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亿赌约即将到期,董明珠和雷军谁会赢?

A晨心

从网红角度看,董明珠董小姐早已赢了。在这之前,谁会提到小米时想到董明珠,进而想到格力呀。

其二,对待赌约,董明珠更认真。雷军本来觉得就是电视台的一话题营销,说赌一块,董小姐说,一贯霸气地说:要赌十亿。

董还说她与雷军不是一个层面的,不在一个地球。意思不是看不起雷军,一个是自己的企业,一个是国企,董小姐比起雷军,那可是穷多了。

2018年在一公开场合,董明珠还信誓旦旦提起这件事,意思是肯定能赢。董小姐咄咄逼人呀。

其三,目前格力的销售额比小米高出几百亿,而5年约期就要到了,小米追赶的时间没了。

期间小米因线下渠道薄弱曾在国内被挤出前五呀,估计那时候董已完全料到线下渠道优势将是根本,而格力,可以敢于与国美、苏宁干仗,自建渠道的超级电器商呀。这是它的强项呀。

期间格力频频在线上发力,与京东、阿里等强力合作。一个是一年200亿的目标,一个是100亿的目标,招招见血呢。

话说,小米追赶势头很猛,要追赶上来了,董明珠便发了个大招,终极必杀:2017利润不分红!

你知道的,不分红的钱再砸向市场,能撬动多少销售额呀,你想想吧。

还有一大招,是小米自己绊自己的招。

小米2018年要上市,它必然要做出好看的财务报表,盈利能力而不是营收会更重要。

小米在营收上与格力打赌,这不输定了吗。

由此,即将继任格力董事长的董明珠是不是笑开花了,十亿赢面大呀。

到时又可以铺天盖地做一轮免费的互联网营销。

这5年,董小姐这张俏脸和言谈,省了多少广告费呀。

这才是董明珠的核心秘密。


财经作家邱恒明

首先说明,即使是结果公布,格力和小米的营收各有高低,赌局或有输赢,但模式之争从未分出输赢。

十亿之赌缘起

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约,最开始就是模式之赌,道路之争。2013年,在央视举办的中国经济年度人评选活动上,小米董事长雷军说:“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我觉得看未来五年。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董明珠则霸气回应:“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要赌不是一亿,我跟你赌10个亿。”

本周三,在一档视频节目中,董明珠回忆起当年和雷军赌局的背后故事。据她回忆,当时在后台雷军称栏目组希望他和董明珠打赌,董明珠听到要赌一块钱,当即否决了雷军,谁知上台后雷军又提这事。董明珠称:“实际上我们俩根本不在一个平台,再讲不好听的话,两个人不在一个地球。”

即便如此,这个赌约她还是会认真履行。她之前曾经表示,届时会请国家审计署对两家企业进行审计评估,“这个赌还是会继续履行,认真对待。”

对于这个赌局,董明珠还是保持迷之自信,她说自己已经做了风险防控,“我预备了50个亿投进去,我企业一样不影响健康发展,那有什么不能去赌呢。”

究竟谁会赢?

从数据看,董明珠赢面更大。格力2017年度营收1482.86亿元,小米2017年收入1146亿元,二者存在300多亿元的差距。

但是,五年以来,小米的进步还是很快的,很难说小米没有翻盘的可能。五年时间内,小米与格力的营收差距小了许多。二人打赌的2013年,小米科技营收约为265.83亿元。当时格力电器的营收为1200.43亿元,领先小米近四倍。

毫无意义的十亿之赌

十亿人民币,对于二人来说,无关痛痒,关乎颜面。问题是,当年的赌约源起于两家的模式之争。如今,即使董明珠真的赢得了赌约,两家公司的模式和估值依然有着较大差别。目前格力电器市值2800多亿元,而马上IPO的小米,据传估值数据在700-800亿美金上下。如果小米市值达到千亿,小米就成功跻身绝对一线科技企业。以那时的市值计算,二者已经不是一个量级的。


全天候科技

2013年,董明珠和雷军的十亿赌约,已经快到期,进入倒计时,赢家是女中豪杰的董大姐,还是互联网专家的雷军,这个谜底,率先解开。

作为一名20年投资经验的老司机和实战派,对这个问题,有如下的专业观点,为您提供投资参考:

一,先了解当时的赌局内容。

2013年,雷军向董明珠发起挑战,提出5年内如果小米营业额无法超过格力,输给董明珠1块钱。但是,董明珠不接受一块钱的赌注,提出赌注为十亿元,相约赌期为五年时间。

当年,小米销售收入为316亿元,格力销售收入为1200亿元。这么一看,小米与格力的差距很大,雷军似乎有一些不自量力,与董大姐约赌。

二,经过五年的时间,看看小米与格力的销售收入变化。

截至到2017年10月,小米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格力截至2017年9月30日,销售收入1120亿元。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缩小,而且差距已经很近。

再过一段时间,等到格力电器在2018年3月公布年报的时候,就很清楚格力2017年全年的销售收入,到时也会知道小米2017年的全年销售收入,届时两家公司的数据进行对比,赌局的结果,就很清楚。

三,预测----2018年,雷军的小米销售收入,很有可能将超越董明珠的格力电器。原因如下:

1,从最近五年的收入变化情况,小米呈现持续大幅增长,从2013年316亿元增长到2017年1000多亿元,雷军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完全将董明珠甩开几条街,董大姐有些跑不动了,格力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小米。

2,小米在最近几年,成功进入和站稳印度市场,国际化的第一站旗开得胜,未来还将在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销售收入。

2017 年印度营收达到 20 亿美元以上,远超 2016 年 10 亿美元。小米在印度市场,已经成为印度排名前列的手机品牌,对三星在印度的市场形成很大冲击,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的印度市场份额达到23.5%,与三星并列第一。

3,近期,小米宣布将在印度市场销售电动车,布局金融支付市场,还将在印度生产销售其它类型的电子产品。印度市场的未来收入,将给小米2018年销售收入超过格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小米在2018年前往香港上市。

小米已经启动香港上市的工作,传闻将以500亿美金估值发行,预计开盘定位在1000亿美金左右,这个市值也将秒超格力电器。

格力电器上市很多年,过去比小米更有发展的有利条件。如果上市成功,获得巨额融资,加上市值很高,这些有利因素都将帮助小米进入新的发展轨道,更加确定小米2018年超过格力销售收入的目标。

同时,小米旗下的一家公司,在2018年也将前往美国上市,继续为小米发展融到美元资金,用美金打响全球战役。

小米在前些年的快速发展,成为企业界的一个标杆,近年通过线下的实体店布局,又一次解决发展的问题,让收入继续实现快速增长。

五,与小米的高歌猛进相比,格力电器显得老态龙钟。

格力手机销售很差,空调销售也已经饱和,格力业绩增长已经放缓,未来销售增长动力严重不足。虽然董明珠已经带领格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但是汽车生意见效慢,也很难做好。

六,小米格力的赌约,与我们的人生。

小米与格力的赌局,代表着新生事物和传统事物的竞争局面,虽然新生事物起点低,可是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速度,所以,小米销售收入超过格力,属于注定结果,这是新生事物的胜利,也是历史规律。

小米,就是我们身边的新生婴儿,具有很顽强的生命力。格力,就是我们身边的中年人,网友戏称是油腻的中年,保温杯需要加入枸杞,增强身体抵抗力。京东商城超过苏宁电器,也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新公司超越老公司。

柯达倒下了,诺基亚倒下了,HTC卖了,摩托罗拉也卖了,现在的世界是大象倒下时,还有体温的时代,也是非常残酷的商业竞争年代。

你的竞争对手,不在你的同行,跨界竞争,升维思考和降维打击成为商业致胜之道。

在商战之中,在人生之中,只有拥抱变化,享受变化,才能适应新时代。



雄风投资

2018年,格力电器掌门董明珠与小米掌门雷军的“十亿赌约”将迎来水落石出,尘埃落定的时刻。董明珠和雷军,谁能笑到最后?

赌约实质是商业模式和趋势之争

2013年12月12日,在央视当年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和小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榜上有名,在节目中,两人当着全国电视观众的面打赌,董明珠称如果五年内小米销售额超过格力电器,她输给雷军十个亿,反之,雷军输给她十个亿。

这个赌约绝对是全国最著名的一个赌约了。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成为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劲爆至今,高烧了四年多。现在随着设定期限临近,这个赌约再度引起人们刷屏。

十亿赌注,只是吸引眼球。其实,不管谁输谁赢,估计这个赌注,双方都不会过于较真,真给真拿,但赌注折射的两个企业所代表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之争,却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留给企业界和媒体界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格力电器代表的是重资产的传统制造业模式;小米代表的是新兴的轻资产的互联网思维模式。这两种商业模式和趋势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企业发展的道路之争。

现在看来,这两种企业发展道路并非井水不犯河水,不可融合,更多企业认为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为企业发展所用。

从趋势看,董明珠已败

董明珠是个不服输的人,但这次恐怕由不得她不服了。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再过一年,即到赌约期限,小米销售额超过格力电器的可能性相当大。

四年前,打赌的时候,董明珠确实底气十足,毕竟那时候格力电器已经进入到千亿俱乐部,而小米年销售额只有127亿。一个是巨人,一个是侏儒,中间相差了七八个身段。这正是当时铁娘子底气十足的理由。

但小米的发展出乎董明珠意料。这家于2010年成立,以互联网营销、粉丝经济起家,号称“为发烧而生”的企业,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迅速崛起,用了不到三年时间,营收已经突破一百亿,增长率达300%。

2013年到2015年,小米销量更是迎来“井喷”,在2014年甚至超越三星、华为,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销售冠军。

2014年小米多元化生态布局完成,产品涉及网智能硬件设备、小米手环、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净水器、米家扫地机器人、平衡车、米家电饭煲、米家台灯等,成了一艘航母舰队,孵化企业近80家,其中有十几项做到中国第一,平衡车世界第一,充电宝世界第一,空气净化器世界第一,手环在2017年一季度也做到了世界第一。

在经历了2016年的沉寂后,2017年小米手机又迎来了新一轮爆发,再度跻身全球手机出货量五强之列。

两个大佬打赌,是以销售额作为标准,或许谈销售额更有意义。格力电器财报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实现销售额约1100亿元,预估今年销售额约为1400亿元。而截至2017年10月,小米销售额也突破了千亿大关;据有关数据机构预计,小米今年销售额有望达到1300亿元。两者差距无限缩小。

格力电器以空调为主业,第四季度往往是空调的销售淡季,当然董明珠也可以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来提升销售——格力电器在年底已经不止一次这么干过了。小米是以智能手机为主业,而第四季度是手机的销售旺季,所以,在第四季度小米与格力电器之间的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

距离赌约中小米在销售上赶上格力电器还有一年时间。2017年小米表现可圈可点,增长率在100%左右。如果小米在2018年持续延续这种劲头,不用到赌注约定期限,小米在销售额上超越格力电器就可以成真。这就意味着,董明珠与雷军的十亿赌约就胜负已分。

排除赌约因素,从未来增长趋势来看,小米营收等数据超越格力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健健251558827

首先,这个赌约的价值在于过程,而非赌注本身。

通过十亿之约,彼此激励成长,向世界展现中国优秀企业家的形象,是一件好事。从这个角度说,十亿之约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

第二个,十亿之约,不必深究。

如果只因为两家公司的成绩对比,然后一个人给另一个人十亿。貌似违法,说白了,十亿是来自个人还是公司,给予个人还是公司,都存疑。合理合法是必须的,所以作为观众,我们不必过分关注十亿之源头和走向。

第三个,可能的结果

猜测数据,小米会赢。相对于董明珠偶尔亮相和白电产业的趋于成熟。小米正在把握着最好的发展时机。

猜测,数据上小米会赢。但结果上,依然双赢。最大的可能是小米和格力的深度合作。

以上。


新观点评说天下

先看看赌了什么?

2013年12月,在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年度人物奖项获得者雷军表示,5年内如果小米的营业收入击败格力,希望董明珠赔自己1块钱,董明珠在现场强硬回应道:“1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两人的10亿赌约也就此立下。

实际上,这个赌局更多的有戏谑的成分,也有玩笑的成分。实际上,五年前的小米还只是一家初创公司,虽然名声很大,但是实际上小米也才刚开始,而且13年小米的发展也并不完全顺利。

我看过这个视频两次,实际上,董小姐一方面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手机,因为当时格力也开始做手机,这也是对格力手机业务的一个很好的宣传。

另一方面,也是董小姐对格力企业自身的自信。因为在空调领域,格力已经是非常具有优势的企业,营收也是非常多。

还有一点,这是传统的制造业与互联网的一种冲击,董小姐非常看重自己设计,自己造的模式,而对小米的一切代工。只负责设计的模式不太认可。

从结果来看,目前格力的营收1400亿左右,净利润224亿左右,简直是一只金鹅,非常受投资者的欢迎,而小米也率先突破了1000亿,从结果上来看,今年格力的胜算更大一些。

但从长远来看,小米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格力过份依赖空调业余,2017年空调占利润95%以上,而小米铸造的是一个生态。


以股易金

不出意外的话,按照之前的赌约,雷军应该会赢得这个赌局。2013年正是互联网思维最火爆的年份,当年的互联网人士巴不得用所谓的新思维改天改地改空气,而传统行业的人士则认为互联网只是手段,讲什么互联网+,其实都是+互联网。在这种思潮的碰撞之下,董小姐和雷大叔在年度经济人物的领奖台上怼了起来。当年他们赌的是5年之后小米和格力的销售收入。

这五年来,小米的销售收入突飞猛进,但是格力的销售收入基本是原地踏步。2013年小米的销售收入是316亿元,而格力则是1200亿元。现在小米的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000亿元,快要实现翻两番。但是格力去年的销售收入是1170多亿元,和2013年时区别不大。仅看销售收入的话,小米在产品生态链、投资、国际化方面的布局在最近两年内将会逐步取得成效,企业的盘子会越来越大,销售收入超过格力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用销售收入来衡量一个企业的好坏,就像我们不能用身高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程度一样。

第一,2013年的小米是一个专业化的做手机的企业,而现在的小米是涉足多种产品和投资的多元化产业。2013年的格力是一个专业化做空调的企业,而现在的格力依然是一个专业化做空调的企业。一个多元化企业和一个专业性企业比较销售收入本身就不是公平的,专业化的市场空间本身就是狭小的;

第二,虽然小米的发展很快,但是从雷军的布局上和小米产品的价格上,基本可以判断利润率相对有限,据雷军说,小米的2017年的净利润大约在10亿美元,按1000亿元的销售收入看,净利润率6%左右;格力2017年净利润约在160亿左右,净利润率13%,从股东价值贡献上,格力远胜小米;

第三,小米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小米是缺乏核心技术的,这是一个重营销,重模式的企业。格力则不同,格力在市场上每一个斩获,在海外市场上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基于扎实的核心技术,最近格力刚刚进军了美国的光伏空调市场,这个技术目前在全球只有格力拥有。在竞争日益深化的今天,依靠模式和营销的公司不如依靠技术和需求的公司稳健;

第四,小米发展至今依然需要依靠大量的融资来满足自身的扩张,而格力基本上不需要使用金融融资手段。这样的企业虽然显得发展慢,但是其发展的风险更为可控。

以上四点,足以说明格力与小米相比是一个底子更厚,更加稳健的企业。假如当年董小姐知道雷军后来的扩张计划,我估计她不会用销售收入来赌,极有可能会有净利润来赌。但是此两人皆为人中龙凤,赌什么不重要,赚足了眼球就实现目的了。我们吃瓜群众也不必当真。

其实,现在来看这个赌约,也能发现很多董小姐的苦恼。董小姐自己上阵代言晶弘品牌,董小姐豁出去要收购银隆。其实都是因为格力所在的空调市场基本上接近饱和,企业的销售收入大幅跨越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关注“鸿鸣商业评论”,分享更多有趣、新鲜的产经思想。



鸿鸣商业评论


董姐是我的榜样,雷总也同样是我所钦佩的人,我不希望ta们任何一个人输,最好他两能合作,创造出科技含量更高更好的产品


我佩服董明珠的奋斗精神,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最底层员工,一步步拼搏到企业老总,最主要是入行时她已经三十多岁。她所经历的心酸根本不是我所能体会的,可她硬是咬牙挺过来了,说她是女中豪杰一点也不过分。


至于雷总,给人的感觉就是平易近人。整天都是笑容可掬的,很少看到他发火的照片。他发的动态里不是在参加小米之家的开业,就是在实验新的科技产品,很务实,可能因为这些,大家才亲切喊他---雷布斯,这也是大家对他的肯定。用了五年时间,把小米从一个小公司转变成大企业,尤其是2016年,小米整体收益下降了很多,很多人都看衰小米,但雷总和小米还是挺过来了,而且还是满血复活,在2017拿出来辉煌的业绩


如今的格力和小米,都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国产品牌,两个企业的共同点很多:追求科技,惠及大众,等等,当然,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好的掌舵人。




至于他们之间的赌约,可能当时只是一句玩笑话,只不过被人过度解读而已。真要对过去有个总结的话,小米成长的速度更快一些,但格力的科技含量更高一些。

我不希望谁输,最好再来个五年之约,或者十年,二十年,好让他们继续努力,让大家更享受他们带给大家的改变


阳阳小媒体

2013年度经济人物典礼上,雷军与董明珠均获得年度经济人物,在颁奖环节中,雷军董明珠对赌,雷军表示五年内如果小米模式营业额击败格力,愿董明珠赔自己1元,董明珠直接回应“一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雷军同时笑称,可以请马云担保。

雷军甚至说:格力必输无疑那么谁能取得这个赌的胜利哪?

但是小米的营业收入也不容小看的:小米在2017年十月份就完成了1000亿

一个是中国传统企业,一个是手机科技的新产业,两个人的赌约更像是传统与现代企业发展的赌约。格力的1000亿是花了二十五年多做出来的,而小米的300亿是两年干出来的。

不论这个赌最后是谁赢都代表了我们中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进步表现。就像董明珠所说:“其实要钱不要钱真的不是太重要,更多的是激励大家,让人们更加激情。”


道听途说的小橘子

董明珠在五年不但为企业做秀。也为自已作秀。一个形将即老企业家。在中国大地为企业在各种方式各种场合拚命呐喊的人,不管她输,也好赢也好。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大气,是给人已向敢上九天揽月,向下敢五洋捉龟。的大无畏大女人形象无须凯歌就做到老家了酷极了。还推人向前。商场如战场风烟不见,底下有雷,百年老店有几家。我们看见一个为企业发展,作尽自己全部可用做资源。智慧,财貌,语言,风度,名声真正做到无所不用致极,无所不用之利。中国的国企的老总。在她呐喊声中,无不也尽心尽力,为企业大发展向她学习。有人说,人要一点精神的,一个脱离了底级趣味的大姐。把全部能量,贡献给社会。这种精神,这种勇气,这种不服输的性格。难道不是不是中国人榜样。还要找何种人来作榜样。东方女性在世界上都以温柔大方典雅著称。董明珠在这面有点异类。这是生活在她不快时应对牺牲。她也快离休行列。不管她愿意,不愿意社会都将把她推到因有位置,好也罢,不好也罢。个人的使命,总是有限的,胜也罢,败也罢。我们的英雄都会要笑的。那个戏秀演得在人们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因为变化是社会的的动力,不变只是暂时,变化却永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