裡?

風過初夏雨過天晴


作為漢朝第二任皇帝,漢惠帝劉盈的一生就是一個悲劇。

儘管是一代開國帝王劉邦的嫡長子,他卻沒有繼承到父親的豪邁英武,天性溫和懦弱。

因此他在父親生前不受待見,甚至幾次險些被廢去太子之位。

在母親呂雉的庇護下,劉邦死後,他得以繼承皇位,卻一輩子生活在母親強權的陰影下,像傀儡一樣活到了24歲鬱鬱而終。

他死後,呂后又先後立過前少帝,後少帝兩個傀儡皇帝。

公元前180年,呂后死後,劉盈的弟弟,劉邦的四兒子繼承了皇位,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皇帝中的一位——漢文帝劉恆。

有人就問了,這惠帝明明自己有兒子,為什麼最後皇位傳給弟弟劉恆呢?您且聽有書君細道其中原委。

一、因被質疑血統不純,劉盈的兒子們都被殺了。

根據記載,劉盈一共有六個兒子:前少帝劉恭、淮陽王劉疆、常山王劉不疑、襄城侯劉弘、軹侯劉朝、壺關侯劉武。

劉盈的這六個兒子中,先後有兩個在呂后稱制時被立為皇帝,前少帝劉恭後來被廢,處死;後少帝劉弘在位一直到呂后去逝後,被朝臣罷黜、處死。

在平定諸呂后,功臣派和皇族派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兩派害怕將來呂家還會壯大,在劉恆入主未央宮的當夜,就將其餘幾個劉盈的兒子也全都處死在了他們的官邸。

大臣們這麼做,一方面表達了對呂后篡權的深惡痛絕,另一個原因是

他們根本不認可劉盈的這幾個兒子。他們認為這幾個兒子並非劉氏後人,乃是呂氏的血脈。

那麼群臣為什麼會有這個共識呢?這事兒還得從劉盈那強勢到變態程度的老媽呂后說起。

對於一個封建社會中的成年男子來說,娶妻生子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 而恰恰在這兩個方面,漢惠帝劉盈有著說不出來的痛。

先看看他的婚姻。他即位後不久,老媽呂后就做主給他娶了一房老婆。

這個老婆的獨特之處在於,她和劉盈的關係非常特殊,她的母親魯元公主,乃是劉盈的親姐姐。換句話說,劉盈是這個女子的親舅舅。

亂倫的婚姻曾被孔子視為禽獸不如。而呂后,為了牢牢握住皇權,真可以說,到了喪心病狂,禽獸不如的地步。

再看看他的“生子”。大概是由於存在心理障礙,惠帝與他的外甥女皇后張嫣結婚七年,根本不曾有過夫妻之實,所以也就不可能留下真正屬於他的後代。

甚至由於來自母親的驚嚇,劉盈後來患了抑鬱症,終日萎靡不振,連男女之事都興趣全無。

那麼有人又問了,既然如此,那劉盈這些兒子哪來的?按照群臣們的說法,這六個孩子根本不是劉盈的血肉,而是呂后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找來冒名頂替的。

譬如前少帝劉恭,就是呂后安排人和宮女所生,宮女懷孕後,就讓張嫣假孕,孩子出生後,馬上殺死宮女,然後向天下宣告皇后產子。

據說,皇后張嫣後來病逝時,年僅36歲。

宮女們給她換衣服時,驚奇的發現,皇后竟然還是處子之身。這也證實了大臣們的說法並非是空穴來風。

二、劉恆得以登上皇位,得益於他和母親薄太后的品行。

當時,劉邦的八個兒子,幾乎快被呂后殺光了。劉恆是為數不多的倖存者。

主要是由於薄姬母子低調謙和,從不顯山不露水,讓人看不到他有野心。

而劉恆的媽媽薄夫人一直並不受寵,孃家又沒有勢力,對朝廷構不成威脅。

還有,漢代實行的是以孝治天下,而劉恆很孝順,並在後來的二十四孝中列名。

書上說: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

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人們普遍認為,大孝之人,必是仁義之君。就憑著劉恆和母親的為人,大臣們覺得讓他繼位是最安全的。

三、是當時政治鬥爭的必然結果。

呂后死後,當務之急便是廢掉呂后所立傀儡皇帝,把皇位歸於有正規血統的劉邦的兒子。而此時,具有這種身份的,只有劉恆和齊王劉肥一脈。

劉恆的母親家沒有什麼勢力,老婆竇氏也是平民出身。

而劉肥的兒子劉襄劉章等人母族家族勢力很強大,而德行比小心謹慎規規矩矩的薄氏和竇氏又差的太遠。

一旦得勢,是極易出現外戚干政的情況的。

當時,畢竟在名義上,漢後少帝還是皇帝,誰都不願擔這個罪名。這時候齊王劉肥的兒子劉興居站出來,承擔了這一棘手的任務。劉興居此舉,正反映了他對皇位的窺伺。

在反呂行動中,劉興居和他的哥哥劉襄,劉章,裡應外合,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此刻,實力最強的他們,看起來也是最有希望繼承大統的劉氏一脈。

但其實,誰來繼承大統的決定權,並不掌握在他們手裡,而是掌握在以陳平、周波為首的功臣集團手中。

他們認為劉襄、劉章以及劉興居實力過於強悍,如果讓他們繼承大統,對自己不利。

且劉襄的外戚一脈也實力非凡,很難受到控制和約束,他們實在不想再發生呂后專權的悲劇。

為了防微杜漸,功臣集團先是利用劉襄、劉章、劉興居除掉諸呂,並鼓動劉興居和夏侯嬰將了漢少帝等六人誅殺。

然後以限制外戚專權為名,阻止劉襄繼承大統;最後他們在所有諸侯王之中,選擇了最沒有根基的,人畜無害的劉恆繼承了大位。

因此,與其說劉恆繼位是實力所致,還不如說他是個幸運兒。

綜上,劉恆之所以能夠掃除政敵,順利登上皇位,偶然性因素還是很多的的。

不過功臣集團也是看走了眼,看似懦弱的劉恆,其實深諳韜光養晦之道,繼位之後便逐步控制了兵權和政權。

劉襄、劉章等人狠在外表,而劉恆厲害在內心。攻心者治人,勞力者受制於人,自古莫不如此。


有書博物館


首先我們來看看漢高祖劉邦的兒子都有哪些?

劉邦總共8個兒子,從大到小排列為:

齊悼惠王 劉肥 (曹姬生)

漢惠帝 劉盈 (呂后生)

趙隱王 劉如意 (戚夫人生)

代王/漢文帝 劉恆 (薄太后生)

梁王 劉恢——呂太后時候降為趙共王

淮陽王 劉友——呂太后時候降為趙幽王

淮南厲王 劉長(因驕橫跋扈,自立國法,成立國中國,謀反不成,流放途中而亡)

燕王 劉建

在漢高祖傳位時,劉肥雖為長子,但是他的生母曹氏,是劉邦當泗水亭長時候的情婦,並沒有明媒正娶;而劉盈是劉邦結髮妻子呂雉所生長子。呂后又貴為皇后,故而劉盈能繼承漢高祖的帝位。

然而在惠帝劉盈之後,帝位之爭的就是劉氏藩王及惠帝之子,以及呂氏家族。

呂氏家族在呂后駕薨歸天后,被朝中陳平、灌嬰、周渤等老臣聯合劉氏藩王在誅呂過程中打垮;

剩下的就只有在劉姓王及惠帝之子中選擇繼承人了,惠帝之子劉弘為呂后所扶持的少帝,其身份是否為惠帝親生兒子,存在極大爭議,而且是呂后扶持的傀儡,故而劉弘也在誅呂后失去競爭優勢,原來短暫的帝位也將化為烏有。

在剩下的劉姓藩王中,劉恆為劉邦兒子,輩分最高,也品德兼有,也將原本戰亂不斷而且貧窮的代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所以誅呂之後,為保劉姓江山穩固,由劉邦指定的輔國大臣——陳平、周渤、灌嬰他們推舉代王劉恆繼承了惠帝之後的帝位,史稱漢文帝。






浩中一內


漢惠帝劉盈,是劉邦的嫡長子,但他卻是個性格軟弱的人,其母卻是大名鼎鼎的鐵腕皇后呂雉。劉邦去世後,劉盈即皇帝位,這年他才16歲,但24歲的時候去世。他雖然當了八年的皇帝,但在位期間,所有的大事都是呂后掌權。並且她雖然生了六個兒子,但卻沒有一個是嫡長子!


原來這六個兒子,都不是漢惠的皇后所生的。因為他他皇后張嫣是他的親姐姐魯元公主的閨女,也就是他的親外甥女。親舅舅和外甥女怎麼能成為夫妻,所以這場婚姻是非常不幸的。那麼他們可能從未成為做真正的夫妻,所以也就沒有一個孩子。


呂后對此也非常不滿,就沒有再給汗惠帝納其他嬪妃。於是於漢惠帝便經常和宮裡的一些宮女們私會,而這些宮女由於身份卑微,所以他們生的孩子也並不尊貴顯赫。並且漢惠帝年紀輕輕就死了,便留下了六個孤苦伶仃的孩子。



漢惠帝死後,呂后便在他的兒子中,選了一個叫劉恭繼承皇位,但這個孩子由於對呂后出言不遜,沒多久便被呂后廢掉了。之後,呂后又立漢惠帝的另一個兒子劉弘繼承了皇位,併為他娶了呂后孃家人的女兒為皇后,於是這個少帝劉弘,在位一直到呂后去世。


呂后在世的時候,她的孃家呂家人的權勢就非常強大。她去世後,宮中大權由她的侄子呂產和呂祿掌控,當時呂產為梁王,統領南軍,呂祿為趙王,統領北軍,幾乎掌控了整個大漢朝。於是呂后一死,呂產和呂祿便準備叛亂,自立為王。

但這時劉邦的庶長子,劉肥的兒子齊王劉襄,也早有圖謀。他聯絡事先就策劃好的諸王們,準備進京討伐呂產和呂祿。

呂產和呂祿由於手握兵權,自然不怕劉襄,他們派出大將灌嬰,率軍去平定劉襄。但身為劉邦舊部的灌嬰,率軍來到滎陽後,卻按兵不動,並放出信息願意平定諸呂一族。

這時候劉邦的老臣,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知道劉襄是個很勇猛的人,為了避免成為他的刀下之鬼,兩人選擇了倒戈。於是他們率領人馬在宮中就發起了政變,開始誅殺呂氏一族。並且很快將叛亂的呂產和呂祿等呂氏一族給滅掉了。結果劉襄還沒來到長安城,諸呂就被陳平和周勃給殺掉了。

呂氏被滅掉之後,接下來就該考慮選誰當皇上呢?

劉襄雖然有實力當這個皇上,但他不但勇猛而且兇狠,他等了皇上之後肯定對這些老臣沒有好果子吃;

繼續讓漢少帝劉宏當皇帝吧,他不但年齡小沒實力,而且他娶的皇后卻是呂氏一族的女兒,那將來她得勢後會不會報復這些老臣呢?所以這個皇位絕不能讓少帝劉弘再坐下去。

那麼現在劉邦的兒子中能入選的人,就只有淮南王劉長與代王劉恆了。但淮南王劉長缺是呂后一手帶大的,那他當了皇帝之後,會不會對這些老臣們懷恨在心呢?



那麼可選的就只有劉恆了,而且劉恆不但為人低調,性格敦厚,而且把代國治理得也非常好,你是陳平和周勃等老臣覺得易於控制,他繼位後對自己的利益更大,所以劉恆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這些老臣打定主意之後,陳平趕緊派人去告訴劉襄,諸呂已經被滅了,你也趕緊回去吧,沒有必要再來京城,並且有灌嬰在滎陽把守,劉襄一時也打不進去,於是劉襄只好打道回府了。


次後,為了順利的將代王劉恆扶上皇位,這些老臣們和皇族們便誣衊說惠帝沒有兒子,現在的少帝劉弘帝是呂后從民間找來冒充惠帝的兒子即位的人,便以此為理由便罷黜了後少帝,從而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即漢文帝。

不過漢文帝劉恆,也不是吃素的,他的能力完全超出陳平和周國等一干老臣的想象。他即位沒多久,便集中中央政權,並出示了一些富國強民的政策,將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從而為文景之治的大漢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也是由於,後來的漢文帝和漢景帝的成就都很大,並深得民心。於是惠帝與他那幾個無辜的孩子,便很快淡出了歷史的角落。


超能博士


漢惠帝劉盈與漢文帝劉恆之間,是立過兩個皇帝的,當然,皆為呂后所立,我們先來說說漢惠帝這六個兒子的結局。

前少帝劉恭,被廢、處死;後少帝劉弘,呂后去世,他被大臣罷黜、處死;劉疆、劉不疑、劉朝、劉武的結局一樣,誅諸呂時被宣稱非惠帝子孫,被殺。

這樣看,漢惠帝是絕了後的,因此,皇位只能從惠帝一系挪出來。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狀況?這不得不談到呂后專權,呂后強令惠帝立他的外甥女為皇后,惠帝忍受不了,終其一生也沒有臨幸過她。

他的兒子,皆其他妃嬪或者宮人所生,惠帝崩,呂后盡屠皇子之母。

前少帝年少,不懂隱忍,口吐怨言,揚言將誅諸呂。傳到呂后耳朵裡,把他自己給葬送了。

等到真的誅諸呂時,大臣們擔心這些皇子將來為呂氏報仇,代王劉恆也有斬草除根的意思,就這樣,各方默許之下,漢惠帝其餘五個兒子盡戮。且不說這五位年少,就是他們成年,並育有子嗣,也都會一併被殺。

再說說為什麼立劉恆。當時謀帝位最積極的並非是劉恆,而是劉邦長孫,即齊王劉肥之子,第二代齊王劉襄。

劉襄跟他二弟劉章一個起兵奔京師而來,一個在京師參與平亂,從地位上看,除了劉盈一系,其他支系應該無法與他抗衡。

齊王王齊七十餘城,劉襄又是劉邦長孫,他也出兵了,按道理來講,皇位怎麼樣都不會旁落,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在進兵過程中,大臣們怕劉襄入京掌握局勢,提前把呂氏誅殺了,亂事平定,這樣一來,劉襄沒有了繼續發兵的藉口,只能回撤。

撤回之後,他仍然進行了積極謀劃,這裡不得不談到兩大坑。

第一坑,琅琊王劉澤。劉襄派劉澤進京幫他說好話,劉澤答應得很好,一進京師,就說劉襄妻族勢大,恐蹈呂后之禍。

第二坑,平呂諸臣。以周勃、陳平為首的大臣們認為劉襄過於強勢,這樣的皇帝不好控制,因此,轉而選擇了看起來相對文弱的代王劉恆。

就這樣,皇位到了劉恆手裡,他成了漢文帝。

只是這位漢文帝並非那麼文弱,一入京就牢牢控制了權力。


浮沉於史


漢室皇位從仁弱的漢惠帝劉盈過度到外柔內剛的漢文帝劉恆,中間非常有意思。大致有這麼兩條。


第一,劉邦後宮女人的爭鬥,薄姬成了最後的贏家。

第二,三方勢力角逐,靠邊站的劉恆成了皇帝。

劉邦後宮女人之爭,厲害的就兩人,戚夫人和呂雉,那時候,薄姬毫不起眼。

楚漢議和,被楚軍俘虜的呂雉回到劉邦身邊,但此時的劉邦愛上了戚夫人。一個年老色衰,一個年輕貌美。

等劉邦稱帝時,呂雉自然而然成皇后,呂家人也自然而然勢力龐大。要知道,劉邦發跡之路上,呂家人功不可沒,一幫跟著打江山的臣子都很認可賢妻良母的呂雉。


所以,大漢開國就形成了三方勢力,一是劉氏宗室,二是呂氏一家,三是功臣勢力。

正是如此原因,劉邦在發覺“劉如意類我,劉盈不類”之時,打算更改太子,動呂家勢力,拉毫無大背景的戚夫人上位。

實在沒想到,呂勢這麼強悍,劉邦也有心無力,“易儲風波”才平息,戚夫人的好日子也快過到頭。一幸中的而被長久冷淡地薄姬生下的劉恆已經被封代王。

劉邦死前,定下“白馬之盟”,非劉氏不王,否則天下共誅。病榻問相時,劉邦埋下“陳平為相,周勃為太尉”的棋子。

總之,劉邦採取一系列措施,以防呂后勢力增大,取代劉氏江山。

果然,劉邦駕崩,戚夫人被人彘,劉如意被殺,要不是庶長子劉肥機靈點,他也去見閻王老爺。

但是毫不起眼地薄姬被呂雉放過了,去往自己兒子劉恆的代國做起代國太后。似乎她被疏遠了,似乎呂雉成了贏家。不管怎樣,薄姬毫不關心,她依舊不爭不搶,符合“思危思退”原則,靜等“思變”。



大漢帝國呂家獨大,早年的三方角逐,呂氏獨佔上風,劉氏被打壓,功臣在蟄伏,也在似狼,侯等“思變”。總之,朝廷上各懷鬼胎,矛盾重重。

直到公元前180年,六十二歲的呂雉病逝,呂雉臨終前扶立起來了一個“少帝呂家外戚”的班子。但齊王劉襄興兵伐呂,一場“諸呂之亂”徹底爆發。

注意劉襄這人,他是劉肥的長子,當年劉肥割據齊國土地,才換來生存。他是肯定反對呂氏的,弟弟劉章位居長安,知道呂氏陰謀後,所以聯合起兵伐呂。

劉氏諸侯也隨之起兵。但當時局勢還未徹底混亂,若劉氏子侄紛紛響應,到時才是天下徹底混亂。

功臣們有心思了,要麼繼續擁立少帝,要麼趁著可控制的混亂,更換皇帝,將利益最大化,賭吧!

但他們不採取“戰爭”方式,所以,緊接著功臣發動宮廷政變,罷黜少帝,一致宣佈:“劉盈的餘下四子非劉氏子孫,是他們呂家的。”因此,將其紛紛殺死。加上處女皇后張焉的緣故,劉盈無子。實際上,加上呂后誅殺的前少帝劉恭,劉盈一共有六個兒子。


藉助宮廷政變,先發制人,功臣派掌控了主動權,但誰是下任皇帝?為保證劉邦的合法地位,皇帝候選人一定是劉氏子孫。零零總總務必保證這麼兩個原則。

第一,不會被秋後算賬。正因此,功臣才否認劉盈之子的合法性,且殺害。說白了,候選人不能跟呂氏牽扯上關係。

第二,不能是諸呂之亂的人。若是諸呂之亂的人當皇帝,平呂之亂的功勞算誰?之前,功臣和呂氏的牽扯是不是“小把柄”?

所以,劉恆成了皇帝。劉恆被選中,除以上“兩個原則”,原因有三點,一是薄家的外戚勢力不強大,二是薄姬不強橫,不會擁尊自立。三是現存的高祖諸子中,劉恆為長。

實際上,根據以上兩個原則篩選,也就只能是劉恆當皇帝。當然,不排除功臣立其餘子孫的辦法。

好吧,劉恆當皇帝了,連夜趕忙進宮,該換人換人,該掌控掌控,該……當夜,他也下了一道安撫的詔書。



從詔書中可以看出這麼幾點,第一,定性。這是一場“平亂”,之前的宮廷政變是平亂。第二,功臣派又立功了,且是平亂的首要功臣,而諸呂之亂中,比如劉襄等,人呢?宗室之列中。


史小二記


漢惠帝是有六個兒子,可是這六個兒子並非是漢惠帝的皇后生的,漢惠的皇后是他姐姐魯元公主的閨女叫張嫣。

張嫣的婚宴是不幸的,因為他的姥姥也就是呂后個人的私心,強制讓他嫁給了自己的親舅舅。

因為這個親事是呂后親自定下來的,漢惠帝也是沒有辦法。

呂后可以為漢惠帝指定皇后,但是,呂后管不了他寵幸誰?

因為漢惠帝根本就不喜歡這個叫張嫣的皇后,所以,他經常和其它宮女私會,這六個兒子就是宮女或者其它妃子生的。

很不巧的是,漢惠帝二十四歲,年紀輕輕就死了,留下了六個孤苦伶仃的兒子。

漢惠帝死後,呂后掌權,然後呂后就把為漢惠帝生兒子的女人全部給殺了,漢惠帝的這六個兒子就成了孤兒。

雖說現在是呂后掌權,但是,名義上他還是要立一個皇帝的,於是他就在漢惠帝的六個兒子中,選了一個來當皇帝,這個皇帝就是歷史的的前少帝。這時候的前少帝也就是幾歲而已,當他知道自己的母親被呂后殺掉之後,他就給身邊的大臣說道,呂后怎麼能殺我的母親呢?等我長大了一定要殺光姓呂的。

就這一句話,傳到呂后的耳朵裡,要了小皇帝的命。

呂后對外宣傳小皇帝已經生病了,而且病重的很嚴重,要不我們在立一個人當皇帝吧。呂后的意思大臣們當然都明白了。所以,呂后又從漢惠帝的五個兒子中選了一個兒子來當皇帝,這個皇帝就是歷史上的後少帝。

後少帝當然也是一個傀儡小皇帝了。這個後少帝在皇位上一直做到呂后死掉。

到了漢文帝劉恆來做皇帝的時候,夏侯嬰和劉肥的兒子劉興居就把在皇宮裡的後少帝,連同他的四個兄弟給趕出了宮,此後再也沒有這弟兄五人的消息,如果沒猜錯的話,漢惠帝的這五個兒子應該是被殺了。

這些大臣不能不殺漢惠帝的兒子呀,因為呂后在執政期間,掌權的時候,把劉邦的皇子皇孫給得罪了一遍。

後來劉邦的皇子皇孫聯合大臣,把呂家給滅了族。呂后的這五個親孫子留著肯定是個禍害,所以不如斬草除根了好。

下面我們說說皇位為何跑到了漢文帝劉恆的頭上?

前少帝和後少帝當皇帝的時候,真正執政的人是呂后。等呂后死了後,呂后的侄子呂產、呂碌想謀反,來挾持後少帝。

這件事被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知道了,這兩個人在宮中就發起了政變,開始誅殺呂氏一族了。

當然,最先起事,要剿滅諸呂的是劉肥的兒子,劉邦的孫子齊王劉襄。

劉襄可是一個猛人,若是他帶兵殺到皇宮裡來,陳平和周勃也是會倒黴的,因為陳平和周勃在呂后執政期間,沒少欺負他們這些皇子皇孫。

為了不至於成為劉襄的刀下之鬼,陳平和周勃選擇了倒戈,一起來響應劉襄屠殺呂氏的起義。

結果劉襄還沒來到長安城,諸呂就被陳平和周勃給殺掉了,全部滅了族。

陳平趕緊派人去告訴劉襄,諸呂已經被滅了,你也趕緊回去吧。就這樣劉襄打道回府了。

陳平作為宰相趕緊組織了一幫人商議立誰為皇帝,劉襄功勞最大,但是這個人太猛了,立他為皇帝,大臣們以後就沒有好日子過了,想到這裡他們就選了一項比較老實的劉恆來做皇帝,劉恆也就是漢文帝,他就是這樣被選上當皇帝的。


史學達人


漢惠帝劉盈其實也想做一個好皇帝,但是母親太強勢了,漢朝大權已經旁落。劉邦死後,呂后開始對情敵大開殺戒,在不聽勸阻的情況下,殺了趙王劉如意和戚夫人以後,劉盈曾一度病倒,患上抑鬱症,從此開始不理朝政。呂后對劉盈的壓迫不僅僅在朝政上面,連私生活呂后也管著。呂后為了控制西漢政權,連劉盈娶皇后都由呂后一手操辦,要知道劉盈所娶的皇后張嫣可是自己姐姐的女兒,也就是自己的親外甥女,連婚姻都沒有自主權。堂堂一個皇帝,私生活也沒有,久而久之劉盈已經對自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可見這個皇帝是多麼的悲劇啊!

劉盈死的時候23歲,名義上有六個兒子,但是這幾個兒子都是庶子。在古代封建宗法制的影響下,只有嫡長子才有資格繼承皇位,其他庶子都沒有資格做皇帝。張嫣嫁給劉盈的時候才11歲,沒有生育能力。呂后為了達到長期專權的目的,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劉盈與其他妃子所生的兒子抱過來,為了掩人耳目,然後把其母親殺掉,假裝是張嫣生的兒子,然後立為太子。這樣,漢惠帝劉盈死後,假太子就可以做皇帝了,而呂后可以繼續控制西漢的政權。

其實,劉盈也知道自己兒子多,也知道張嫣的兒子不是她親生的。但是皇后是呂后的外孫女,也是個傀儡,自己也不敢立其他兒子做太子。就算有那個膽量,立一個太子,估計會被呂后殺一個,劉盈沒必要那麼做。所以,劉盈已經放棄了立太子的想法。呂后自怎麼折騰他都不想管,反正都是自己的兒子,呂后立誰都一樣。

另外,漢惠帝有沒有兒子也很難說,大臣在誅殺呂氏家族的時候也說:“劉盈的幾個兒子並非親生,都是呂氏的血脈。”劉盈的婚姻全部被呂后掌控,畢竟呂后的哥哥和妹妹比較多,隨便抱一個過來立為太子,誰也不知道。所以,呂氏家族被誅滅以後,大臣們沒有在劉盈的兒子當中選繼承人,大臣只好在劉邦的幾個兒子當中選繼承者。而劉恆在當時口碑也好,年齡才23歲,正是男人的黃金年齡,所以劉恆做皇帝是最好的人選。歷史證明,大臣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謀士說


主要是呂雉插了一槓子,否則無論如何輪不到劉恆。惠帝劉盈死後呂雉大封呂姓王並立劉氏為傀儡的行為讓她出現信任危機,諸呂被滅後大臣們再選繼承人肯定要和她撇清關係。如此,劉邦與其他姬妾的孩子就成了熱門人選,代王劉恆也因此脫穎而出。

劉邦有8個兒子,跟呂雉只有一個,就是劉盈。但劉盈畢竟也姓劉,他的後代與呂氏血緣會越來越遠。呂雉為了強化血脈便強制聯姻,讓劉氏男娶呂氏女——比如趙共王劉恢、趙幽王劉友都被迫娶了呂家女。其中給親兒子劉盈找了個最親的,他親姐姐魯元公主的女兒。

劉盈沒辦法,只能以不生孩子做無聲抗爭。呂雉著了急,就把劉盈和其他姬妾的孩子拿來冒充,並立為新的帝國繼承人——先是劉恭後為劉弘。呂雉死後呂氏遭清算,新皇帝肯定不能和呂雉沾邊。當時劉盈尚存三子——包括後少帝劉弘,都管呂雉叫奶奶都得pass,眾臣於是拿呂雉冒充一事做文章,說這些都是假的都給弄死了。

劉邦和其他姬妾的兒子當時也僅剩2個,就是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劉長是呂雉帶大的也很敏感,劉恆年長名聲又好,和呂雉又沒什麼關係,就成了最終人選——當時熱門人選還有劉邦的長孫齊王劉襄,因為種種原因也被pass,關於這點我在之前的問答中已有說明。


路衛兵


冒名頂替,窺伺大位

首先,漢惠帝劉盈的六個兒子,究竟是不是親生之子,這個是存疑的。因為按照群臣們的說法,這六個孩子根本不是劉盈的血肉,而是呂后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找來冒名頂替的。

關於這點,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的《呂太后本紀》中有明確的記載,群臣在誅殺諸呂之後,對漢少帝等六人便做了判決。他們一致認為,漢少帝等六人定非劉盈的血脈,而是呂后的餘黨。

爾虞我詐,各取所需

但是畢竟名義上,漢後少帝還是皇帝,誰都不願擔這個罪名。這時候一個叫劉興居的人走了出來,如果大家對他不熟悉,那麼大家對他的父親和哥哥肯定有所瞭解。劉興居的父親是齊王劉肥,而他的兄長就是劉襄和劉章。

在反呂行動中,劉襄在外傭兵自持,劉章、劉興居作為內應,實力強大。他們這股勢力是除了功臣勇將外,實力最強的一路諸侯,很多人也認為他們,是最有希望繼承大統的一脈。劉興居同滕公夏侯嬰進宮將少帝廢黜,不久之後,少帝等六人便被殺害。

強兵於外,強援於內

誰來繼承大統的決定權,其實並不掌握在他們手裡,而是掌握在以陳平、周波為首的功臣集團手中。他們認為劉襄、劉章以及劉興居實力過於強悍,如果讓他們繼承大統,對自己不利。

且劉襄的外戚一脈也實力非凡,很難受到控制和約束,他們實在不想再發生呂后專權的悲劇。

群臣之謀,文帝之功

為了防微杜漸,功臣集團先是利用劉襄、劉章、劉興居除掉諸呂,並鼓動劉興居和夏侯嬰將了漢少帝等六人誅殺;第二步是以限制外戚專權為名,阻止劉襄繼承大統;第三步在所有諸侯王之中,選擇了最沒有根基的劉恆來繼承大位。

因此,與其說劉恆繼位是實力所致,還不如說他是幸運兒。不過功臣集團都看錯了,看似懦弱的劉恆深通韜光養晦之道,繼位之後便逐步控制了兵權和政權。劉襄、劉章等人的狠在表,而劉恆的厲害在心。攻心者治人,勞力者受制於人。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漢惠帝共有六個兒子,分別是前少帝劉恭、淮陽王劉武、劉不疑、劉弘、劉朝、劉疆。劉恭和劉弘在呂后執政時期先後被立為皇帝,前少帝劉恭由於忤逆呂太后被囚禁並處死,而後少帝劉弘年紀又太小無法掌控大局,而且劉弘又為呂太后所立,朝臣擔心他長大後會秋後算賬。

因此,朝臣對外宣稱劉弘等人並非惠帝劉盈的親生骨肉,而是呂氏血脈,被呂太后立為太子和諸侯王,如果讓他們繼位,將來的天下還是姓呂。因此,便有了惠帝無子這個說法。

接下來,諸臣聚在一起商議新皇帝人選的問題,齊王劉襄、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恆成了重點候選人。齊王劉襄是高帝長子齊悼惠王劉肥的嫡長子,也就是高帝劉邦的長孫,立他為皇帝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有大臣認為,漢朝之所以出現如今的禍亂,就是因為呂氏外戚專權,掌控朝政,殘害忠良,搶奪了劉氏的江山。

而齊王劉襄母親的家族勢力也非常強大,他的舅舅駟鈞更是一個飛揚跋扈的人,如果劉襄做了皇帝,日後難免會重蹈外戚專權的覆轍。至於淮南王劉長,一來他年紀太小不足以承擔重任,二來他的外祖母家也行事霸道,這樣一來朝臣們都把希望寄託於代王劉恆身上。

後來,周勃、陳平等朝中大臣秘密派使者去代郡,迎接劉恆到長安去當皇帝。事情重大而又突然,劉恆和他的一班王府官員都不敢輕信。劉恆又是占卜,又派舅舅薄昭赴長安求見周勃等朝臣以證實。薄昭很快回復,說事實如此,無可懷疑。劉恆就這樣踏上了前往長安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