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焦慮的不是被工作拋棄,而是不會學習

你焦慮的不是被工作拋棄,而是不會學習

2018已經過去三分之一,此刻的你在做些什麼?年初指定的目標完成進度如何?

你焦慮的不是被工作拋棄,而是不會學習

翻翻日曆和計劃表,肯定有不少小夥伴感受到了壓力和焦慮。近幾年,“焦慮”一次總被不斷提及,住房、薪金、育兒等等一系列問題帶給當代社會人巨大的壓力,甚至一句“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都能讓不少當代人焦慮到丟失睡眠。這種無孔不入的焦慮其實本質上是一種學習焦慮,是一種被社會淘汰的恐懼

奇葩說第二季冠軍邱晨提到:

焦慮其實就是乾著急

不知道學什麼乾著急

學不進去幹著急

學進去了不知道用來幹什麼乾著急

當然,還有,壓根不想學,滿地打滾乾著急

其實無論是初入職場的新秀還是閱歷豐富的老手都無法逃避學習焦慮:快節奏時代下,怎樣好好學習,讓自己一直“被需要”。

你焦慮的不是被工作拋棄,而是不會學習

和大部分普通家庭一樣,早過不惑之年的L先生是家裡不可或缺的經濟支柱,平日裡工作按部就班,很少遲到早退,也沒有犯過重大的差錯,卻在某天被公司勸退了。

相比丟失工作帶來的一系列生活壓力,L先生此刻最困擾的是自己為什麼被突然勸退,連續一週他都借酒消愁,不停地抱怨著公司的“不仁不義”,並一再強調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在他的絮叨之中,不難明白,原來最近公司接了新項目,L先生也隨之需要接觸他之前從未涉足的領域,而“按部就班”的L先生之前從未了解過相關知識,這使他工作效率低下,固定的思維模式更讓他無法勝任新的工作任務,所謂的舊經驗在新問題前似乎派不上太大用場了

這些事並不只是發生在普通人身上,即使連所謂優秀的管理層有時也難逃“厄運”。2017年年末的一則新聞顯示,“被工作拋棄”的事時有發生。

無論是知名企業的工程師還是普通人L先生都是一隻“溫水裡的青蛙”,在看似“兢兢業業”的工作下忘卻了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同時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更是讓他追不上時代,導致“不被需要”

面對新的人才競爭,即使是豐富的工作經驗也不再能成為高工資的保證。只有不斷學習,確保紮實的知識功底才能儘可能避免被工作“拋棄”。

好好學習學的是什麼?

  • 1.專業知識的熟識度

每個行業都有其特定的知識範圍,分支多而雜,知識的更新速度更是不容忽視。一方面,必須時刻更新知識,另一方面,在某個細分領域下深度學習,對專業知識方面做到熟識在心更是十分必要。同時,我們必須丟棄學生時代的知識檢測模式,多在實踐中內化知識理論。只有如此,當你在某個領域遇到問題時才能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

你焦慮的不是被工作拋棄,而是不會學習

正是法醫美琴對傳播途徑的熟知才使其擁有超高的職業敏感度,才能對職業相關信息做出及時的把握和分析,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是否優於同行,是否能取得先機。

  • 2.信息的合理刪選

當下的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式各樣的信息充斥於生活的各個角落,碎片化信息往往給人造成“知識豐盈”的假象。但事實是,信息與知識並不對等。

你選擇獲取怎樣的信息基於你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取決於你的職業需求。“鬍子眉毛一把抓”對職業技能的提升並沒有好處,甚至只會浪費你的時間。看似是信息的獲取,其實不過是給自己的拖延逃避找了個藉口。

你焦慮的不是被工作拋棄,而是不會學習

一如Unnatural裡法醫中堂系在美琴提供的水的硝酸鹽氮濃度、亞硝酸氮含量、總鹼性度、總硬度以及氫離子濃度等一堆已知信息中,抓住了硝酸鹽氮濃度這個關鍵點判斷出湖的具體位置,這才是信息刪選的正確打開方式。

你焦慮的不是被工作拋棄,而是不會學習

  • 3.系統學習的必要性

在學習手段與媒介都極為豐富的當下,學習似乎是一件十分便利的事情。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成為很多忙碌的職場人所選擇的學習方式。但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和碎片化學習是不能相提並論的。真正有用的學習是系統化,目標化的。

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場人,都需要專業性的書籍和成熟的課程來幫助自己快速成長,利用閒暇時間上課或者讀書都算是不錯的獲得知識的方法。畢竟,老祖宗荀子早就說過: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你焦慮的不是被工作拋棄,而是不會學習

學習焦慮是現代人尤其是職業人最為普遍的焦慮之一,它並不應該成為一種負擔,反而是不可或缺的善意提醒,是危機邊緣懸崖勒馬的那根韁繩。

就如前LinkedIn中國總裁、現蛋殼公寓執行董事長沈博陽在接受採訪時說過的那樣:“持續學習的能力決定一個人能夠走多遠。”要想盡可能擺脫學習焦慮,走得更快更遠,除了持續學習別無他法。

無論是職場還是人生,路漫漫其修遠。學會“好好學習”,才能“天天向上”。

和大家一起在評論區交流你的學習困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