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問|區塊鏈是實現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寶?

艾問|區塊鏈是實現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寶?

80年前,宋慶齡女士創立了中國福利會,這成為了中國公益的起源。

2016年底,據民政部數據,全國已經建立了經常性社會捐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2.9萬個。僅2016年,就有931萬人在社會服務領域參與志願服務。如今,已有一大批90後、 00後投入到公益事業中。

一方面,公益組織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另一方面,商業力量發展更加迅猛,它對於公益的參與似乎已成為不可阻攔的趨勢。於是社會上出現了一種爭論,公益商業化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艾問|區塊鏈是實現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寶?

公益不比商業更高尚,但涇渭分明

2017年8月29日,還記得你的朋友圈被一幅幅自閉症兒童的電子畫作刷屏的情形嗎?那是騰訊公益發起的“小朋友畫廊”活動。參與活動的用戶花一元購買一副自閉症兒童的畫作,就等於向騰訊公益平臺上的“用藝術點亮生命”公益項目進行了捐贈。用購買的形式進行捐贈,這相當於是一場商業活動。

艾問|區塊鏈是實現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寶?

此外,還有一個商業賦能弱勢群體的案例。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曾出現了一個《黑暗中的對話體驗館》項目。75分鐘的旅程中,一位“導賞員”帶領一個不超過8人的團隊,體驗盲人的生活:在黑暗之中游覽公園,走過繁華的街市,穿過市場,經過咖啡館等等。

對於參觀者來說,這是一次全新的體驗,但其實所有的“導賞員”天天生活於黑暗之中,他們是失明或弱視人士,他們受聘於“黑暗中的對話”,他們用勞動換取收入。益橋中國的創始人王賽說:“這個規模在德國做了20多年,全球範圍可複製。”

但是,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潘江雪對艾問說,並不是所有的公益,所有的社會問題都可以找到這樣一個滿意解,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說商業和公益能夠融合。

潘江雪認為,商業和公益能否融合這個問題需要分四個層次來討論:第一商業和公益在本質上有什麼不同;第二初心有什麼不同;第三目的有什麼不同;第四做法有什麼不同。

到底是為了掙錢呢,還是為了利他呢?到底是為了追求商業化過程中的利益最大化,還是為了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

本質上,商業在利用人性,公益也在利用人性。商業利用的是人的理性,經濟學中有一個基本假設: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理性人會利用市場機制最大化個人利益。而公益利用的則是人的善心,古人講,人不同於鳥獸,是因為人有側隱之心。這兩點都是人的本性,所以某種程度上,公益並不比商業更加高尚,但涇渭分明。

初心上,公益具有自願性,商業具有逐利性。一方面,人們做公益的初心來自於內部的激勵,內心的召喚;另一方面,人們做商業是有逐利性的,雖然這種逐利也來自於內心,但是它是為了追求一個物質目標。潘江雪表示,如果要商業替代公益,或者公益機構、公益事業完全商業化的話,其實是混淆了公共事業和私人利益的差別,可能會弱化公益中人心向善的力量。

目的上,公益組織的目的是要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商業機構的目的是盈利。區分一個機構的性質,盈利和非盈利是一個很重要的分界線。

潘江雪認為,公益組織能解決的問題,不是簡單地能用錢能解決的問題,所以它是複雜的。如果公益也有進化論一說,那麼最早由機構搭臺、公眾旁觀的公益是“公益1.0時代”;由簡單的輸血轉向造血、公眾開始通過機構參與其中的公益就稱得上是“公益2.0時代”。真正的公益要照顧學生的利益,老師的利益,地方政府的利益,還要考慮到公益發起人、捐贈人以及志願者群體的需求與成長,甚至是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等等。一筆資金同時為7個不同的利益相關方賦能,這是“公益3.0”時代。

艾問|區塊鏈是實現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寶?

評價一個組織好不好,商業的核心是利潤。但是公益的評價標準就非常複雜,做養老的、教育的和環保的評價體系各不相同,多元就成為了公益特有的屬性。

雖然在本質上,公益和商業是涇渭分明的,但是在做法上,商業和公益確實存在很多可以相互借鑑學習的地方。第一是引入技術,技術的發展必然可以提高公益事業籌資的效率;第二是學習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公益需要創新,否則只能停留在傳統公益階段。

區塊鏈或能實現公益透明化

在《艾問人物·預見未來》的公益辯論中,一位就讀於中央財經大學的大三學生最關心的問題是“在公益與商業結合的過程當中,怎麼才能保證過程的透明度呢?”

艾問|區塊鏈是實現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寶?

其實,一直以來,公益領域都存在信息不透明和真實性難以保證的痛點,尤其是對於無償救助類的籌款平臺。

因為目前國內無償救助平臺發起公益籌款的主體往往是個人,雖然操作流程簡單易學,但是相對於具有成熟信用體系的機構而言,這種“共享”公益平臺的風控難度較大,容易引發個人道德風險問題。

2018年4月,大病社交籌款平臺“水滴籌”創始人沈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水滴籌正在聯合騰訊探討如何將區塊鏈與公益結合起來。

對此,沈鵬給出的理由是,“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分佈式、去中心化的數據庫記賬技術,運用區塊鏈技術後,在公益項目的運營過程中,每一筆錢的金額、流向都真實可查,就可以有效杜絕信息造假這類問題的發生。”

或許是意識到公益行業存在的痛點和亂象,騰訊、阿里巴巴等大公司都已開始落地區塊鏈公益項目,開始搶佔公益市場。

2017年5月,騰訊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公益尋人鏈”,把多個尋人平臺的數據鏈接,使得各大公益平臺能夠實現信息共享。阿里巴巴主要通過打造整體的區塊鏈平臺框架,為各個行業提供解決方案。2018年4月,螞蟻金服副總裁蔣國飛也宣佈,目前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已經全面引入區塊鏈技術。

艾問|區塊鏈是實現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寶?

隨著大公司加盟、區塊鏈技術逐步落地,公益行業或許可以解決一直以來存在的信任問題。

但其實,在公益組織的商業化運作過程之中,公益已經不再是唯一屬性,所增添的商業屬性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潘江雪表示,“最大的挑戰,就是商業機構裡面有很多的核心秘密,所謂的競爭的秘密,是不可以公開披露的。但是對於公益組織,像基金會這樣花別人錢的,不僅需結果透明,而且必須過程透明,要求了一個更高更次的透明,這就超越了現代企業能夠做到的程度。”

艾問創始人艾誠想說:

公益未來的路還不清晰,堅守公益初心的同時,我們也期待用商業的手法讓它更高效,讓它更有力量,讓它成為社會經濟更重要的一部分。

艾問|區塊鏈是實現公益透明化的唯一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