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垃圾圍村” 今日度假樂園——河北邢臺市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見聞

門前花園,房後菜園,池塘水清清,垃圾無蹤影。在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城上班的喬先生每逢週末,都會帶著家人回農村老家放鬆。他說,現在的農村就是最好的旅遊景點。

在年近40的喬先生記憶裡,前些年,村頭、路邊、河渠、溝塘曾被各種垃圾佔據。“室內現代化、室外髒亂差、汙水靠蒸發、垃圾靠風颳。”他用一句順口溜調侃道。

被垃圾困擾的不只是喬先生的老家內丘縣柳林鎮喬交臺村。近些年,由於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滯後於經濟發展,大量生產生活垃圾被隨意堆放,“垃圾圍村”成為普遍現象。

喬交臺村發動群眾開展過環境衛生整治,但維持了兩天就恢復了原貌。“垃圾每天都會產生,僅靠突擊整治是行不通的。即便有專人清理,清理出來的垃圾怎麼處理也是問題。”村黨支部書記喬勤海說。

內丘縣城市綜合執法局局長王振生介紹,現在縣財政列出專項資金配置了垃圾中轉站、標準垃圾池、封閉式垃圾運輸車等設施設備,並保障保潔人員的工資支出。

王振生說,從2016年開始,內丘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專業的環衛服務公司,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建立了覆蓋全縣的日常保潔和垃圾收運體系,對垃圾實行“村收集、企運轉、縣處理”。

喬秀芹是喬交臺村的一名保潔員。每天早晨6點,她就開始清掃街面,8點左右收集各家各戶的垃圾。之後,環衛公司的車輛會把垃圾運往垃圾中轉站,進行壓縮處置後,再送到縣垃圾處理場進行分揀無害化處理。

“戶有垃圾桶,村有收集箱,鎮有中轉站,縣有填埋場,垃圾日產日清。”喬勤海說,近兩年,村民的環保意識也增強了,都會把垃圾倒進收集箱,誰看到街面上有廢紙、塑料袋,還會主動撿起來放進垃圾池。

環境靚了,生態美了,鄉村遊、自駕遊等新業態也快速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人和喬先生一樣,開始到農村享受田園風光。今年1月到5月,內丘縣接待遊客66萬人次,同比增長73%;旅遊產業收入2.26億元,同比增長95%。

內丘是邢臺市的一個縮影。現在,邢臺市超過一半區縣都引進了專業化環衛服務公司,實現市場化運作,並計劃於今年底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全覆蓋,讓農村生活垃圾掃得起來、運得出去、處理得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