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賭約即將到期,董明珠和雷軍誰會贏?

A晨心

從網紅角度看,董明珠董小姐早已贏了。在這之前,誰會提到小米時想到董明珠,進而想到格力呀。

其二,對待賭約,董明珠更認真。雷軍本來覺得就是電視臺的一話題營銷,說賭一塊,董小姐說,一貫霸氣地說:要賭十億。

董還說她與雷軍不是一個層面的,不在一個地球。意思不是看不起雷軍,一個是自己的企業,一個是國企,董小姐比起雷軍,那可是窮多了。

2018年在一公開場合,董明珠還信誓旦旦提起這件事,意思是肯定能贏。董小姐咄咄逼人呀。

其三,目前格力的銷售額比小米高出幾百億,而5年約期就要到了,小米追趕的時間沒了。

期間小米因線下渠道薄弱曾在國內被擠出前五呀,估計那時候董已完全料到線下渠道優勢將是根本,而格力,可以敢於與國美、蘇寧幹仗,自建渠道的超級電器商呀。這是它的強項呀。

期間格力頻頻在線上發力,與京東、阿里等強力合作。一個是一年200億的目標,一個是100億的目標,招招見血呢。

話說,小米追趕勢頭很猛,要追趕上來了,董明珠便發了個大招,終極必殺:2017利潤不分紅!

你知道的,不分紅的錢再砸向市場,能撬動多少銷售額呀,你想想吧。

還有一大招,是小米自己絆自己的招。

小米2018年要上市,它必然要做出好看的財務報表,盈利能力而不是營收會更重要。

小米在營收上與格力打賭,這不輸定了嗎。

由此,即將繼任格力董事長的董明珠是不是笑開花了,十億贏面大呀。

到時又可以鋪天蓋地做一輪免費的互聯網營銷。

這5年,董小姐這張俏臉和言談,省了多少廣告費呀。

這才是董明珠的核心秘密。


財經作家邱恆明

首先說明,即使是結果公佈,格力和小米的營收各有高低,賭局或有輸贏,但模式之爭從未分出輸贏。

十億之賭緣起

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最開始就是模式之賭,道路之爭。2013年,在央視舉辦的中國經濟年度人評選活動上,小米董事長雷軍說:“小米模式能不能戰勝格力模式,我覺得看未來五年。請全國人民作證,五年之內,如果我們的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明珠董總輸我一塊錢就行了。”董明珠則霸氣回應:“第一,我告訴你不可能,第二,要賭不是一億,我跟你賭10個億。”

本週三,在一檔視頻節目中,董明珠回憶起當年和雷軍賭局的背後故事。據她回憶,當時在後臺雷軍稱欄目組希望他和董明珠打賭,董明珠聽到要賭一塊錢,當即否決了雷軍,誰知上臺後雷軍又提這事。董明珠稱:“實際上我們倆根本不在一個平臺,再講不好聽的話,兩個人不在一個地球。”

即便如此,這個賭約她還是會認真履行。她之前曾經表示,屆時會請國家審計署對兩家企業進行審計評估,“這個賭還是會繼續履行,認真對待。”

對於這個賭局,董明珠還是保持迷之自信,她說自己已經做了風險防控,“我預備了50個億投進去,我企業一樣不影響健康發展,那有什麼不能去賭呢。”

究竟誰會贏?

從數據看,董明珠贏面更大。格力2017年度營收1482.86億元,小米2017年收入1146億元,二者存在300多億元的差距。

但是,五年以來,小米的進步還是很快的,很難說小米沒有翻盤的可能。五年時間內,小米與格力的營收差距小了許多。二人打賭的2013年,小米科技營收約為265.83億元。當時格力電器的營收為1200.43億元,領先小米近四倍。

毫無意義的十億之賭

十億人民幣,對於二人來說,無關痛癢,關乎顏面。問題是,當年的賭約源起於兩家的模式之爭。如今,即使董明珠真的贏得了賭約,兩家公司的模式和估值依然有著較大差別。目前格力電器市值2800多億元,而馬上IPO的小米,據傳估值數據在700-800億美金上下。如果小米市值達到千億,小米就成功躋身絕對一線科技企業。以那時的市值計算,二者已經不是一個量級的。


全天候科技

2013年,董明珠和雷軍的十億賭約,已經快到期,進入倒計時,贏家是女中豪傑的董大姐,還是互聯網專家的雷軍,這個謎底,率先解開。

作為一名20年投資經驗的老司機和實戰派,對這個問題,有如下的專業觀點,為您提供投資參考:

一,先了解當時的賭局內容。

2013年,雷軍向董明珠發起挑戰,提出5年內如果小米營業額無法超過格力,輸給董明珠1塊錢。但是,董明珠不接受一塊錢的賭注,提出賭注為十億元,相約賭期為五年時間。

當年,小米銷售收入為316億元,格力銷售收入為1200億元。這麼一看,小米與格力的差距很大,雷軍似乎有一些不自量力,與董大姐約賭。

二,經過五年的時間,看看小米與格力的銷售收入變化。

截至到2017年10月,小米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格力截至2017年9月30日,銷售收入1120億元。兩者之間的差距,已經縮小,而且差距已經很近。

再過一段時間,等到格力電器在2018年3月公佈年報的時候,就很清楚格力2017年全年的銷售收入,到時也會知道小米2017年的全年銷售收入,屆時兩家公司的數據進行對比,賭局的結果,就很清楚。

三,預測----2018年,雷軍的小米銷售收入,很有可能將超越董明珠的格力電器。原因如下:

1,從最近五年的收入變化情況,小米呈現持續大幅增長,從2013年316億元增長到2017年1000多億元,雷軍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完全將董明珠甩開幾條街,董大姐有些跑不動了,格力的收入增長速度遠遠落後於小米。

2,小米在最近幾年,成功進入和站穩印度市場,國際化的第一站旗開得勝,未來還將在海外市場獲得更多的銷售收入。

2017 年印度營收達到 20 億美元以上,遠超 2016 年 10 億美元。小米在印度市場,已經成為印度排名前列的手機品牌,對三星在印度的市場形成很大沖擊,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機的印度市場份額達到23.5%,與三星並列第一。

3,近期,小米宣佈將在印度市場銷售電動車,佈局金融支付市場,還將在印度生產銷售其它類型的電子產品。印度市場的未來收入,將給小米2018年銷售收入超過格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小米在2018年前往香港上市。

小米已經啟動香港上市的工作,傳聞將以500億美金估值發行,預計開盤定位在1000億美金左右,這個市值也將秒超格力電器。

格力電器上市很多年,過去比小米更有發展的有利條件。如果上市成功,獲得鉅額融資,加上市值很高,這些有利因素都將幫助小米進入新的發展軌道,更加確定小米2018年超過格力銷售收入的目標。

同時,小米旗下的一家公司,在2018年也將前往美國上市,繼續為小米發展融到美元資金,用美金打響全球戰役。

小米在前些年的快速發展,成為企業界的一個標杆,近年通過線下的實體店佈局,又一次解決發展的問題,讓收入繼續實現快速增長。

五,與小米的高歌猛進相比,格力電器顯得老態龍鍾。

格力手機銷售很差,空調銷售也已經飽和,格力業績增長已經放緩,未來銷售增長動力嚴重不足。雖然董明珠已經帶領格力佈局新能源汽車,但是汽車生意見效慢,也很難做好。

六,小米格力的賭約,與我們的人生。

小米與格力的賭局,代表著新生事物和傳統事物的競爭局面,雖然新生事物起點低,可是新生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速度,所以,小米銷售收入超過格力,屬於註定結果,這是新生事物的勝利,也是歷史規律。

小米,就是我們身邊的新生嬰兒,具有很頑強的生命力。格力,就是我們身邊的中年人,網友戲稱是油膩的中年,保溫杯需要加入枸杞,增強身體抵抗力。京東商城超過蘇寧電器,也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新公司超越老公司。

柯達倒下了,諾基亞倒下了,HTC賣了,摩托羅拉也賣了,現在的世界是大象倒下時,還有體溫的時代,也是非常殘酷的商業競爭年代。

你的競爭對手,不在你的同行,跨界競爭,升維思考和降維打擊成為商業致勝之道。

在商戰之中,在人生之中,只有擁抱變化,享受變化,才能適應新時代。



雄風投資

2018年,格力電器掌門董明珠與小米掌門雷軍的“十億賭約”將迎來水落石出,塵埃落定的時刻。董明珠和雷軍,誰能笑到最後?

賭約實質是商業模式和趨勢之爭

2013年12月12日,在央視當年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和小米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榜上有名,在節目中,兩人當著全國電視觀眾的面打賭,董明珠稱如果五年內小米銷售額超過格力電器,她輸給雷軍十個億,反之,雷軍輸給她十個億。

這個賭約絕對是全國最著名的一個賭約了。從誕生那一刻起,就成為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勁爆至今,高燒了四年多。現在隨著設定期限臨近,這個賭約再度引起人們刷屏。

十億賭注,只是吸引眼球。其實,不管誰輸誰贏,估計這個賭注,雙方都不會過於較真,真給真拿,但賭注折射的兩個企業所代表的商業模式和發展趨勢之爭,卻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留給企業界和媒體界更多的啟發和思考。

格力電器代表的是重資產的傳統制造業模式;小米代表的是新興的輕資產的互聯網思維模式。這兩種商業模式和趨勢將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企業發展的道路之爭。

現在看來,這兩種企業發展道路並非井水不犯河水,不可融合,更多企業認為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促進,為企業發展所用。

從趨勢看,董明珠已敗

董明珠是個不服輸的人,但這次恐怕由不得她不服了。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再過一年,即到賭約期限,小米銷售額超過格力電器的可能性相當大。

四年前,打賭的時候,董明珠確實底氣十足,畢竟那時候格力電器已經進入到千億俱樂部,而小米年銷售額只有127億。一個是巨人,一個是侏儒,中間相差了七八個身段。這正是當時鐵娘子底氣十足的理由。

但小米的發展出乎董明珠意料。這家於2010年成立,以互聯網營銷、粉絲經濟起家,號稱“為發燒而生”的企業,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迅速崛起,用了不到三年時間,營收已經突破一百億,增長率達300%。

2013年到2015年,小米銷量更是迎來“井噴”,在2014年甚至超越三星、華為,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的銷售冠軍。

2014年小米多元化生態佈局完成,產品涉及網智能硬件設備、小米手環、小米空氣淨化器、小米淨水器、米家掃地機器人、平衡車、米家電飯煲、米家檯燈等,成了一艘航母艦隊,孵化企業近80家,其中有十幾項做到中國第一,平衡車世界第一,充電寶世界第一,空氣淨化器世界第一,手環在2017年一季度也做到了世界第一。

在經歷了2016年的沉寂後,2017年小米手機又迎來了新一輪爆發,再度躋身全球手機出貨量五強之列。

兩個大佬打賭,是以銷售額作為標準,或許談銷售額更有意義。格力電器財報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實現銷售額約1100億元,預估今年銷售額約為1400億元。而截至2017年10月,小米銷售額也突破了千億大關;據有關數據機構預計,小米今年銷售額有望達到1300億元。兩者差距無限縮小。

格力電器以空調為主業,第四季度往往是空調的銷售淡季,當然董明珠也可以採用降價促銷的方式來提升銷售——格力電器在年底已經不止一次這麼幹過了。小米是以智能手機為主業,而第四季度是手機的銷售旺季,所以,在第四季度小米與格力電器之間的差距有望進一步縮小。

距離賭約中小米在銷售上趕上格力電器還有一年時間。2017年小米表現可圈可點,增長率在100%左右。如果小米在2018年持續延續這種勁頭,不用到賭注約定期限,小米在銷售額上超越格力電器就可以成真。這就意味著,董明珠與雷軍的十億賭約就勝負已分。

排除賭約因素,從未來增長趨勢來看,小米營收等數據超越格力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健健251558827

首先,這個賭約的價值在於過程,而非賭注本身。

通過十億之約,彼此激勵成長,向世界展現中國優秀企業家的形象,是一件好事。從這個角度說,十億之約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局。

第二個,十億之約,不必深究。

如果只因為兩家公司的成績對比,然後一個人給另一個人十億。貌似違法,說白了,十億是來自個人還是公司,給予個人還是公司,都存疑。合理合法是必須的,所以作為觀眾,我們不必過分關注十億之源頭和走向。

第三個,可能的結果

猜測數據,小米會贏。相對於董明珠偶爾亮相和白電產業的趨於成熟。小米正在把握著最好的發展時機。

猜測,數據上小米會贏。但結果上,依然雙贏。最大的可能是小米和格力的深度合作。

以上。


新觀點評說天下

先看看賭了什麼?

2013年12月,在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年度人物獎項獲得者雷軍表示,5年內如果小米的營業收入擊敗格力,希望董明珠賠自己1塊錢,董明珠在現場強硬回應道:“1塊錢不要再提,要賭就賭10個億。”兩人的10億賭約也就此立下。

實際上,這個賭局更多的有戲謔的成分,也有玩笑的成分。實際上,五年前的小米還只是一家初創公司,雖然名聲很大,但是實際上小米也才剛開始,而且13年小米的發展也並不完全順利。

我看過這個視頻兩次,實際上,董小姐一方面是為了宣傳自己的手機,因為當時格力也開始做手機,這也是對格力手機業務的一個很好的宣傳。

另一方面,也是董小姐對格力企業自身的自信。因為在空調領域,格力已經是非常具有優勢的企業,營收也是非常多。

還有一點,這是傳統的製造業與互聯網的一種衝擊,董小姐非常看重自己設計,自己造的模式,而對小米的一切代工。只負責設計的模式不太認可。

從結果來看,目前格力的營收1400億左右,淨利潤224億左右,簡直是一隻金鵝,非常受投資者的歡迎,而小米也率先突破了1000億,從結果上來看,今年格力的勝算更大一些。

但從長遠來看,小米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格力過份依賴空調業餘,2017年空調佔利潤95%以上,而小米鑄造的是一個生態。


以股易金

不出意外的話,按照之前的賭約,雷軍應該會贏得這個賭局。2013年正是互聯網思維最火爆的年份,當年的互聯網人士巴不得用所謂的新思維改天改地改空氣,而傳統行業的人士則認為互聯網只是手段,講什麼互聯網+,其實都是+互聯網。在這種思潮的碰撞之下,董小姐和雷大叔在年度經濟人物的領獎臺上懟了起來。當年他們賭的是5年之後小米和格力的銷售收入。

這五年來,小米的銷售收入突飛猛進,但是格力的銷售收入基本是原地踏步。2013年小米的銷售收入是316億元,而格力則是1200億元。現在小米的銷售收入已經突破1000億元,快要實現翻兩番。但是格力去年的銷售收入是1170多億元,和2013年時區別不大。僅看銷售收入的話,小米在產品生態鏈、投資、國際化方面的佈局在最近兩年內將會逐步取得成效,企業的盤子會越來越大,銷售收入超過格力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是,我們不能僅僅用銷售收入來衡量一個企業的好壞,就像我們不能用身高衡量一個人的健康程度一樣。

第一,2013年的小米是一個專業化的做手機的企業,而現在的小米是涉足多種產品和投資的多元化產業。2013年的格力是一個專業化做空調的企業,而現在的格力依然是一個專業化做空調的企業。一個多元化企業和一個專業性企業比較銷售收入本身就不是公平的,專業化的市場空間本身就是狹小的;

第二,雖然小米的發展很快,但是從雷軍的佈局上和小米產品的價格上,基本可以判斷利潤率相對有限,據雷軍說,小米的2017年的淨利潤大約在10億美元,按1000億元的銷售收入看,淨利潤率6%左右;格力2017年淨利潤約在160億左右,淨利潤率13%,從股東價值貢獻上,格力遠勝小米;

第三,小米雖然發展很快,但是小米是缺乏核心技術的,這是一個重營銷,重模式的企業。格力則不同,格力在市場上每一個斬獲,在海外市場上的每一步成長都是基於紮實的核心技術,最近格力剛剛進軍了美國的光伏空調市場,這個技術目前在全球只有格力擁有。在競爭日益深化的今天,依靠模式和營銷的公司不如依靠技術和需求的公司穩健;

第四,小米發展至今依然需要依靠大量的融資來滿足自身的擴張,而格力基本上不需要使用金融融資手段。這樣的企業雖然顯得發展慢,但是其發展的風險更為可控。

以上四點,足以說明格力與小米相比是一個底子更厚,更加穩健的企業。假如當年董小姐知道雷軍後來的擴張計劃,我估計她不會用銷售收入來賭,極有可能會有淨利潤來賭。但是此兩人皆為人中龍鳳,賭什麼不重要,賺足了眼球就實現目的了。我們吃瓜群眾也不必當真。

其實,現在來看這個賭約,也能發現很多董小姐的苦惱。董小姐自己上陣代言晶弘品牌,董小姐豁出去要收購銀隆。其實都是因為格力所在的空調市場基本上接近飽和,企業的銷售收入大幅跨越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

關注“鴻鳴商業評論”,分享更多有趣、新鮮的產經思想。



鴻鳴商業評論


董姐是我的榜樣,雷總也同樣是我所欽佩的人,我不希望ta們任何一個人輸,最好他兩能合作,創造出科技含量更高更好的產品


我佩服董明珠的奮鬥精神,一個失去丈夫的女人,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最底層員工,一步步拼搏到企業老總,最主要是入行時她已經三十多歲。她所經歷的心酸根本不是我所能體會的,可她硬是咬牙挺過來了,說她是女中豪傑一點也不過分。


至於雷總,給人的感覺就是平易近人。整天都是笑容可掬的,很少看到他發火的照片。他發的動態裡不是在參加小米之家的開業,就是在實驗新的科技產品,很務實,可能因為這些,大家才親切喊他---雷布斯,這也是大家對他的肯定。用了五年時間,把小米從一個小公司轉變成大企業,尤其是2016年,小米整體收益下降了很多,很多人都看衰小米,但雷總和小米還是挺過來了,而且還是滿血復活,在2017拿出來輝煌的業績


如今的格力和小米,都已經成為響噹噹的國產品牌,兩個企業的共同點很多:追求科技,惠及大眾,等等,當然,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有一個好的掌舵人。




至於他們之間的賭約,可能當時只是一句玩笑話,只不過被人過度解讀而已。真要對過去有個總結的話,小米成長的速度更快一些,但格力的科技含量更高一些。

我不希望誰輸,最好再來個五年之約,或者十年,二十年,好讓他們繼續努力,讓大家更享受他們帶給大家的改變


陽陽小媒體

2013年度經濟人物典禮上,雷軍與董明珠均獲得年度經濟人物,在頒獎環節中,雷軍董明珠對賭,雷軍表示五年內如果小米模式營業額擊敗格力,願董明珠賠自己1元,董明珠直接回應“一塊錢不要再提,要賭就賭10個億。”雷軍同時笑稱,可以請馬雲擔保。

雷軍甚至說:格力必輸無疑那麼誰能取得這個賭的勝利哪?

但是小米的營業收入也不容小看的:小米在2017年十月份就完成了1000億

一個是中國傳統企業,一個是手機科技的新產業,兩個人的賭約更像是傳統與現代企業發展的賭約。格力的1000億是花了二十五年多做出來的,而小米的300億是兩年幹出來的。

不論這個賭最後是誰贏都代表了我們中國經濟在不斷的發展,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進步表現。就像董明珠所說:“其實要錢不要錢真的不是太重要,更多的是激勵大家,讓人們更加激情。”


道聽途說的小橘子

董明珠在五年不但為企業做秀。也為自已作秀。一個形將即老企業家。在中國大地為企業在各種方式各種場合拚命吶喊的人,不管她輸,也好贏也好。這種巾幗不讓鬚眉的大氣,是給人已向敢上九天攬月,向下敢五洋捉龜。的大無畏大女人形象無須凱歌就做到老家了酷極了。還推人向前。商場如戰場風煙不見,底下有雷,百年老店有幾家。我們看見一個為企業發展,作儘自己全部可用做資源。智慧,財貌,語言,風度,名聲真正做到無所不用致極,無所不用之利。中國的國企的老總。在她吶喊聲中,無不也盡心盡力,為企業大發展向她學習。有人說,人要一點精神的,一個脫離了底級趣味的大姐。把全部能量,貢獻給社會。這種精神,這種勇氣,這種不服輸的性格。難道不是不是中國人榜樣。還要找何種人來作榜樣。東方女性在世界上都以溫柔大方典雅著稱。董明珠在這面有點異類。這是生活在她不快時應對犧牲。她也快離休行列。不管她願意,不願意社會都將把她推到因有位置,好也罷,不好也罷。個人的使命,總是有限的,勝也罷,敗也罷。我們的英雄都會要笑的。那個戲秀演得在人們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因為變化是社會的的動力,不變只是暫時,變化卻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